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朗讀者優秀觀後感

2023-07-30 21:08:23

  在我們的觀看央視的朗讀者之後,都有怎樣的觀後感呢?相關的觀後感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朗讀者優秀觀後感,歡迎閱讀。

  朗讀者優秀觀後感篇1

  前晚,隨著李雲迪的鋼琴伴奏,董卿首次擔任製作人的節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播出。沒有炫目的舞美,只有6組嘉賓安靜的朗讀聲,節目首播便獲得了豆瓣9.4分的高評。有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有藝術家濮存昕,有企業家柳傳志,也有從四川成都鮮花山谷裡走來的普通夫婦等。圍繞第一期主題「遇見」,嘉賓們念詩、讀散文,分享家書,讓曾經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隨螢屏潛入千家萬戶。對於節目的首播成功,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真人秀或者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這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鼓舞,也讓我看到了文化類節目的風向標。

  「我只願意憑著這一點靈感的相通,時時帶給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輝,照耀我疲憊的夢寐,永遠存一個安慰,縱然在別離的時候。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我們喜歡天南海北地旅遊,後來走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穩定下來。她原本就喜歡花卉植物,聊天的時候她說要是有個自己的花園該多好,我只有一個想法,就算砸鍋賣鐵都要滿足她,我一定要親手為她種一個花園。」節目中,漢語之雅馴,文化之寬廣,情感之豐厚,全都在節目不疾不徐的節奏中漸次打開。朗讀引起了觀眾很多的共鳴、關注和讚賞,同時也展現出了朗讀者們的可愛和執著。無論是明星還是素人,朗讀者的真誠打動了無數人。也有不少觀眾在觀看時發現很有趣的細節,濮存昕在提到老舍時一直在說老舍(shè),原來不是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

  對於節目首播的成績,董卿坦言:達到了我們(製作團隊)的預期。在被問到為何採用「星素結合」的方式挑選朗讀者時,董卿也直言不諱地表示:明星已經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很難或者說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我們發現在普通人或者說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一些人生的經歷和感悟,像這一期裡面鮮花山谷那對夫婦,就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一種我們都沒有想到的普通夫妻,還能夠有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的一種生活,給我們大家帶來了無限的想像。」

  朗讀者優秀觀後感篇2

  首期節目的主題是「遇見」,董卿是這樣闡釋這個選題的:「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就有了生命。」

  什麼是生活中的遇見呢?

  遇見某個人,你的命運會因他改變。

  年少時期的濮存晰是一位殘疾少年,從小在同學們不理解和排擠的眼光中長大。後來,他遇到了一位醫生,不僅獲得了站立的權利,命運也從此發生了轉變。

  時過境遷,濮存昕仍然銘記著醫生的恩情:「我的一生中獲得了很多人的幫助,但是這位醫生永遠是第一個真正幫助我改變命運的人。」

  誰是第一個改變你命運的人呢?是年少時循循善誘的老師,還是危險時仗義出手的陌生人?

  遇見父母或子女,則是一種命中注定的緣分。

  聯想總裁柳傳志在報考飛行員失敗後非常難過,他的父親曾這樣鼓勵他:「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都是我的好孩子。」

  光陰荏苒,柳傳志在兒子的婚禮上再次講出了這句話,這是真正的血脈傳承,也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最大的期許。

  那媽媽對女兒呢?首位華人世界小姐張梓琳在20xx年遇見了自己的女兒,初為人母的她坦言抱著孩子的時候「總覺得內心軟軟的」。也許女人都是這樣,一旦當了母親,內心最柔軟和最堅強的部分便都給了子女,從此有了牽掛,也有了盔甲。

  她們對子女的愛,正如張梓琳朗誦的《願你慢慢長大》一文中所寫的,「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如今,你正在被父母怎樣目送著?而未來,又會目送著誰呢?

  遇見對的人,就是真愛。

  朗讀者優秀觀後感篇3

  又到清明時分,雨落人間伴離殤。本期的《朗讀者》也以借「告別」為主題詞,和大家一起體味世間百態的告別。

  這一期董卿請來的嘉賓有姚晨、曹文軒、程何、李立群、維和部隊英雄、張國強以及王蒙先生。告別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總是帶著一些憂傷,告別的人有很多,不僅僅是血緣之別。

  微博女王姚晨,要訴說的告別是曾經在自己家待了三個月的保姆。在初為人母的時候,她請來一個強勢又會批評自己保姆,雖有不甘,卻在在離開之時不舍落淚。這是生的告別,是萍水之中的相逢之別。

  以一本《草房子》而名譽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借《草房子》的選節來懷念自己的父親,他的朗讀不僅僅是讀,讓人覺得更像是聆聽,或許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青年翻譯家程何要告別的是和她一樣熱愛音樂劇的羅穎珊,因為自己未能在和她訣別前完成《堂吉訶德》而留有遺憾,而今天的朗讀,獻給她,告訴她自己已經做到了,相信她也看到了。

  著名演員李立群最難忘的告別是與母親最後的訣別,未能見上一面,卻能說出「不遺憾」,我們可以理解他隨著自己年紀的增長而更加思念母親的心情。

  中國維和部隊的英雄們要告別的是自己的戰友申亮亮,因為一場突然的襲擊一個年輕的生命被定格在呢個黑暗的夜晚,和他們一起朗讀的還有我們演員張國強,這是與英雄的告別,飽含淚水與崇高的敬意。

  當代文學作家王蒙先生的朗讀要獻給自己的妻子和三個孩子,超樂觀主義讓他笑對離別,我們看不出他的一點兒傷感,他說因為他讀的,他們都懂。

  就像董卿說的,告別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告別。也像曹文軒說的,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離別。惟願我們珍重彼此,不枉相遇。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