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後感

2023-07-30 12:33:43 2

  各位同學看過恰同學少年這一電視劇嗎,我們看看下面的觀後感,感受一下吧!

  篇一: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後感

  《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後感我看完這部感人肺腑的23集電視劇。我的心被震撼了。被劇中的人物所感染。本劇就是以毛澤東五年半的讀書生涯為背景,展現了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風華正茂的優秀青年學習生活的故事。看完了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真的為之震撼,體會到了什麼才是少年應有的青春。

  劇中梁啓超的「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一直在我耳邊迴旋,為當年那氣宇軒昂、胸懷天下的少年學子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充滿朝氣的青春活力和豪邁的革命氣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時代偉人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非凡的風採。

  電視劇把我們的視線帶到了上世紀20年代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反動勢力為維護其反動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反撲的革命鬥爭風起雲湧的崢嶸歲月。這個時期國內外發生了「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大事。在進行革命活動中,青年毛澤東結識了很多同志,並積極引導他們與廣大工人農民相結合。

  他在湖南第一師範院校的幾年十分耐人尋味,他和他的同學們滿懷崇高理想,一起登嶽麓山,一起玩橘子洲,一起到湘江遊泳……,他們關心國事;他們憂國憂民,指說江山社稷大事;他們愛憎分明,蔑視權貴,視當時那些禍國殃民的封建軍閥如糞土,嚴厲地痛斥他們的行為。1916年暑假,毛澤東與羅章龍、蔡和森等組成「新民學會」,是中國早期革命的星星之火。一代偉人雖已遠去,但他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卻永放光芒。

  這部電視劇中一個個朝氣蓬勃、積極性上、鮮活明亮的年輕人深深的感染著我,當我看到毛澤東那一批年輕人的豪情壯志,那種志存高遠,發奮圖強,報效祖國的精神,鼓舞著我們。他們那種意氣風發、胸懷鴻鵠之志,飽含憂患情懷的精神是在任何時代都適用的,在任何時候都會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風華正茂,奮發向上的,《恰同學少年》對中華民族的騰飛,具有不可思議的,強大的推動力量。

  篇二: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後感

  看了《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不僅因為劇情的跌宕曲折,更因為一代革命家少年時代的豪情壯志。他們憂國憂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使人欽佩,他們敢作敢為的膽量讓人讚嘆,他們勇於破舊立新的的精神令人折服。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

  少年時的志趣思想,往往預示著一個人一生的前進方向。而電視劇中所描述的毛澤東的少年時代,給了我們大學生無限啟示,告訴我們應該心懷祖國、志向遠大,先完善自身繼而立足世間。偉人的少年時代以天下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談論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雖然因「過於張揚」而被老師批評,但他心懷祖國和改變舊中國現狀的偉大理想得到了教師們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學的欽佩。偉人的少年時代樂觀而不畏寒苦,假期無處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變他的達觀,攜友一同讀書遊山,淋山雨而叫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他曾經所說,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這種樂觀的精神讓我深受啟發。毛澤東的魅力不僅如此,因為他光明磊落的為人、沉著縝密的思維和獨特的領導才能,團結了一群有志於改造貧腐的舊中國的青年。

  在少年時代,他們遊走於工廠鄉村,成為當地先進思想的宣傳兵;成年以後,他們更是各顯所長,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們的理想與抱負,他們的氣魄與膽量,他們的志趣與胸懷,無一不令人深深為之折服。反觀自身,恐怕許多人有愧於心。生活在改革開放、物資豐富的新社會,我們物質上充裕,卻難免精神上的貧乏。衣食不缺的我們無須為明天的生活發愁,卻反而常常失去理想,更缺乏社會責任感。

  在大學甚至是中學,虛榮攀比的現象屢見不鮮;因為失去奮鬥的目標與動力而沉溺於網絡的人也比比皆是;怠於努力而寄未來的希望於歪門邪道者也大有所在。雖然生活中少有如劇中劉俊卿之輩,但劉俊卿卻是當代大學生精神弊病的集中和寫照。在劇中,他的所作所為讓人厭惡,生活中,他所代表的思想問題卻不得不讓人警示。但與其說這部電視劇為我們敲響警鐘,不如說它向我們提出了要求。

