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茅山道院拜太歲(破太歲去道觀還是寺廟)

2023-07-31 03:11:48

上清大洞真經的道旨探秘

作者:潘延川 《上清大洞真經》為道教上清經系之首經,且為上清經籙派的重要經典,此經在東晉盛行於世,是東晉後期出現的一部極為重要的道經,奉此寶經者,後來逐步形成了道教上清派。上清派,又稱「茅山派」、「茅山宗」。《上清大洞真經》歷朝被居住在茅山的高道與隱士繼承和弘揚,其中梁陶弘景為此作出了重大貢獻,並以此為開創獨特的「茅山宗」奠定了神學理論基礎。
千百年來,「茅山宗」成為道教諸派中重要的一派,宗師高道輩出,人材濟濟。至南朝時,以茅山為中心的道觀,遍布江南各處,後傳入北方道教聖地終南山一帶。北宋時,茅山與江西龍虎山、閣皂山同為道教三大符籙派,號稱「三山符籙」。今天,茅山宗後繼有人,茅山道院的信士和周圍信眾仍然繼承著先聖祖師的經教傳統。作為全國道教二十一座重點開放道觀之一的茅山道院,正以弘揚道教上清經教傳統為己任,開辦教業。為繼承茅山派道教精湛的義理,追根尋源,弘揚茅山派道教教義和茅山道教文化,我認為,認真研究茅山派先聖宗師遺傳於世的經教古訓及經典古籍,並以此作為弘教修道的準則,才是有志於玄門中信士的「天職」。
《上清大洞真經》為茅山古傳之本,歷來依科傳授,極為嚴肅。陳景元說 : 「大洞真經三十九章,品目尊嚴,冠三洞寶經之首,靈章、秘祝、玉檢、隱書載之詳矣,奧指西城總真君、南極紫虛元君降授清虛真人。清虛真人傳授南嶽魏夫人曰 : 『子自不在隱身清齋,虛中吐納者,則《大洞真經》不可妄讀也。」 (見《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序》) 由此可見,此經在道教極為尊貴,冠三洞寶經之首,我們應以此經教來弘揚茅山派本宗正法。 《上清大洞真經》列於上清諸經之首,是上清派最根本的經典,又稱《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簡稱《大洞真經》、《大洞玉經》。其經文分三十九章,故又稱《三十九章經》。關於此經的淵源,道教典籍有下列記述:
茅山上清二十三代宗師觀妙先生朱自英說 : 「此經之作,乃自玄微十方,元始天王所運炁撰集也。西王母從元始天王受道,乃共刻北元天中,錄那邪國靈鏡人鳥之人, 萊之岫,乃於虛室之中,聚九玄正一之 炁,結而成書,字徑一丈,於今存焉。元始天王,又以傳上清八真中央黃老君,使教授下方,當為真人上升三辰者焉。中央黃老君隱禁此書,世無知者,故人間地上,永無此經,上清天真尤所寶秘。」 (見《上清大洞真經》序)
東蜀蓬萊山中陽子衛琪說 : 「此經上卷十章,中卷十章,下卷一十六章,三卷皆以五言為句,共三十六章,之上復有大洞帝尊一章,以四言為句,自不相侔,總冠一經之首。三卷各有序,經下卷終有結,經皆玉宸道君演說,方見一經之始末。周初,帝命三真人下傳吳會張通真先生,此經是也。以其時考之,蓋二千五百餘年矣。所有茅山魏元君之派,號上清大洞玉經。」 (見《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卷一序)
陶弘景說 : 「伏尋《上清經》出世之源,始於晉哀帝興寧二年太歲甲子,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琅琊王司徒公府舍人楊某,使作隸字寫出,以傳護軍長史句容許某並其弟三息計掾某某。二許又更起寫,修行得道。凡二君手書,今在世者,經傳大小十餘篇多掾寫,真受四十餘鄭多楊書。」 (見《真浩敘錄》) 楊某,指楊羲。
又《雲笈七籤》卷四《上清源流經目注序》中說 : 「漢孝平皇帝元始二年九月戊午,西城真人以上清經三十一卷,於陽洛之山,授清虛真人小有天主王襄,襄以晉成帝之時,於汲郡修武縣授紫虛元君南嶽夫人魏華存,華存以鹹和九年,歲在甲午,乘飈輪而上天,去世之日,以其經付其道脫,又傳楊先生諱羲,羲生有殊分,通靈接真,乃晉簡文皇帝之師也。楊君師事南嶽魏夫人,受(《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一卷,至晉孝武皇帝太元十一年,歲在丙戌升仙。」
從上述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南嶽魏華存元君傳《上清大洞真經》於楊羲,楊羲又傳許謐。因出楊羲之手書,故今人所說撰作者可能為楊羲。另朱自英與衛琪所說,因出發點為神學思想,今無從考證。但衛琪所提「所有茅山魏元君之派,號上清大洞玉經」。此說與陶弘景所說魏夫人受經大致相同,可見,《大洞真經》出自楊羲之手無疑,經楊羲傳播,後行於社會。
楊羲,成帝鹹和五年 (公元 330) 庚寅歲生,吳人,遷居句容。「真降時,猶有母及弟,君為人潔白,美姿容,善言笑,工書畫,少好學,讀書該涉經史,性淵懿沉厚,幼有通靈之鑑。」 (見《真浩》卷二十) 許謐,字思玄,一名穆,正生,弱冠有名氣。「儒雅清素,博學有才章。簡文皇帝久垂俗表之顧,與時賢多所儔結。少仕郡主簿功曹史。」 (同上) 其後選補為太學博士,任餘姚令、尚書郎、護軍長史等官職,雖外混俗務,而內修真道,許謐密授教記,遵行上道。
另據《茅山志》載 : 「時玄宗 (712-756) 於茅山得楊許眾真及陶弘景所寫上清經真跡。其經缺文十三頁,令使王旻賁璽書信幣詣茅山紫陽觀,請玄靜 (李含光) 補書。玄宗曰 : 『聯不欲令小臣幹冒於先生,委卿專往,必冀神仙手筆,今古相續耳。' (見《仙傳拾遺》) 王旻到山之日,靈鶴翔鳴,玄靜書經之時,神人降其寶,皆精誠所應。」
總之,陶弘景於齊永明十年歸隱茅山後,遍訪江東諸觀隱士高道、搜集整理楊、許真跡最為完備,撰集《真浩》、《登真隱訣》、《養性延命錄》等經典著作,專門論述早期上清派教義及方術,並匯錄收集上清諸經中有關修道秘要,為上清派後來成為東南道教獨特信仰以及開創茅山派修煉方術和教派師承,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然而,《上清大洞真經》經魏華存元君傳於楊羲後廣行社會,也自始至終為上清派的教義及修煉方術增添著無窮的光彩 ! 《上清大洞真經》在明《正統道藏》中收有五種版本 (包括經注) ,其洞真部玉訣類收有《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及《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洞真部本文類收有《大洞玉經》、《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及《上清大洞真經》。另《道藏輯要》內收有《元始大洞玉經》、《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等版本,為晚出本 (下文不再詳述)。
《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後跋雲 : 「按《登真隱訣》第二經傳條例雲 : 大洞直經,今世有兩本,一則大卷,前有迴風混合之道,而辭旨假附,多是浮偽 ; 一本唯有三十九章,其中乃有數語與右英所說者同,而互相混揉,不可分別,唯須新見真本,乃可遵用。又聞有得楊、許三十九章者,與世中小本不殊,自既未眼見,不測是非,且宜繕寫以補品目。」陳國符先生《道藏源流考》謂:「 《上清道類事相》、《三洞珠囊》、《無上秘要》、《御覽》、《大洞真經》、《大洞玉經》、《大洞經》、《玉經》文,今《道藏》所收四種《大洞經》多無其文。又《雲笈七籤》卷八釋《三十九章經》引《大洞真經》出自小本,其大本則已亡佚。至其他三種,非茅山宗傳本,茲不具論」 (十九頁)。陳國符據《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後跋疑今《道藏》本《上清大洞真經》出自小本,並為「茅山宗壇」傳本。筆者以為,此經出自茅山宗壇傳本可信。究其因,在現存版本中,唯題《上清大洞真經》既存有真法、符圖,又有精思入室之法,且敘述詳細,極重威儀,最為精妙。另據《大洞玉經》音義中《太極大道君道經第十六》內有「見茅山大洞經『天上內因,地上外因」,之語。查今《道藏》所收大洞經,唯題《上清大洞真經》內有「天上內因,地上外因」之說,並在經文三十九章中重複出現三十九次,足證《上清大洞真經》為茅山宗壇傳本。
