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史記陳涉世家翻譯)
2023-07-31 11:53:21 3
陳涉世家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侯,曾經和別人一起被僱用耕田,一次當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時,感慨惱恨了好一會兒,說:「假如誰將來富貴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記了」和他一起受僱傭的夥伴們笑著回答說:「你是被僱給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貴呢?」陳涉嘆息著說:「唉燕子、麻雀這類小鳥怎麼能理解大雁、天鵝的遠大志向呢」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陳涉世家文言文原文及翻譯?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陳涉世家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侯,曾經和別人一起被僱用耕田,一次當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時,感慨惱恨了好一會兒,說:「假如誰將來富貴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記了。」和他一起受僱傭的夥伴們笑著回答說:「你是被僱給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貴呢?」陳涉嘆息著說:「唉!燕子、麻雀這類小鳥怎麼能理解大雁、天鵝的遠大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徵調居住在裡巷左邊的貧民去防守漁陽,一共有九百人駐紮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編入這次徵發的行列之中,當了屯長。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們估計已經誤了到達漁陽規定的期限。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規定是都該殺頭的。陳勝、吳廣就商量說:「如今逃走也是死,起義幹一番大事業也是死,同樣都是死,為國事而死好不好?」陳勝說:「天下受秦王朝統治之苦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該他來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規勸皇上的緣故,皇上派他領兵在外地駐守。如今有人聽說他並沒有什麼罪,卻被二世皇帝殺害了。老百姓都聽說他很賢德,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的人以為他已經死了,有的人以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來。現在假使我們冒用公子扶蘇和項燕的名義,向天下人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會有很多人響應。」吳廣認為很對。於是他他就去佔卜吉兇,佔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道:「你們的事都能成,能夠建功立業。然而你們向鬼神問過吉兇了嗎?」陳勝、吳廣很高興,揣摩佔卜人所說向鬼神問吉兇的意思,說:「這是教我們先在眾人中樹立威望。」於是就用硃砂在一塊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進別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裡。戍卒買魚回來煮著吃,發現了魚肚中的帛書,對這事自然覺得很奇怪了。「陳勝又暗中派吳廣到駐地附近一草木叢生的古廟裡,在夜裡點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聲音叫喊道:」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在深更半夜聽到這種鳴叫聲,都驚恐起來。第二天早晨,戍卒中到處議論紛紛,都指指點點地看著陳勝。
