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裡蘭卡為什麼會經濟危機(斯裡蘭卡經濟危機)
2023-07-30 16:08:25 1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斯裡蘭卡特約記者 艾嵐卡 王一同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剛剛過去的周末,數以萬計的斯裡蘭卡民眾並未歡歡喜喜地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做準備,而是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英國《金融時報》稱,俄烏衝突使不少發展中國家都遭受燃油價格和糧食價格上漲,斯裡蘭卡可能會成為首個出現經濟動蕩的發展中國家。俄烏距離斯裡蘭卡6000多公裡,俄烏衝突如何扇動蝴蝶翅膀,導致這個擁有2000多萬人口的島國經歷7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當地正在發生什麼?危機根源在哪?《環球時報》記者為此近距離觀察並採訪多名斯裡蘭卡民眾和專家。
斯裡蘭卡正在發生什麼
當前,斯裡蘭卡正遭遇自該國1948年獨立以來的最嚴重經濟危機。根據斯中央銀行最新數據顯示,美元兌換斯裡蘭卡盧比的匯率已突破1比300大關,該數據在3月初時為1比203,一個月跌幅超過32%。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斯裡蘭卡的官方貨幣斯裡蘭卡盧比「已跌至歷史最低點,成為世界上表現最差的貨幣」。英國媒體稱,斯裡蘭卡很有可能會在2022年破產。
生活在首都科倫坡的薩曼蒂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市場裡的商品價格都在飛漲,大米、奶粉、汽油、瓦斯等等,但唯獨工資沒有漲」。
「所有的東西都變貴了,1公斤大米的價格在2019年只有不到100盧比,現在已經超過200盧比了,汽油價格也從137盧比漲到了254盧比。」薩曼蒂說。
薩曼蒂告訴記者,她的丈夫是科倫坡市警察局一名高級警察,「我丈夫的月薪在兩年以前就是10萬盧比(依照當時匯率約合人民幣3000元),而現在仍然是10萬盧比(現約合人民幣2000元)」。薩曼蒂還說,長時間的停電讓生活更加艱難,「我所居住的地區每天要停電幾個小時,尤其是在晚上,我甚至沒辦法給我兒子做飯」。
《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到,由於外匯危機導致缺少美元用以支付燃油進口,數周以來,幾乎每個加油站外從早到晚都排著長隊。
「能花幾個小時加到油已經謝天謝地了」,在科倫坡二區一家加油站外排隊加油的司機黑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不確定什麼時候能運來油,所以很多司機都不得不整天整夜地等在加油站外」。
為什麼斯裡蘭卡可能最先倒下
旅遊業是斯裡蘭卡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之一,《環球時報》記者10日電話連線從事旅遊業的斯裡蘭卡青年蘭吉特,他說:「2019年斯裡蘭卡恐怖襲擊事件,對我們旅遊行業衝擊太大了,又加上疫情兩年多的影響,真的苦不堪言,我失業至今,靠著打零工度日。」
斯裡蘭卡的旅遊業自去年起正在緩慢復甦,但俄烏衝突使該國的旅遊業雪上加霜。數據顯示,今年初以來至俄烏衝突前約有30%的遊客來自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和白俄羅斯,而衝突使得斯裡蘭卡失去這幾個國家的遊客來源,時至今日,仍有數千名來自烏克蘭遊客滯留該國。另一方面,俄烏衝突導致全球油價上漲,也使斯需要花費更多的外匯用以進口燃油。
「有人認為俄烏衝突導致斯經濟危機爆發,對此,我難以苟同。」斯裡蘭卡貨幣委員會成員、科倫坡大學經濟學教授西裡馬爾·阿貝拉特內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認為疫情對旅遊業的衝擊等釀成經濟危機,這其實也是一種誤區。旅遊業是斯經濟中一個小的組成部分,而真正重要的部分是紡織和僑匯。然而,在疫情和債務等因素的疊加下,僑匯銳減加劇經濟危機。2020年斯裡蘭卡海外僑匯收入達71億美元,2021年降至54.9億美元。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部主任、研究員錢峰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斯裡蘭卡作為發展中國家,外匯收入主要依靠服裝出口、旅遊業以及境外斯裡蘭卡人向國內的匯款。但疫情以來,三項外匯收入都出現明顯萎縮,使得國家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錢峰解釋說,斯裡蘭卡經濟過於依賴旅遊業,因為疫情原因,旅遊業受重創,與此相關的航空、酒店、餐飲等服務業都出現下滑,致使斯裡蘭卡經濟這兩年每況愈下。斯裡蘭卡政府急於改革,大幅舉債,導致債臺高築,可能成為疫情後「最先倒下」的經濟體。
阿貝拉特內認為,典型的「雙赤字經濟體」(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是造成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斯外債高、貿易與經常性帳戶長期處於赤字狀態,財政管理不善的問題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俄烏衝突的確加速了斯經濟危機的爆發,但不是主因,因為這場危機遲早會來。
斯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斯裡蘭卡官方外匯儲備下降至17.24億美元。同時,斯裡蘭卡今年將有大約70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斯裡蘭卡公共債務已經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其外匯儲備不足以支付短期債務。
下一個是誰?
