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有關十二公民觀後感參考範文

2023-08-02 00:07:48 2

  電影《十二公民》改編自美劇《十二怒漢》,借美國的劇本說中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下面為大家分享了十二公民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十二公民觀後感1

  對於影片中的案子,十二位辯證人從一人無罪到最後十一人無罪,這反映的不僅僅是個人內心情感的變化,更是對於這個社會最真實的反映。社會如同一大片森林,森林中鳥類各不相干,人在社會上也是一樣,沒有人無故去管跟自己毫不相關的事情。然而影片中的8號實在讓人佩服,一開始只有他一人投的無罪票,他沒有像別人一樣對這次討論草草了事,相反他用他自己的邏輯來認真的分析了這個案件。此時,導演用巧妙的鏡頭技巧來暗示人物的正義,在八號人物出場時以從左到右的搖鏡頭來暗示人物。

  儘管影片最後提及他是一名檢察官,但我卻認為,他投無罪票並不僅僅是由於職業操守,而是人物內心社會責任感的驅使,他更是在開始唯一一個在思考案件的人物,而他也正是這部影片的主題——社會公民意識。

  在影片的一個片段中,除八號以外的人都與三號在紙上下五子棋,八號憤怒地扔掉紙團後,竟向三號道了歉,暗示出人物認真負責辦案的職業操守。

  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巧妙的運用道具凸顯出各個階級的不平等。仔細觀看,我們不難發現,每個人的椅子都是不同的,有皮椅,有最原始的木椅,甚至還有像牢獄中那樣的鐵椅子,暗示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不平等以及利益的對立衝突。僅僅一張桌子周圍,反射出整個社會的縮影。其中的三人最為突出,八號,三號和七號,三號的暴躁,所有的結論都不合邏輯,只因自己兒子的錯誤,使他的負面情緒全部爆發。而七號則是影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油嘴滑舌的小商販早就練就出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領。自己的自尊早已被踐踏的體無完膚,為此他憎恨這個社會,這正反映了最底層人們的社會現狀。

  萬分之一的錯案對一個人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公平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就是高潮的爆發,無罪票的人越來越多,三號的不安也表現得愈發明顯,八號的正義感不斷顯現。其中,導演巧妙的運用了燈光和色彩的作用,強烈的凸顯出十二個公民人性的變化。八號不斷證實著富二代的無罪,從各個方面不斷向其他人灌輸著無罪的思想。三號的不可理喻表現的愈發嚴重,面對原有證據一點點被推翻,回想起曾經自己兒子的種種,他的心理防線最終崩塌。導演運用偏黃色的鏡頭暗示出後面矛盾的爆發,窗外天空不斷變悶,小雨淅淅瀝瀝的落下,八號與三號的矛盾最終爆發,三號歇斯底裡的叫喊,只為保全自己所謂的自尊。

  天空劃出一道閃電,緊接著一聲響雷在空中炸開。電影主色調變為冷色調,烘託出人物內心的冰冷。隨著三號與八號展開激烈爭吵,第二聲響雷在天空中相繼炸開,大雨瓢潑而下,屋子中失去了爭吵的聲音,只能聽到八號對於案件的分析聲。隨著更多的人偏向八號,三號最終崩潰,屈服於現實。最後一聲響雷在天空中炸開,閃電划過天空,照亮了整座城市,再一次舉手表決時,所有人都站在了理性與公正上,丟棄自己所謂的面子與利益,為正義而戰。

  在整部影片中,無罪得票數是影片中的明線,而深層的線索則是人的社會責任感。「人性本善。」影片從開頭只有八號自己投無罪票,到八號不斷牽引著剩餘的十一個人漸漸回歸自我,解開自己的心結。一句鼓勵,總能帶給人巨大的信心;

  一個冤案,會摧毀整個人的人生。

  社會不斷發展,人性冷漠現象越來越嚴重,影片中的十二位投票人從對於生命的不屑一顧,對於自己利益的重視與自私,到影片最後十二人的社會正義感的不斷激發,人與人互相幫助,善良的本性最終被挖掘出來。七號的椅子倒地,大家撤掉了代表他身份的硬椅子,為他搬了一把寬闊的椅子,這象徵著社會各階層的不斷走向公平與正義。八號則是社會中正義的引領人,代表著就是社會責任感。

  十二公民觀後感2

  周末看了部電影《十二公民》,說實話,看電影名字,不太想看。後來看到是由何冰和韓童生主演的,還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說是影片,其實更像一部話劇,這部電影是由俄羅斯電影《十二怒漢》改編的。可能是因為文化差異吧,感覺並沒有我們國產的《十二公民》好看。演員們的張力,以及人物的塑造,真的有點驚著我了,所以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拍這樣一部電影應該花不了多少錢,幾乎沒有外景,整部電影都是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沒有故事情節,沒有場景,故事全靠演員演出來,並且還得符合自己的人物性格的設定。可想而知難度有多大。

