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為啥不姓嬴(秦始皇的第18子秦二世胡亥)
2023-08-01 21:54:23 3
秦始皇的第十八個兒子胡亥,即秦二世,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很不好的印象,殺名將,屠忠臣,聽奸佞,簡直是昏君的代表,糊塗蛋的領袖。
實則未必。
並非說他非昏君,而是說他並不完全是個糊塗蛋。只不過,他的聰明太過自以為是,他的機敏基本都用錯了地方。
作為歷史上第一個以非正當手段上位的皇帝。秦二世實際上非常明白自己的處境。
凡是逆取帝位的,多半心虛。那就需要證明自己並非浪得虛名。
知道心虛,到處找補,尚不算完全糊塗。
證明德、功配位,證明自己不是糊塗蛋,只有一個辦法,以政績證明這天下確實該自己當家做主。
譬如唐太宗李世民,在歷代帝王中,算得上數一數二的明君、仁君。他之所以虛懷若谷,察言納諫,也並非僅僅是本身性格和能力而定,時勢所逼也是其中一因。
因為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逆取帝位,殺兄殺弟逼父,這本就是給人以口實,要是不幹出點成績來,很容易把自己埋了。
所以唐太宗虛心納諫,一心為政;另一方面在輿論層面上找補,比如修史定隋罪。
千方百計證明自己才是仁德有為的真命天子。若真細數唐太宗的政績,會發現方略與隋煬帝楊廣也無多大差別。但李世民能聽人言,能參差有序,與楊廣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了。
唐太宗後期的作風,與前期相比,是打了一些折扣的,這多少說明,他坐穩天下之後,並不需要那麼忍著了。
很巧,隋煬帝楊廣也是逆取帝位。然後大刀闊斧修理天下,他肯定也有想證明自己是最合理的接班人,但適得其反。
但無論如何,隋煬帝比秦二世還稍微強一點,至少幹了一點人事。秦二世似乎從不幹人事。
這倒也不能完全怨秦二世。
因為他是第一個逆取帝位的,像他爹秦始皇是第一次當皇帝一樣,沒啥經驗可借鑑。何況,他得帝位時,也不過才二十一歲。更何況,秦始皇因為特殊的心理,既不立太子,也不立皇后,凡事乾綱獨斷,沒對自己的兒子們有多少磨鍊。這導致後世連秦始皇到底有多少個兒子,各個兒子到底做了什麼都不甚了了。
胡亥能得帝位,完全是運氣好。因為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恰好帶著他,更巧的是,連秦始皇都不知道他要病死,他那時候還夢想著長生呢。世事難料,唯有慨嘆。
趙高慫恿胡亥篡位時,胡亥還是很清醒的。
趙高主要是講利害關係,首先恐嚇胡亥。
趙高說,長子(指扶蘇)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即死無葬身之地),為之柰何?
胡亥說,那也沒辦法,這是我的命。況且,我知道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親捐命而去,卻不封諸子,說明他知道誰才合適接任天下,我還能說什麼。(見《史記·李斯列傳》,下同。)
這說明胡亥是有自知之明的。
趙高再勸,認為這是最好的圖謀皇位的時機,錯過了可就再沒有了。順便利誘胡亥,為人臣和讓人為臣,宰制天下與被人宰割,那感覺不可同日而語。
胡亥還是保持理智,而且考慮得很全面。
第一,廢兄而立弟,是不義。
第二,不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
第三,才能淺薄,強搶別人之功,是不能。
這三項,逆德而位,天下人一定不服,到時候一個不留神,身殆傾危也還罷了,社稷江山也得斷送了。
但胡亥畢竟年輕,終於沒扛住趙高的胡說八道。
能有這一番掙扎,恰好說明胡亥並非糊塗。一切關鍵問題他是明白的。同時,也說明他膽子小。
胡亥繼位為秦二世後,所作所為,基本上都在為他所擔心的那幾點努力。
雖然,他努力的方式方向完全錯誤了。
最大的錯誤,是因為他識人不明。不知道人家,尤其趙高,所說的話看似為他考慮,實際上都是為自己的利益和野心、恐懼心等考慮。
賜死扶蘇,屠殺秦始皇諸子,這是鞏固自己的皇位——也是心虛的表現——方法雖然錯誤,方向卻沒錯。
祭祀秦始皇,大搞秦始皇偉人效應,並踏著秦始皇的步子試圖證明自己。這個方法和路子,也都不差。
這都至少證明秦二世胡亥不是個糊塗蛋,只不過方式方法確實很愚蠢,大權在握的人,多數難免有這點毛病,總想著威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還有讓人慨嘆的一點,秦二世年紀輕輕,但當了皇帝之後,心突然老了。
司馬遷《史記》非常偉大的一點,是寫出了這種細節。
秦二世當皇帝後,曾有一句慨嘆:「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安宗廟而樂萬姓,長有天下,終吾年壽,其道可乎?」
大致意思就是人世苦短,如白駒過隙,何不及時享樂。
這種心境,大概來自於他親眼目睹父皇秦始皇一條龍騰虎躍的漢子突然就變成一具臭屍體的情景。
這是秦二世心理的成長。
但政治上卻完全沒有成長。
但那他也不算糊塗蛋,只是他做選擇的時候,都做了比較愚蠢的選擇。秦的局勢,當時並非不可挽回。但秦二世完全把事情幹砸了。
趙高用陰謀殺李斯時,秦二世其實還保持著傻傻的冷靜。
首先是李斯說趙高不好,說的方式是舉例子,臣疑其君,無不危國;妾疑其夫,無不危家。而趙高對陛下擅利擅害,幾乎與陛下平起平坐,這很不好。從前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罰,以威行之,一年就幹掉了他的國君。田常宰制齊國,最終取而代之,都是如此。陛下還是上點心吧。
但秦二世有自己的思維。
他很明白自己的處境,有自知之明。
他說,朕年紀輕輕失去爸爸,又沒啥見識,既不懂如何治民,又不會理國,而李斯你又老了,我靠誰呢?誰能幫我呢?只有趙高了。
話雖不錯。錯在他不識人,年輕人、居高位者,總是喜歡那些能順自己心意的人,所以馬屁精任何時候都有用武之地。
秦二世既是年輕人,又是居高位者。難免。
趙高害李斯,秦二世也並非獨聽立怒,而是先調查,再下獄,再調查,再定罪。主要是他相信了假的證據,這是年輕識淺,不算蠢笨。並且,他也沒看到李斯最終的陳書。
最直接的證明,是趙高謀殺秦二世。
趙高為什麼要謀殺這個什麼都聽自己的皇帝呢?
最關鍵的原因是趙高害怕,他害怕自己的惡行劣跡被秦二世發覺,那自己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所以,趙高先下手為強。
這就證明,秦二世不是糊塗蛋,他分得來好壞。
同時,山東烽火亂時,秦二世身旁無兵無將,少夫章邯出主意,發驪山修陵囚徒為兵,而抗拒山東之亂。秦二世很清醒地照做了,章邯在關中聚滅反秦義軍,又出關打滅了陳勝吳廣,再打死了項羽的叔父項梁,秦軍之強,即項羽亦不能與之抗衡。
壞事的還是趙高。章邯投降,秦帝國算是真的完了。而這事兒,秦二世竟然不知。但畢竟秦二世也非糊塗蛋,這次用的方法方式都對了,人也用對了。(見《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
秦二世糊塗的是,最關鍵的人用錯了。信趙高這種壞透了的人,基本是自尋死路。但這也沒辦法,畢竟,識人自古以來都是最難的。
作者:李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