吳廣一向關心別人,戍卒中很多人願為他效勞出力。一次押送隊伍的縣尉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自己要逃走,以激怒縣尉,惹他當眾侮辱自己,藉以激怒眾人。那縣尉果然鞭打吳廣,縣尉又拔出佩劍,吳廣奮起奪劍殺死了縣尉。陳勝協助吳廣,一起殺死了兩個縣尉。隨即召集屬下號召說:「各位在這裡遇上大雨,大家都已經錯過了前往漁陽的期限,誤期按規定要殺頭。即使不被殺頭,將來戍邊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再說大丈夫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名揚後世,王侯將相難道都是天生的貴種嗎?」屬下的人聽了都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心甘情願地聽憑差遣。」於是陳勝等人就假冒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舉行起義,以順應民眾的願望。大家都露出右臂作為標誌,打著「大楚」的旗號。他們又築起高臺來宣誓,用將尉的頭作祭品。陳勝任命自己做將軍,吳廣做都尉。首先進攻大澤鄉,攻克後又攻打蘄(qí)縣。蘄縣攻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一連進攻銍、酇、苦柘(zhè)、譙幾個地方,都攻克了。他們一面進軍,一面不斷補充兵員擴大隊伍。等行進到了陳縣的時候,已擁有兵車六七百輛,一千多名騎兵,步卒好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那裡的郡守、縣令正好都不在城中,只有留守的郡丞領兵與起義軍在城門下作戰。結果郡丞兵敗身死,於是起義軍就進入城中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掌管教化的三老和地方豪傑都來開會議事。與會的人都說:「將軍您身披鎧甲,手執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昏君,誅滅暴虐的秦王朝,重新建立了楚國的政權,論功勞應該稱王。「陳涉於是就自立為王,國號為張楚。
在這個時候,各個郡縣因秦朝官吏的治理而受苦的百姓,都劫持宣判他們官吏的罪狀,把他們殺死來響應陳涉。於是就以吳廣為代理王,督率各將領向西進攻滎陽。命令陳縣人武臣、張耳、陳餘去攻佔原來趙國的轄地,命令汝陰人鄧宗攻佔九江郡。這時候,楚地的義軍幾千人聚集在一起的,多得不計其數。
葛嬰到達東城,擁立襄強為楚王。葛嬰後來聽說陳勝已自立為王,接著就殺了襄強,回來向陳勝報告。一到陳縣,陳勝就殺了葛嬰。陳勝命令魏人周市北上攻取原屬魏國的地方。吳廣包圍了滎陽。李由任三川郡守,防守滎陽,吳廣久攻不下。陳勝召集國內的豪傑商量對策,任命上蔡人房君蔡賜做上柱國。
周文,是陳縣有名的賢人,曾經是項燕軍中佔卜時日吉兇的官員,也在楚相春申黃歇手下做過事,他自稱熟習用兵,陳王就授給他將軍印,命他帶兵西去攻打秦朝軍隊。他一路上邊走邊召集兵馬,到達函谷關的時候,有戰車千輛,士兵幾十萬人,到了戲亭時,就駐紮了下來。秦王朝派少府章邯赦免了因犯罪而在驪山服役的人、以及家奴所生的兒子,將他們全部招收去攻打張楚的大軍,把楚軍全給打敗了,周文失敗之後,逃出了函谷關,在曹陽駐留了兩三個月。章邯又追來把他打敗了,周文再逃到澠池駐留了十幾天。章邯又來追擊,把他打得慘敗。周文自殺,他的軍隊也就不能作戰了。
