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觀後感

2023-07-30 15:38:38

  縱享青春,肆意成長,看,世界在我們腳下。下面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觀後感1

  終於看了趙薇首次執導的致青春,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當中有笑有淚也有你我青春的影子。這部影片讓我們這個年代出生的人找到了共鳴,如此高的票房紀錄也證明趙薇的青春沒有虛度。

  青春到底是什麼呢,如今的我覺得青春就是一筆財富,每個人一開始都有一筆相同價值的財富。當我們擁有的時候,各人就出現了不同的處理財富的方法。有一小部分人,他們會從一開始就懂得珍惜這筆財富,然後認真的管理它,使其逐漸增值;大部分人會覺得這筆天生就可得到的財富得來太易,不知不覺中就揮霍了所有而不自知;剩下一部分人在獲得財富後自然而然地先盡情享用,直到突然有那麼一天,他驚覺原來財富已經不見了一半,於是開始頓悟,如果不去好好珍惜管理它,註定有一日財富將被用盡。

  也許這就是你我的故事,它足以證明為何社會上的精英總是屬於那麼一小部分人,因為從一開始就有頭腦有計劃的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凡人如同你我,對於財富所帶來的種種誘惑總是難以抗拒。在那個懵懂的年紀,我們絕少去想像用盡財富的後果,因為那樣的生活還太過遙遠。

  然而我們依然有選擇的權利,當有一日你不再滿足於現狀時,就立刻行動起來去改變它吧。也許你曾經努力在先,所以現在可以開始享受生活;又或者你曾經揮霍了青春享受了生活,現在就是要努力的時候了!所以生活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觀後感2

  看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想到了年輕的自己。還記著曾經剛認識某人徹夜難眠因為一閉眼睛,看見的都是她的笑的那種感覺,那時候的自己是幸福的。曾經最遺憾的事情是大學四年一直喜歡一個女孩但是都沒有說,那時自己和現在沒什麼變化,天天瞎忙,做著自己都不知道在幹嘛的事情,更不會和女生說話(到現在都忘了我根本不會和女生交流,但是曾經怎麼有女友的)。好在,畢業後一年的去年夏天我有機會給那個女孩表白了,也試著追過,不過,時間不對。錯過了就錯過了吧,至少沒有遺憾。

  我個人認為,青春就是那個自己不會太權衡後果,不受太多羈絆,自由自在,那個很真的時候。

  有一句臺詞不錯:

  鄭微後來和前男友重新見面的時候,說:「其實我們自己都在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實在太多了,曾經我甚至不想來美國留學,但是我必須來。

  我討厭投機,但是我必須做。我不想經歷太多時刻變化的金錢利益,但是我必須適應。我不想天天泡圖書館,我也想自由自在的旅遊,輕鬆一些,但是我必須珍惜時間。我不想畢業後那麼快的回到國內,但是我必須回。我不想這個時候就已經和同齡人沒有共同的語言,但是我已經out了。我不想對別人封閉自己,但是我習慣了。我不想變得有攻擊性不想總是習慣於批判和衡量,但我已經成這樣了。

  有人告訴我,有投機能力真好。但是實話實說,我從小的夢想就是隱居田園與世無爭,和家人好好的分享快樂幸福的時間。但是經歷告訴我,越是想要寧靜的生活就必須要自己去爭去搶前,爭取足夠的條件來捍衛平靜的生活。

  命運從妥協的那一步開始,就再也無法回頭,一步步的更加的身不由己。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觀後感3

  幾天時間看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看之前,竟未想到會有如次震撼的感受。

  17號,從中午一直到深夜,我整個人都一直陷入了這本書中。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是那麼生動,人物又是那麼真實,還有它透露出的種種真切認識,無不讓自己心情變得五味雜陳。

