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楊善洲電影觀後感範文1000字倆篇

2023-07-30 07:01:37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一

  每一次對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的學習,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而電影《楊善洲》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比以往所有文字記錄更加鮮活的楊善洲,與其說這是對一位退休老幹部先進事跡的深情刻畫,還不如說這是對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最真實寫照,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不得不讓人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潸然淚下的感動。

  當我們大喊著為人民服務時,楊善洲早已身體力行,追趕在抗旱增產的田地裡;當我們高唱著為社會主義奮鬥終身時,楊善洲早已衝鋒陷陣,鏖戰在民生戰場的第一線;當我們嘻笑著為自己的尺寸之功邀功求賞時,楊善洲早已默然離去,隱身在滿目蒼翠的大山中。堅持、倔強、忍耐,給保山人民鑄造了一位心懷大愛的「草鞋書記」。我們無法想像,能夠這樣感天動地的,竟然是一位滿頭白髮的黑瘦老人,我們不能忘卻,影片中關於這位老人的很多記錄曾無數次引發了我們內心的震撼,穿透了我們的心靈。

  鏡頭組合一:久逢大旱,楊善洲用50萬工程款打井抽水,雖未找來水源,但其行為感動上天,最終天降甘霖,峰迴路轉,百姓脫離苦海。

  雖然最後突如其來的暴雨讓人覺得有些偶然,但是,當很多偶然堆疊在一起時就成了必然。楊善洲從未心存僥倖地以為上天會在短期內普降大雨,為了掀翻持續大旱這道坎,他事事親力親為,帶領當地百姓作出了很多努力,可惜這道坎實在是太大了,人的力量已然不能左右,正當他準備為百姓厚著臉皮向國家請求救濟糧時,天空卻突降暴雨,這場雨滋潤著龜裂的大地,清洗著百姓臉上的愁容,大旱這道坎轉瞬間不攻自破。

  每個心中都有一個神,而楊善洲心中的神源自於人定勝天的信念,毫無疑問,這次正是這位「神」拯救了他,拯救了當地的百姓。

  有時候,當我們付出了很多,覺得身心疲憊想要突然放棄的時候,只要再堅持一小會兒,興許我們將永遠不用去體會什麼是前功盡棄。

  鏡頭組合二:二女兒結婚,由於要參加水稻的收割儀式,楊善洲差秘書送去搪瓷盆和床單被套作為賀禮,自己沒能親自到場給女兒祝賀,女兒無法理解阿爸的做法,繼而將賀禮退回。

  「只要關乎老百姓,就是大事。」溫家寶總理這樣說。可是時下,我們的部分黨員幹部空喊了無數次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到頭來真正享受服務的卻是自己本人。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陳同海,人稱「許三多」的XX市原副市長許邁永,解放軍原海軍副司令員王守業等等,國企、政府、軍隊,無一不代表著國家的形象,無一不代表著人民的利益,或許,與楊善洲相比,他們的條件很優越,優越的資金狀況,優越的人脈資源,優越的服務平臺,只是最終還是沒能兌現為人民服務的諾言。

  鏡頭組合三:二女兒遠在外地教書,想調回家鄉的學校與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生活,於是上山請自己的父親出面請人幫忙解決,作為父親的楊善洲嚴辭拒絕了,女兒很絕望的離去,只是最終,女兒依靠自己的努力考調回了家鄉。

  這一幕讓作為人子的我們看了很是心痛,不理解父親的冷漠,不理解父親的固執,但是,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這一切的不理解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在楊善洲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看得出來,面對至親的苦苦哀求,楊善洲在破舊的草屋裡徘徊、哀嘆,甚至坐立不安,內心掙扎片刻之後,在情感與章法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我們可以這樣說,他是好人,也是壞人,只是楊善洲的「壞」換來的是社會的公平公正,我們需要這樣的壞人。

  鏡頭組合四:對於縣政府十萬元的獎勵,楊善洲以縣裡老百姓生活貧困為由婉拒了。對於市政府20萬元的獎勵,只留下了四萬元給妻子,其餘的投資給了老百姓。

  看著楊善洲老書記對政府的贈予如此「揮霍」,不由得讓人思考我國一些官員貪腐問題。有這樣一種說法,我國官員的腐敗問題根源是制度問題。只是,人類社會對制度的轉變到接納必須經過時間的考證,十年,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用產品的生命周期作比喻,產品的導入期對應制度的出臺,成長期與成熟期對應制度的施行,衰退期對應制度的下架。最初的奴隸制到封建專制的易主是這樣,封建專制的消亡到社會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亦是如此,然而,這期間無一不是以人的建設來帶動制度的建設,沒有人的作用,制度即便有天衣無縫般的健全,那也只是一紙空文,總之,不能離開人這一社會主體來空談制度。回歸社會本位,當下我們需要更多像楊善洲這樣的官員去引導、建立健全適合我們這個社會發展的制度。