武臣到達邯鄲,就自立為趙王,陳餘做大將軍,張耳、召騷任左、右丞相。陳王知道後非常生氣,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逮捕囚禁了起來,打算殺死他們。上柱國蔡賜說:「秦王朝還沒有滅亡就殺了趙王將相的家屬,這等於是又生出一個與我們為敵的秦國來。不如趁此機會封他做趙王。」陳王於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趙國去祝賀,同時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移到宮中軟禁起來,又封張耳的兒子張敖做成都君,催促趙軍儘快進軍函谷關。趙王武臣的將相們商議說:「大王您在趙地稱王,並不是楚國的本意。等到楚滅秦以後,一定會來攻打趙國。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不派兵向西進軍,而派人向北攻取原來燕國的轄地以擴張我們自己的領地。趙國南面據黃河天險,北面又有燕、代的廣大土地,楚國即使戰勝了秦國,也不敢來壓制趙國。如果楚國不能戰勝秦國,必定就會借重趙國。到時候趙國趁著秦國的疲敝,就能實現稱王天下的志向。」趙王認為說得有道理,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上谷郡卒史韓廣領兵北上去攻取燕地。
燕國原來的貴族豪傑勸告韓廣說:「楚國已經立了王,趙國也已立了王。燕國地方雖然小,過去也是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希望將軍您自立做燕王。」韓廣回答說:「我的母親還留在趙國,不能這樣做。」燕人說:「趙國現在正西面擔憂秦,南面擔憂楚,它的力量不能來限制我們。況且以楚國的強大,都不敢殺害趙王將相的家屬,趙國又怎敢殺害將軍您的家屬呢?「韓廣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於是就自立做了燕王。過了幾個月,趙國派人護送燕王的母親及其家屬來到了燕國。
這個時候,到各地去攻城佔地的將領,數不勝數。周市北上攻城掠地到達了狄縣,狄縣人田儋(dān)殺死了狄縣縣令,自立為齊王,憑藉齊地的力量來反擊周市。周市的軍隊潰散了,退回到了魏地,打算立魏王的後代寧陵君咎做魏王。其時咎在陳王那裡,不能回到魏地去。魏地平定以後,大家想共同擁立周市做魏王,周市不肯接受。使者先後五次往返於陳王與周市之間,陳王乃答應立寧陵君咎做魏王,遣送他回到魏國去。周市最後做了魏國的相。
將軍田臧等人共同謀劃說:「周章的部隊已經被擊破,秦朝的軍隊早晚會到,我軍包圍滎陽城,不能攻克,秦軍來了,一定會大敗。不如少留下一些兵力,足夠圍住滎陽,帶領全部精兵前去迎擊秦軍。如今假王吳廣驕橫無禮,不懂得用兵作戰的權謀,不能和他商量,如果不殺掉他,事情恐怕會失敗。」因此一起假傳陳王的命令殺掉了吳叔,將他的首級獻給了陳王。陳王派使者賜給田臧楚國的令尹官印,將他任命為上將軍。田臧就派部將李歸等人圍守滎陽城,自己帶著精兵向西到敖倉迎擊秦軍。與秦軍作戰,田臧戰死,軍隊被擊潰。章邯進軍來到滎陽城下攻打李歸等人,擊敗了他們,李歸等人戰死。
陽城人鄧說(yuè)領兵駐紮在郟城,被章邯部將所帶的一支部隊擊敗,鄧說率軍潰逃到陳縣。銍人伍徐率兵駐紮在許縣,也被章邯的軍隊擊潰了他。伍徐的軍隊都潰散逃到了陳縣。陳王殺了鄧說。
陳勝剛剛自為王的時候,陵縣人秦嘉、銍縣人董緤、符離人朱雞石、取慮(qiū,lǔ)人鄭布、徐縣人丁疾等都自成一軍起兵反秦,他們領兵把東海郡守名叫慶的圍困在郯城。陳王聽說後,就派武平君畔做將軍,督率郯城下的各路軍隊。秦嘉拒不接受這個命令,自立為大司馬,不想隸屬於武平君畔。便告訴他的軍吏說:「武平君年輕,不懂得軍事,不要聽他的!」接著就假託陳王的命令殺死了武平畔。
章邯打敗伍徐以後,接著進攻陳縣,陳王的上柱國房君蔡賜戰死了。章邯又領兵進攻駐守在陳縣西面的張賀部隊。陳王親自出來督戰,結果楚軍還是戰敗,張賀陣亡。
十二月,陳王退到了汝陰,在回到下城父時,他的車夫莊賈殺死了他並投降秦軍。陳勝死後安葬在碭(dàng)縣,諡號叫隱王。
陳王從前的侍臣呂臣將軍組織了一支青巾裹頭的「蒼頭軍」,從新陽起兵攻打陳縣,攻克後,殺死了莊賈,又以陳縣為楚都。
起初,陳王剛到陳縣的時候,曾命令銍縣人宋留領兵去平定南陽,再進兵武關。宋留攻佔了南陽之後,傳來陳王被殺的消息,於是南陽又被秦軍奪了回去。宋留不能進入武關,就往東到了新蔡,不料又遇上了秦軍,宋留帶著部隊投降了秦軍。秦軍押解宋留到了鹹陽,將他車裂示眾。