  第一章,從認識聰明伶俐的鄭微開始,然後到她莫名其妙喜歡上陳孝正,我一直很充滿希望地看小說,就連在剛看小說的第二天,我也心情頗好地起床鍛鍊。因為一開始那裡面描述了一個美好的大學世界,對於憧憬已久的我來說,它真實而簡單,也抹掉了很多我的茫然。然後故事進入到鄭微開始向陳孝正發起進攻,她的搞怪和討厭,眾人看來再幼稚不過的把戲,竟然誤打誤撞讓陳孝正開始關注她,直到兩人關係慢慢進展。陳孝正是一個刻板而嚴肅的人,對任何事都要求一絲不苟,連這樣的他竟然也不知不覺喜歡上了爛漫的鄭微。看到這裡,我只覺心中為鄭微高興,也越看越有興趣。可是後來的內容,這樣的心情早已消失,殘酷的社會現實已經慢慢侵入這些年輕人,少不更事的他們也在打擊下開始發生變化。和鄭微喜歡了17年的鄰家哥哥林靜一樣,陳孝正選擇離開鄭微,出國留學。事情出現轉折,飽受打擊的鄭微開始進入社會,逃避傷心的現實。若干年後,她在工作中漸漸認清了社會的真面目,稜角分明的她也開始變得世故圓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開始不那麼單純,但就在這時,兩個出國的人都回到了她身邊。但此時的她早不是從前那個單純活潑的少女,她變成了學會變通的理性女人。她深愛陳孝正,給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但由於陳孝正的出生和性格決定他為事業的心總是多於感情,兩人走到感情邊緣。我再次看到,變心中產生陣陣酸楚,為陳孝正,也為那些過往的青春。鄭微最後選擇了林靜,因為林靜依然愛她,更有力量保護她,在她感情的空虛中,林靜悄悄進駐,最終,鄭微選擇了愛她的人,而非她愛的人。

  有些事,並非總是我們所想的那樣。我們的生活參雜了太多有關現實,有關宿命,有關感性與理性。一個人的成長也如此,從最初的天真慢慢蛻變成成熟,其間不知要經歷多少傷痛打擊,人總要步入社會,直到後來才會發現原來社會是如此深奧的學問,太多我們想不通的道理,太多我們難以適應的規則。社會也不過是一臺打磨機,每個有輪廓的東西進入裡面總會被打磨得光亮而圓滑,人情世故,成為我們被打磨的主要因素。走吧走吧,人總要學會自己長大。我們為成長也要付出太多的代價,世界總守恆,有得到也會有失去,就要看我們怎樣割捨。

  鄭微,自稱玉面小飛龍,曾經天不怕地不怕,她深愛林靜,沒有任何理由,如此一個優秀的鄰家哥哥,從小與她一起長大,他是她一生的榜樣與目標,她發誓要嫁的人。但是林靜拋棄了她,因為一些無法說出口的理由,這也是理智。她又愛上了陳孝正,一個出身貧寒的少年,父親早逝,讓他成為遺腹兒,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他拉扯大,對他也寄予重大希望,所以他有一身孤高的氣質,也是一個相當優秀的人才。但是命運很捉弄他,自小不堪的家庭背景已經夠慘,後來在他一心為理想事業奮鬥中,無意間多出個鄭微,讓他在感情與事業之間做著艱難的選擇題,最終,他要給她一個有保障的未來,於是暫時離開。別離是一件多麼悽慘的事,誰能確定以後能否相見,何時相見,相見又能否如初?

  每個人都在割捨著,艱難而痛苦地割捨,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我們也不能得知今日的割捨,是否能換來明日的美好。每個人都曾在社會上初來乍到,又怎麼知道,我們日夜期待的未來,要靠一次又一次的磨練,蛻變,洗禮才會來到,那些在指尖流逝的青春歲月,也只有每個人自己最清楚其間的苦痛。

