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有關於丹老師講座的觀後感

2023-07-30 12:03:38

  於丹,是一位中國當代知名文化女學者。下面小編收集了有關於丹老師講座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篇一:於丹講座觀後感

  我看了於丹老師教育講座,受益匪淺。人要懂得孝順,還要仁愛。對于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知道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和人在社會、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準則。

  我知道了,人從小到大,都要建立兩兩關係。多在人群中學習、娛樂,而不是信賴於網絡,老在家裡上網,不出去與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動手,相信只要動手做,沒有不成功的。要信賴於用雙手實現夢想,實現未來。人從小要建立兩兩關係,多與同伴們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裡。要與同伴互幫互助,經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其次,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於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

  從小有一個孩子,天天與大樹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臉,大樹問:「孩子,你怎麼了?怎麼不高興了?」孩子說:「別的同學都有玩具,各式各樣。我也想要。」大樹慈祥地說:「孩子,你別擔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賣錢。買你想要的東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買了想要的東西。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孩子仍舊愁眉苦臉。大樹問:「你怎麼了?」孩子說:「我的同伴們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卻沒有。」大樹說:「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樹根做成獨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樹根做成獨木舟。孩子後來回來了,遊玩了世界各地後,坐在大樹旁,與大樹一同看每天美麗的日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這個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小孩子就是我們孩子。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使孩子享受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回報。而且,父母的教育與孩子的成長也有關係,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鼓勵。在人格中學會愛、學會尊敬。這樣一個孩子,不論在社會、在生活中,都有一個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著他的到來。

  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下,舒展個人的生命。這才是最完美的。做人首先要孝,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媽媽生病的情況下,送一杯溫水、一杯熱茶。足以表達女兒的孝心。其實,幫媽媽拿東西、洗幾次衣襪,就表現出來。不用做得那麼重大,只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會非同尋常。於丹老師講座點燃了我心靈的空間。讓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順。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不能低頭,要舒展個人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於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謝於丹老師的精彩演講。

  篇二:於丹講座觀後感

  20xx年1月17日星期六早上8時,我們家長和孩子按照學校的通知,一起及時收看於丹教授《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電視講座。主要是關於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為主題的一個講座。受到了一次極好的教育,看完之後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於丹老師通過講述和舉例,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通過「一碗米的價值」的闡述,比喻一個人、一個孩子的價值的創造。明潦又深刻。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家長要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教育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價值。懂得了「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的開發。這是大家都企及的一種教育的境界。並嚴肅的指出「我們陪伴孩子成長,不能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一定要遵從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為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實走好每一步!

  第二:於丹老師剖析了《論語》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讓我從孩子的身上去感受、注意和發覺這一點。懂得,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掌握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快樂地接受它。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味的讓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識,並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相反,久而久之,還會適得其反地厭惡學習。作為家長,特別是作為老師,雖然是傳道、授業、解惑,但也要為孩子的快樂著想,在課堂上或家庭學習中加些帶有孩子感興趣而且結合學習內容的作料,使得孩子能夠有興趣學習並接受新的知識。

  第三:於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使我印象更深。有個孩子特別愛發脾氣,他的父親就在牆上釘釘子來記錄發脾氣的次數,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釘了那麼多的釘子,自己也傻了,發誓要改掉這個壞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顆釘子,慢慢地釘子拔完了,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釘子雖然拔完了,但是那麼多的洞卻永遠也抹不掉,你發脾氣的時候,讓多少人為你痛心呀!」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總是發生「五個過分」的問題;在學校裡受點委屈,家長就會找老師論說,試想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會有好處嗎?!

  第四:於丹老師講了自己和孩子一個關於「小花籃」的故事,也讓人很受啟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要經常鼓勵孩子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困難,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孩子,達到了勇敢面對一切困難,積極想辦法去解決的素質和品德的目的。

  第五:於丹老師還講了幾個有關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學習壓力過大,以及在生活和人際交往等事情中,想不開就產生和發生輕生的傾向及事件的真實事例。使我們更加認識到培養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不可掉以輕心。

  總之,在我認真仔細聆聽了於丹教授的講座,進一步明潦:無論在家庭或者學校,家長還是教師,在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要教給孩子文化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禮儀教育」、「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讓每個孩子能健健康康地為自己的將來而學習。「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人類永恆的課題。讓我們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共同努力吧!

