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節目非誠勿擾觀後感

2023-07-30 04:12:07

  標新立異不會加分

  總會看到某些女嘉賓把另類的裝扮當成是時尚的潮流,或是個性的表達,而某些男嘉賓看似於總不同的出場和表現,往往得到的結果也都是被滅燈,標新立異不是錯,但在相親這件事情上不會加分只會減分。在男女雙方都不了解的時候,符合大眾審美觀的穿著和舉止更能夠博得對方的好感,非主流或許也是一種美,但在能欣賞你的人還沒有來之前,過於標新立異只會讓你和別人的交流變得困難。

  誰也沒資格考驗誰。

  或是用一句唐詩和宋詞讓別人說出至何處,或是弄個腦筋急轉彎什麼的來測試對方的智商,好像說不出或是答不對就是沒文化和沒前途了,談情說愛的地方弄成了公司面試,這樣的場景一出現實在是讓人很無語。情感世界只有愛與不愛,沒有考官與學生,那種動不動就弄出點事去考驗別人是否真心,又是否有資格愛自己的人,往往最不懂得愛的深意,這年頭的「衛道士」都是裝逼範,我們誰也沒資格考驗誰。

  情感專家是討人嫌。

  明明是來找另一半的,上來一個看了一眼就把別人一棒子打死,還能說出一大堆道理又分析的頭頭是道,好像自己比臺上的真專家還要懂男人懂情感,生活中此類偽「情感專家」也為數不少,但無一例外都是討人嫌。我們執著真誠的愛情,我們學著帶眼識人,我們屢敗屢戰,這些當然都是勇敢,但如果沒有愛情卻有心機,遇到混蛋就不相信美好,身經百戰只是練出自私逃避,即便成了個真情感專家你也不會過得開心。

  自卑是男女的死穴。

  場上那些被「踩了尾巴」般的短暫衝突事件,幾乎都來至於男女嘉賓內心深處的自卑,在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中被刺痛被點醒,然後又一怒之下將自己更糟糕的一面暴露無疑。而自信的男女則不那麼容易悲憤,就算遇到同樣沮喪的事情情緒也會很快轉移,自卑其實是人際交往和情愛選擇中最大的障礙,這又完全來至於自己,可自卑的男女偏偏都喜歡怪別人,甚至全世界都已經將自己拋棄,把自卑演繹成了高層次孤獨。

  總有人會為你而來。

  只要你好留住了你的一點好,就總會有人為你逆流而上來到你的身邊,情感世界更信守「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規則,帥哥娶得都不是美女,美女嫁個「野獸」也不稀奇,所以在對方還沒出現的時候,你不要自卑,不要失望,不要放棄,更不要輕易老去。任何男女都有追求情感的權利和自由,即便有些價值觀我們不能苟同,但也不能否認或許遇到了對的人以後,幸福還是可以長長久久,前提是不要一再錯過。

  下一個不一定更好。

  很多男女在擇偶方面都希望下一個會更好,於是挑挑揀揀疾步快行,就是不能定下心先看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於是寧肯在懸崖上把自己展覽千年,也不願意在愛自己的那個人肩頭痛哭一晚。這樣的情景在《非誠勿擾》上已經不止一次,走是走了結果卻可想而知,臺上的牽手是臺下的朋友,別人眼裡的浪漫不過是當事人的作秀。在這一個可以愛到深處,就別指望那一個會更好,你根本還不需要這樣的勸慰和鼓勵。

  為何你捨不得扔掉那些舊物

  1970年代的破木箱,1980年代的舊家具,1990年代的老式自行車,還有分不清年月的報刊雜誌,擠滿了阿美原本挺寬裕的南北兩個大陽臺。「這些東西其實是破爛兒,沒什麼用,家裡人一看見我這些東西就很煩,可是我就是不想扔,只要看到它們在那裡,我就能安心。

  將一些再也不可能利用、也不是收藏的舊物扔掉,對於某些人來說,太痛苦了。他們對於自己使用過的一切都非常懷念,以至於家中到處都是沒什麼實際用途的舊物。他們不是收藏家,沒有辨識的能力,更不會興高採烈地展示自己的寶貝;也不是那種亂丟東西、缺乏條理的人,通常後者都是願意且有能力做清理,也歡迎別人來幫忙。而那些「儲物症」患者區分他人的最大特點就是「不肯扔」,通常十分抗拒別人的幫助,對於亂糟糟的環境也視而不見。