  梁啓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句話的確是不可爭辯的真理,也是這部劇集的最好見證!正是因為有了湖南一師的那群優秀少年,才有了之後的富強中國!我們大學生應從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行。在當今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時代,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成為革命家,但放眼天下,我們依然應當有用於國家與社會;遠觀未來,我們更有屬於我們的時代任務,即使對於個人,我們也應不斷自我完善,立志樹節,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

  篇三: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後感

  早在上大學之前我就看了當時熱播的青春勵志劇《恰同學少年》,這部劇主要是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講述了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學習生活的事,劇中除著重刻畫了胸懷抱負的毛潤之外,還刻畫了他身邊的同學和老師。整部電視劇表現出了在那個內憂外患,動蕩不安的年代,毛主席和他的同學們救國救民,團結合作,視國家興亡為己任的豪邁與熱情.更加強調了一個事實,一個國家要富強,一個民族要振興,必須通過教育這一渠道來塑造一顆堅定的信心,一份崇高的理想和一個完美的智慧.

  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少年時的志趣思想,往往預示著一個人一生的前進方向。而電視劇中所描述的毛澤東的少年時代,給了我們大學生無限啟示,告訴我們應該心懷祖國、志向遠大,先完善自身繼而立足世間。

  偉人的少年時代以天下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談論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雖然因「過於張揚」而被老師批評,但他心懷祖國和改變舊中國現狀的偉大理想得到了教師們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學的欽佩。偉人的少年時代樂觀而不畏寒苦,假期無處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變他的達觀,攜友一同讀書遊山,淋山雨而叫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曾經所說,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這種樂觀的精神讓我深受啟發。毛澤東的魅力不僅

  如此,因為他光明磊落的為人、沉著縝密的思維和獨特的領導才能,團結了一群有志於改造貧腐的舊中國的青年。在少年時代,他們遊走於工廠鄉村,成為當地先進思想的宣傳兵;成年以後,他們更是各顯所長,在華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們的理想與抱負,他們的氣魄與膽量,他們的志趣與胸懷,無一不令人深深為之折服。上大學之前,高中老師就說過高中同學才是一輩子的財富,上了大學要找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實在非常非常的難,我一開始卻不以為然。有一句話說的好,五湖四海皆兄弟,同學之間從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就是緣分,在一起就應該相互關心,相互照顧。

  而當我真正踏進大學校園以後,我確實看到的確實大多數同學之間只是表面上見面寒暄幾句,而實際上卻形成一種無形的不健康的隔膜;彼此不是相互促進,共同進步,而是看誰幹逃課,看誰吃得好穿的好;看誰遊戲玩的厲害,仿若形成一種默契,會玩遊戲的就是比別人高明;老土的就是農村人……而劇中同學之間的友誼實在讓人羨慕:蕭子升主動把自己的錢分給毛澤東;易永畦主動為毛澤東縫補露出好幾個腳趾頭的破鞋子;看到同學的成績下降了,都去關心提醒;彼此之間共同交流學習心得,共同為拯救中華民族而出謀劃策。如果大學同學之間彼此卸下虛偽的面孔,共同努力,共同學習,則何樂而不為呢?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說的都是關於少年志向與成就事業、實現理想抱負的辯證關係。志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

  理想,二是實現理想所必備的意志和毅力,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懷遠大理想,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應當是中國青少年報效祖國,有所建樹的首要任務,也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如今,新的歷史時期賦予中國青少年新的歷史使命。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法官,要幹好人民司法這分工作,光光懂得審案還是遠遠不夠的,簡單的、機械的就案辦案也是不科學的。只有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從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政治方向出發,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積極地投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才能最終實現公平正義、安定有序、團結和諧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目標。

  有一種聲音,穿越歲月的塵埃,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從橘子洲頭呼嘯而來抵達我們的心房;有一種力量,錘鍊青春的硬度,撥開一個時代的迷霧,在神州大地點燃一盞耀眼的火光;有一種感動,在民族的胸膛流淌,如清冽的湘江之水,總是將你我青春的熱血激蕩。我們在聆聽和回望中還原那些激動人心的人物和細節,便深切感受到那凝聚在歲月中的芳香,那麼濃鬱,那麼溫馨……一代偉人雖已遠去,但他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卻永放光芒。我們不會忘記,一個從同學少年到年過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對中國留學生發表演說的語重心長: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

  朝氣蓬勃,好象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神採飛揚的演說穿越歷史的時空在年輕的中國大地上迴蕩。就如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裡描述的一樣,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作為當代大學生,就要激揚我們的青春,放飛我們的夢想!向前邁進!

