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開學第一課之先輩的旗幟觀後感

2023-08-02 08:24:19 1

  20xx開學第一課將於9月1日播出,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我們要向先輩學習,接過先輩的旗幟,勇敢向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開學第一課之先輩的旗幟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1】開學第一課之先輩的旗幟觀後感

  九十五年的歷程,九十五年的風雨,九十五年的跋涉,九十五年的輝煌,我們終於迎來了黨的第九十五個生日。舉國上下,一片歡騰,普天同慶。回眸黨的歷史,讓我充滿自豪。

  1921年,在那個黑暗的舊社會,一個新生命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她像一個初生的嬰兒,是那麼的嬌弱,又是那麼的堅強。她像一盞明燈,點亮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心靈;她又像一把利劍,讓那些地獄妖魔膽怯。在那血雨腥風的歲月裡,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當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響徹整個神州大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滿腔熱情的投入了建設新中國的事業中。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一位老人來到了中國的南海邊,他畫了一個「圈」。於是「春天的故事」被廣為流傳,她如一陣春風吹進了千家萬戶,也吹進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田。

  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中國翻開了新的篇章,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我們不會忘記,1997年7月1日,當五星紅旗在紫金花旗的伴護下第一次高高的飄揚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灣的時候,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百年屈辱,今朝得雪!我們也不會忘記,1999年12月20日,當五星紅旗在蓮花旗的伴護下緩緩升起的時候,《七子之歌》依舊在澳門的上空迴蕩。香港、澳門像久別的孩子,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這在舊中國想都不敢想,只有我們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做得到!我們更不會忘記,抗洪災,拒非典,鬥地震,戰泥石流。這一件件,一樁樁,哪一件不體現了黨的智慧與勇氣?展望未來,我更加信心百倍。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如今,在黨的領導下,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中國人民正在如火如荼的奔小康道路上奮勇前行。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要牢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為隊旗爭光,在星星的照耀下,讓火炬燃燒的更加火紅;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要從先輩的手中接過旗幟,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加美好!讓共產主義的理想代代相傳!讓中華名族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2】開學第一課之先輩的旗幟觀後感

  悠悠中國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風雨洗禮。中國大地風起雲湧,經歷了無數次的歷史變革。以近代為例,無論康有為、梁啓超的戊戌變法,還是孫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其結果都未能改變中國受壓迫、受欺凌的命運。而只有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大眾實行了社會主義制度,才徹底改變了這種面貌,人民才有了自己的權力,當家做了主人。可以說,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讓時光倒流,讓我們回顧歷史,回到那轟轟烈烈鬧革命的火熱年代……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是大家所熟悉的《長徵》。長徵,是紅軍革命勝利所經歷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這次遠徵又被稱為「偉大的紅軍演繹出的一部英雄史詩」。

  其中最驚險的一幕就是爬雪山。翻越雪山是何等的艱辛困苦,而在當時物質奇缺和自然環境惡劣的情況下,紅軍又是如何翻過雪山?從小生活在南方的我是很難想像的。雪山中凌冽的寒風,滿天的冰雪砸在身上的痛苦是無法親身感受得到的。但我依然感到了其中的艱辛與不易,因為缺氧,即使頭暈腿軟也不敢停下休息,那怕小閉一會兒眼就有可能永遠站不起來了。他們是一群鐵打的硬漢,為了心中遠大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他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堅韌不拔,他們將這樣一直走下去,直到理想實現的那一天。

  長徵中同樣驚險的另一幕就是過草地。在那荒無人煙的地方,溝壑與沼澤縱橫交錯,一不小心就會身陷泥潭的危險,但紅軍戰士依然發揚吃大苦、耐大勞的革命精神,就算吃野菜、啃皮帶也要過草地。難道他們個個是大傻瓜,不懂得過安逸的生活,明知道長徵會有流血、會有犧牲,天上有敵人的飛機、炮火,地上有毒蛇、蚊蟲,還要奮勇向前,因為他們心中有遠大的理想——北上抗日,救國救民,是代表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15歲,花兒一樣的年華。

  15歲,朝氣向上的年齡段。我們在校園裡貪婪地吸取知識,淋浴在明媚的陽光下,沉浸在朗朗的書聲裡。劉胡蘭,同樣的15歲,一樣花兒般綻放的年華,從她躺在敵人鍘刀床上的那一刻起,她的精神得到了升華,她永遠屬於15歲。