秦嘉等人聽說陳王的軍隊已經兵敗逃走了,就擁立了景駒做楚王,率兵到了方與,準備在定陶附近襲擊秦軍。於是派公孫慶出使齊國去會見齊王田儋,想聯合他一同進兵。齊王說:「聽說陳王戰敗了,至今生死不明,楚國怎麼能不來向我請示就自立為王呢?」公孫慶說:「齊國不請示楚國而立王,楚國為什麼要向齊國請示才能立王呢?何況楚是率先起義反秦的,理當號令天下。」田儋殺死了公孫慶。
秦軍的左右校尉率領部隊再次進攻陳縣,並佔領了它。將軍呂臣失敗逃跑後,重新集結兵馬。並與當年在鄱(pó)陽為盜後被封為當陽君的黥(qíng)布所率領的軍隊聯合起來,再次進攻秦左右校尉的軍隊,在青波把他們打敗了,再度以陳縣為楚都。正趕上項梁擁立楚懷王的孫子心做了楚王。
陳勝稱王總共六個月的時間。稱王之後,以陳縣為國都。從前一位曾經與他一起被僱傭給人家耕田的夥計聽說他做了王,來到了陳縣,敲著宮門說:「我要見陳涉。」守宮門的長官要把他捆綁起來。經他反覆解說,才放開他,但仍然不肯為他通報。等陳王出門時,他攔路呼喊陳涉的名子。陳王聽到了,才召見了他,與他同乘一輛車子回宮。走進宮殿,看見殿堂房屋、帷幕帳簾之後,客人說:「夥頤!陳涉大王的宮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傳「夥涉為王」的俗語,就是從陳涉開始的。這客人在宮中出出進進越來越隨便放肆,常常跟人講陳涉從前的一些舊事。有人就對陳王說:「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於您的威嚴。」陳王就把來客殺死了。從此之後,陳王的故舊知交都紛紛自動離去,沒有再親近陳王的人了。陳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過,專門督察群臣的過失。將領們攻佔了地方回到陳縣來,命令稍不服從,就抓起來治罪,以苛刻地尋求群臣的過失作為對陳王的忠心。凡是他倆不喜歡的人,一旦有錯,不交給負責司法的官吏去審理,就擅自予以懲治。陳王卻很信任他們。將領們因為這些緣故就不再親近依附他了。這就是陳王所以失敗的原因。陳勝雖然已經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將相終於滅掉了秦王朝,這是由於陳涉首先起義反秦的結果。漢高祖時,在碭縣安置了三十戶人家為陳涉看守墳墓,到現在仍按時殺牲祭祀他。
褚先生說:地形險惡難行,是為了鞏固防務;兵革武器與刑法制度,是為了統治國家。這些仍不足依靠。先王以仁義作為治國的根本,而將堅固的要塞和法令條文看作細枝末節,難道不應該這樣嗎!我聽賈生曾經說過:
秦孝公佔據崤山和函谷的險固地勢,擁有整個雍州地區,君臣牢固把守,隨時窺視著周王朝的政權,大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的勁頭兒,併吞八方極遠之地的心氣兒。那個時候,商鞅輔佐秦孝公,對內建立法令制度,致力於耕種紡織,整治攻守的武器,對外用連橫的策略使諸侯們互相爭鬥。於是秦國像兩手相合那樣,容易毫不費力地取得了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接了秦孝公的治國事業,遵循著先人留下來的策略,向南面奪取了漢中,向西南奪取了巴蜀,向東面割得了肥沃的土地,向北面奪得了衝要險阻的郡邑。諸侯們因此而恐懼驚慌,相會結盟商量對策來削弱秦國。他們不吝惜珍貴的財寶和富饒的土地,用來招納天下的人才。採取合縱策略締結盟約,互相支援,為一體。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位公子,都英明智慧而忠誠信義,寬宏厚道而愛惜人才,尊重賢者而器重士人。他們互相約定實行合縱聯合抗秦,破壞秦國的連橫策略,聯合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等國的有關人士。於是六國的人才,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些人替他們策劃;有齊明、周最、陳軫、邵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些人溝通他們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些人統率他們的軍隊。諸侯們曾經用相當於秦國十倍的土地,百萬的大軍,攻打函谷關而進擊秦國。秦國開關迎敵,九國的軍隊反逃跑而不敢前進。秦國沒有耗費一個箭頭,而天下的諸侯卻已經疲憊不堪了。於是合縱解散,盟約破壞,各自爭相割地賄賂秦國。秦國有充餘的力量來利用諸侯的弱點,追趕逃亡敗走的敵人,殺得他們橫屍百萬,流的血把大盾牌都漂浮起來;秦國趁著有利的形勢,方便的時機,分割土地山河,因而強國請求臣服,弱國前來朝拜稱臣了。
