新四季網

建國大業的觀後感範文

2023-07-31 12:54:45 2

  我最近觀看了電影《建國大業》。該影片由中影公司發行,韓三平導演,由唐國強、張國立等主演,以明星的陣容龐大豪華著稱。透過觀賞該影片,我理解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深重災難,中華大地滿目瘡痍,民不聊生。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毅然選取了以暴力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然而,革命派領導的同盟會雖然成功領導武昌起義,但革命成果卻為袁世凱等北洋勢力所篡奪,新成立的中華民國政府依舊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民族前景依然一片黑暗。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方向,民族解放的號角再度嘹亮響起。

  經過十多年戰爭的洗禮和鍛鍊,中國共產黨已發展壯大為國內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1945年,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國民黨首腦蔣介石邀請中共領導人毛澤東赴重慶共商「和平建國」的大計。這部電影以此為背景,以宏大的歷史視野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建國前夕的風雲歲月,正面再現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醞釀到確立的歷史進程,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鬥爭中,同舟共濟、團結奮鬥,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畫卷。

  影片伊始,毛澤東率中共代表團抵渝,開始與蔣介石和談。此時的國內形勢是:國民黨軍隊主力在西南大後方,一時難以全部調往華北、華東、東北等前線。中共在西北、中原、山東、華北等地擁有多個根據地,並力爭奪取東北這一方法大區。國際形勢是美蘇冷戰格局正在構成,局部戰爭的爆發條件尚未成熟。國內外輿論尤其是國內民心強烈反對內戰。百姓渴望和平建國、安居樂業。

  然而,作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者,此時的國民黨及國民政府已不是清末民初的同盟會、國民黨了。以「蔣陳宋孔」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產階級壟斷了抗日戰爭以來的國民經濟命脈,成為權勢燻天的政治經濟勢力,故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之說。在農村,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根深蒂固,農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在中共領導下的解放區,廣大農民生活明顯改善,中共凝聚力不斷增強,人民軍隊的作戰潛質也大大提高。

  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籤訂了《雙十協定》,但在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內戰還是爆發了。國民黨軍隊向全國各地的解放區進攻、但被逐一擊破,迫使蔣介石改變策略,對陝甘寧及山東根據地發動「重點進攻」。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認為「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他要求各部不計較「一城一地」之失,要保存有生力量,打「戶外戰」。為此,他率中共中央機關、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這是何等高明的決策!這對中國革命的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影片中,毛澤東在駐地遭國民黨飛機轟炸,他臨危不懼,表現了革命家的巍巍風範。

  在國共雙方正面廝殺的背後,還有一支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民族黨派。影片中,民盟主席張瀾多次出現,他在「第三方」中享有很高威望。他對蔣撕毀雙十協定感到不平:中共已履行諾言將江南根據地讓出來,卻沒有換來和平。「第三方」開始向共產黨一方靠攏了。

  另外,隨著李公樸、聞一多等著名民主人士的被害、「反飢餓、反內戰」戶外的爆發,國內逐漸構成了一條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二條戰線」(毛澤東語),與正面戰場構成夾擊之勢。國統區經濟的日益混亂也動搖了國民政府的統治基礎。

  1947年中共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區全面推行「土地改革」,中國歷史掀開嶄新的一頁。在下一年的「三大戰役」中,翻身農民踴躍參軍,支前支軍,陳毅有言:淮海戰爭的勝利是「農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充分說明了中共獲勝的重要原因。

  1948年,國民黨一手操辦的「國民大會」召開,蔣介石獲任「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此時,傳來了「延安丟了」的消息,這無疑是中共贈予蔣介石的「一大賀禮」。而在國統區經濟日趨崩潰,各種矛盾十分尖銳。為挽救危局,蔣介石長子蔣經國「臨危受命」,擔任上海經濟改革督導專員。小蔣在滬大刀闊斧,銳意整頓,謀求改革金融體系。作為影片中的重要矛盾衝突之一,蔣經國在杜月笙的引導下,將矛頭對準「四大家族」之一的孔家。孔家公子倚仗「皇親國戚」及「江南財閥」的赫赫權威,以蔣介石、宋美齡等為後臺,拒不配合,使小蔣的勵精圖治化為泡影。宋美齡赴美求援亦遭冷遇,「黨國」已呈日暮西山之勢。