此外《宋志·神仙類》列有《上清大洞真經玉訣》一卷。《御覽》經史圖書綱目列有《大洞經》、《大洞真經》、《大洞玉經》。《崇文總目》道書類及《通志略》道家著錄列《大洞真經》一卷。《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五《上清大洞真經目》三十四種經書中列《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九章》『卷為經目之前。《茅山志》卷十二《上清大洞寶經篇目》卷首也列有《上清大洞真經》,題為《上清大洞高上三十九章經》。《雲笈七籤》三洞經教部收有《釋三十九章經》及存思類收有《存大洞真經三十九真法》。
《上清大洞真經》經文分三十九章,歷來對此沒有異議,但元朝衛琪認為「此經上卷十章,中卷十章,下卷一十六章,三卷皆以五言為句,共三十六章,之上復有大洞帝尊一章,以四言為句,自不相件,總冠一經之首。」此說有待人們進一步去探討研究。 (一) 《上清大洞真經》
《上清大洞真經》六卷,收入《正統道藏》,現文物出版社等翻印《道藏》收集在第一冊 512頁。卷首有茅山二十三代宗師觀妙先生朱自英序,每卷題以上清三十八代宗師蔣宗瑛校勘。卷一為誦經玉訣、誦經八室圖、大洞滅魔神慧玉清隱書、太帝君素語內咒、太微天帝君素語內咒。卷二至卷六為經文,分三十九章,經文存有真法。卷末為「鹹淳壬申」 (公元 1272 年) 程公瑞後序及元代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序。此經即茅山宗壇傳本,其淵源出自北宋。
在《上清大洞真經》中,八室誦經前有許多存思之法,三十九章經文中,每章均以謹請、存思、誦玉經、諷讚詞為科儀。現以本經《高上虛皇道君第一》為例,在此說明:
⒈ 謹請 : 即請天地神祇靈氣,以合己身。其訣 : 謹請太微小童幹景精,字會元,子常守兆舌本之下,死氣之門,口吐赤雲,繞兆一身,化生血液,上凝泥丸,泥丸堅明,百神方位。
⒉ 存思 : 謹請畢,真思太微小童幹景精真傑,赤雲之色,罩於頂上。默祝曰 : 真炁下流充幽關,鎮神固精塞死源。玉經慧朗通萬神,為我致真命長存。拔度七祖反胎仙,制煉百神一炁全。」次思,赤炁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三次,結作三神,一神狀如天蓬大將,二神侍立,下布兆肝內,遊遍卻入心內絳宮,上充舌本之下,血液之府,順時吐息。
⒊ 誦玉經 : 即《上清大洞真經》章節。先以左手按捻鼻間人中,次誦:
高上洞元,兀生九天,炁祖太元,眾風亂玄,玄曾絕散,四清撫閒,帝一上景,連眾攝煙,長契一運,七世投閒。……
其意思是說 : 虛空之際,孕育元氣,元氣生於萬靈。元氣生於九天之上,下入人身,居五臟之中,領祖元氣,盡體虛玄之大,則能契微合道。眾風亂玄,指人鼻氣息 ; 四清撫閒,指鼻下口上之間,當令鼻氣恆閒,又當數加手按讀此篇,捻鼻間乃高上正坐,天嶽混氣充身 ; 帝一上景,為大洞尊君號。
⒋ 誦讚詞 : 諷誦元素高上神霄玉清王視曰 : 「元氣本非生,五塗承虛出,雌雄寄神化,森羅邃幽鬱,玉音響太和,萬唱元中發,仙庭回九變,百混同得一,易有合虛中,俱入帝堂會。」畢,乃口微祝曰 : 天上內音,三藍羅,波逮臺 ; 地上外因,天命長,人恆寧。
張君房曰 : 三藍羅,波逮臺,此九天之祝言,高上之內名也。又言 : 夫三藍羅,波逮臺者,於地上之音日天命長,人長寧也,易有者於地上之間,曰長臺。
⒌ 書符 : 第一章書「大洞太微小童消魔玉符」。其訣 : 當書符時用黃繒,書成佩身,存呼小童內諱名,字鎮我,舌本之下,固液凝神,斷塞死源,乃叩齒九通,次再咽液三過。
其餘三十八章均類似以上科儀。所不同的是經文第三十九章畢,後有《迴風混合帝一秘訣》,其存思之法,極為甚密,並有收功之法,還有當願文,即祈天地仙官神祇降祥致真,與道合一的祝語。
(二) 、《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
題《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亦即《上清大洞真經》,收入《正統道藏》。現文物出版社等翻印收集在第一冊 496 頁。卷首有 : 九天開化主宰澄真正觀寶光慈應更生永命天尊序,並題曰 : 甘山摩維洞主太玄無上上德真君校正。序內有「乾道戊子 (即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 1168年) 秋降於鸞臺劉安勝捧,至景定甲子 (即宋理宗景定五年,公元 1264) 秋再降重校正於熬頭摩維洞金蓮石。」由此可知,此經為宋末元初的傳本。
其經卷一為經序,緊接著敘述經意。「太玄道父親求授,下世方聞大洞經。」此經在敘述《大洞真經》感應時說 : 可以祈祿嗣、祈風雨、致田蠶、除溫疫、治疾病、拯濟沉魂滯魄、息群兇、保性命等。
據載 : 其修持科儀 : 凡誦經當齋戒沐浴,服裝清潔。入室焚香,叩齒九次,心拜九天。存想 :元始天王與諸高真,七曲大帝,開化仙宮,遷臨法會,皆列虛無。然後,誦念八方神咒等咒語。
卷二為祝香詞。詞華,即誦寶浩,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等諸天高真,無量功德的讚詞。
卷三至卷五為經文,無分章。經文以「元始天王,嘯詠太玄,凝神遐想,而說洞章」為始,中以「道言爾時,元始天王,眉放青毫,頂旋紫氣,萬華寶蓋。……於是,元始天王怡然嘯詠曰」為始,後有「玉宸道君言我師」為標題,讚頌行持此經的功德。大意是說元始天王,授我大洞仙經,道法玄奧,本經為修真妙門,初次修煉,可以調和呼吸,進入中級功態,可以離相消塵,坐在立亡,大定全真,妙行通靈。「初曰通氣,次曰通神,終曰通靈,十通成真,道備登宸,超度飛升,過度三界,往來三清,證品大洞,一天帝尊,六度十通,萬行圓成,千和萬和,自然至尊」。另此經內無符圖、微祝及咽津之說。
(三) 、《大洞玉經》
《大洞玉經》即《上清大洞真經》的經注,分上下兩卷。收入《正統道藏》。現文物出版社等翻印收集在第一冊 556 頁。其後跋說 : 「《大洞玉經》漢壇傳之久矣,愚於少年因尚披誦而不曉經義,先輩雲 : 多是身中百神之名,不可以文理推之也。……其中多是身中百神名字,所主所居,宮分山林,樓臺,池館,一一明自,大抵以生門死戶,守雌抱雄為主,混合百神,常存各居其所,各理其務。……八十九翁秋水龔德同拜書」。另後跋還記述了《大洞玉經》為趙太玄真人注釋。
其誦經科儀與《上清大洞真經》誦經玉訣有相同之處。
《大洞玉經》經注分三十九章,每章以誦經(經後有祝) 、書符微祝等為科儀。經文第一章為四字一句外,其餘章節經文全為五字一句。該經中只有玉經、符圖及咒語、誦持簡易,尤其各章玉符筆畫結構簡單,其經文注釋直指人身關竅,以合天機,簡捷易懂,利於初學研習。但經文內個別字差異甚殊,有待考證、校對。
關於《大洞玉經》三十九符的用法,其經卷下有這樣一段敘述 : 「符總三十九符,真炁於帝一之 所,同三十九符並以丹書服,皆用黃紙佩通,青素一幅五尺五寸。此符單用,亦可功備大成」。此外,其經卷末為太玄真人咒及大洞內煉玉章與玉清火洞內煉玉經 (分上中下三品) 等。據原按 : 太玄真人,姓趙,諱守真,主太玄清明宮。