  15歲,我們是校園裡一群無憂無慮的少年。

  15歲,劉胡蘭已是一名為革命而英勇就義的戰士。「怕死不當共產黨」,與我們相仿年紀的她,這位堅貞不屈的共產主義戰士,面對敵人的鍘刀毫不畏懼,毅然而完美地走完了她光輝燦爛的一生。她,無怨無悔!正是這許許多多的無怨無悔,才使我們擁有今天美好的生活。「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毛澤東主席親筆為她題寫的八個大字,也是對千千萬萬為革命而獻身的英雄的真實寫照。

  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紅軍那種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的精神,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更加堅定地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勤奮學習,為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繁榮富強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開學第一課之先輩的旗幟觀後感

  1966年12月下旬一個風雪的下午,15個中學生站在學校大門口的毛主席像前宣誓。他們向毛主席保證: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按毛主席的指示辦,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這個大課堂中經風雨見世面。此後,這15個中學生就冒著漫天大雪,踏上了長徵之路。起點:襄汾中學。終點:韶山、井岡山。

  我是這一年10月離開學校逃到北京的。因為這年秋天時我還被關在學校裡。罪名很多,三家村的孝子賢孫、牛鬼蛇神的同路人、趕不上形勢犯,等等。毛主席的炮打司令部的大字報發表以後,形勢有利於我了,但是依然沒有人理睬我。我要外出串聯,學校的革命委員會就是不給我開介紹信。無奈之下,我只好聯合幾個同樣命運的學生,趁著夜色,撬開革命委員會辦公室的抽屜,自己給自己開了介紹信。11月6日,我在北京見到了毛主席,還上了觀禮臺,距毛主席也就幾十米遠。此後,我南下在上海參加了安亭臥軌,到井岡山、廣州、西南、東北,轉了一大圈。可算開了眼界。回到襄汾一看,這裡的「革命」形勢依然死氣沉沉,於是就開始折騰。我寫了一篇萬言書,題目是「人間正道是滄桑」,痛斥「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我拿著文章到縣印刷廠以井岡山兵團的名義要求印成傳單,廠長居然照辦。有個村莊兩派群眾打架,縣裡沒有人敢去處理問題,請求我們派人下鄉。連一向嚴厲的父親也變得和顏悅色。那時,我覺得革命真好。為了「革命」的徹底,我們井岡山兵團派人把縣委和政府的公章都搶了回來。裝在一個為人民服務的黃色挎包裡,走到哪裡,背到那裡。而且我們正在準備最後奪取縣委的一切權力。

  學生就是學生,沒有長性,也沒有「革命」經驗。《人民日報》一篇「紅衛兵不怕遠徵難」的社論轉移了我的注意力。說的是大連海運學院幾個學生步行進京的事情。從小對紅軍長徵就充滿憧憬,覺得那肯定是非常浪漫的事情。你想,我怎麼能夠放棄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至於本地的「革命」嘛,對不起,我顧不了那麼許多了。我開始組建長徵小分隊。首先選人。我是按照紅軍的政治任務設計行程的。每天上午行軍,下午搞社會調查,晚上為工農兵演出。所以小分隊的人員必須個個能歌善舞。被我遊說的學生都激情澎湃,豪情萬丈。5個女生10個男生組成了長徵小分隊。接下來就是印製隊旗,排練節目,準備行囊。

  母親哭哭啼啼,捨不得自己的兒子出遠門。父親卻堅決支持我的革命行動。父親把他當年的八路軍的軍服、裹腿,找出來給我,還囑咐我每天要泡腳,以及如何挑腳上的泡。很多年後,父親才說,怕我留在縣城鬧事。我們可能是12月23日出發的。

  那天,雪下得非常大,地上的積雪有半尺厚。遠山近嶺都籠罩在雪的世界裡。遙望南天雲路遙,儕輩不怕遠徵難。我們莊嚴宣過誓後,背著沉甸甸的背包上路了。我們唱著「紅軍不怕遠徵難」,戴著紅袖章,舉著紅旗,踏上了漫漫徵程。幾千公裡的山水間留下了我們年輕的腳印。

  45年過去了,當年隨我長徵過的同學都已年過花甲、天各一方,不知今生還能重返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