  隨著戰爭形勢的進一步發展,全國革命前景已日趨明朗。中共籌劃舉辦新政政治協商會議,並力邀張瀾、李濟深、宋慶齡、馮玉祥等等民主人士、國民黨左派參加,共商「建國大計」。張、李、宋、馮等因種種原因未能北上,新政協會議一時難以召開。而「南方」的國統區,蔣與桂系首領李宗仁的鬥爭愈演愈烈。國民黨蔣、桂兩大系勢力貌合神離,呈分裂對抗之勢。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共發動三大戰役,東北野戰軍解放東北全境,中原、華東野戰軍全殲蔣嫡系主力,華北、東北野戰軍化解傅作義集團,使北平和平解放。從此「長江以北無戰事」。蔣介石被迫「下野」,由李宗仁繼任總統。張治中率團北上與中共和談,但成果不被國民黨承認,和平期望破滅。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二、三、四野百萬大軍揚帆起航,浩浩蕩蕩,破長江天險,直搗南京「總統府」。在上海,宋慶齡清晨外出散步,看見解放上海的三野官兵伏地而眠,寧可夜宿街頭也不打擾市民,深為震撼,堅定了北上的決心。張瀾則在敵人敗退前的「瘋狂」中被地下黨營救,安全抵達北平。各路民主人士齊聚一堂,召開政協會議,一齊歡慶民族的新生——「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最後,在轟炸北平計劃胎死腹中後,蔣介石感嘆道:「國民黨敗在自己手裡的嘍!」此後背景由蒼涼昏暗變為雲開日見,象徵著一個時代的過去,也標誌著中華民族走向光明。天安門的開國大典上,毛澤東的宣告震撼世界!

  縱觀全片,影片表現的重點之一是中共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等重量級人物的關聯,旨在再現中國共產黨人與中國民主黨派在漫長的革命歲月裡結下的深厚情誼。《建國大業》在立意和題材上有所創新,而在領袖的形象塑造上,更加人性化、生活化,把領袖們還原成一個個普通人。比如,淮海戰役勝利後,幾位領導人把酒言歡,顛覆了以往革命題材影視劇中領袖「高大全」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以史為鑑,能夠明得失,警醒後人。《建國大業》不僅僅是一部描繪民族解放歷程的煌煌精品,是一部反映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鴻篇巨製,更是一部刻畫國民黨從執政到下臺、從輝煌到失敗全程的史詩大作。

  總結國民黨執政末期的過失:其一,不顧民心向背,悍然發動內戰;其二,縱容四大家族巧取豪奪、黨政腐敗。治標尚且夭折,遑論治本。蔣經國在滬改革遇阻後,老蔣對他說:「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骨子裡了。反貪腐是件大事,難哪!反,要亡黨;不反,亡國!」道出了當時國民黨的嚴酷局面與深層矛盾。其三,鎮壓學生戶外,迫害民主人士,阻塞外部監督途徑;其四,黨內派系林立,爾虞我詐,傾軋爭奪。蔣、桂、晉等派系彼此猜忌,勾心鬥角。影片中,李宗仁與孫科競爭「副總統」獲勝,蔣介石大為意外,連與李握手時都尷尬不已。

  如今我黨正大力倡導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務必汲取以上深刻教訓,防微杜漸。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從嚴治黨,毫不手軟地懲處腐敗。在經濟改革中,要「利為民所謀」,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造福基層百姓。在新的徵程上,黨必將帶領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