(四) 、《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
此經即《上清大洞真經》的經注,十卷,收入《正統道藏》。現文物出版社等翻印收集在第二冊 597 頁,題東蜀蓬萊山中陽子衛琪注。衛琪,元代人。
卷一為呈經表,以闡述《大洞真經》的神機及明道修真的要旨。次為三十八代天師張輿材及張仲壽等序,序後為衛琪論述無極、河洛、先天卦象、金丹火候、蒼胡檀熾、帝尊玄炁等十三圖,並有長篇文字敘述。
卷二發明經題,認為玉清已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炁形質,具未始相離。這時候,有大洞高上,混洞太無元,天寶玉皇之炁,以生元始,號高上大有玉清宮。「故大洞即太極也」。《大洞真經》總括天真地聖、人神精鬼,讚揚洞經無一處不實,故曰總真。衛琪在解釋經旨時說 : 「大洞,大者雖天地之大,不可加也 ; 洞者,通也。仙經,經者,由也,萬物公由之正路也。修道之謂教,故曰仙經。」
其次為平坐存想法、經敘、漸進修成道事諸聖 (即祖師寶誥) 及大洞經筵等。
卷三至卷五為經文注釋。在些特別說明的是,其一,此注將《高上虛皇道君第一章》釋為總冠一經之首,認為是概括《上清大洞真經》要旨的經序。衛琪將一章標題定為《文昌大洞玉章第一》從「元始天王曰: 高上宴紫清」為始,至「帝一真玄玄」為終。其二,此注還把《大洞真經》分為三十六章,以「西元九靈炁」為始,至「符化玄氣生」為終,定為最後一章。
題《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其經文卷首有存思方法外,注釋經文內無存真法,即無咒詞、微祝、符圖及咽津之說。此注多引證儒釋經典來注釋經文,看來作者受兩家思想影響極深。
(五) 、《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
《上清大洞真經玉訣音義》即《上清大洞真經》部分經文的校對本,一卷,收入《正統道藏》。現文物出版社等翻印收集在第二冊 705 頁。題大洞三景弟子真靖大師陳景元撰。其校樣對部分經文也分三十九章,非《上清大洞真經》全文。有學者說此經即《大洞真經》的注釋,說法錯誤。其所校對經文章次與《大洞真經》同,為現存傳本中校對《上清大洞真經》經文極有參考價值的文本,它為今天研究《上清大洞真經》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陳景元參照數種版本對其部分經文進行了校正,其自序說 ; 「景元總角出家,弱冠訪道,遊歷僅三十載,綱領十有餘年,老歸茅山,結庵懺悔,自嘆道緣淺 (蹇) 薄,塵業深重,雖孜孜教典而未遇真師,欲誦洞經,詎敢開韞。於是,澡雪身心,靜務恭潔,廣求古本,先自考詳,沉嘿披尋,反覆研構,一句一字,未尚越略,或兩義相乖,彌增回惑,或偏旁才改,字體浮雜,此蓋盜寫私傳,相承訛謬。遂將前輩修習之本及『茅山藏本'對比隱書,輒撰音義,兼疏同異,粗解所疑,弗敢示諸法義,聊自記其所覽」。從序中可以看出作者治學精嚴。
陳景元,北宋人。其《音義》特點主要是對三十九章部分經文進行了校勘,並對經文字的讀音與詞的意義進行說明及解釋,在校對時,摘錄經文說明,未錄各章節內全經,也無全經經文。 道教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生天生地生萬物,人稟賦了道的靈性而得以生存。天道運行,陰陽造化,消息盈虛,日往月來,運行不息,故天長地久,人能合天心,體天道,可通神明造化之德。《上清大洞真經》經中所載天真諱名,皆與人身臟腑之神是相溝通的,人若能以神馭氣,形神合一,誦持玉經,咽津服符,可致「天真下降與兆身中,神氣混融,是曰迴風混合,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故致長生之道,可以提摯天地,把握陰陽,鞭策風雷,驅役神鬼,偃息於流霞之車,眷盼乎文昌之臺。」 (見《玉清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序) 經中隱諱,總領人身中五臟六腑,百脈氣血諸神,認為人身是一小天地,人身穴位各有神以守之,誦經修持,則自身神靈不失,與上清諸真冥和,即與大洞帝尊之體無二,復歸於無極聖域 !
此經全文分三十九章,據稱上清三十九帝各著經一章。如朱自英說 : 「上清三十九帝皇回真下映,入兆身中三十九戶,於是各由其所,貫之戶著經一章,其辭幽奧,以用領括百神,招真闢非,所謂慶雲開生門,祥煙塞死戶者此歟。故中央黃老元素道君總彼列聖之奧旨,集成大洞之真經,故曰三十九章經也。」 (見《上清大洞真經》卷一) 由此可知,上天之神與體內之神是相通的,精思修持,可以相互感應,以致天真下降,與體相契,玄芝寶生。
關於《上清大洞真經》最基本的煉養法,舉例說明,以曉其《大洞真經》修真養生要旨。在修持《大洞真經》前,有多種存思集神之法,它的目的是引真致祥,與神明相感。其中有一法,每日行住坐臥,皆可修習。其法 : 心存二十四星,大一寸,如連結之狀 ; 又存每星各有一人,合二十四星,皆如嬰兒之狀,並裸體無衣纓,此時存思二十四星從虛空中降,迴繞一身之外,三匝畢,口誦祝詞。
其後,口吸二十四星,一息 (一呼一吸為一息) 氣,咽津二十四次,時覺吞一星從口中徑至臍中,又覺星光映照一腹之內,洞徹五臟 ; 又存星光化為二十四真人,並口吐黃氣如煙,以布臍中,鬱郁然洞徹內外。良久,用「呼」字吐息,用意念心拜三十九次 ; 次思兆身三十九戶,逐一分明,各有神真嚴固守衛。存三十九君,各降真氣來灌兆身三十九戶,此時咽津三十九次,次振動左手三次,法如振流金火鈴,次振右手三次,法如擲豁落七元。然後仰頭搖頸九次,法承天 ; 次鼓腳一次,法履地 ; 次搖身十四次,以歡己身諸神 ; 次拭目三次,以明三光 ; 次捻鼻七次,以通呼吸 ; 次按眉後兩穴 (太陽穴) 三次,以塞邪源 ; 次輪耳三周,以開天窗 ; 次咽液九次,以味玉津。照前法行持畢,神氣混融,周身舒暢。進入存思或誦經。
修誦《上清大洞真經》可以調和三魂,制煉七魄,能使人身三屍神沉落,煉陰返陽,致五藏光華溢於面目,百病不生,災害消滅。返老還童,七祖罪解,上生福堂,而位列仙公,晨升上清。如《九靈真仙母青金丹皇君道君第三十九》曰 :
「西元九靈氣,金丹流雲宮,上極旋暇曜杪,暉景太霞中,動回九天輪,靜沉八流剛,室有胎仙母,攜衿太帝皇,玄一靈時生,三老素牢張,左把兆符籍,右攜理神宗,同登琳龍闕,稽首玉清房,拔棄死滅根,養形三五中,七祖解屍結,受福明朱方。」
九靈氣,指崑崙山。金丹流雲宮,王母宮名。攜衿太帝皇,太微大帝,即中央黃庭。玄一靈時生,即太玄之氣,使鼻息玄氣凝定方為佳。琳龍闕,大洞經中所稱的仙宮。稽道玉清房,是說修行至此,金丹已成,當神化自然,朝謁玉清。
據經所載,若精思此道,大開智慧,心通九天,精凝氣結,化氣變神,與司命混合,分形變化,玄妙莫測。即「一合我氣,再合我神,三合我魄,四合我魂,五合我精,我身,我身,洞靈啟真。」由此,召致十方正氣,同灌真身,永與大道合一。 《上清大洞真經》強調存思、誦經,而且重視咽津服氣,微祝書符,三十九章中均有一道玉符,由此反映了上清經系的修真特點及煉養法則。我認為,在道教修真諸法中,如內丹、存思、導引、服氣等均與《上清大洞真經》有關,此經集諸法於一體的眾術合修的煉養方法為茅山派主要修道途徑。
《上清大洞真經》與《黃庭經》主重存思,誦經養神。《黃庭經》重誦經存思,而《大洞真經》集存思誦經、咽液服符及微視為一體,並且是齋醮、合煉養、書符法的一種相互兼顧的內視內觀的道術,它為人們研究早期道教上清派煉養法以及道教道派的形成,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真的有茅山道術嗎???