  篇三:於丹老師講座的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北大於丹教授的感恩講座,看了這個講座我深受感觸,講座的主題是-----感恩教育。

  於丹老師先講了孝道,說嶽母刺字和周恩來敬母的故事,有一個人特別讓我感動,他為了救母親,偷偷給母親捐了一個腎。現在的小孩天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但卻只知道家長為自己付出一切,而不知道回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因為父母天天寵著慣著她,所以得了「公主病」,一次媽媽燒水時不小心把手燙傷了,此時小女孩正在看電視,媽媽就把燙傷的手伸到小女孩眼前,只聽小女孩嚴厲地哄到:「去、去、去,別擋著我看電視!」雖然這是一個看似很平常的小事,卻能反應一個孩子的孝心。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我特別關心我媽媽,她要是哪不舒服,我就會想一切辦法讓她好一些。

  第二點,於丹老師講的是發現,她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有一個老師找來了10名同學,對同學說:「今天我們要走過一個小黑屋,一定要跟著我走,因為那裡有許多機關。」說完就帶頭走進了小黑屋。進了黑屋,伸手不見五指,同學們都緊跟著老師一直走到了頭。同學們想:這也沒什麼難的啊!這時老師打開了燈,同學們嚇壞了。原來他們剛才走過的是一根獨木橋,獨木橋下竟是一個鱷魚池!老師讓同學們走回去,沒有一個人敢,在老師不斷催促下終於有兩個同學回去了。這時老師又打開四盞燈,同學們這才看清楚,原來鱷魚池上面有保護網。這時零零散散又過去幾個人可是最終還是有兩個同學沒過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要勇敢的面對,要去發現,只有不斷地發現才能看出生活中的另一面。有人說生活像一鍋燒開的水,每個人融入到生活時的態度都是不同的,有人會被生活給煮軟了,有人會被生活把內心煮硬了,而有些人會融到生活這鍋開水裡,像茶一樣讓生活有滋有味。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為我們默默地付出了一切,我們應該孝敬父母,不要把父母的健康置之度外,做一個講孝道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長大後要主動尋找機會,而不是去等待機會。

  篇四:於丹老師講座的觀後感

  周六的上午,我收看了導師於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的專題講座。這個講座加強了我的素質教育,培養了我的社會價值觀與人生觀。

  我知道了教育不是填鴨式的接收前任的經驗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結論;這個世界上知識固然重要,但比經驗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比經驗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與其給人一堆金子,不如給人一個點金的金手指;一個人要想寫下無悔的青春,要想寫出瑰麗的詩篇,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居裡夫人說過一句話: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發生什麼事,活著的人總要工作。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自己的生命,並用自己的生命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儒家創始人孔子講究一個「仁」字,於丹老師講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際關係的扭動,需要靠行動上的態度來獲取。人的成長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學業、閱歷、人格。其中閱歷與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夠得到。要有信心,有恆心與毅力,將來才會走向社會的最高峰。只要自強不息,成功就屬於你。社會就好比是一鍋沸騰、滾燙的水,它不會因為可憐你,就會降低它自己的溫度。所以,我們應像那把幹茶葉一樣,尋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會。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每人都應懷揣一顆感恩之心。感謝生活、感謝父母、感謝師長,感謝朋友等,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我們做教師的更應該教育孩子從小知道感恩。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後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同時也應對其他的需要幫助的人奉獻自己的愛心。

  教育只是人生的起點,而我們的終點,應是我們自己尋求的方式來升華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看了這個講座,我樹立起了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讓我知道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有人說善良的本質就是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人說一個人如果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對別人的幫助,哪怕是一點,一滴,我們都應當懷感恩之心。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應當成為每個人的美德。

  當我們用感恩的心去生活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天也這般藍,樹也這般綠,生命是這般美好!讓我們一起學會感恩,收穫別樣的人生。

  篇五:於丹老師講座的觀後感

  今天我在電視上看了於丹老師的演講,受益非淺,使我受到了許多啟發,我的心情很不平靜,感受頗深,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和優良的傳統。」以前父母都是夾菜給我吃,我卻連一聲謝謝都不說,雖然看見父母臉上掛著笑容,其實心裡是有一點點傷感,我們應該主動夾菜給生我養我們的父母吃,而不是等著他們給我們夾,這樣的話他們會覺得我們還沒長大,還不懂事,會使他們傷心,如果給他們夾菜的話,父母會很開心,還感覺我們真的長大了,每天父母下班的時候他們都很累,不能讓他們再費心思了,我以前每次看見父母回家,就讓他們急急忙忙的做飯,盛飯,在吃飯的時候還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咋地,讓父母傷心。到現在才明白父母工作是繁忙的,回到家中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很辛苦。所以我放學後要在家裡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給父母減輕負擔,讓他們輕鬆一下。

