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老人演什麼電影好(92歲老人演自己火到國外)
2023-07-23 03:53:06 1
2002年的一天,太陽剛出頭,老北京的胡同裡一個頭髮花白的老人,他佝僂著背,騎著一輛破三輪,在狹窄的胡同中穿梭著。
那是老北京的「活化石」剃頭匠,
87歲的靖大爺。
靖大爺17歲學理髮,一剪就剪了大半輩子。
每天他就騎著車,上門為那些相識幾十年的老主顧們剃頭刮臉。
比如這位和他年齡不相上下的老張。
老張眼睛不好使,腿腳也不利索,靖大爺得扶著動作遲緩的他,好讓他慢慢坐下來。
以往隔三差五,靖大爺就會過來給老張剃頭。
可最近天氣涼了,靖大爺比往常來晚了幾天。沒想到老張身體不靈光,可腦子卻還惦記著。
「昨天你咋沒來呢?」
靖大爺像哄小孩一樣,摸著老張的腦袋,給他解釋。
抹上沫,用刮刀先把頭髮給剃乾淨,接著沿著腮幫,仔細刮下鬍渣,連鼻毛也給修剪一番。
最後把毛巾用熱水打溼捂會兒臉,舒坦!
外面的髮廊早就不興這一套,拿個推子修修剪剪就完事。
但靖大爺不一樣,剃頭、刮臉、剪鼻須,洗頭一氣呵成。
回頭點根煙,坐下再和主顧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這個胡同裡,靖大爺給不少人剃過頭。
從傅作義這樣的達官顯貴,到解放後胡同裡的鄰裡,甚至京城有名的「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都曾是他的主顧。
他的手藝在北京城中是口口相傳。
不管貧富貴賤,在他面前都一個樣。
如今這些為數不多的老主顧們,都是靖大爺的朋友了。
馬富貴便是其一。
馬富貴退休前在粉絲廠看大門,好不容易拉扯大7個孩子,到了晚年身體又不好耳又背。
這天靖大爺到馬福貴家剃頭,老傢伙女兒在一旁叨叨著,一直埋怨著父親的不是。
「越老越不知道甜」,「兒女賺錢容易嗎」,「整天像個有功之臣一樣」...
靖大爺又不耳背,他可把話都聽進了心。
等到把頭給剃完,才對著馬富貴耳邊,像安慰似的,大聲來了句,「越老越沒事兒!」
他知道這不能怨子女。
人老了,誰都怕自己成累贅。
靖大爺常勸這些老主顧們,不要有「依靠」的思想,有啥吃啥,注意身體,差不多就得了!
北京百年小吃老店爆肚張的第三代傳人,張耀興也是靖大爺的常客。
兒子讓他試試外頭的髮廊,可爆肚張執意要靖大爺給自己理髮。
新潮流有什麼可稀罕的。
刮臉絞鼻須捂熱臉,這些老手藝外面去哪找!
每每剪完頭,爆肚張都得一頓誇,把靖大爺給逗樂呵。
在被時代逐漸淹沒的今天,多虧這幫老主顧們,靖大爺才得以倔強地跟在浪潮後頭。
可惜,現在找靖大爺剪髮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靖大爺走進穆老人的家,昏暗的房子裡,老人靜靜躺在床上,起不來也說不了話。
布滿皺紋的臉像是一道道的溝壑,閱盡滄桑的雙眼只剩空洞,唯有一口氣,尚在苟延殘喘。
穆老人的兒子說,父親上了一回醫院,回來飯也不咋吃了。
靖大爺默默拿出自己的工具,給床上的穆老人仔細地刮鬍渣,還一邊喃喃:
明明上次來還好好的。
靖大爺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給老朋友刮臉剃頭了。
得好好理,讓穆老人舒服些,體面些。
到了這歲數,生死於他,早就司空見慣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讓這些朋友們走得乾乾淨淨,利利索索。
離開穆老人家後,靖大爺推著車侃侃道,
「死完得了,他們死完了我也不幹了,20來年死了400多,都給剃走了」
靖大爺的兒子說,老頭家有本小掛曆,哪天去哪家剃頭都寫得清清楚楚。
有時他好像一個講故事的人。
用自己的剪刀記錄著一群耄耋老人的生活,或平淡或艱難,默默注視著他們的生與死。
掛曆上,剪了的,給畫個勾,死了的,給畫個圈。
剪了大半輩子的發,他從不圖什麼財什麼富。
有時老主顧讓他自己在抽屜拿張大票,他還是抽張5塊錢就走。
他說自己長壽的秘訣,就是不貪錢,也不怕死。
大家都羨慕靖大爺,耄耋高齡,腿腳利索,頭腦清醒,耳不聾眼不花。
無論四季,每天就騎著三輪給登門服務。
但也有人不理解,這歲數何必還這樣折騰?