茅山派的法術以治鬼除魔為主,大多是攻擊法術,以及一些符籙咒法,以下是簡單的
說明。
紫幽之箭(drainerbolt) 射出一道紫色光氣攻擊敵人,若是成功,還會從敵人身上吸取若干精力。
青冥之箭(nerbolt) 射出一道青色光氣攻擊敵人,這個法術是幽冥三箭中殺傷力較高的一個,隨著法力成長而增加的威力也較明顯。
蒼靈之箭(feeblebolt) 射出一道白色光氣攻擊敵人,使敵人產生昏眩的傷害,蒼靈之箭有許多奇特的效用,只有道行高深的法師能體會。
天兵召喚(invocation) 從天界召喚一位身穿金甲的天兵戰士下凡護法,效果會一直持續到戰鬥結束。
陰陽眼(astral vision) 使施法者能夠看見陰界的鬼魂類生物,持續時間視法術的熟練度而定
有人問到,道術(巫術)的用法分類有幾種,平時不注意總結,近日,查了下資料,現在奉上。
一般來說,巫術主要有五種用法,分別是避邪、招魂、詛咒、祈求幫助和驅鬼。
避邪:利用一定的物件或符號來使邪靈、惡鬼等不敢來犯。避邪物一般會裝飾在建築物、汽車或工具上。據說這是「打鬼」的姿勢,鬼看見就會害怕,不敢接近。
招魂:用巫術把失落的三魂七魄招回來。招魂術不僅用於於人,也適用於動物和植物。以前小孩病了,古人往往以為是部份靈魂失落,故拿著小孩的衣服去村外呼喊小孩的名字,為其招魂。有時也會為出走多年或客死異鄉的長輩招魂。
詛咒:藉助語言的魔力,達到加害對方的目的。最簡單的形式是面對面的詛咒,例如詛咒別人不得好死、千刀萬剮和打小人等。
祈求幫助:指人們以一定方式,祈求自然界力量或鬼神來幫助自己實現某種目的。如古代求雨,多拜龍王,如拜祭不成時,便要施巫術,逼龍王下雨。如龍王遊街,暴曬龍王,把井水掏乾等等。
驅鬼:是對鬼施行的一種攻擊性道術(巫術)。在生產、建房、治病、喪葬中經常使用。這是民間巫師的最主要的工作。例如以前巫師為病人治病時,會讓病人坐在門口,頭頂蓋著一個竹簸箕,摸著病人的頭大叫「把害人的鬼抓住,快抓住他」,同時命助手持鐵鏟把火塘灰撒向病人頭,利用灰把鬼趕走。
(以下是茅山正宗道家法術大全,有的小法術我自己也試過了喲,蠻準的喲,
特別是唬MM,白試百靈啦)
茅山道法實際流傳法術種類:「五雷掌法」「解五雷掌法」「肚痛法」「解
肚痛法」「羅漢仙法」「解邪術法」「止血仙法」「跌打梅山法」「緊箍咒」
「隔山止血法」「勾魂法」「收神魄法」「華佗仙師法」「觀音仙法」「黑扎法」
「止痛消腫法」「千斤定」 「咽喉骨鯁法」「止痛華佗仙法」
茅山法修煉方法:
一、齋期每年農曆二月十五、三月十五、十月初三、十一月冬至日;每月農
歷初一、十五;註:齋期不食酒肉五辛。五辛:蔥、蒜、韭、辣椒、姜
二、布場本功法布場設置簡單而實用。用瓷碗一個,內盛小米三分之一。通
靈符一道。香三柱,黃紙四張,墊子一塊。修練時面向東坐。
三、通靈寅時( 3-5時)洗漱完畢,在無人清淨處穿乾淨衣服,面對東方設
壇點燃三根檀香插在米碗內,然後跪在墊子上,燒黃紙三張,磕三頭,用右手中
指在地上劃一「十」字,把小腿壓在「十」字上,右腿壓在左腿上,即採用單盤
式,席地而坐,燒靈符一道,接著兩眼微閉,身體周正,頭頂懸,鼻吸口呼九次,
然後兩手成抱球狀放在下丹處,用心默誦啟度文(看看啟度文)。
四、修煉作法:修煉作法前起壇燒三根檀香,三拜三叩,默誦啟度文。然後
按每種法術的具體要求作法。每種咒語念6~36遍。(修煉作法有關問題解釋)
五、畫符用符時間禁忌:(一)、畫符:1 、吉日:端午節是畫符、造符水
的吉日;2 、忌日:每年有四天不可亂畫符。
即:農曆三月初九、六月初二、九月初六、十二月初二。
如若在這四天畫符,不但不靈驗,而且還有害。
3 、時辰:最好選擇子時或亥時。(因為此時是陽消陰長,陰陽交接之時,
靈氣最重。)其次是午時、卯時、酉時亦可。
(二)、用符:有的符要配合自己的星命進行使用,若有違犯,會遭受災厄。
切記!切記!比如:逢太歲星君之年(不論男女之人的1 、13、25、37、49、61、
73、85等歲,皆屬太歲星君之年)的人,必須安奉值年太歲星君,可保平安無事。
擇於正月中吉日吉時安之於家中。若此年錯用逢天空星之年的天空符(即日宮太
陽星君到此鎮)反會造成兇星入宮。
「通靈啟度文」:拜請三清三境三位天尊,太上老君,張趙二郎,嶽王祖師
李公真人,東山老人,南山小妹,南海觀音,伏羲神農,軒轅皇帝,雷神大帝,
盤古聖王,地母元君,玉皇大帝,橫山七郎,羅山九郎,三天開皇,五嶽大地,
神霄王府,龍虎玄壇趙元帥,三茅真君,五星二十八宿,諸神仙手持符咒法術,
與(某某——作法人)願救眾生苦難,治病回生,降魔除邪,避卻奸惡,願魁罡
護體威靈顯著,千叫千應,萬叫萬靈,不叫自靈。
「燈盞神燈」:工具:木板、燈盞、燈芯、飯碗、香、升筒(量米的筒)
咒語:燈盞神燈,一燈二燈三燈,爬山過嶺點燈光,點的亮亮光,照見踉踉
轉,左叫左轉,右叫右轉,若還不轉,九牛拖轉,鐵車車轉。
操作方法:1 、準備好升筒、木板、飯碗、燈盞、燈芯、香、油(放燈盞內
點燈用);2 、升筒直立在地面,升筒上放木板,木板上放碗,碗上放燈盞,燈
盞內放油和燈芯。
3 、燈盞內放七根燈芯,並點七眼光;4 、一人站在木板上;5 、另一人手
拿三根點著的香,香火對著燈火,口中念咒語,當念到「左叫左轉,右叫右轉」
時,香火也要同時「左旋轉右旋轉」,念五至七遍,木板(燈火)便可旋轉起來。
使用說明:可用此「燈盞神燈」來判斷一些事情,如問某一事情是否真假,
你就對燈盞神說:是真就向左轉,是假就不轉……。很靈的,不信試試!
注意:1 、忌食:做法之日請不要食用狗肉之類食品。
2 、當咒語念至十遍以上還不轉時,說明站在木板上的人火炎很高,壓抑了
燈盞神,只要另換一人站上去便可旋轉。
「修練作法有關問題解釋」:1 、「勾魂大法」要念出聲;2 、瓷碗中的小
米可以長期使用;3 、先燒三張黃紙,再磕三個頭;4 、練功最好是單盤;5 、
第一次練功日子選擇:甲子日、本命日的正時或初一、十五日,如遇歲破、月破
日沒有影響;6 、49天練功一但中斷,以後接著繼續練同樣能成功;7 、無基礎
的學員也可修練,但需要刻苦,時間要多一點;8 、布場通靈後,無論如何更換
環境,也無需再進行布場通靈,一次通靈即可;9 、通靈法中,兩手成抱球狀,
是兩手心相對,手指向前;10、緊箍咒中手印:把麼指和中指捏成的圈對著口,
左手掌心向上放在下丹田處;11、每次練功前都要畫「十」字,並用心默念或出
聲念「真武祖師」;12、無論修練任何法術,手心都不能緊,且越松越好;13、
修練沒有年齡職業等的限制;14、可以用瓷香燒爐代替瓷碗,也可以在床上通靈
且練功;15、瓷碗內盛放大米;16、練功結束燒黃紙,在臥室中燒也可以;17、
「勾魂法」、「緊箍咒」、「定身法」(簡稱:兩法一咒)練成後,對動物也能
起作用;18、49天修滿後,應在每月的十五日練功收法,其他時間也可以練功。
每年除夕晚上收法一次,也就是練功一次;19、定身法手印:右手掌心向上,自
然放在右膝上。左手成印後,也自然放在左膝上,另結印中,食指壓在中指的左
側面,此「左側」不是無名指一側,而是中指的右側(掌心向上而言);20、一
年之內不準試「兩法一咒」法,這是何故?
經過 49 天修煉,雖已掌握了「兩法一咒」,但能量還不夠,功力還不深。
所以,一般不試法。如果要試法,可按下面程序進行:A 、試定身法:拿銀元或麻錢一個,放在受試者的腳上,然後囑受試者默念「仙蹤步」49遍,或施法者念
定身法7 遍即可。試法完畢,取走腳上的東西即可;B 、試緊箍咒:拿一小金屬圈,放到受試者頭頂,施術者念緊箍咒即可,施法畢,取走金屬圈即可;
21、為什麼試法時,受試者要在腳上放銀元或麻錢,或頭上戴金屬圈?這樣做,可以把試術者發出的不良信息存放在「信物」的上面,結束時,取走信物。也就取走了
不良信息,以免給受術者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第一次試法,選擇受術者很重要,以選擇經絡敏感者為宜;
22、平時練功最佳時間:晚上是子時 早上是卯時
23、第一次練功最佳時間:甲子日或本命日的子時最佳,初一、十五亦可