  曾一度認為理性高於一切,但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有理性固然是件聰明的工具,可是往往我們不需要太多聰明,有時傻著,也會有好處。有些甜蜜,需要沉溺,不需自拔,有些愛情,需要付出,不需衡量,有些回憶,需要珍藏,不需審視,有些人,需要信任和等待,不需懷疑和代價。青春是籌碼,永遠賭不了永恆,每段青春,都會有最終腐朽的一天,何不為青春奉獻一把?懵懂的戀愛也好,不為人知的奮鬥也好,每個人只有一次青春,誰都知道擁有時不在乎,失去後才哀嘆的悲哀。陳孝正,他作了正確的選擇,他沒有錯,追求夢想不是每個熱血青年所熱衷的嗎?心存一份寶貴記憶不是每個戀愛的人所期待的嗎?他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可錯就錯在,他有個不好的宿命。自幼的成長讓他知道母親養育的艱辛,他要感恩,要爭得一番成就,他也註定在沒有父親的生活中,他缺乏一樣很重要的東西——安全感。這也是導致他失去鄭微的重要因素。所以,人生就是有命中注定一說,命運有時不像貝多芬說得那麼輕巧,有些事,我們無法改變。

  書中說得好,女人就是奇怪,常為一些別人的故事而流下自己的眼淚。看完後,我哭了,哭得很傷心,因為陳孝正,他讓我欽佩也讓我為他感到心痛,那個曾以為是他和鄭微的愛的小家,被他一手拆毀,他的心又是那麼脆弱,以致讓他心碎,也讓人心碎。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致上我深刻的眼淚,還有尖銳的心疼,今後,在我還未結束的青春中,我要懂得珍惜青春·····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觀後感4

  正如拼命想抓住青春的尾巴一樣,在忙碌的五月偷得一夕清閒,和老公一起抓住了《致青春》的尾巴,確實是一部好片子,至少,於我而言。

  因為,她真切地讓我意識到——青春已逝。

  幾天前,即將畢業的學生與我從教室的走廊聊到圖書館的門前,又在圖書館前漫天紛飛的楊絮裡聊到夕陽西下,在東區我最愛的那片綠色的風景邊,揮別迷茫滿是欣喜的學生問了我一個問題,「老師,你覺得青春是什麼?」我一時語塞,我說我不知道,沒有概念。學生又追問我聽到問題的第一反應,我說「青春,就是這滿眼綠色。」是的,青春,一定是綠色的,因為綠色意味著生機勃發,綠色意味著變成奼紫嫣紅的可能,當然,綠色也可以讓我們觸摸到生命的脈絡,比如凋零。學生又問我,「老師,你覺得你在青春中嗎?」我說,「是啊,我覺得我就在青春中啊,青春還沒有離我而去。」但是,當王菲的《致青春》撥開蜂擁而出的看客在放映廳製造的嘈雜一扭一扭鑽進我耳朵時,我靜靜坐在最後一排的座椅上,看著字幕滾動,認真記著每一個名字,我的心清楚的知道,我的青春,早已說過再見,是趙薇用膠片光影讓我看到了,她早已變成泛黃的相片,掛在不遠處的牆壁上,那麼暗淡又那麼耀眼。

  這樣說,也許有點傷感。此青春非彼青春。若青春是活力,那按照最新的醫學定義,青春永遠不會離我們而去,除非我們硬要將其拒之門外。若青春是一曲歌,一首詩,一次回眸,一串故事……那青春便是獨一無二的,是稍縱即逝的,是生命中永無重複的。這樣的青春,可能發生在某段很長的時間,比如中學、大學,可能發生在某段較短的時間,比如一場球賽、一次演出,也可能僅僅就在電光火石的那一剎那,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一低眉,一頷首,青春就這樣在氣息的流動中萌芽、開花並隨著氣息的遠去——消逝了……這樣的青春看似短暫,令人遺憾,卻在精彩程度上來講達到了極致。

  我想真正遺憾的青春是從未到來的青春。有人是青春的旁觀者,如黎維娟,她永遠在算計青春,等的著急的青春只好棄她而去;有人是青春的朝拜者,如張開,他虔誠地信賴青春,守護著青春,卻從未想過叩開青春的心門,青春與他只有永遠地隔門而嘆;有人是青春的化妝師,如帶著眼鏡趴門縫的齜牙男,他們戲謔地塗抹著青春,以為自己正與青春共舞,不成想青春早已冷眼離開,看紙醉金迷的青年與戴著假面的自己放浪形骸……

  我們真正青春過嗎?