談到斯裡蘭卡政府是否有良策度過眼前危機時,阿貝拉特內認為,形勢不容樂觀。有分析認為,斯裡蘭卡經濟危機的成因,與其說是政策失誤,或者是俄烏衝突波及,倒不如說是一曲勞動力輸出國的悲歌。而這曲悲歌也許只是更多經濟脆弱國家的序曲。
錢峰表示,南亞其他國家,如孟加拉國,利用本國豐富勞動力,大力發展服裝加工,經濟轉型比較務實並卓有成效。再如巴基斯坦對於財政赤字控制得也比斯裡蘭卡要好。相比之下,斯裡蘭卡成了最先沒有經受得起考驗的國家。
「斯裡蘭卡經濟問題的出現表明,全球產業鏈條上,最脆弱一環總是最先出現斷裂」,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很難評估繼斯裡蘭卡後誰又將倒下,但是斯裡蘭卡的問題對全球敲響警鐘,外部風險不斷聚集,風險敞口正慢慢打開,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本國經濟薄弱、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國家,會面臨更大風險。
相關連結
【在斯裡蘭卡的中國人:現在最怕盧比貶值】
經濟危機對斯裡蘭卡當地人造成巨大的影響,那麼生活在斯裡蘭卡的中國人現在怎麼樣呢?
隨著斯疫情管控在去年下半年逐步放開,大批中國企業人員來斯,超市、商場甚至街上都經常能夠看到中國人的身影,各個中餐館、中國超市的生意也逐漸紅火起來。《環球時報》記者在首都科倫坡觀察到,經濟危機在生活上並未對在當地的中國人造成太大影響,但在經營上卻不可避免受到一定衝擊。
來自遼寧的房愛輝在科倫坡經營調料雜貨生意,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來斯裡蘭卡已有11年,2019年恐怖襲擊案我也經歷過,但從沒見到過如此嚴重的危機」。
房愛輝稱,「我現在最怕的就是盧比貶值。比如我從國內用人民幣進貨,在斯裡蘭卡出售時收的是盧比。但是現在銀行有外匯管控,錢沒法匯回國內,大量盧比存在手裡,盧比又持續貶值,真是每天都在賠錢」。
她表示,「雖然目前的經濟危機對我的生活和經營都沒有太大影響,但誰知道3個月或者半年以後呢?」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部主任、研究員錢峰表示,斯裡蘭卡國內爆發危機勢必對中斯經貿產生影響。中國是斯裡蘭卡的主要貿易夥伴,2021年中斯貿易額為59億美元,目前有超過100家中企在斯裡蘭卡發展業務,且中企在斯裡蘭卡有一些大工程項目,如漢班託塔港等。
對於中企來說,錢峰表示,首先要注意的風險是斯裡蘭卡外匯枯竭,無力向中企結算,無力償付工程施工的款項。另外,斯裡蘭卡經濟危機在向政治危機蔓延,因此中國企業未來或面臨政治動蕩所帶來的風險。(王一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