茅山道術真的已經失傳很多了嗎?

在我認知裡,這個東西已經不存在了,可以說已經是回憶的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回憶太多,同樣成為回憶的也太多,那些只是人們的幻想,希望。

道教神仙體系是什麼樣子?

1.三清為首的主神三清: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太上大道君又稱靈寶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其中為首的是元始天尊,系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尊神與道和由道推動的宇宙演化緊密相關。據道書記載,整個世界由一氣所生,那一氣就是道,所以有時又稱為道氣。由原始的一氣化生三元,即三個聯續的、無限悠遠的時代。第一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也就是元始天尊;第二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太上大道君或稱靈寶天尊;第三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太上老君。三寶君各治理天上最高的境界,天寶君即元始天並非尊治理玉清境,玉清境又名清微天;靈寶君即太上大道君治理上清境,其境又稱禹餘天;神寶君治理太清境,其境又名大赤天。三清中以元始天尊為最終極的神。他在最元初的時代即已存在,當太上大道君出現時,他授道予靈寶君。以後又由靈寶君授道予神寶君即太上老君。這樣三清之間又依次是師徒關係。
三清作為道教的最高尊神,既是大道的化身,同時又是授道的主腦,亦即教主。道教的基本教義和根本性的經書,都認為是由三清傳授下來的。道教的基本經書分為三洞:洞真、洞玄和洞神。其中天寶君即元始天尊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靈寶君說十二部經書,為洞玄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書,為洞神教主。這三十六部經是道教教義、學說的根本。
作為道教信仰的主要尊神,三清受到普遍的供奉。一般在大型宮觀中常有三清殿或者三清閣,塑三清神像供奉之。依常例,玉清元始天尊居中,手持混元珠;靈寶天尊居其左,手持如意;太上老君居其右,手持寶扇。 玉皇:在三清以下有一位天庭主宰,號稱玉皇大帝。玉皇的全稱是: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帝。一般稱他為玉皇大帝。在道教中他是僅次於三清的尊神,由於相信他掌管天庭,所有的得道神仙都要經他封贈仙職,而宇宙間治理各類職事的神靈全屬他主管,所以在民眾心目中,他是事實上的宇宙主宰。
玉皇大帝居彌羅天宮,所以玉皇殿常稱彌羅寶閣、彌羅玉殿。除了專門供奉玉皇的宮觀之外,他也常在大型的宮觀中享受香火。玉皇之像通常如同人間帝皇裝束。 四御:在玉皇之下,則另有四位重要的神靈,皆列於帝、後之尊,故號稱四御。
其一是勾陳天皇大帝,其二是北極紫微大帝,其三是后土皇地祗,其四是南極長生大帝,合稱四御(有時去南極長生大帝,加上玉皇,合稱四御,但現在多將玉皇置於四御之上)。 其他重要尊神:除了三清玉皇四御之外,還些有一些地位崇高的天尊、帝君。其中常見的有三官大帝,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其職司是上元賜福,中元赦罪,下元解厄。據說人仙功過善惡都由三官掌管,每到三官的生辰即要集中考校人的功過,所以常在該日舉行儀式祈求免罪賜福。太乙天尊,掌管幽冥的仙真,據說能尋聲救苦,幫助地獄中的靈魂出離幽冥,所以甚受重視,常被供奉在救苦殿中,道教有關度亡破幽的科儀中也常請他臨壇。東王公,又稱扶桑大帝,為男仙之首。西王母,西方金氣化身,為女仙之首。據說,凡男仙上天,先要見過東王公,女仙則先要見過西王母,然後由他們奏明太上,才能正式委以仙職。王母女像,以其屬金,稱金母;居於瑤池,稱瑤池金母。玄天上帝。本來是玄武神,後來與龜蛇相糾的玄武原型相分離,被奉為北極玄天上帝。傳說他在武當山修行得道,所以武當山全山的道觀都依其修仙故事建成紀念性的建築。玄天上帝在明代崇拜最盛,永樂皇帝稱他為玉清師相三教祖師,其尊號有一百個字之多。玄帝像常作披髮坦胸持劍,腳踩龜蛇。 2.星君雷神和山川神靈東南西北中五鬥星君:在星君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五鬥,尤其是其中的北鬥星君。中國古代的天象模型以北極為天極,北鬥隨時運轉,似乎是指揮著整個天象的運行。一般將北極和鄰近天宇的大星列為至尊的星也是至尊的神,如勾陳、紫微、太一都被尊為大帝、天帝。與北鬥地位類似的還有南鬥、東鬥、西鬥和中鬥,合稱五鬥。漢代流傳著北鬥主死、南鬥主生的說法,即認為人什麼時候死,由北鬥管轄,能活多久則由南鬥決定,因此要想延長壽命便要向北鬥和南鬥祈求,形成的儀式便稱為拜鬥、禮鬥。道教吸收了對於五方星鬥的信仰,稱五方星鬥各有星君。北鬥有七弓,主管解厄誕生。一曰天樞,陽明貪狼星君;二曰天璇,陰精巨門星君;三曰天機,真人祿存星君;四曰天權,玄明文曲星君;五曰天衡,丹元廉貞星君;六曰闓陽,北極武曲星君;七曰瑤光,天衝破軍星君。南鬥有六宮,主管延壽度人。一曰天府司命星君;二曰天樞司祿星君;三曰天梁延壽星君;四曰天同益算星君;五曰天樞度厄星君;六曰天機上生星君。東鬥有五宮,主管計算護命。一曰蒼陵延生星君,二曰陵延護命星君,三曰開天集福星君,四曰大明和陽星君,五曰尾極總監星君。西鬥有四宮,主管記名護身。一宮白標星君,二府高元星君,三典皇靈星君,四將巨威星君。中鬥稱大魁,有三宮,主管保命。第一赫靈度世星君,第二幹化上聖星君,第三衝和至德星君。
日君和月君:太陽神和月亮神,前者又稱太陽星君,後者又稱太陰星君。
五星:即歲星(木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五星又稱五曜,加上太陽和太陰(月亮)。因皆能照耀光明,故稱七曜,亦稱七政。《雲笈七籤·日月星辰部· 總說星》稱,五星者,是日月之靈根,天胎之五臟,天地賴以綜氣,日月系之而明。因此它們在星君中地位皆甚重要。道士在做儀式中也常要向五星吸取正氣,然後布於壇或其它對象,以作鎮邪。
二十八宿:原是古代天文學家對太陽和月亮所經區域恆星分成的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東方七宿,組成龍形,計有角、亢、氐、房、心、尾、 等七星君;西方七宿,組成虎形,計有奎、婁、胃、昂、畢、 參等七星君;南方七宿,組成雀形,計有井、鬼、柳、星、張、翼、 等七星君;北方七宿,組成龜形,亦稱龜蛇合體形,計有鬥、牛、女、虛、危、室、壁等七星君。
四靈:上述二十八宿分成四個區域,以其星座之形為名,稱為青龍(東方)、白虎(西方)、朱雀(南方)、玄武(北方),又成為四個重要的神靈,稱為四靈。《三輔黃圖》稱「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四靈君的名諱:青龍帝君孟章,白虎帝君監兵,朱雀帝君靈光,玄武帝君執明。他們在道教中常作為護衛神將出現。但後來其中的玄武漸漸與原形分離,演變出玄天上帝,而龜蛇相纏的形象則分成龜、蛇二將。