  篇四: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後感

  板倉先生在湖南第一師範上的第一節課——修身。課上他問毛澤東的志向是什麼,說不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吾當上下而求索,所以並不是毛沒有立志而是不肯輕言。鴻鵠之志豈能輕言?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從此詩可以窺見毛的志向之遠大。

  「鴻鵠也需要歲月磨練其志」這是板倉先生對毛澤東的評語。作為一代文學大家,板倉楊昌濟先生可謂眼光獨到,一眼便看穿毛澤東的鴻鵠之志。因此在一師的五年,在校長孔照綬、老師板倉先生等磨練下,不斷求索為其以後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的第一要務就是要立志。

  一個人應該志向高遠,才能有所作為。眾所周知,陳勝在年少給地主老財做短工時就曾說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舉起起義大旗,從此揭開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覆滅的序幕。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肩負祖國復興的偉大使命,更應該志存高遠,誓要雪百年民族之恥,此乃吾輩之義務職責所在!

  人無志,則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則沒有動力。孔子有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有了清晰的目標,就像有了一條通向遠方的道路,明白腳下的每一步該如何走。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典故,大家可謂耳熟能詳。正是這個偉大的信念支持著周恩來,不管是風裡雨裡,亦或是槍林彈雨,他都無比的淡定、堅強、勇敢。他不僅參與締造了新中國,在建國伊始百廢待興,萬事親力親為,為新中國日後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才有十裡長街送總理的一幕。老百姓用最最純樸的方式表達著對總理的擁戶與愛戴。周總理不愧我們大學生的榜樣,永遠是我們大學生、民族的不朽的豐碑。

  志存高遠則心自純潔。

  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居裡夫人

  對科學之夢的追求造就了居裡夫人。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她被人稱為「鐳的母親」,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讓世人最為敬仰的並不是因為她發現了鐳和釙、兩度獲得諾貝爾獎,而是她高尚的情操。她認為鐳和釙是屬於全人類的,所以在發現這兩种放射元素之後,毅然向全世界公布了它們的提取方法……

  志比鴻鵠,求索成功,石破天驚!

  在湖南第一師範的五年,毛澤東一邊求學一邊求索,並堅信求學就是求索。他憂國憂民、志向高遠,以雪百年中華之恥、救天下蒼生為己任。求學孜孜以不倦,曾寫下「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底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的詩句。前兩句表示要甘於寂靜,專心學習,修學儲能;後兩句認為青蛙是萬蟲之王,流露出「萬重江山我為主」的宏偉志向,表現了想主宰國家命運的遠大抱負。這就毛澤東,從一個不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麼,到主宰國家命運、影響了整整整一個世紀的驚人蛻變,簡直就是石破天驚!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朝看誰,就是吾輩!

  篇五: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後感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毛澤東的一首《沁園春·長沙》不僅膾炙人口,而且激發了幾代青年人的豪情壯志。一部以「同學少年」為主題,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的大型青春劇,展現了二十世紀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綏等一批優秀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有很深刻的現實針對性和教育意義。

  跟大多青春劇一樣,這部戲充滿了俊男美女,但不同的是,劇中人物個個清新自然,造型樸實乾淨,行為大方坦然,沒有矯揉造作「裝酷耍帥」的各種「經典「青春劇的pose二十三集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以現代藝術的手段,把一代領袖、偉人毛澤東的形象,鮮活的搬到了電視螢屏上。總感覺這個戲拍得特別好,觀看時也覺得不亦樂乎,這部劇打破了傳統講述偉人傳記過時的、僵硬的表現方式和手法,用生活化的、藝術的、情感化的方式把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同時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催人奮進,使劇中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導演所說,「我們不追求形似,努力做到神似」。