  這樣的問題興許有點刻薄吧。

  青春應該如鄭薇,做想做的自己,唱想唱的歌,若我的青春能重新編排,我希望如她般度過。

  當然,青春無法重寫,那從現在開始,做真正想成為的自己,青春即使離去,也會如影隨形。

  青春應該如阮莞,哪怕青春這本巨著的每一頁上都只有一個詞語——愛情。

  至少,這樣的執著,也會讓青春上癮。

  青春若尋覓一個夥伴,他應該更喜歡獨立自主、達觀開朗、敢作敢當的你,如鄭薇、如阮莞、如朱小北,如曾毓……她們的青春是明媚的,即使憂傷也絕不彷徨,她們的青春是清澈的,即使湍急也絕不迷失方向。

  看這部與青春有關的電影,確實是衝著趙薇去的,也如願在對青春的緬懷中收場。

  還記得備戰高考的緊張,初入校門的欣喜,當時爸爸媽媽一起送我到校,待了幾日安頓好回家時,爸爸媽媽轉身流下了眼淚,而我卻是蹦蹦跳跳回的宿舍。媽媽在前不久才告訴我這些故事,她說,後來爸爸和二舅送我到北京上學時,爸爸依然非常傷感,但我又是沒心沒肺開心地與他揮別。我只好說,那我努力再上一次學,你們再送我一次,我一定不笑了:)

  電影裡破舊的宿舍真是和我們大一在老區的宿舍一模一樣,連牆上的壁櫃都那麼像,不過我們中間還有六張桌子,上鋪的人下床往往是直接下到桌子上的,呵呵,確實非常豪爽。薛老三還愛站在桌子上叉著腰發表演說,老七愛站在床邊認真地記下每個人要帶的飯,到餐廳買來,喊醒每一個人起床吃飯,再細心地把一分一毛劃撥利索,老大愛躺在床上聽著恐怖故事,一條腿使勁蹬上鋪的老二,把夢中的老二蹬醒好陪她去廁所,高胖嬌老八最愛坐在床邊喘氣,說「累死我了」,作為老六,我愛吃饅頭加雞蛋,愛把操場說成草場,愛和老三頭對頭縱論時事,愛和老七嘰嘰喳喳,愛和老二一起逛街,嘲笑愛買條紋衫的二姐進了一家掛滿條紋衫的店,到馬道街地攤買兩件一模一樣西瓜條紋的綠毛衣,愛毫無心理負擔的享受著老大的照顧,同時又不時關愛下胖嬌。嘿嘿,自己回憶的青春往往是十分完美的。

  回到影片,趙薇對敘事節奏的把握和鏡頭的運用我覺得是很贊的,雖不圓熟卻很明快。電影中好幾個場景觸動了我,可每次醞釀情緒準備配合一下的時候,要麼就是被導演止住了,要麼就是被旁邊的老公止住了。比如看到散夥飯的時候,想起了田樂抱著我痛哭不已,她說「你一定要幸福」,導演偏安排老張說了一段豪放派的詞。看到老張在阮莞的墓前解釋滿天星的花語時,銀幕中的天空是潮溼的,老張的話語是潮溼的,連滿天星都快要變成滴滴淚珠時,老公偏要遞給我一杯水,恰到好處地打亂了我準備為這部影片流下幾滴關於青春的鱷魚眼淚的想法。

  不過,這部影片,我真的想推薦給與我共有過青春時光的你們。老羊、璇子、從313到411的六姐妹……其實,最初是打算跟丹或者凡凡一起去看的,但是一直沒有湊出時間,把孩子留在家裡,從近期的忙碌上課與排練中抽個空閒,才圓了看這部影片的心願。這樣的影片就應該與老友共賞,用眼神交流,說說我們身邊的「老張」,聊聊曾經的你我他。