太歲、值年太歲:太歲君,指歲神。歲星原指木星,因它環太陽運行一周正好是十二年,但是古代天文學中又假定在地中有一個與歲星運動速度相同、但運行方向相反的星,稱為太歲。其職在於總管年歲。因此太歲是古代天文學中為適應天幹支紀時的需要而設想出來的。同時中國古代以天幹地支記年,它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天幹十二年為一循環,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地支相配,組成六十幹支,用以紀年,世稱六十甲子。道書稱六十甲子各有歲神,每歲輪值,掌握本歲的人間禍福,稱值年太歲,俗稱歲君,各有姓名,如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之類。太歲君由都雷太歲殷元帥所統管。殷元帥,名殷郊。古代有太歲行地中的說法,認為太歲方即正對木星的方向不能動土(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所以太歲又稱地司,其神即是最大(殷,意為大)之土(郊即土),道教中有一種地司法,就是以殷郊為主帥的法,其中談到元帥是古帝後。以後民間有人整理神譜,形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其中說到殷郊是商紂王之子,母姜氏,生下他後,遭妲己害死。殷郊則蒙申真人收養,授以道法,後乃得道,親手殺了妲己。玉帝聞其孝義,又有斬妖之勇,於是封他為地司九天遊奕使、至德太歲、殺伐威權殷元帥。六十甲子值年太歲,即歸其統轄。民間重視本命年,所以也重視請自己的本命星君即該年的值年太歲佑護。
雷部神將:雷部神將是隨著民間對雷電之神的崇拜而發展起來的,但隨著宋代五雷正法出現才形成龐大的系統。「雷公」是民間對司雷之神的普遍稱呼。之所以雷公為男性神,是因為震為雷,為長男陽也。而雷出天之陽氣,故云公。與之配合,又有電母,俗稱閃電娘娘。到五雷正法興起,雷部被賦予代天行令的威權,也出現了一大批雷部元帥,其中最重要的的雷部主帥鄧燮、使者張珏和判官辛漢臣。其他又有如姚天君、陶天君等,也是重要的雷部元帥。原來的雷公、電母則作了他們手下的屬將。在雷部神將之上則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據《天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雷祖即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一說是黃帝的封號。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裡。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天尊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即入雷澤而為神者也。三十六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雷祖的職能是「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
風伯雨師:風伯是司風之神,雨師是掌管下雨的神。出現很早,在《周禮》中就有風伯和雨師,漢代人解釋,風伯就是二十八宿中的箕星,雨師則是畢宿。他們一般都進入各皇朝的祀典。道教吸引他們入神譜,當五雷正法興起後,又將他們歸入雷部屬將,在祈求雨晴的道場中,他們常被視做雷部元帥的手下去執行任務。
龍王:被視做水族之首,也是掌管江河大海的神靈。中國古代素來有對龍的崇拜。龍是中國華夏民族的圖騰,同時又是司雨水的神靈。漢代的訴雨儀式中,要造土龍,就是當它是管理雨水的。漢以後從印度傳進了佛教,也帶進了印度的龍王。本來印度的「龍王」音譯是「那伽」,是一種住在大海裡的大蛇,意譯為龍王。大海中的龍宮藏著各種寶貝。後來在民間中印兩種龍王合而為一。《歷代神仙通鑑》卷一五載四海龍王的名號為:東海滄寧德王敖廣;南海赤安洪聖濟王敖潤;西海素清潤王敖欽;北海浣旬澤王敖順。除大海之外,江、河、溪乃至於井中都認為有龍居住,但其龍王名位各有等級,總的都低於四海龍王。
五嶽:中國人普遍認為山有山神,但依山的重要性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等級,眾山之尊莫過於五嶽。五嶽是古代天子才有資格祭祀的山神。其內容有過幾次變化,唐以後固定為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和北嶽恆山。唐代在各嶽山麓立廟祭祀。宋真宗時加上東嶽為天齊仁聖帝,南嶽為司天昭聖帝,西嶽為金天順聖帝,北嶽為安天元聖帝,中嶽為中天崇聖帝。其中東嶽泰山地位比較獨特。漢代即有泰山治鬼之說,所以後世都認為泰山是掌管幽冥世界的,人死之後都要魂歸泰山,故爾東嶽受到民間普遍的崇拜,取得了五嶽獨尊的地位,而且其祠廟建於全國各處,不象其它四嶽祠廟基本上只建於其本山。
四瀆:古代中國人相信河的河神,大河之神地位更為重要。依周禮規定,天子所祭的名山大川中,最重要的當數五嶽,祭禮相當於三公,其次是四瀆,相當於諸侯。四瀆,就是四條直接通往大海的四條大河,它們是長江、黃河、濟河和淮河。唐宋時它們都各有封號。現在一般以宋代之號為稱:江瀆為廣源王,河瀆為顯聖靈源王,淮瀆為長源王,濟瀆為清源王。
四瀆神中,後來在民間也有某些演變,有的還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其中長江神又被稱為楊泗將軍,黃河神又被稱為金龍四大王,後者且被清朝列入祀典。 3.得道仙真張天師
張天師之名,本來是指正一盟威道的創立者張陵,後來也成為天師道嗣法者的泛稱。張陵是第一代天師,教內稱祖天師。其子張衡繼承父業,稱為嗣天師,張衡子張魯則稱系天師,祖孫三代和各自的夫人一起合稱三師三夫人。他們都被視作神仙在天師系統中,最有影響的當然要推祖天師張道陵。在道教的神仙譜系中,他也佔有著要地位。教中稱他為六極高明大帝,為玉帝御前四大天師之首。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為兄弟三人,長名茅盈,次名茅固,季為茅衷。據說成道後乘白鶴分止於茅山三峰各一峰。人稱大者所處為大茅峰,次者所處為中茅峰,季者所居為三茅峰,並稱太上老君封茅盈為司命真君,固為定錄真君,衷為保生真君,合稱三茅真君。茅山各道院普遍奉禮祀三茅真君。因為茅山在道教界間有重大的影響,因此三茅真君的殿宇也建於茅山以外的地區。
許真君
許真君名遜,傳說為晉時江東句容人,因做過四川旌陽縣令,所以世稱許旌陽。曾師事吳猛,得道後轉為昊猛之師,於東晉太康二年於洪州(今江西南昌)白日飛升。被符錄道派淨明派尊為祖師,在仙界號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他飛升之後,裡人立祠祭祀。宋徽宗時賜廟額為「玉隆萬壽」,現廟仍存,當地也常舉辦廟會。宋明以後,許真君的名聲日隆,被視為玉帝御前的四大天師之一。
八仙
民間最熟悉的仙人群體。八位得道高仙張果老、漢鍾離、呂洞賓、李鐵拐、曹國舅、藍採和、韓湘子和何仙姑。八仙具有老幼男女貧富貴賤等不同特徵,因此現實生活中不同有都可以從中得到成仙的鼓勵,因此對不同的人皆有親切感。道教宮觀常塑有他們的形象,西安八仙宮等則是他們的專廟。
薩守堅
南宋時人。據說他曾得到並宋末極負盛名的五雷正法大師林靈素、王文卿和張繼先的傳授,從而通曉五雷正法。同時因為戒行嚴整無瑕可擊,感動原想找他報仇的惡神,反而皈依他為徒,後成為著名的道教護法神王靈官,也使得薩守堅在仙界的地位更高。薩守堅曾創有一個行五雷正法為特徵的道派西河派,所以他在道門中稱為「薩祖」,有多種道法掛在他的名下。在民間,他在宋元時便被尊稱為薩天師。明清以後,薩守堅與張陵、葛玄和許遜一起被當作玉皇大帝御前四大天師。
五祖七真
指全真道的五位祖師和七位最重要的嗣法者。
五祖是東華帝君王玄甫、陽子鍾離權、純陽子呂洞賓、海蟾子劉操和重陽子王喆。當年王重陽創立全真道,據說其法傳自鍾、呂和劉操一系,而其法的大源則是東華帝君,所以後世將他們與王重陽一起合稱全真五祖。因為全真教開始時主要在北方傳播,所以又稱北五祖,而與在南方傳播的金丹南宗的五祖相區別。
七真指王重陽的七大弟子馬珏、譚處瑞、劉處玄、王處一、丘處機、郝大通及孫不二。 他們七位各傳全真的一個支派,也就是七派各自的開山祖師。化去後也都被視為得道高真。在全真教的各個祖庭中,五祖七真常常聚在一處接受祭祀,也常各列自己的專殿或者專廟。
南五祖