  該劇第一個亮點是思想性強,講了教育應該同社會相結合問題,講了因才施教問題,講了學為所用問題,特別是講了青年學生要關心國家大事獻身祖國和人民問題,無疑是對當前某些教育方針和方法進行了有力批判,是對讀死書求高分的教育目的的有力聲討,是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無情嘲諷。該劇立足於青少年教育,相比今天的太平盛世,20世紀上半葉的中華民族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戰亂頻仍、民不聊生。正是在那樣的年代,一大批志存高遠、一心發憤圖強、報效祖國的年輕人,上下求索,他們更多思考的是國家的命運、是民族的未來、是他人的需求。他們接受最新的觀點,追求最新的東西,這些,放在任何時代對任何人都有激勵作用。那個年代的那群優秀的年輕人,他們胸懷鴻鵠之志,飽含憂患情懷,他們的身上鑄寫著中華民族的魂,他們是那個時代最時尚的人!

  該劇中,不知道是哪一集,有這樣一個畫面,一群學生在一起大聲朗讀《少年中國說》,他們讀得豪氣沖天,我當時就被震撼了,為他們的朝氣震撼;為他們的氣概震撼,更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愛國情操在那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將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他們將改造舊中國,改造國民命運當作自己的責任,他們意氣風發,激揚文字,奮發圖強!這樣的場面又怎能不讓人心潮澎湃呢?平時聽學校愛國講座也沒這種感覺,暫不說這電視劇拍得好壞,我堅信單是這個鏡頭一定會感動很多人。看到這裡我在想,許多報導都在通篇長論80後的我們年輕一代,如何如何缺乏朝氣、毅志,精神食糧匱乏等等,沒有一個好的教材或藝術形式能給我們以生動的啟示。看完《恰同學少年》,我深深的感受到,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恰同學少年》還讓我看到了陽光和青春活力,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胸懷祖國的氣魄,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氣風發,看得人眼前一亮。這部電視劇使我認識到在大學校園這段的光陰是最珍貴的,想想過來的兩年的大學生活,一點點,一幕幕,兩年大學生活的點滴在腦海中閃現。過去的兩年是充滿爛漫幻想的兩年,我們有太多的憧憬,卻自以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我們也曾有過那樣的雄心壯志,也曾有以天下為已任的偉大抱負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英雄氣概。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夢裡無數徜徉,卻不能回頭,這就是人生的無奈。《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給了我更多的詮釋,那種久違的青春活力,那種久違的理想主義,那種不容陰暗的堂堂正氣,那種強烈的責任感,讓我深深體會到大學生活得可貴,我要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不要使大學生活留有遺憾。

  梁啓超曾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生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句話的確是不可爭辯的真理!這句話也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好的見證,正是因為有了那樣的一批優秀少年,才有了那個時代之後的那個富強的中國,而現在又何嘗不是如此啊,我們這些青少年是不是有所思,有所悟呢?是不是要做些什麼呢?我們不可能成為毛澤東,不可能成為蔡和森,但我們依然可以做好多事,只要我們敢作敢為,那我們一定能為祖國的建設增光添彩,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成功不是偶然。這句話每一個人都知道,英雄也不例外,從他們一生的成長足跡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少年時代也閃耀著燦爛的光芒。時代不同了,我們不需要去效仿他們,但是那種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鼓舞我們前進的。所以,我們需要更多像這樣的好作品,《恰同學少年》描述的是毛澤東的少年時代,希望以後,在螢屏上能以這種藝術再現的手法,看到更多的世界偉人、中國偉人,給年青一代更多的啟發和鼓舞。

  篇六: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後感

  懷著對革命領袖的無比崇敬,懷著對歷經時代風雨和對穿越歷史精神的懷念,我看完了《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連續劇。在劇中,我深深地為當年那氣宇軒昂、胸懷天下的少年學子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充滿朝氣的青春活力和豪邁的革命氣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時代偉人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非凡的風採。

