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國紀錄片觀後感1000字
2023-07-30 11:09:08 1
以「本草」為切入口,以溫暖真實的視覺力量挖掘和記錄隱遁的中醫藥故事,深度解密中醫藥文化的奧妙精髓和悠遠歷史。本草中國紀錄片觀後感1000字,我們來看看。
本草中國紀錄片觀後感1000字(一)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四年前紅極一時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它讓我們領略到了中國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國人對美食的獨特認識與審美,上升到中國人的生存哲學,本草中國觀後感。現如今,《本草中國》的問世,無疑帶給我們另一種文化的視覺盛宴,那便是:中醫藥文化。
《本草中國》是國內首檔大型中醫藥文化系列紀錄片,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業指導下製作的。該紀錄片正式定檔江蘇衛視周五黃金檔,於20xx年5月20日晚開始,以每周一集的形式推出。紀錄片是以本草為載體,通過展現中國傳統藥材的發現、獲取與炮製的過程,來探尋中醫藥文化的奧秘,傳承日久彌香的傳統中醫藥精神。
中醫藥在世界醫藥領域中還存在許多認知上的誤區,在國內也面臨諸多困境,如:傳統製藥技術的流失,傳承人的匱乏等,在這樣「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總書記在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時表示:「願與世衛組織繼續加強雙方合作,促進中西醫結合及中醫藥在海外發展,推動更多中國生產的醫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為響應國家文化「走出去」的號召,《本草中國》將與Discovery和美國INC電視聯播網等海外機構合作,為中醫藥文化在世界市場上打開一扇窗,讓世界認識和了解中國這一流傳千年的古老文化。
正如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巡視員張兵評價《本草中國》時講的:「公元前430年雅典近二分之一的人死於瘟疫,輝煌的古希臘文明被埋葬,古羅馬的兩次大瘟疫導致橫跨歐亞的帝國走向崩潰,但是中國有中醫藥,所以中華文明延續下來了。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裡面,有一股自強不息、生生不息的力量,就是歷久彌新的中醫藥文化,中華民族的復興不能沒有中醫藥事業的振興。」
當中醫藥進入信息和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醫學信息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獲得,我們的醫學技術有了科學的加工變得更加快捷。然而,凝聚先人智慧的傳統文化和技術,也隨著時間在指間慢慢流失著。因此,我們才要重新強調勤勞、執著、堅守這些維繫中國人幾千年的優秀品格,我們敬畏那些孜孜不倦的傳承人,是他們賦予了中醫藥文化應有的風骨,使其能接受時間的洗禮,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中醫藥文化的輝煌重現這一夢想才有可能實現,觀後感《本草中國觀後感》。
本草中國紀錄片觀後感1000字(二)
作為一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學生,了解獨屬中國的文化,是很基礎的部分,而中醫便是其一。在朋友介紹下,我與《本草中國》相遇了,帶著幾分期待!
花了兩天,我就把這部紀錄片看完了,當時的感覺是收穫與失望交雜。
首先,《本草中國》的拍攝手法和大多的紀錄片一樣,七集左右長度,以本草的物種、地區搭配一個代表人物的形式,一種本草一種本草地述說,最後前後照應。
但這種較為穩當的手法不是我失望的原因,而是我感覺它的最後有些後繼無力,原本可能要升華的部分沒有到位,而失其原味。
當然,瑕不掩瑜,微瑕雖有,但《本草中國》還是帶給我許多感動,並向我展現了一些東西:
堅守,老一輩對本草的堅守,對本草製法的堅守。
生於中國,長於中國的野生本草,順四時之節氣,應萬裡之地貌,各有其生長之所,然總有一些地域氣候惡劣,人煙稀少,像庫布齊沙漠萬裡黃沙,雖有大漠孤煙的壯麗,雖有粱外甘草,但其生活總是太過艱難,所以年輕一輩不願在承受,選擇逃離,減少的人煙裡,他們這些老一輩人卻選擇了一如既往的堅守。
還有廣西合浦的珠民們,我們都知珍珠粉養顏美白,但養珠取珠卻是實在不易,更有以命換珠的說法。大海的潮起潮落,一如往昔,誰知其中艱?
這註定與寂寞為旅,感動他們用一生的光陰與一味本草相伴!
……
這是對本草本身的堅守,還有那些中醫人家對本草製法的堅守!
百年陳皮,陳李濟堅持古法;入藥紅曲,中醫人不離不棄;焦作地黃,九蒸九曬……
他們的堅守,鼓勵了我,遇到什麼風雨困難都不選擇放棄。
創新,不是拋棄傳統,而是在繼承中挖掘更優!
氣候變遷,風雲變幻,加之生態破壞,一些本草失去了棲息之所,瀕臨滅絕,於是出現了人工培育。
野生難尋難採,曾經絕壁採藥人,孤山採藥人選擇了人工種植,看那靈芝鐵斛,地黃枸杞,所非為野生,其藥用價值依然顯著。藥材並非所有的都為野生好,人工種植,規模化種植,是中醫歷史濃墨重彩的一筆。
還有本草製藥工序,繁瑣磨人,引進現代機械,使製藥簡便化,精準化,快速化,其益處還是顯而易見的!
堅守和創新,相生相剋,卻又,相輔相成,這是我從《本草中國》最大所得。
西醫引進,曾使中醫式微,但中醫既延綿千年不絕,便有其內在之魂骨。今日觀《本草》,所得一二,與爾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