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八旗名稱大全(清代八旗簡述)
2023-07-30 01:38:14
「太祖削平各處,於是每三百人立一牛錄額真,五牛錄立一甲喇額真,五甲喇立一固山額真,固山額真左右立梅勒額真。原旗有黃白藍紅四色,將此四色,鑲之為八色,成八固山。」
八旗制度是清代獨有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建立於弩爾哈齊時期。是一種「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蓋凡隸於旗者,皆可以為兵」的軍政合一制度。因為這時期的金還是初步創業階段,屬於人少地少,所以八旗子弟除了需要在必要的時候打仗之外,還需要在閒時下地幹活。
每一個旗都有自己的旗主、大臣、軍隊和財產等,剛開始八旗還只是滿洲,但是隨著蒙古和漢人的不斷增多,又相繼設立了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八旗制度正式建立。
擔任八旗旗主的當然是弩爾哈齊和四大貝勒及杜度,正黃旗主和鑲黃旗主弩爾哈齊、正紅旗主和鑲紅旗主代善、正白旗主皇太極、鑲白旗主杜度、正藍旗主莽古爾泰、鑲藍旗主阿敏。
但是八旗旗主又不是一成不變的,等到皇太極繼位後,各旗主內部又因為誰來繼承弩爾哈齊的兩旗發生了爭鬥。皇太極在代善父子的支持下得到了兩黃旗的控制權,正白旗讓給了多爾袞,杜度的鑲白旗讓給了多鐸,而杜度本人就只能成為議政貝勒失去了旗主的身份。
但是代善手裡還有兩紅旗,於是皇太極為了削弱代善的勢力,讓他把手中的鑲紅旗讓給了阿濟格。
之後天聰四年,鑲藍旗旗主阿敏獲罪被幽禁,手中的鑲藍旗被轉給了濟爾哈朗。之後莽古爾泰謀逆敗露,之後暴斃。皇太極就把正藍旗交給了莽古爾泰的同胞弟弟德格類,但是三年後他也生病死亡,如此正藍旗就被皇太極收入囊中。
而在皇太極死去之後,多爾袞成為攝政王,把正藍旗重新建製成為自己手中的一個旗幟,多爾袞死後,順治把原本多爾袞的正白旗歸入自己的手中,於是皇帝手中就有了兩黃旗和正白旗,這就是上三旗。而其他由王爺、貝勒掌控的鑲白、正藍、鑲藍、正紅、鑲紅被稱為下五旗。
但是如果按照行政來劃分的話,八旗就可以分為左翼和右翼,左翼為兩黃旗、正白旗和正藍旗,右翼可分為正黃旗、兩黃旗和鑲藍旗。
但是旗主在入關之後的權力已經沒有入關之前大了,很多事情都是皇帝說了算的。
每個旗下面有三個固山,滿洲、旗漢軍和蒙古,每個固山下面設置都統即固山額真一人、副都統即梅勒章京兩人,八旗一共二十四固山,都統二十四人,副都統四十八人。固山下又設甲喇即參領,當然不同的固山對參領的人數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滿洲和漢軍的人數都是五個,蒙古則是只有兩個,鑲白旗蒙古有三個。
參領下又設牛錄即佐領,這個人數並不固定且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人數多了就增加,人數少了就減少。
不過這些都沒有一個專門的辦公地點,所以這些旗務都需要管事者拿到家裡去處理,直到雍正元年設八旗都統衙門,每個色旗下面一個衙門,裡面同時容納色旗下面的三個固山辦公,印章由滿洲旗都統掌管。後面又覺得不方便,於是就決定每個固山都有自己的印章,於是八個辦公地點就逐漸演變成二十四個辦公地點。
旗務官對本旗旗務的掌管也十分寬泛,選秀、戶籍、侍衛、田宅、襲爵、選官、科舉等等,只要是涉及本旗下面的旗人的,都要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