  「破萬卷書,如走萬裡路。」在以前我都不怎麼愛看書,要不就看一些和學習無關的書,比如,漫畫書,遊戲書等等。父母總是勸我讀一些關於學習的書,如作文書,輔導書…….,我幾乎不聽他們的話,而且把他們的話當做耳旁風,就是給我買回書來,我也不讀,原地不動地放在桌子上。但是,如今我通過於丹老師的開導,懂得了讀一本好書就同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從此我再也不過多的看漫畫遊戲書了。一有空就坐在書桌旁,拿起課外輔導書,津津有味的讀起來,還會在書上點點畫畫做一些讀書的記號,以後我再看的時候就知道哪裡是重點,那裡是難點,更好的複習,掌握知識。通過於丹老師的講解,使我懂得了為什麼要讀書,一定讀好書的緣由。

  「送人黃金,不如送人一金手指,」這一部分於丹老師講得很仔細,講了一個小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他很有錢,可是他的生命已進入尾聲。就把兩個兒子叫到面前說:「我快不行了,有些話和你們說,你們兩人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是拿我的錢來生活。第二是用上自己雙手去勞動」。他們兩個想了一會,大哥說:「我要你的錢來生活。」老二說:「我什麼也不要,只想用雙手去養家餬口。」二十年過去了,老大還是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錢卻越來越少。老二牢記父親的遺訓用勤勞的雙手建起了許多商鋪,過了不久在當地便成了家喻戶曉的大富翁,大慈善家。

  聽完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啟發,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去辛勤的勞動,定能有很大收穫,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

  於丹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它像一盞明燈引領著我學習生活的方向。

  篇六:於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於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

  於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2個主題。

  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於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裡的籬笆跟前,對他說:「孩子,以後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這個男孩便照著爸爸說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麼自己一天中就發這麼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說:「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小男孩就盡力控制自己的脾氣,於是每天釘的釘子越來越少: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終於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釘子全拔了後,爸爸又對他說:「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有沒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發脾氣,發脾氣就像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轉過頭來看看我,整天對家人發脾氣,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媽媽囉嗦,爸爸讓我幹什麼我總是不耐煩,想到這裡,我不禁感到內疚:我在親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個難以磨滅的傷口啊。我要改正亂發脾氣這個壞習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

  篇七:於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感激在我們大家中間,是陽光,是雨露,是頭頂永遠晶瑩閃爍的星辰,也是我們首先要教會自己孩子的一種生活習慣。應當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質的回報的。一旦孩子懂得回報了,父母的愛才有積極的意義。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呢?首先,將感恩習慣的養成教育滲透於日常生活之中。讓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境裡,真心感受,再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使之耳濡目染,並內化於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如:告訴他這件衣服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姐姐。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教育的載體。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並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裡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再次,組織相關活動,讓孩子在對比中感知幸福,學會感恩。可以帶小孩到孤兒院或傷殘醫院參觀,可以鼓勵、組織孩子與貧困地區的孩子結對交友等,讓孩子在對比中體會過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會珍惜的東西,改變孩子的冷漠,從而引發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最後,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要做好表率。在學校中、在學生日常交往中,得到學生的幫助,老師始終要對學生的付出表示感謝,讓孩子在洋溢著濃濃的感激的氛圍中茁壯成長。

  篇八:於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星期六早上,作為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收看了於丹導師關於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專題講座。通過諦聽大師的足音,讓我們感受到了智者的心靈,也讓為人父母的我們更加明白:學習成績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講座中,於丹導師首先講了如何培養孝心,並舉了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捐腎救母這個事例,讓我們明白盡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種責任;緊接著,於丹導師又用一個「仁」字詮釋了如何為人處世,讓我們懂得孩子的成長除了學業,更需要閱歷和人格;最後,她寄語孩子們要象幹茶葉一樣,尋找自己的方式升華自己,成全社會,創造未來。

  觀看完講座,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何進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師以她獨特的思維,在不到一個小時的講課裡,為我們娓娓道來,並一語中的。想到我們的孩子龔蔣昊,我們覺得很慚愧。孩子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用一種傳統的方式教育他。在我們的思維裡,孩子只要把學習成績搞好就行了,別的事情我們可以代勞。於是,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一頭扎在書本裡,由於我們的忽視,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麼是孝道,他也不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更缺乏與小朋友們充分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這種過於簡單的培養方式只會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偏離軌道,不能達到於丹老師所要求的學業與人格共成長。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人格教育從孩子開始,是父母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有所學,有所思,有所行,在於丹導師的箴箴良言下,以創新的行動來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具體來說,我們第一要做榜樣給孩子看,以對父母長輩孝敬尊重來讓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為先」是一種責任。第二要在輔導孩子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識,讓孩子在知識不斷增長的同時,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強。第三要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善於協調、融入群體,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於丹觀後感於丹感恩教育觀後感20xx於丹中小學生人格教育講座觀後感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