  故事的起因是一所政法大學裡一群補考的學生演習一場近期傳的沸沸揚揚的一樁謀殺案。而陪審團的家長們要根據學生們提供的證據討論出那個嫌疑人是否有罪。會議由一個政法學院學生主持,任陪審團團長,總共12個人。這12個人非常有意思,12個人12種性格。幾乎代表了社會各層,也代表著我們周圍的某些人。學校規定,投票結果必須是12:0才算通過。一開始,大家對這件事並不熱衷,有的是覺得不關自己的事,有的是因為關係到自己的孩子的成績。總之,不管大家都各揣什麼心思,都很想早點結束這場毫無意義的討論,所以,第一輪投票,團長問同意有罪的舉手的時候,大家都齊刷刷的高高舉起了手。團長數了數11票,又問,同意無罪的舉手,何冰飾演的8號陪審團成員陸剛有點尷尬的舉起了手。12:1。大家開始對他冷嘲熱諷、奚落。

  陸剛一再解釋、一再請求「討論討論」。大家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了。第一個發言的2號陪審團成員老師,一副笑呵呵的樣子,還沒開口就被旁邊的計程車司機把話頭搶了過去。商人還沒有說兩句話,又被對面的北京土著把話搶走了,就這樣大家一團亂七八糟的發言。並沒有說出什麼可以說服8號陪審員的有力說辭。通過第一圈沒有章法的討論,在座的人物性格觀眾們基本上有了一個粗略的認識。大家開始有點不耐煩,又有人提議,既然就一個人不同意有罪,那剩下的11人輪流說服他即可,於是又開始第二輪討論,這一輪的討論讓在座的人物性格更加的突出,基本上已經呈現了一個立體的輪廓,老好人學校老師、脾氣暴躁的計程車司機、理智現實的商人、鄙視外地人的北京土著、社會底層的保安。。。。大家的情緒以及故事的飽滿度開始逐漸的往上升。

  開始沒有一點突破口,大家互不相讓,8號陪審員建議大家匿名重新投一次票,他棄權,只要有一個人投了無罪,大家就踏踏實實的坐下來討論完這個案子,如果還是11票,那就將結果呈報給學校,結果真的有一個人投了無罪。接著一輪一輪的討論,一次又一次的投票,投無罪的人越來越多。

  每一個「叛變」的人,心裡都裝著一段往事,那些往事要不就是太遠了,要不就是太痛苦了,總之都忘了。因為這個案件,因為案件諸多的疑點,開始逐漸的喚醒他們心裡的那些往事。我們自己其實也跟他們一樣,時常會忘記很多事,忘記了以前的願望、理想、諾言。忘記了父母小的時候是如何呵護我們的,忘記了跟小夥伴們那單純透明的友情,忘記了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忘記了我們聽了那些刀子一樣的話語讓自己多麼難受,現在又開始拿著刀子去扎別人。。。。

  可是看完這個影片,我想到了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個故事,那就再回顧一遍:宋朝一位高曾叫佛印,與蘇東坡交好。因為佛印為人特別老實厚道,蘇東坡總是喜歡捉弄他。有一天,蘇軾跟佛印在一起參禪打坐。蘇軾問:你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啊,佛印說,我看-像一尊佛。蘇軾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裡像什麼?佛印說,請講。蘇軾說,我看你坐在那裡活像一堆牛糞。哈哈哈,說完就回家跟蘇小妹炫耀了,說自己今天又捉弄了佛印。蘇小妹冷笑了一聲,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是心裡有眼中就有,佛印說你像一尊佛,那是因為佛印心裡裝著佛,你看佛印像一灘牛糞,那說明你心裡裝的什麼?

  一個心理陰暗的人,不可能會看見光明。心就那麼大,選擇在裡面裝什麼是你的自由。

  十二公民觀後感3

  電影《十二公民》是致敬歐美電影《十二怒漢》的一部力作,影片看似與原版有諸多相似,卻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中國問題。此片建立在一個假想情況下,政法學校的十二名大學生因為英美法課程的補考,因此他們對一樁子弒父的案件進行模擬法庭審理,進而讓學生的家長們扮演陪審員,且要求陪審員們最後的判定結論必須一致。

  一樁懸而未決的富二代手刃窮生父的案件,十二名模擬陪審員,一間破舊的體育教室,一場驚心動魄的爭辯逆襲。沒有華麗的舞臺、旋轉的背景,有的只是呼呼的風扇、躁動的閃電雷鳴、雨後初晴的藍天。它不像是電影,更像是一場話劇、一幕飽含眾生相的戲。