  由於電影時長的限制,一個多小時總時長的電影所表達出來的內容是有限的,電影中所表現的只是楊善洲書記先進事跡的冰山一角,因此,我們不能停下學習的步伐,必須讓楊善洲同志的精神深入我們的內心。

  和眾多英雄式的電影不同,影片最終以鄉親們去醫院深情探望楊善洲同志的故事情節收尾,而且在影片的最後通過航拍鬱鬱蔥蔥的萬畝山林來寓意大自然生命的力量和人類改造自然的不竭動力,最終並沒有用煽情的鏡頭、文字去記錄楊善洲同志逝世的瞬間,我想這也應該是導演的刻意安排,她大概是想給觀眾留下一個活著的楊善洲吧,因為廣大的平民觀眾希望他活著,永遠地活著

  申德軍

  中國需要100萬個楊善洲

  北部新區市政監察支隊封誠榮

  楊善洲書記的事跡我們在去年就開始學習,但是看了電影《楊善洲》還是把我感動的當場落淚。

  在大多數人為生存忙於生計,為治療忙於奔走,為就業到處碰壁,為安居忙於房貸的時候,楊善洲的事跡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反差。現今一些為官者,忙於權錢交易,大有不為現金是愚痴的感慨,並且求官、求財、求名,求色無一不想為之。不知進退,不知當為不當為,更不知社會資源有限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當社會資源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時候,勢必形成大多數人的生存壓力。現金為王,利滾利,錢滾錢,有錢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級轎車馳騁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斷張顯其飛揚跋扈的顯貴品質。與此同時,忙碌的民眾,貧病交加的老幼,擠著公交車,騎著自行車,也在各色道路上頑強掙扎地活著。這就是一個民族。假如沒有這些平凡的勞動者,也就無飛黃騰達者,然而,騰達的人總是忘了平凡者。沒有平凡的基石,怎麼會有長久的飛黃?

  楊善洲是明白人,身有餘力,甘於「綠大地」。護得一方水土,也養了一方人。死有何嘆!比起那些只知聚財,擁財,費財,搜財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進退,知道為官要有名節要自愛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權謀私,為後人留得一片青山綠水,看得長遠!而不是像某些幹部,好大喜功,以權謀私,拉幫結派,打擊良善,不斷為自己做出「絕後」的行為來。

  這樣的時代像楊善洲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作為擁有深厚的文化傳統的民族來說,他的行為算不了什麼,只不過是完成了一個人應盡的本份與為官的責任。

  時代需要的就是做為人的本份與責任,如此才有一個民族的自豪與未來。而不是見利一哄而起,無利一鬨而散,為利爭鬥不休……

  展望未來,唯有家和萬事興,讓利、互利、共盈,留有餘地,知進退者,才得長久!我可以說,中國需要100萬個楊善洲。

  電影《楊善洲》觀後感二

  、常言道:一部好的電影能夠影響一代人。電影《楊善洲》的開播,成功再現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清貧一輩子、奉獻一輩子、堅守一輩子的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

  一份責任,一肩重擔,一種執著;一根拐杖,一片青松,一個老人。這就是用平凡鑄就了偉大的共產黨員的楷模——楊善洲同志。

  自打進入林業系統以來,每每聽到有人提起這位老人,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敬意不由然地從心底慢慢升騰,一份發自內心的感動在腦海裡無限擴展。什麼叫幾十年如一日,什麼叫默默奉獻不求索取,什麼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在這位老人身上找到了答案。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共產黨員,一名肩負改善生態、造福子孫的林業人,應該追求怎樣的理想信念?為黨和人民奉獻點什麼?年逾古稀之時,回頭望望,才不枉虛度此生。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走進了電影院。

  楊善洲用自己的行為對「公僕」兩個字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同許多領導幹部一樣,楊善洲在任時也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作報告、講話、下指示。但他留給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主席臺上的身影,不是報紙電視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邊經常帶的那把小鋤頭,高高挽起的褲腿,草帽下黝黑的臉龐,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對照極少數慣於頤指氣使、高高在上的官員,他的形象是那樣的高大親切。

  從楊善洲身上,我們領會了「餘熱」的深刻含義。作為地委書記,卸任退休後完全可以好好休養享受生活,但他卻把自己的最後幾十年交給大亮山,交給青山綠水。與個別利用「餘威」為自己謀利的人相比,他更如無言的青松,讓人敬仰。

  楊善洲精神告誡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何種環境中,我們都不能忘了黨的根本宗旨,都應該把堅持黨的宗旨作為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一位地委書記,退休之後為何放棄在城市安享晚年的優厚待遇,一頭扎進家鄉的荒山去種樹?艱辛付出20餘年,在荒山重披綠裝之後,他為何選擇將價值3億的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政府?一個黨齡接近50年的老黨員,如何理解黨員的信仰和使命、人生的追求和價值?電影《楊善洲》生動地作了回答:楊善洲同志懷揣為民之心,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講求奉獻精神,把一生的熱血獻給祖國和人民;牢記黨的宗旨,用行動把黨的光輝形象樹立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他經常這樣說:黨員就應該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生。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脫離群眾,都不能損害人民的利益,要多為老百姓辦實事。