  長沙,這塊充滿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澤東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電視劇把我們的視線帶到了上世紀20年代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反動勢力為維護其反動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反撲的革命鬥爭風起雲湧的崢嶸歲月。這個時期國內外發生了「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大事。在進行革命活動中,青年毛澤東結識了很多同志,並積極引導他們與廣大工人農民相結合。他在湖南第一師範院校的幾年十分耐人尋味,他和他的同學們滿懷崇高理想,一起登嶽麓山,一起玩橘子洲,一起到湘江遊泳……,他們關心國事;他們憂國憂民,指說江山社稷大事;他們愛憎分明,激濁而揚清,對黑暗現實的批判常形之於文字;他們蔑視權貴,視當時那些禍國殃民的封建軍閥如糞土,嚴厲地痛斥他們的行為。1916年暑假,毛澤東與羅章龍、蔡和森等組成「新民學會」,辦《湘江評論》、《新湖南》,發動學潮,1919年底毛澤東領導了有名的「驅張」運動,最終迫使張敬堯退出湖南。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在當時湖南開展的很多次反軍閥鬥爭中,毛澤東都是主要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與他的同學們對理想、對事業充滿信心,為追求民族獨立富強自由民主進步,從同學少年時起,以自己遠大的革命志向和敢於對人民的敵人作頑強反抗、英勇鬥爭的精神已經作出了成竹在胸的答案。……真可謂「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青年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在青春年少時期,正是風採、才華旺盛之時,他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是何等的蕭灑;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又是何等的執著和豪邁。為我們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說的

  都是關於少年志向與成就事業、實現理想抱負的辯證關係。志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實現理想所必備的意志和毅力,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懷遠大理想,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應當是中國青少年報效祖國,有所建樹的首要任務,也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如今,新的歷史時期賦予中國青少年新的歷史使命。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法官,要幹好人民司法這分工作,光光懂得審案還是遠遠不夠的,簡單的、機械的就案辦案也是不科學的。只有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從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政治方向出發,牢牢地把握好司法的政治方向,積極地投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才能最終實現公平正義、安定有序、團結和諧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目標。

  一代偉人雖已遠去,但他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卻永放光芒。我們不會忘記,一個從同學少年到年過半百的老人在莫斯科對中國留學生發表演說的語重心長: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象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神採飛揚的演說穿越歷史的時空在年輕的中國大地上迴蕩。

  啊!永遠的青年!

  篇七: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後感

  雖然還沒全看完,但是還是要忍不住談點觀後感。《恰同學少年》本無關政治,乃是一關於教育,關於做人,關於勵志的題材。好多年沒被一個電視劇而如此吸引,如此打動,如此忘情,如此痴迷。

  不忍錯過任何一集,即使電視裡看完,也要跑到網上下載下來,溫習,珍藏。因為,幾乎每一集都會告訴我們一些現代人正在遺忘卻是那最寶貴的人之所有而為人的道理,那裡面老師的很多話,就象這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我不禁問自己,為什麼和這部電視劇如此有共鳴,答案也許是在當今這個過於重物質輕精神的時代裡,我們都麻木的太久了!很多時候,其實我們也曾激情澎湃,我們也曾熱血沸騰,我們也不乏憂國愛民之心,可是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周圍,當人人都在為私慾,為己利奔忙的時候,我們不禁迷惑了,我們想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現實吧,我們的激情,我們的熱血,我們的愛國,我們的理想就在這所謂的現實中隨波逐流了。只不過每每當我們看到電視裡,報紙上,那些令人感動與敬佩的人和事的時候,我們的心還是會被其感動,可是我們能做的更多的只是那個感動故事的觀眾而不是故事的主角。為什麼?因為----放不下---私慾,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或許是善良的,但卻永遠無法做到崇高。而看了這部劇之後,我明白了,善良的人們啊,讓我們都能把欲望滿滿的肉身看得淡一點吧,壁立千仞,無欲則高,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我們真的需要有一點精神,有一點舍已與奉獻的精神,有一點崇高與純淨的精神!