  除了友情,青春也許也總愛與愛情同行,片尾鄭薇簡訊中的那段話是我最有感觸的臺詞,「其實愛一個人,就應該像愛祖國,山川,河流」。

  山川壯麗,大愛無言。當秀美河山映入眼帘,我才仿佛一下子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無論做什麼,情真意切,酣暢淋漓,就是一種美。

  這部影片當中鄭薇關於愛情的臺詞也讓角色形象愈加豐滿。不知道主角鄭薇是否有趙薇的影子,一開始覺得電影塑造的美女很一般啊,但是越看越有味道,先是愛上了她的性格,後來覺得極像小S,真是有趣的事,我佩服這樣敢愛敢恨敢舍敢拼的人,因為很多時候很多事情,自己都做不到。只能在散場後的街頭,迎著風,唱著歌,牽著手,快跑幾步,追追青春的尾巴……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觀後感5

  第一遍看完《致青春》,覺得感觸的地方不少,就是對鄭薇前半部分很反感。看完最大的感想就是: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層紗。第二遍看完《致青春》,對鄭微不反感了,但是感觸也沒有什麼了,感想就是:這部電影只是懷舊,電影中的某個畫面或者某個人讓你產生共鳴,整部電影沒有告訴你一個深刻的道理,因此這部電影看完第二遍之後就不會再想看了。

  電影藝術方面的評價我就不說了,一是我個人還沒有這方面的素養,二是在藝術方面確實存在很多不足,這些不足就沒必要拿出來說了。那麼,我就電影的內容寫下我的一些感想。

  這兩年我的思維習慣有了些變化。以前是非常理性,喜歡嚴密的邏輯推理。而現在呢,慢慢開始以感性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憑自己的直覺去分析問題,就連做科研的時候都是以自己的直覺來找到靈感和一些好的想法的,而不是通過理性的思考,當然有必要的理性分析還是有的。我想這是從我說過的一句話開始的:思考,意志力,獨立,感悟——目前我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當然,我想我也是受別人影響才會把感悟看得這麼重要的。

  青春是什麼?

  每個人對於青春的定義都不一樣。由於青春是感性的,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這正是我把感悟作為一種很重要的能力的原因。

  鄭微的青春是無悔的,敢愛敢恨,有一顆勇敢無畏的心。是的,很多人都會對此產生共鳴,我想選擇以女性的形象來詮釋這種青春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更可以博得男性觀眾的共鳴,另一方面顯得充滿叛逆,新奇,另外許多女性觀眾深深藏在心底的秘密也可以在影片中得到釋放,就像在做一個夢一樣。說實話,這種女生我是不太欣賞得了的,只知道無理取鬧,確實很惹人討厭,最後她和陳孝正兩種截然不同性格的人居然走在了一起,真是不可思議。但是,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會覺得很難理解,我想,如果你碰到類似經歷的話,你也會愛上鄭薇的。至於鄭薇工作後的改變,是理所當然的,不管你的青春是什麼樣的,生活最後都會把你的稜角磨掉。因此,這也是鄭薇是女主角的原因,她在電影中的變化最大。她想表達的是:青春是用來懷念的,青春是無悔的。

