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幸福的麵包》有感之幸福的理想

2023-08-02 04:54:22

  這是一部意外地帶給我至深感動的美食電影。接下來從電影情節,鏡頭視角和個人情懷三個角度談一下這部《幸福的麵包》。

  電影情節

  貫穿整部電影的是mani和月亮的故事,女主角理惠從小就喜歡這個故事,成年後繁忙工作和失親人的煩惱讓她像故事中黯然神傷的月亮,不知何何從。此時,善解人意的老公水縞帶她離開東京,月浦開了一家coffeemani小店,之後的故事都是圍繞這家小店展開的。

  主要的故事有三部分:時生和香織,未久和爸爸,老人和彩婆婆。有幾個主要的貫穿元素把這三個故事連接起來,一是mani和月亮的故事書(每個故事的主角都翻看過這本書),二是不同圓缺程度的月亮的鏡頭(起到了轉場和營造氣氛的作用),三是麵包和掰一半麵包分享的動作。

  掰一半麵包遞給同伴的動作在電影中不斷出現,而每次出現的時候都是情緒營造的高潮部分,表現出人物內心深處的思想轉變。

  1.香織生日晚餐,水縞第一次掰一半麵包自然地遞給理惠,兩人幸福的吃著的鏡頭。引得對面兩人感慨,時生也掰一半konglouf給香織。(此時時生和香織產生珍惜陪伴的感情)

  2.在手風琴的情緒催化中,未久爸爸掰一半麵包給未久,兩個人蘸著南瓜濃湯一起吃。水縞夫婦欣慰地看著。(此時爸爸和未久闡明了媽媽離開的事實,兩人明白了彼此陪伴相依偎的意義)

  3.「我明天還想吃這個麵包。」彩婆婆掰一半熱氣騰騰的豆子麵包給老伴。(此時兩人痛苦的想法改變,對新的生活又產生期許)

  4.晚宴舞會上,彩婆婆掰一半麵包分給老伴,理惠掰一半麵包分給水縞。(配合晚宴歡樂的氣氛,這兩對的陪伴顯得特別溫馨)

  5.水縞掰豆子麵包給理惠,兩人一起在夕陽下享用晚餐。理惠向水縞告白:「水縞,我找到了。」水縞:「什麼?」理惠開心笑:「我的mani。」這時水縞似乎不知所措要哭出來的樣子讓我深受感動。(此時在水縞的陪伴下,理惠終於戰勝了生活的苦惱,不再莫名悲傷,明白了陪伴和相知的美好)

  此外,影響故事發展的還有一條四季變換的時間線,香織的故事發生在夏天,未久的故事發生在秋天,而彩婆婆的故事發生在冬天,電影的最後大地回春,理惠的心結也終於打開。

  鏡頭視角

  這部電影的幾乎每一幀的畫面都特別美。每個鏡頭的運用,從畫面構圖,光線到色彩比例都帶給人自然而舒適的感覺,很日系唯美,也契合水縞夫婦「田園將蕪胡不歸」的生活哲學。未久爸爸曾問過水縞:辭掉東京的工作要放棄很多的吧?水縞答:是的,我想和喜歡的人在喜歡的地方,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偶爾散散步,吃吃想吃的東西,烤烤麵包。希望能將自己感受到的充實感,傳遞給品嘗我們麵包的顧客們。這邊的風景當真每天都別有不同,不只是美麗這麼簡單。

  水縞回答的每一句話都與電影中的不同鏡頭有呼應。秋日的散步,一起烹製晚餐,水縞拿著木鏟烤麵包,店裡帶著滿足的微笑品嘗麵包的顧客們以及窗外四時不同的美麗風景,這些鏡頭零散穿插在電影中,是很溫情而契合主旨的。

  此外未久第一次坐到店裡冷冷清清和另一邊歡樂的大家形成反差鏡頭,表現出未久悲傷的心境。而冬天風雪夜屋外風雪吹打著coffeemani的牌子,與屋內暖黃燈光下認真做著麵包的水縞也形成反差對比。當然影片中還有很多月亮和看月亮的對比呼應鏡頭(其實月亮不僅與mani的故事呼應,與咖啡店的地名月浦也是呼應的),以及轉場時總會出現的可愛小羊駝的鏡頭。這些對比與呼應在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強調著影片主旨。

  電影中大部分的鏡頭都是靜止的,把攝像機定在那裡,讓人物自然地闖入鏡頭,發生對話和故事,然後再走出。這很像一個額外的觀察者的視角,或者說上帝視角。影片中對於mani咖啡屋裡水縞夫婦的活動也有很多從屋外看進的觀察者視角,這個視角的選取其實與片中的旁白是呼應的。

  影片從一開始就有一個聲音嫩嫩的童聲做旁白,直到最後才揭曉,原來這個旁白是即將降生到水縞家的小生命。「幸福到底是什麼,我還不明白。不過,我決定了,我要出生在水縞家。」這最後一句旁白意外地告訴觀眾,原來是一個可愛的小靈魂在尋找著自己的家庭,它一直帶著好奇和溫馨的目光注視著觀察著水縞夫婦的生活,直到發現他們明白了幸福和陪伴的真義,它便也決定跟著幸福降臨到這個世界。影片的最後鏡頭是在春天的原野中幸福擁吻的兩個人變成了一幅畫,讓人忍不住感嘆:啊,多麼美好。

  個人情懷

  其實我之所以被這部電影感動,有很深的個人情懷在裡面。我個人一直都很嚮往這種田園式的生活方式:有山有水,有新鮮的蔬果糧食,有愛人的陪伴,還有熱情善良的鄰居朋友們。彩婆婆的老伴在寄給水縞夫婦的信裡有這麼一段話:「現在我又再次坐到澡堂的櫃檯上,想著mani,想著阿尚烤的美味麵包,想著理惠做的湯。在那裡,有著用心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有著充滿人情的踏實生活。companion,與同伴一起。我覺得,那就是幸福。」

  沒錯啊,這種充滿人情的踏實生活,認真的分享和陪伴,真正生活在新鮮的大自然裡的感覺,也是我所認為的幸福。一直以來,我都嚮往著科茨沃爾德式的隱居生活,與鄰居之間不疏遠也不過分彼此幹涉,可以一起談心歡宴也彼此幫忙,彼此尊重,不像天朝鄉村的鄰居們恨不得連你晚上夢到了啥都八卦出來然後嚼舌根扯閒話(不是以偏概全,但是這個真的跟整體素質有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以及理想的生活方式,保持互相尊重是基本的素質。

  這樣的生活,是我最初和最後的夢想,是我的烏託邦,我的理想國。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