  看看那個年代的老師,行知合一,他們教育學生---學習,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不是成為什麼所謂的「人上人」,而是成為一個對這個社會,對國家,對民族,對百姓有用的人。再看看我們現在的教育,前段時間,還就一個老師所謂的上大學就是為了掙大錢,娶美女這個觀點是否該不該而展開了辯論,荒唐啊!這樣的問題還需要辯論嗎?社會發展到今天,比起80多年前不知道進步了多少,可是為什麼在我們卻連起碼的是非都不分了?那個時候校長可以為了學生的吃飯問題把自己的表都賣了,那個時候的學校明白學校它不是靠從學生身上發財的!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現在的老師,還有多少真的算得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再看現在的學生,還有多少象毛澤東,蔡和深,向警予等等那樣?是的,社會是不同了,不要求你再去拋頭顱,灑熱血,但是我們的祖國她還並不富強,她還真的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去建設。而現在的學生,有多少人,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出國,進外企,買大房子,買好車,有又多少人十年寒窗苦之後真的能踏踏實實的為老百姓,為社會幹點實在的事?我們不要求人人都當苦行僧,追求良好的物質生活也本無可厚非。可是現在的事實是,我們的身邊,有太多太多的青年,他們的理想僅僅就是賺錢,買房子,結婚,生孩子。那位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可是有的人這一輩子就只知道掃他那屋子,從來也不會關心一下那屋子外的一點事。

  那個年代,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多災多難的中國卻孕育了一群奮發向上的愛國青年。現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本來應該慶幸,應該感恩,生活在前輩為我們創造的安寧生活中。可是這年頭,卻有太多的人,整天只知道抱怨,抱怨政府,抱怨世道,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卻永遠不會付出任何真切的努力。

  那個年代,我們的青年博覽群書,好學不倦,大家以學識,道義來衡量,佩服一個人。再看看我們現在,整天盲目攀比的都是些什麼?什麼誰有錢了,什麼誰上的飯店高檔了,什麼誰的衣服流行了,甚至什麼誰的個高了,誰長得漂亮了……經常停留在這些表面的,膚淺的問題上,實在是可悲,可氣,可笑!

  當然,上面所說的現象也並非全部,優秀的人,優秀的老師,優秀的青年,還是大有人在,我只是希望這樣的中華好兒女還能多一些,更多一些,再多一些……讓我們都能多為身邊的這個社會,多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多做一點,更多一點,再多一點……也象孔校長所說的。

  「……走入社會都要經歷金錢與名利的誘惑,都要面臨現實於理想的選擇,等到了那個時候,你們就會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計較個人得失,盡己所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幸福的時候,你在精神上是那樣的富有和快樂!相反,如果一天到晚,只記得自己那一點私利,就算你坐擁萬貫家財,就算你白天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可是,到了晚上,當你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並不快樂,因為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無盡的空虛,因為你在精神上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光蛋!」

  篇八:恰同學少年電視劇觀後感

  昨天,蝸牛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部電視劇—《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少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的讀書學習生活。今天,我看了第一集,覺得非常好看。

  一個當官的帶著樂隊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了楊先生的家,想請楊先生當教育司的司長,卻被楊先生果斷拒絕了。這位先生叫楊昌濟。

  在一個閣樓裡,一位汗流浹背的少年正倒立著讀書,而房間外面是一群人在打架,這位少年好像外面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外面的人叫他出來幫忙,他也當沒聽到,還專心致志地讀書。這位少年,叫毛潤之,就是少年毛澤東。毛澤東走出房間說了句「東鄉打西鄉,西鄉打東鄉,老鄉打老鄉,划不來呀!」接著,他來到一個書店,坐在書店的地上,全心全意地讀書,從上午讀到下午。可是他只讀不買,老闆也拿他沒有辦法。這時,走來一位女同學,要買這本書,這本書只剩下一本了,老闆從毛澤東手中奪過了書,要賣給女同學,毛澤東不同意,說要有個先來後道,說自己要買這本書,可是他的錢卻不夠,失望地走了。毛澤東看到大街上賣燒餅,才想來來自己一天都沒有吃飯,就買了兩個燒餅,這時,一個要飯的小女孩問毛澤東要燒餅,本來就就沒有錢的毛澤東,卻給了小女一人半的燒餅。毛澤東真是一個有讀書、善良的人!

  毛澤東回到了家,告訴爸爸他想考北京大學,他爸爸不同意,還說他一個月換一所學校,哪個學校都沒有都好。還把他關了起來。毛澤東到底能不能去考北京大學嗎?且聽下回分解吧!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