  十二名陪審員,十二個不同的群體。他們之中有浮躁盲從的學生代表,嘻嘻哈哈和稀泥的老好人,與女大學生談戀愛的富豪,父為子綱守舊的計程車司機,曾含冤入獄的社會青年,珍視生命的醫生,受生計逼迫的校園小商販,不受重視的孤巢老人,以房租為生的北京老油條,追擊不法商販的河南保安,缺乏主見的天津保險推銷員,還有孤身奮戰的8號檢察官先生。每個人看似都在為自己發聲,實為身後的群體揚言。

  「決定一個人該不該槍斃,這事兒不該吹毛求疵?往大了說,真關係到一個國家法律未來是否公正不該吹毛求疵?」老話講: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茶餘飯後的閒談,以訛傳訛的談資,歷時太久,以致於我們都忘記了今日之我們還有「公民」這一身份,或許這也是片子起名《十二公民》的原因吧。我們在閒談中不經調查、思考,妄下斷語。那一刻,你輕而易舉將他判為有罪,他便在你心中死去。

  「您怎麼會覺得他沒罪呢?」「我不知道,我就是覺得咱們應該討論討論。」十二個公民中,當8號先生略帶羞澀,而又堅定地舉起手時,他這樣說道。8號先生堅守疑罪從無的理念,他無意與眾人對抗,只是他更明白自己公民的身份罷了。而我們是時候該靜下心來討論討論那看似完美的證據鏈,放下笑談時的輕率,吹毛求疵於此處是毋庸置疑的美德。「公民」一詞從有了開始,就不允許任何一個公民當國家的看客。法律更是這樣,多一位看客,可能減少的是一聲正義的呼籲。

  「沒有萬一,你這兒叫萬一,到他那就是一萬了。萬一,萬分之一的錯誤,對一個當事人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錯誤。」這是曾含冤入獄的年輕人的心聲。沒錯,這個萬一誰都擔不起,一個萬一的後面必然是一個家庭的災難。8號他明白,所謂公民責任,便是要看到大家所忽略的小事,從科學求證的角度為社會正義發聲。十二公民各有其立場,只有8號,他身上的公民意識促使他站在當事人的立場去思考。更為重要的是,他,本不應孤軍奮戰。

  「向真理低頭是件幸福的事!」3號,一位執念於舊日倫理綱常的父親,一位兒子離家不歸、妻子棄他而去的計程車司機,自身的經歷讓他覺得那忤逆的富二代的刀真切地向他心口扎去,為此他堅定不移、毫無邏輯地認為其有罪。而最後,當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他,一場痛訴道盡他對兒子的思念,也放下了自身的執念,改投無罪。向真理低頭,為法律正義發聲,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法律面前,哪裡容得下絲毫個人感情?絕對理性是唯一的標準,否則就是道德的綁架。

  一部電影想說的是這個社會的話,並且說清了,就可以說是誠意之作。《十二公民》以十二人之口,使我們見自身、見眾生。他們之中有的人聽見是富二代便覺得他有罪,聽見富豪便覺得人家的第一桶金血腥,聽見女大學生與闊商談戀愛便覺得她貪圖金錢……種種偏見阻礙其自身的思想,傷害他人的自尊。他們阻礙的只是這場陪審爭辯嗎?不止,他們甚至阻礙了法律未來的正義。而這些思想,我們敢說,我們沒有嗎?恐怕不盡然。

  這些爭辯陪審的多數公民並沒有意識到,身為一個公民該如何謹慎地使用自己的權利。他們只知權利卻不知責任,一味地維護自己,卻沒有放下偏見,尊重他人,肩負好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我們國家沒有陪審這一制度,但不代表我們就是國家的看客,法律未來的正義只是司法機關的責任,不需要每一個公民的守候。有這種思想的公民,陪審制度才是真正的災難。

  從《十二公民》中,我們看到的是它對公民意識的期待,對法律未來正義的期盼。20xx年12月2日,多年來沸沸揚揚的聶**案終於有了結果,改判無罪。二十二年正義終於是來了,正義雖然遲到,所幸並未缺席。這個案件,很多人說是我國司法的一大進步,對,這不僅是司法部門的進步,也是我國公民意識的一大進步。在這個案件中,公眾的監督、輿論的導向是推動司法正義不可缺少的一環。值得欣喜的是,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存疑案件被重審,我們的司法制度更加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正義從不缺席。

  最後一幕,雨後初晴,十二公民走出體育場。他們曾用縝密的邏輯,科學的態度,一步步將那看似完美的證詞、證物推翻,將那曾藏於心底的偏見打落,撿起的是一個年輕人的清白,是一份公民的責任、一份對法律未來正義的熱忱。他們笑著為未來的法官、律師、檢察官整理衣襟,小小的動作背後是對法律未來正義的期待。

  未來仍是漫漫之途,幸而身為公民的我們在進步,我們對法律未來正義有著熱切的希望。我們堅信,正義不僅不會缺席,並且終將不再遲到!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