  楊善洲同志是農民出身的幹部,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從哪裡來,根在何處。保持農民本色,並不是要固守農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而是用淳樸的感情對待群眾,對待腳下這片土地,以艱苦奮鬥為樂,遠離奢華侈糜。不因權重位高而迷失自我,永遠植根於老百姓當中,把黨員領導幹部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的傳統道德操守完美結合在一起,一輩子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讓老百姓生活提高,讓農村改變落後面貌。

  「無我」精神在楊善洲身上得到成功體現。對於一個現代人來說,10萬元的獎金可以購買一輛私家轎車;變賣自己二十多年一手苦幹造出的林場也無可厚非,資金可購買別墅,改善自己生活條件,或是給子孫留下過億家產……

  這位老黨員偏偏選擇了

  ——「能為人民做點事就是我的幸福……」

  ——將林場無償獻給國家……

  楊善洲種下的是樹,生長的卻是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是一種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一種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是一種快樂著百姓的快樂和幸福著百姓的幸福的高尚情操……

  在物慾橫流的二十一世紀,到處充斥著追求房子、車子、票子的人生價值取向,我們不得不感嘆楊善洲一貫的精神世界,低標準、為他人多付出就是幸福。對照當今社會熱點話題:「富二代」、「黨員幹部反腐倡廉」等,作為「80後」的我陷入一種深深的思考,或許要到大亮山去呼吸另一種格外清新的空氣,遠離繁華塵世的喧囂,享受到的是一份純淨,要在那裡找到了脫去「浮躁」的外衣、返璞歸真的真我……

  xxxx年12月28日,由局紀檢委組織,局機關全體同志觀看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影片。影片主要通過李真、韓桂芝等高級領導幹部腐化墮落的典型案例,深刻剖析了他們走向犯罪深淵的原因和思想導向,以及犯罪後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嚴重後果。歷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反腐工作高度重視,腐敗亡黨亡國,必須加大反腐敗的力度,嚴厲懲處。通過觀看典型案例的剖析,我認為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理想信念發生動搖,喪失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人的私慾和貪慾失去了控制從而導致了腐敗的產生。這些以社會主義建設的功臣自居的人,忘記了黨性和原則,開始腐化享樂,包二奶、賭博,導致手中的資金緊張,所以他們就將罪惡的雙手伸進了國庫或者別人的腰包裡。要遏制腐敗現象的發生,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加大從源頭治理力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不給腐敗分子可乘之機;通過觀看影片,給我的思想帶來了深深的震撼:一方面震撼於這些腐敗案件給黨和國家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損失及其在人民群眾中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黨員,加強政治學習,提高素養,保持黨員的先進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時時注意學習,淨化思想,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使自身免受不良習氣的侵蝕。

  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觀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是非常必要的,看完後很受教育。我看到這些腐敗官員大多具有輝煌的過去,也曾有過艱苦奮鬥的過程。但當他們成為掌握實權的中、高層領導幹部後,個人慾望膨脹,在貪慾的驅使下逐步喪失了法制觀念,通過掌握的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料濫用權力謀取私利,將公共資源據為己有或肆意揮霍,這種行為直接傷害了社會公平和正義。同時,並非位高才腐敗,如果一個人喪失了自我約束的能力,無視黨紀國法,同樣會墜入罪惡的深淵。因此,加強警示教育是構築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的重要途徑,是拒腐防變的第一道屏障。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對極少數腐敗分子嚴厲懲治,使他們在黨內無藏身之地,而對絕大多數黨員幹部來講,則是立足於教育,著眼於防範。

  通過觀看學習,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些人走向犯罪道路的事實給我敲響了拒腐防變的警鐘。作為共產黨員,如果不自覺加強黨性觀念,不加強政治政府學習,不遵守黨的紀律,不堅持改造世界觀,就難以經受住市場經濟的考驗,甚至可能滑入背叛黨、背叛人民的深淵。作為一名黨員,反腐的警鐘需長鳴,防變的堤壩要牢築。要從這些反面教材中,接受深刻的黨性觀念的教育,反腐倡廉的教育。雷鋒同志曾經說過:「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是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作為共產黨員,尤其是一名領導幹部,更應該始終加強黨的理論學習,始終強化黨性觀念、宗旨意識,始終追求先進性標準,時刻警惕腐敗思想的滋生,真正做到在內心深處牢固築起反腐倡廉的堤防,在思想工作上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在實際行動上做廉潔自律的表率,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對得起黨和人民的合格黨員!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