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2023-07-30 23:32:54 2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今日,風和日麗,學校組織我們參觀北京自然博物館和中國地質博物館,簡稱博物館遊。因為是學校第一次組織參觀,所以我異常興奮。天還沒亮,我就在床上翻來覆去,媽媽只好讓我早做準備。終於熬到了起床時間,爸爸開車送我到學校的大巴,坐上車,沒過多久,就到了位於天橋的北京自然博物館,我們一個個迫不及待的衝了進去。
北京自然博物館又動物世界、昆蟲世界和恐龍公園等展區;動物世界又獅子、狒狒等標本。昆蟲世界中的標本可真不少,像蝗蟲、甲蟲和蜜蜂等;而恐龍公園內,一隻只恐龍正在「大開殺戒」,有的張著嘴四處亂竄,有的在自相殘殺,霸王龍是它們中的一隻,它在恐龍群中橫衝直撞,嚇得其它恐龍四散奔逃,迅猛龍也是其中的一隻,它是個「長腿將軍」,只要聽見一點兒咆哮聲,就立刻逃的無影無蹤。
接下來是看3D電影,雖然有身臨其境之感,但影片內容及其無聊,一群螞蟻成群結隊的搬一隻死蒼蠅。電影結束後,我們上了車,在車上大家高高興興地談論著所見所聞,哎,又到了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分四層,八個展廳:化石展廳,礦物展廳等。化石展廳內,陳列著翼龍、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礦物展廳裡有晶瑩的水晶、形狀各異的方解石.....,它們都是珍稀的礦物,寶石館內有貓眼、鑽石、祖母綠等珍貴的的石頭。
還沒看夠,回去的時間就到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中國地質博物館,踏上了回家之路。車上,許多同學都在閉目養神,而我仍然沉浸在遊覽的回憶中,祖國真是地大物博呀!!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就在前天冒著寒冷的天氣緩步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以飽滿的革命精神和深重的歷史情懷參觀我們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加了解了我們祖國成長的歷史。我在參觀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了祖國母親的偉大,決心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奉獻終身。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在展覽中最深刻體會是此刻我們所要承擔的責任。祖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處於列強的屠戮和欺辱之中,這印證了「國家弱註定要被外族侵略」的規律。為了避免讓歷史重演,建設祖國。因為我們是祖國還未綻開的花朵,,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奉獻自我我們是祖國的希望
梁啓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正處於風華正茂,揮斥方遒的少年時期。我們應該不斷完善自我,積累知識,鍛鍊能力,磨練品質。只有少年強大才會給祖國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這次參觀中使我憤憤不平的那就是有很多國家來侵佔中國的領土在聽見解說員慷慨激昂說到南京大屠殺時我仿佛看見那慘目人睹的場景時我的心裡是陣陣悽涼但是我也仿佛看見中國人民在頑強與日本侵略者鬥爭時我立刻就想到英雄的中國共產黨不畏強暴,以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帶領頑強的中國人民,與國民黨積極合作,堅忍不拔、堅苦卓絕的英勇鬥爭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次我參觀了明、清與抗日戰爭時看見了虎門銷煙、八國聯軍攻打中國、籤下不平等條約等在清代無能統治下迫使這些事情一一發生。撫今追昔、緬懷歷史,我們不能不認識到這樣一個真理,不能不謹記這樣一個教訓,那就是:落後就要挨打。這是無數中國人民和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所印證了的真理和教訓,也是歷史上無數國家和人民用他們的命運所引證了的真理和教訓。社會發展局面,使我們的國家永保安全、穩定、繁榮、文明和強大。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人民,更應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以真抓實幹的精神、以嚴謹活撥的態度、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去迎接時代的挑戰和開闢美好的未來……
一、鵝頭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溫州博物館參觀。在博物館裡最讓我留連忘返的是藝術品展廳。在展廳裡各個年代各種造型的藝術品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特別是有一隻造型獨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隻什麼桶呀?一隻圓圓的桶上有一個長長的把,這個把的造型是一隻鵝頭,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為它代表著鵝的翅膀和尾巴,整個桶看起來就像一隻浮在水面、回頭展望的鵝,使我想起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爸爸告訴我說:這種桶是溫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鵝頭桶,是古人用來裝洗衣服的,因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裡的,人們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裡,然後用手挎著鵝頭桶提回家,這樣既輕鬆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聰明,我也要好好讀書,假如我也發明一些東西放到博物館,讓將來的觀看,那該多好啊!
二、蝴蝶盤
呀,博物館裡怎麼會飛進蝴蝶來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盤子,它是用一塊木板刻出來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輪,整個盤子漆成棕紅色的,可好看了。聽爸爸說,「這是古代人在過大年的時候裝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盤。」我們家也有果盤,但那是玻璃做的,雖然看起來很洋氣,也很好看,可我還是喜歡這隻蝴蝶盤。不知道現在還有這種盤子賣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廳裡,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燒制的活字印刷字盤,在爸爸的講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發展史。
最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要印書,先在一塊磨平了的蠟石上將文章刻上去,然後一張紙一張紙地拓印出來,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來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這樣很費時,而且無法再版。後來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人們覺得方便多了,畢升把一個個字刻在特製的泥塊上。然後燒硬要排版時,就按文章將這些字排在一個特製的字盤裡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來以後還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們發明了機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還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實也沒多大進步,現在可好了,採用電腦雷射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質量也越來越好,不知道將來的印刷還會發展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