「延續到秦孝文王、莊襄王的時候,他們在位的時間短暫,國家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到了秦始皇,發揚六代傳下來的功業,像駕車似的揮動長鞭來駕御各諸侯國,吞併了東周和西周兩個小國,滅亡了六國諸侯,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而控制天下,手持刑杖來鞭笞天下的人民,聲威震懾四海。向南方奪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設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長們,低著頭,用繩子拴住自己的脖子來投降,把自己的性命交給秦王朝的下級官吏掌握。
於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築萬裡長城,作為邊疆上的屏障來防守,把匈奴向北驅趕了七百多裡;匈奴人不敢到南邊來牧馬,兵士也不敢搭起弓箭來報仇。於是廢除了先王的治國之道,焚燒了諸子百家的著作,以圖使老百姓愚昧無知;他還毀壞各地的名城,殺戳豪傑,收集天下的武器集中到鹹陽,熔化刀劍和箭頭,鑄成十二個金屬人像,來削弱天下人民的反抗力量。然後依憑華山當作城牆,憑藉黃河作為護城河,依據億丈高的華山,臨守著深險莫測的黃河,作為守衛的險要之地。良將拿著強弓,防守衝要的地方,可靠的大臣帶領精幹的士兵,擺列著鋒利的武器,嚴厲盤查過往的行人是誰。天下已經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自以為關中的堅固,是千裡金城,可以作為子子孫孫萬世當皇帝的基業了。
「秦始皇死了以後,他的餘威還震懾著遠方。然而陳涉是一個用破甕作窗戶,用草繩拴門軸的窮苦人家的子弟,是耕田的人,是供人役使的人,是被徵發戍守邊境的人。他的才能比不上一般平常的人,既沒有孔子、墨子那樣的賢明,也沒有陶朱、猗(yī,依)頓那樣的富有,置身在戍卒的行列之中,興起在鄉野之間,帶領著疲乏散亂的戍卒,統率著幾百個人,轉身攻打秦國,砍下木棍做武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天下的人就像風雲那樣迅速匯集起來,像迴響那樣應聲而起,挑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崤山函谷關以東的英雄豪傑一齊起來,就把秦王朝推翻了。
「再說,那秦王朝的天下並沒有縮小削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關的險要堅固,還像從前一樣。陳涉的地位,並不比齊、楚、燕、趙、韓、宋、衛、中山的國君尊貴;鋤耙戟柄,並不比鉤戟長矛鋒利;被徵發戍守邊地的民眾,並不比九國的軍隊強大;深謀遠慮,行軍與指揮作戰的本領,也比不上先前六國的那些才智之士。但是成功失敗完全不同,;功業完全相反,這是什麼原因呢?假使拿崤山、函谷關以東各國諸侯來跟陳涉量量長短,比比大小,比較一下他們的權威,衡量衡量他們的實力,那簡直不能夠同年而語,相提並論。然而秦國當初憑藉很小的地方,發展為有萬輛兵車的強國,進而控制了其它八州,使來與它地位相同的諸侯國都來向秦國朝拜稱臣,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然後把天地四方當作家,把崤山、函谷關當作宮牆。可是陳涉一個人首倡起義,秦王朝的七代宗廟就被毀壞,連秦王子嬰也死在別人手中,被天下的人所譏笑,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不施行仁政,而攻取天下和後來防守天下的形勢是不同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