金丹派南宗的五位祖師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和白玉蟾。北宋時張伯端受異人指點,修成內丹,寫下內丹名著《悟真篇》,成為繼《周易參同契》後最為重要的內丹經典。張伯端道號紫陽,他傳下的道派主要在南方傳播。蓋進入南宋後,南北隔絕,其道傳於南方也是時勢使然。這支道派以傳授內丹修行之術為主,五位祖師各留下著作。同時,從陳楠開始,也傳習五雷正法,白玉蟾更負盛名。因此在雷法史上,也將白玉蟾當成重要的祖師之一。
眾多的女仙
道教的神譜中,女仙數量之多、地位之高,比起其它宗教,顯得十分突出。它曲折地反映了,早期道教的婦女觀中有較多的尊重婦女的傾向。道教承認婦女有與一男子一樣的修仙條件,功德相當,也可以仙界擔任地位與男仙相當的仙職,所以女仙的級別也可以很高。因為認為女仙得道,先要去拜見西王母,所以一些記載女仙的書,總是以西王母為中心,五代道士杜光庭編的《墉城集仙錄》便是如此。金墉城傳說為王母所居之處。書中記王母、玄女以下女仙37人。後世的道書中,也有專記女仙的。
在民間影響比較大的女仙,除西王母外,還有:麻姑。魏夫人,即魏華存,在仙界的名號稱為南嶽夫人。謝自然,是屬於上清派的道姑。據說她得道後白日升天,居屋周圍雲繚繞,久久不散。
此外,如前面提到的正一盟威道的三夫人、全真派七真之一的孫不二,等,也都是著名的女仙。 4.冥府諸神酆都大帝;酆都,又稱羅酆山,據說在北方。本來在靈寶派系統的《元始上真眾仙記》中提到有五方鬼帝,酆都在北方,由正一盟威道的第二代天師張衡和楊云為鬼帝。後來除酆都外,其它四方鬼帝名號不顯。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第七中位為酆都北陰大帝,說他原為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一替換。《真誥》則說酆都有六宮,第一宮為紂絕陰天宮,依次向東行,第二宮為泰煞諒事宗天宮,第三宮為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宮名恬昭罪氣天宮,第五宮名宗靈七非天宮,第六名敢司連宛屢天宮。後來,在民間傳說中,將酆都搬到四川的酆都城。
十殿閻王:閻羅王,原是印度人信仰的地獄主者。進入中國後完全中國化,形成中國式的十位陰間大王。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變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轉輪王,酆都王。
東嶽七十二司:前面提到過,東嶽本為山神,但在漢以後漸漸演變成治理陰間的主管神靈。其下屬有七十二司,(一說有七十六司),即七十二(六)個專職衙門。大型的東嶽廟中往往塑有其像,道教頒發的秘錄中也常出現七十二司之名。其中有掌生天、掌催生、掌不公、掌索命,以及掌定局職、掌福、掌財帛等。這些專司本來是老百姓針對人生中的幸福和災難、社會上的公正與不平等、善良與邪惡等矛盾形成的,所以歷代會有一些不同的變化。同時,民間也常將自己的願望,自己對社會現象或歷史人物的評價放到對鬼神世界的構想中去。七十六司系統中有速報司,是掌對害人致死者追究的衙門。宋、元之交時,人們認為包公最耿直無私,所以擔任著速報司的掌司職務。後世又認為嶽飛本來忠義卻被秦檜等害死,最能體恤冤案的苦楚,所以北京東嶽廟速報司中供奉的便是嶽飛。 5.道門護法神執役神將仙吏功曹、玉女:為仙吏中最重要者。功曹,原指衙門中掌管文案、刑事的吏,道法中所稱則是指諸仙府的仙吏,一般上章奏時都要請他們轉達或收錄,所以在道法儀式中必不可少,法師上殿舉行儀式開始時都的一個「出官」的環節,即召出各類仙官神吏,其中便要召功曹。玉女,在仙界充傳言、散花等職,因近在尊神身側,所以在舉行儀式時也常械請她出來供職。
馬元帥 :名馬勝。原是南鬥鬥口一星叫勝星,於是以之稱呼其星君。因其居南方,五行屬火,方位居南方當正午,午為馬,故以馬為姓。是道法中常召的一位天將。有時也塑像於殿前,充護法。 王靈官:王靈官是護法神中最常見的一位。他面目猙獰,紅面赤須,三目怒睜 ,手執鋼鞭,腳踩風火輪。被玉帝封為雷部副元帥,號三五火車靈官,做了道教護法神。一般道觀進山門即是靈官殿,內供王靈官。 嶽元帥:即嶽飛。生前為抗金名將,歿後成神,道門中稱嶽帥,常被塑成手執金槍的神將,站在殿前做護法。
溫元帥:名溫瓊。傳說原是陽間官差,後被東嶽收錄,坐化於東嶽殿前,即充為東嶽太保。道門中的專門召役他的道法,同時他也常被供於殿前充當護法。
殷元帥:名殷郊。原是太歲神,道門中稱他為地司殷元帥,有專門的地司法召役他,同時也常被供於殿前做護法。
其他如關公、張巡等英烈,也常被召為神將。 6.地方和家族保護神城隍神:城隍是地方神的一種。如同人間的地方官吏,省城隍即為一省之主,縣城隍為一縣之主,分管天下地下一省一縣之事。其神往往是地方生前有功德勞績之人充任。例如:蘇州城隍為春申君,上海城隍為秦裕伯等等。唐時文人張說、許遠、張九齡、韓愈、杜牧、李商隱等均有祭城隍文,大多為祈雨、求晴、禳災,諸為本地謀風調雨順,安居樂業而作。五代後唐康泰年間,始封城隍為王爵,宋時將城隍神列入祀典,於是其祀遍於天下。據《明史 禮志》,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封京都城隍為乘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等府城隍為王;其餘府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公,秩正二品;州為鑑察司民城隍靈佑侯,秩三品;縣為鑑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秩四品。洪武三年,去封號,但稱某府某州某縣城隍神。二十年(1387)改建城隍廟宇如公廨,設座判事,如人間衙門狀。清代循明舊制,仍將祀奉城隍列入祀典。清代和民國初年,各地城隍在清明節及陰曆七月十五日等節日,均有城隍更衣和出巡之會,儼然如同人間長吏出巡一般。其目的當是以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 土地神:又稱土地公、「福德正神」。可以說,在舊中國的土地上,凡是有人煙、村落的,都祀奉土地神。土地之神古稱社神。道教科儀中常要召當境土地,視其為有職任保護土方、效力道法的正神。灶神:灶神是東廚司命定福灶君的俗稱,又稱灶君、灶王。灶神之祭,古已有之。現世所供奉灶神紙馬,往往是一對老夫婦的畫像,即為灶君及其夫人。漢代以前,灶神所主僅為飲食。漢代起灶神即掌握一家的壽夭禍福。
門神:門神,即守衛門戶之神。人居室之門有神,古已有傳說,並加祀奉。漢代的門神指神荼(shu)、鬱壘(lu )。唐以後的門神所指略有變化,秦瓊和尉遲敬德為門神,秦為白臉,尉遲為黑臉。 7.其他由祀典與民間信仰進入的神靈關聖帝君:關聖帝君就是三國時蜀漢大將關羽,字雲長。他生前以忠勇著稱,歿後被立祠祭祀。他很早就被道教吸收為神將。關帝廟祀極盛,幾乎全國各地都可以見到他的祠廟,而且其廟的規格都很高,關帝一般塑成紅臉的武將,因其已是帝君,所以頭上常加冕琉。他身旁經常立著手捧官印的義子關平,以及幫他持著青龍偃月刀的部將周倉。
媽祖:媽祖,亦稱天妃、天后,又稱天上聖母。航海保護神,主要流傳於中國東南沿海以及東南亞華人社會之中。
財神:中國的財神有多位才。一般在道觀中常建有財神殿,奉祀武財神關羽和趙公明,以及文財神比幹。 福祿壽三星:他們本來是星君,但民間對其崇拜很少去指認哪一顆星宿。一般將福星描繪成天官賜福模樣。壽星本來是南極老人星,很古就受到民間崇拜。一般將他塑成長鬚、高額的老者形象。祿星管人間功名,一般長官打扮。送子娘娘:又稱為子孫娘娘,專司人間子嗣的女神。月下老人:專管人間婚姻的神。據說,人間姻緣由月下老人掌管,剛出生時,便將男女雙方腳上各繫上紅線,從此便千裡姻緣一線牽,即使天各一方,也終成配偶。
施相公:盛行於江蘇南部、上海市和浙江北邊部一帶。劉猛將:捕蝗神。一般稱為猛將神,說姓劉,故又稱劉猛將。