  傳統的精神分析認為,這是一種被稱為「肛欲期人格」的典型特徵。這些人通過「留住廢物」的行為,獲得像二三歲的孩子故意憋住大便時的控制感,而成因則源於他們的父母在那個時期採用的教育方法太嚴苛。當然,可能的解釋自然還有很多。

  對未來信心不足

  當36歲的蘇珊被問到為什麼留著所有的衣服,包括那些早已過時的,她趕緊辯解說:「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們會重新流行,也許我還能再穿上它們。」

  「這種反應是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現。」法國心理學家弗朗西斯科·維耶羅解釋。對未來可能的匱乏感到憂心忡忡,大多是基於當事人曾經的真實經驗,但也可能僅僅是從身邊人那裡無意習得的思維慣性。比如今天的我們多數都沒有真的經歷過飢餓,但還是有些人從父輩們身上保留了大量「生怕哪天再出事」的焦慮和危機感。法國的大學教授凱薩琳娜·伍維琳提示說:「相反,那些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人相信,在未來發生危機時自己能找到解決辦法,認為提前為將來的需求做好預防措施沒有太大的必要,放棄多餘之物自然也就不是什麼難事。」

  拋棄帶來的恐懼

  2~5歲的小孩子很少會扔掉他/她們的玩具和日用品,哪怕是掉了眼珠的布娃娃,或者是舊得發黃的小床單。這是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逐漸開始意識到「原來我和媽媽不是同一個人」,對於任何形式的「拋棄」行為都感到恐懼。因為在從事類似的行為時,他們會意識到自己也有被拋棄的可能。

  「不願扔東西的痛苦主要源於『拋棄』這一行為本身,而不是出於對那些東西的喜愛。有些人在拋棄了某些東西之後,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恐懼,感覺是自己生生破壞了一段關係。」弗朗西斯科·維耶羅補充說。好像不僅僅是某個東西被我們拋棄了,更是我們的一段人生,以及送給我們這個東西的人也被無情拋棄了。

  我的故事組成了今天的我

  有些人強調那些「擁有物」的心理意義,拒絕丟棄曾經擁有的一切。他們喜歡說:「這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或者「我所擁有的這些東西,構成了現在的我。」就像31歲的瑪莎。「看看我亂糟糟的抽屜裡有什麼?用過的火車票,中學的美術課本,舊舞鞋,一個已經殘破不堪的玩偶。沒人能知道它們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希望以後一直都能看到它們。」

  留著過去的物品來證明自己曾經的存在,或者某些能力和價值,似乎是一種對自我肯定的方式。但凱薩琳娜·伍維琳卻指出:「事實上,是我們的行為刻畫了我們的個性,而不是我們擁有的事物。」總是讓自己陷入過去,意味著期待將來不要到來,也是很多人逃避死亡焦慮的一種方式。相反,內心世界豐盈多彩的人們,自我的確認感不必依賴實際的載體,也就更喜歡在現實環境中保留一些遐想的空白。

  見證????「我平靜地擺脫了這些困擾。」美琳,35歲,設計師.

  「差不多每隔半年,我就強迫自己做一次大清理。比如哪件衣服在過去的兩年中一次都沒有穿過,那麼估計接下來的兩年也就不會再穿。對於這樣的東西,我就要求自己毫不猶豫地扔掉。至於那些寄託著某些情感的東西,我已經逐漸習慣了不再看到它們。該記住的事情不會因為具體東西的消失而消失,什麼時候忘記就是它們到了應該被遺忘的時候。人不能總活在回憶中。現在的我,能夠平靜地擺脫這些舊事物的困擾。」

  「還是送給需要的人吧!」

  羅丹,29歲,老師.

  「當我發現有些還不錯的東西對我不再有用時,就會馬上聯繫公益組織把它們捐出去。這樣我就不會再有到垃圾桶裡把它們撿回來的機會。這也常常帶給我一種解脫的喜悅。」

  來自專家的建議

  凱薩琳娜·伍維琳

  「問問自己:『如果必須扔掉一些東西,我會從哪樣開始?』你首先想到的東西就是你可以捨棄,不用擔心將來會後悔。想想你將節省出來的空間,你可以再放置進去的物件。憧憬一下這樣給你帶來的幸福感,會給你帶來繼續努力的勇氣。」

  弗朗西斯科·維耶羅:

  「找到問題的源頭是戰勝它的最好方法。把你的恐懼向周圍人傾訴;自我檢查對要扔掉的東西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況和周圍的人進行對比;這些都有助你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合適。注意,要等到自己完全準備好了。請別人背著你扔掉東西,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增加你的挫敗感,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