  陳孝正這個人我覺得電影裡展現得不夠具體,因此我先看了一下別人對陳孝正的評價。我想,我之所以覺得他在電影裡沒有完全詮釋的原因是,我自己和他有一些相似之處。我對自己的過去比較了解,因此覺得陳孝正並沒有詮釋的很好。他家境不好,母親管得嚴,喜歡獨處,不善與人交往,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鍛鍊,晚上均在圖書館……好吧,羅列的這些好像我都有。他的建築模型比他先出場,他比喻自己的人生是只能建造一次的樓房,必須精確無比,不能有一釐米的差池。有人評價他是自卑的,但在電影裡我沒有看到哪個細節或者哪件事表明他是自卑的。而且剛開學,就有學院副院長的女兒作為他的朋友,我想這點讓我看不到他的自卑。然而,我的確是個感情自卑的人,經濟上基本上不會有自卑,因為我對物質和金錢沒有追求,我想這是與陳孝正的差別。我想張開才是自卑的,這到後面再評論。我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達,陳孝正這類人物確實有很多,但是電影只是通過旁白和側面來刻畫他,顯得不夠具體,他的性格特點沒有得到完全詮釋,稱不上男主角。這可能趙薇第一次當導演,而且自己是女性的原因吧,對男性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沒達到拿捏得當的境界。總之,給我的感覺就是,電影的男主角換成是別人也行,而且電影所體現的陳孝正的作用就相當於配角。

  我一直沒搞清楚鄭薇為什麼會喜歡陳孝正,也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而且,他們成為情侶之後,四年是怎麼過來的,電影裡所體現的只是戀愛剛開始的畫面。我想這種情侶相處至多幾個月就會分手,當然這要取決於鄭薇了,也就是她到底看中了陳孝正哪一點。我想,鄭薇一直是主動的一方,對於她這種女生來說,和陳孝正真的不是一路人。我個人覺得,電影應該花更多的場面描寫他們四年一起經歷的困苦和歡樂,這樣才能體現青春的珍貴,以及鄭薇為什麼喜歡陳孝正!對於鄭薇後面說的話「青春是用來懷念的」才更感人。然而,我想導演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我覺得施潔對林靜的愛都比鄭薇對陳孝正的愛刻畫得更好。

  至於畢業的時候,陳孝正選擇出國,我同意他的選擇。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你不能說哪個人的夢想是好是壞,我就想以後很有錢,你能說我的夢想是壞的嗎?憑什麼每個人都得有相同的夢想,那世界上那麼多人,每個人都一模一樣,這個世界還有意思麼?因此,他選擇出國沒有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誰必須依賴誰,這也是陳孝正的愛情觀,其實他們的愛情觀就不一樣。但陳孝正並沒有對鄭薇說分手,誰說出國了就必須分手,誰說出國了以後就一定不會和鄭薇結婚。陳孝正不是回來找鄭薇了麼?愛情,不是兩個人必須廝守在一起,而是兩個人分開之後,走著走著又走到了一起,這個時候才是通向婚姻殿堂的道路。至於陳孝正在國外和別人結婚,可以理解,他一個人在外面,孤苦伶仃,也許別人曾給過他幫助和溫暖,更何況人就不能犯錯誤嗎?他自己說是為了拿綠卡,也許他自己結婚後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生活呢?肯定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要不然怎麼會回國找鄭薇呢?

  當然,陳孝正因鄭薇的改變在電影裡還是體現得很好。鄭薇等她吃蛋糕的時候,是用書墊著坐的,後來回國找鄭薇的時候,是直接坐下的,而且還抽菸(前面在門上貼「禁止抽菸」),前後鮮明的對比可以看出導演還是花了心思的。鄭薇會不會答應陳孝正呢?那就要看鄭薇的愛情觀了,而且看她為什麼當初喜歡陳孝正。愛情,是永遠年輕的,無關年齡。

  對於青春,我想朱小北詮釋得最好。她的青春是值得還念的。她的青春,才是永不腐朽的。因為她的青春沒有太多的愛情,有愛情的青春就不能說永垂不朽。正如林靜所說,一輩子那麼長,一天沒到終點,你就一天不知道哪個人才能陪你走到最後。電影中對人物前後的對比都比較鮮明,這應該歸功於劇本。但是電影中的過渡並不是處理得很好。

  最後我還想提及的是,張開。這種人樂於助人,甘於奉獻,願意做配角,不能說他圓滑,他的性格就是這樣。他這個配角很成功,也可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青春也是永不腐朽的,是值得懷念的。其實,得不到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

  總之,這部電影就是通過一些場面來喚起我們的回憶,感慨一下而已!或者用感悟好些吧。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