小孩幾歲化太歲

這個沒有一定。犯太歲當請太歲符化解.太歲

小孩子可以拜太歲嗎

可以的 但是太歲對小孩影響不大

同类文章
這四大星座中的一個中世紀白羊座在情緒中

這四大星座中的一個中世紀白羊座在情緒中

做事時,我們的人有一個非常穩定的情感情緒。畢竟,他們不會影響自己的心情,一件事很快就能成功,所以情緒穩定是我們工作的啟動,所以當你做事時,你必須避免情感情緒
強大的情緒控制能力星座

強大的情緒控制能力星座

我們會發現有些人難以困難,但他們仍然沒有恐慌,但有些人會遇到更多困難,他們會開始焦慮,覺得他們根本不是這樣的事情,實質上是一種影響你自己的個性
十二個星座的表現是什麼和假冒假性的表現?

十二個星座的表現是什麼和假冒假性的表現?

在生活中,遭遇無畏的東西,我們經常會生氣,但他們也分為真正的天然氣和假冒的東西,有些人並不是生氣,只是玩,只看到你是否可以看到你是否可以看到
這些contelors很好,別擔心,沒有朋友。

這些contelors很好,別擔心,沒有朋友。

當你交朋友時,你必須拋光你的眼睛,不要被一些表面蒙蔽。結束的朋友的外觀並不重要,那些不是最自然的人,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朋友,必須看到這個人的性格
這些星座不是Avereby和人類

這些星座不是Avereby和人類

說總理可以支持這艘船,那些不對人民說話的人,真的想到它。在他們眼中,他們不會與那些人爭論,而不是弱,而只是看著他們作為孩子。隨著時間的推移
哪個負面情緒化的多對人的星座感覺良好

哪個負面情緒化的多對人的星座感覺良好

每個人都想用積極的人做事。畢竟,活躍的人在一起做事,它很開心,所以每個人都想避免用負面情緒的東西,畢竟總是聽到別人,心情會更加惱火。從星座屬性可以看出負面情緒
兩週兩週,快樂和快樂的星座

兩週兩週,快樂和快樂的星座

人類的錢,如果你目前還沒有遇到真正的愛,那麼遺憾的是,畢竟沒有人可以分享快樂是多麼悲傷的事情,但我們不必抱怨AI,因為在這些兩週內,一些星座將遇到自己的桃花
2022年必須遇到右星座,誰將收穫真正的愛情

2022年必須遇到右星座,誰將收穫真正的愛情

許多人都被確認在當天確定,他們希望滿足自己的前沿,讓兩個人共同參加婚姻大廳,但他們想找到這樣一個合適的人,它是不容易。畢竟,能夠滿足真愛的概率真的很低
2022年,最容易獲得的單個星座天蠍座很強烈

2022年,最容易獲得的單個星座天蠍座很強烈

單身長時間,為了一個甜蜜的愛,充滿了慾望,畢竟,不僅你擔心,你周圍的人會趕時間,但我想去訂單,我必須依靠我自己命運
2022將是一個複合星座哪個星座

2022將是一個複合星座哪個星座

如果由於外部因素最終破壞了關係,那麼這肯定是相互相互的相互相互相互互動的,期待有一天可以重新獲得紅線,綜合與舊的愛情,彌補我離開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