靖大爺偏不,生活於他而言就是那麼簡單,多做點事情就多活幾年。
「人活著一天吶,你幹活也好,著你也好,你的思想總有一個想法,不能說一點想法沒有。
是活到九十啊,還是一百啊,還是想著不願意活了,你得有一定的想法啊。」
近百年來,世間所有,他早已淡然處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不過吃飽穿暖,便足夠。
有時遇上抱怨著自己老來無用的主顧,
靖大爺總會點上根煙,循循善誘,「過得去就得了!想不通就是受罪,想通了就是幸福」。
其實靖大爺何嘗不懂呢。
一排剪刀,一個世紀。
無論擁有過多傳奇的過去,在時代洪流中,一代人老去,這些手藝也終將衰落。
他坐在家中,夕陽投入屋裡,煙在夕照下翻滾著,模糊了老人的神情。
這部拍攝於2002年的紀錄片叫《靖大爺和他的老主顧們》。
後來不僅有人遠道而來找他剃頭,還有人登門拜師,讓靖大爺在晚年得到不少尊重。
2006年,一位導演找上了靖大爺,讓他以自己為原型,又拍了一部《剃頭匠》的電影。
電影中有這麼一段情節。
靖大爺想著自己時日無多,又不想麻煩子女,便開始著手自己的身後事。
時隔四十多年,他去照相館給自己拍了遺照,放在床前天天共眠;
他想去給自己買件中山裝做葬服,結果商場裡卻只有新潮的皮夾克和西裝;
他打電話給殯儀公司,一聽到繁瑣的程序就離去,只留下電話那端喋喋不休;
最後他只記得唯一的要求「500字的生平」。
90多歲的靖大爺,在錄音帶前,如一壺白開水般,緩緩道來自己的生平。
「我出生於民國2年,在私塾學習,學文不得,轉而學武混跡江湖,三年後當了剃頭匠的學徒」
近百年的波瀾人生,如此冗長,在靖大爺的口中,一字一句卻輕如鴻毛。
《剃頭匠》於2006年上映,拿下了國內外不少獎項,在日本上映時更是好評如潮,至今在豆瓣依然有著9.2的高分。
老人十多歲從學徒出身,幹了一輩子的剃頭匠,最後還成了回男主角,他頗引以為豪。
後來靖大爺上了年紀,很少再出去理髮。但還是時常拿出自己的磨刀石,看一看,摸一摸。
靖大爺的一生,是對「匠心」最好的詮釋。
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並不容易,但正是有了靖大爺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才讓剃頭這門手藝在越來越現代化的社會,還留下一份「溫存」。
有過輝煌,也迎來衰落,始終不驕不躁,不辭勞苦,在漫長的年月裡依然耐得住寂寞。
用一排剪刀完成了一個時代的修行。
2014年,靖大爺肺部感染入院。
一周後,老人家駕鶴西去,享年101歲。
如他常掛在嘴邊那句話一樣,
「走得乾乾淨淨,利利索索」。
電影中的黑白照, 最後還真成了他的遺照。
這回到了天上,靖大爺又有可多故事和老主顧們聊聊了。
如今在川流不息的北京,再也看不到一個兩鬢斑白的老頭,蹬著三輪穿梭在狹窄的胡同裡。
只留下破舊的城牆上,那斑駁的樹影。
一直到夕陽也落下了山。
部分圖片丨網絡圖片
責任編輯丨蜜糖
編輯丨Ren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