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成語你真的用對了嗎(據說這些成語99的人都用錯了)
2023-08-02 09:49:44 2
據說,這些成語99%的人都用錯了!有你嗎?
成語是離我們最近的「文物」,但是因為流傳久遠,我們容易誤解它的意思。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些容易「用錯」「認錯」的成語,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99%被誤解的成語
1
差強人意
它是褒義詞!褒義詞!褒義詞!
不是「讓人不滿意」,
但也不是特別滿意,
是比較滿意。
「差」在這裡的意思是:比較、大致的意思。
【出處】《後漢書·吳漢傳》:「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這是在誇吳漢比較令人滿意,是一個對國家有舉足輕足影響的人。
2
空穴來風
「流言」為什麼總有人信呢?
估計是因為,有些是「空穴來風」。
它是比喻消息或傳說並非完全無根據,
山洞裡有風那是因為有進風口啊,
不是指「空口造謠」。
你可以說,這傳聞是「空穴來風」。
但不能說,這傳聞不是「空穴來風」。
【出處】唐代白居易的《初病風詩》: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宋孫光憲的《北夢瑣言》卷七:棹搖船掠鬢,風動竹捶胸。雖好事託以成之,亦空穴來風之義也。
3
文不加點
如果寫作文被老師點評成「文不加點」,
立刻就可以好吃好喝開心一下了。
對,一定要獎勵!
因為這是在說,
文章一氣呵成,根本不需要任何修改,
而不是說「沒有一個標點符號」。
「點」是古人修改文章的動作,不是標點符號的意思。
【出處】《初學記》卷十七引,漢代張衡的《文士傳》:「 吳郡張純,少有令名,嘗謁鎮南將軍朱據, 據令賦一物然後坐, 純應聲便成,文不加點。」
4
鬼斧神工
你一定聽過/說過/寫過這樣的話: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
打住!
記住這個是重要知識點。
「鬼斧神工」是形容人的技藝高超,
建造的建築、雕塑超級棒,
不像是人能造出來的。
絕對不能形容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出處】《莊子·達生》:「梓慶削木為鐻(jù),鐻成,見者驚憂鬼神。」
5
一言九鼎
「大丈夫一言九鼎,不會不算數!」
碰到這樣的「大丈夫」,趕緊讓他走開。
「鼎」,重且尊貴。
商 后母戊鼎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一言九鼎」既不能形容「遵守承諾」,
也不能「形容自己」。
它是說一個人說的話「有份量,信譽極高,能起很大作用」, 比如姚雪垠《李自成》二卷四零章:「賢妹是他救命恩人,一言九鼎。」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6
不足為訓
訓孩子可能是家常便飯,
對於某些孩子,吼兩聲太輕了,
但你不能說這對娃是「不足為訓」。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不能當作典範或準則,
不是說「教訓的不夠」。
「訓」在這裡,是準則的意思。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君詩如風螭巨鯨;步驟雖奇;不足為訓。」
看上去不像成語的成語
最近,央視新聞出現了「令人噴飯」這個冷門成語。
今天也找到幾個「不像成語的成語」,
雖然似乎不太可能出現在試卷中,
但讓人懷疑「這居然也是成語?」
1
慘綠少年
我腦子裡的慘綠少年,
只有一個名字,就是——
綠巨人,真的又慘又綠啊!
但這個「慘」通「黲」,
其實是指色彩暗淡,
成語中形容的是穿著淺綠衣服的少年,
引申為風度翩翩的青年男子。
這個詞出自唐代張固的《幽閒鼓吹》,
講的是一個對自己兒子沒什麼信心的母親。
兒子初當戶部侍郎,她覺得:
「你這個本事,身在高位,恐怕出事。」
於是兒子叫了同僚來家中做客,
母親在後面偷偷看。
看完後,母親說:
「果然都不是什麼好貨色,放心了。」
但「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
兒子說,是杜黃裳。
母親判斷:
這個人不一樣,以後一定是位有名的卿相。
後來,杜果然成為唐朝宰相,潘母眼光毒辣啊。
【出處】唐《幽閒鼓吹》:「潘孟陽初為戶部侍郎,太夫人憂惕, 謂曰:『以爾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懼禍之必至也。』戶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試會爾列,吾觀之。』因徧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簾視之,既罷會,喜曰:『皆爾之儔也,不足憂矣,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答曰:『補闕杜黃裳。』夫人曰:『此人全別,必是有名卿相。』」
2
兔絲燕麥
看到這個詞,
第一反應,「這是哪個牌子的燕麥片?」
我怎麼沒見過?
味道好不好?
其實,此「兔絲」為「菟絲」,
一種寄生的蔓草,
燕麥是指一種野生的麥。
圖源:Pixabay
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一年生寄生草本。
菟絲有「絲」但不能織布,
燕麥有「麥」但不能食用,
比喻徒有其名而無其實。
【出處】語見《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五十四·李崇傳》:「今國子雖有學官之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北鬥哉?」
那我們順便說一下「南箕北鬥」,
箕和鬥,都是星宿名,
一個像簸箕,
一個像古代盛酒的鬥。
圖源:臺北天文館
箕在南,鬥在北,
然而它倆不能真的盛東西,
也是比喻有名無實。
3
琵琶別抱
看到這個詞,
也是摸不著頭腦。
琵琶!別抱!
琵琶有什麼危險嗎?
白居易在《琵琶行》裡寫道: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裡有:
「故人情重,實不忍別抱琵琶。」
其實這個「別」是指「另外」,
這裡比喻的是婦女改嫁,
《延禧攻略》裡也有這個梗。
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爾晴
4
痴兒呆女
對不起,我一走眼,
看成了「痴呆兒女」。
南宋詩人範成大曾寫《賣痴呆詞》: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招人買。」
其實,在古代「痴」和「呆」是對小孩的愛稱,
「痴兒呆女」是指天真無知的少男少女,
它和童言無忌、天真爛漫可以放在一起。
我想,這就像媽媽叫孩子:
我的臭臭、我的小傻瓜差不多吧。
【出處】宋·秦觀《賀新郎》詞:「巧拙豈關今夕事?奈痴兒呆女流傳謬。」
5
骨騰肉飛
不知道你什麼感受,
我聽到這個詞就餓了,
腦子裡都是這樣的畫面。
其實,這既不是鍋中小火慢燉的感覺,
也不是爆炸現場血淋淋的場面,
而是形容奔馳迅速,
也形容神魂飄蕩。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裡。」
看完是不是感嘆我國文化博大精深,你還知道那些奇妙的成語?歡迎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