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觀後感500字初中
2023-07-30 05:36:23 1
第1篇:20xx年中國閱兵觀感
20xx年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為此,國家首次舉行大規模專題閱兵以示紀念。為了便於民眾參加紀念活動和實況收視,人大常委會把今年的9月3日定為公休日。公司放假了,因公務我乘車到杭州下榻某賓館。在這樣的日子裡見面,對於祖國發展的感慨真是溢於言表。千言萬語,不如一睹盛大的閱兵實況為快,默契之下,早早打開電視機守候。
聽著播音員的開場講解,隨之心潮起伏。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簽字投降,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戰場,抗戰的勝利不僅實現了全國的民族解放,同時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了使全國人民銘記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20xx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此前,中國的閱兵活動五年小規模,十年大規模,時間安排在10月1日,屬於建國慶典內容之一。今年,為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和鞏固中國二戰同盟戰勝國的歷史地位,中央從紀念的角度出發,在非國慶節舉行大規模以紀念為主題的大規模閱兵活動,這是破天荒的壯舉,意義重大。
國家獨立是全民族的神聖權利,但是,從1838年以來,由於國力衰弱,中國領土遭到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強權瓜分,中華民族遭受了長達一百多年的侵略和蹂躪。港口被佔領,國土遭割肉,金銀被掠奪,圓明園遭洗劫,東三省淪陷,南京大屠殺,日本軍國主義鐵蹄揚威全中國……每一次事件都可謂是中國歷史的空前恥辱。直到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全民族統戰的全面抗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國門,中華民族才重新恢復了獨立的國格。因此,在這樣的日子裡舉行抗戰勝利閱兵紀念活動意義非常重大。
以往年閱兵不同的是,禮儀方面,在閱兵儀式前,習近平主席夫婦在天安門廣場上逐一與嘉賓握手致歡迎,體現的是東道主中國的誠意。
外賓規模方面,有30位外國領導人、19位外國政府高級代表、100多位國際友人出席,17個國家派出方隊、代表隊參閱,見證的是中國作為二戰東方主戰場和勝利大國的歷史地位。
受閱對象方面,「狼牙山五壯士英模部隊」、「東北抗聯英模部隊」、國共著名抗日戰役代表隊陸續分列出現,表現的是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高度肯定。
通過專題閱兵,讓70年前的抗戰情形從歷史、書本走到現實,讓民眾受到生動的史實教育。
新型武器裝備是閱兵的重頭戲,各種類型的戰機、戰車、雷達琳琅滿目,其中的飛彈更是威力強大、功能齊全。據介紹,所亮相的武器裝備84%為新型研製。通過一小時的領袖歡迎和致辭儀式,兩小時的閱兵儀式,使新中國以來的邦交成就,先進、強大的國防裝備和整飭的軍容軍紀,運籌帷幄的國防能力得到集中亮相,它背後體現的則是祖國的發展和強大。
首先,一次閱兵能夠吸引這麼多高級別的外國友人和國家方隊參閱,這是中國政府外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新時代所取得的新的卓越成就。
其次,層出不窮的新型武器裝備集中亮相,顯示的是國家在軍事研製方面的的強大實力和蓬勃發展的經濟保障。武器裝備是物化資產,尤其是新型高效能裝備,更需要投入大量研發資金,沒有江河匯海的國力,這是不可能承擔得起的。
其三,在領袖致辭中,習近平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國軍隊將裁軍30萬!軍人是制勝戰爭最為機動、靈活的要素,中國能夠在大國博弈激烈,領土爭端頻繁的攸關時刻提出如此鄭重的承諾,這是作為世界大國對於未來和平的胸懷和氣魄,要不是對未來國防具有運籌帷幄的宏觀把握,這簡直是難以想像的奇蹟。
民生幸福了,國力強大了,便神話無神,奇蹟不奇。謹以朋友剛創作的一副對聯來為本文作結:
海陸空潛,三維四路,共鑄和平後盾;
軍民黨政,四海五洲,同奔發展前程。
第2篇:20xx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後感
今天,一場盛大的閱兵式在中國展開,這是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華彩篇章。70年在人類歷史上或許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於中華民族而言,是滄桑巨變,這場抗戰勝利閱兵所呈現出的國威軍威,絕非酸腐之輩污衊的炫耀武力、勞民傷財,而是獻給全世界的「中國禮物」。
70多年前,中國軍民為生存而戰,令人遺憾的是當時國力貧弱,絕大部分先進武器都仰賴國外輸入。在反法西斯的旗幟下,世界正義力量紛紛伸出援手,蘇聯援華航空隊、美國飛虎隊先後在中國的天空與日寇血戰,白求恩、柯棣華等國際友人遠渡重洋而來為抗戰獻出了生命。正是因為抗戰勝利具備如此鮮明的世界性,這次閱兵式特意請來了不少曾經並肩作戰的老戰友、老朋友。今天,這些耄耋老人會驚訝地發現,眼前這支軍隊,眼前這個國家,與他們的記憶天差地別:地面威武雄壯的裝甲洪流、空中遮天蔽日的鋼鐵雄鷹,都是中國人自行設計製造的,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支隊伍還擁有巨大的威懾力量,足以將侵略者的邪念扼殺在萌芽之中。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這支軍隊是中國的守護者,更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軍隊和17個外軍方隊或代表隊一起昭告世界,正義的力量決不允許軍國主義復活。
自18世紀以來,率先完成工業化的西方列強開始了血腥的殖民擴張,不僅在物質上壓榨眾多後發民族,更在意識形態方面刻意迴避工業優勢這一核心要素,轉而用宗教、歷史、文化等非物質因素混淆視聽,並通過媒體優勢反覆灌輸,逐漸建立起了「西方中心論」的神話。雖然二戰後全球殖民體系被打破,但憑藉科技優勢和經濟優勢,西方中心論又通過新自由主義得以借屍還魂,臭名昭著的種族優越論被更具迷惑性的文化優越論和制度優越論所取代。拉美、非洲、中東、南亞……世界各地的人們曾經與之堅決鬥爭,但因為種種原因遭遇挫折沒能實現趕超和復興。
只有中國,建立起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實現了經濟騰飛,追趕世界領先水平也指日可待。這一次閱兵,有很多後發國家的元首也來觀禮,他們眼前的每一件兵器都見證了中國工業體系的強大力量,而在我們的工廠裡,還有比這次閱兵所展示的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的發展鼓舞著廣大後發民族,只要不迷信西方、盲從西方,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就有可能實現國強民富的美好願望。
20xx年,中國經濟規模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7.4%的經濟增長所對應的增量超過8000億美元;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達25.8%,比美國高1.1個百分點,居世界第一位。這次抗戰勝利閱兵的嘉賓中,有不少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他們親眼目睹了「中國」的力量——價廉物美的工業品大幅度提升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宗商品進口直接拉動了出口國的經濟發展;龐大的中國市場通過出國留學、出境旅遊提供了豐厚的回報。這次抗戰勝利閱兵,其實是一次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順風車」,就在抗戰閱兵的前夕,中國與多國達成多項合作協議,前來參加閱兵典禮的韓國總統樸槿惠還帶來了史上最大規模經濟代表團。
未來,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提升,隨著「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金磚銀行的不斷推進,中國正在悄然改變西方主導了70年的國際體系,還將造福更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