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偉和周迅的緋聞(周迅合作拍了部電影版暗算)
2023-07-22 23:02:53 1
五一檔的《懸崖之上》,勾起了不少觀眾的「諜戰、反特」電影回憶。
其實,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間,「諜戰、反特」類型的電影作品,一直都是內地電影觀眾的觀影主流。
而《羊城暗哨》、《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保密局的槍聲》、《東港諜影》、《黑三角》等作品,也成為了一代人的「諜戰電影記憶」。
80年代初,隨著觀眾們的審美疲勞,「諜戰、反特」題材的電影作品開始淡出內地大銀幕。
受到港式功夫片的影響,《少林寺》、《木棉袈裟》、《金鏢黃天霸》等作品,也在內地引領了一股「武打片熱潮」。
諜戰題材的影視作品,再度於內地觀眾市場引發熱度,是在2000年之後。
2006年,柳雲龍將麥家的諜戰小說《暗算》搬上了電視螢屏,結果引發了一片轟動。《暗算》之後,諜戰劇開始在內地電視熒幕上「野蠻生長」,《潛伏》、《黎明之前》、《告密者》等作品也相繼誕生。
《暗算》不僅刺激了「諜戰劇」的發展,同時也激發了華語電影人對「諜戰片」的創作欲望。
2009年,陳國富、高群書兩位導演就攜手,將麥家的諜戰小說《風聲》搬上了電影大銀幕。而2012年,周迅、梁朝偉也聯手,拍了一部電影版《暗算》——《聽風者》。
這部《聽風者》之所以會誕生,繞不開莊文強、麥兆輝兩位港片名導。
2008年之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快速崛起,不少港片導演都選擇了北上發展,到內地影壇尋求新的事業方向。
早年與劉偉強合作了《無間道》三部曲的莊文強、麥兆輝,也在2008年走入內地電影市場,尋求新的事業轉機。
這一年,麥、莊二人與「博納影業」合作,共同策劃、拍攝了《竊聽風雲》,該片上映後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而後的《竊聽風雲2》,也再度獲得了不少內地觀眾的好評。
正當麥、莊二人的「竊聽」系列拍攝得如火如荼之際,內地電影市場卻颳起了一陣「諜戰片創作風潮」。
梁朝偉、湯唯合作的《色·戒》,席捲各大影展頒獎禮。而周迅、張涵予、李冰冰等人合作的《風聲》,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反響。「諜戰劇教父」柳雲龍,也在此時衝擊大銀幕,策劃、拍攝了諜戰電影《東風雨》。
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之下,麥、莊二人也打算對「諜戰故事」進行一次創作嘗試。
於是,二人拿下了《暗算》的拍攝版權,還找來了《色·戒》裡的「易先生」、《風聲》裡的「顧曉夢」。
出色的故事腳本,實力派的演員陣容,再加上兩位擅長把控懸疑氛圍的導演。《聽風者》籌備之初,不少觀眾都認為這將會是一部懸念迭生、緊張感十足的作品。
然而,電影上映之後,大家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兒。
在故事的內容呈現上,這部《聽風者》對《暗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電影的一開始,「701局偵聽組」長期監聽的一百多個敵特電臺,突然變換了電波頻率,擺脫了控制。
為了找回這些電臺,「701局局長」(王學兵飾演)決定尋找聽力出眾的奇人義士,協助調查。
根據線報,一名叫做「羅三耳」的鋼琴調音師,聽力出眾。
局長委派「701局行動組」成員「200」(周迅飾演)、「大棍子」(董勇飾演),前去尋找這個羅三耳。
來到了羅三耳上班的歌劇院之後,200從保潔大媽口中得知,這個羅三耳與歌劇院的老闆娘有「姦情」,可是歌劇院老闆卻被蒙在鼓裡。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聽風者》裡,出演「羅三耳」的演員是單立文,出演「歌劇院老闆娘」的演員是甘婷婷。
港版「西門大官人」遇上內地版「潘金蓮」,麥兆輝、莊文強兩位導演設計的這個彩蛋,實在是太絕了。
在劇院,200發現羅三耳在聽力方面,並沒有什麼特長,反而是他身邊的盲人小跟班「阿兵」(梁朝偉飾演),聽力突出,能夠聽到百米之外的任何動靜。
200、大棍子從劇院帶走了阿兵,想讓他加入「701局」,協助調查電臺。可是,一身市井氣的阿兵,滿腦子鬼點子,完全不願意配合200、大棍子的工作。
經過了一番周折之後,大棍子、200找來了阿兵的母親,在母親的「勸說」之下,阿兵終於答應了加入「701局」、協助尋找電臺。
而200、大棍子也成為了阿兵在「701局」,最先交到的兩個朋友。
在「701局」裡,阿兵經過了幾項測試之後,正式成為了「偵聽組」的成員,開始學習摩斯電碼,尋找電臺的電波頻率。
憑藉出眾的聽力,阿兵順利找回了那一百多臺電臺的電波頻率,成為了「701局」的英雄模範。而他與200之間的情感,也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根據電臺截獲的情報,大棍子帶領行動組,展開行動。可是,行動發生了意外,大棍子也在行動中犧牲。
事後局長得知,敵人還有5臺高級電臺,利用極其隱瞞的方式,互相傳遞情報。為了給大棍子報仇,阿兵開始利用自己的聽力天賦,尋找這5臺高級電臺。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阿兵終於找到了這5臺高級電臺。經歷了這番波折之後,阿兵對200的情感,也逐漸超越了革命友誼。
阿兵向200表露了愛意,可是200一直喜歡局長,所以拒絕了阿兵。
失戀的阿兵,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701局破譯組」的沈靜(範曉萱飾演)。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相處,阿兵、沈靜之間開始互生愛意。
200受到局長委派,前往上海調查代號為「重慶」的敵特分子。而阿兵則在後方,通過電臺監聽,協助200展開行動。
一晃眼,半年的時間過去了,200完成任務歸來,而阿兵與沈靜的婚期也即將臨近。
200從上海請來了一位醫術高超的眼科醫生,作為送給阿兵的「新婚大禮」。在醫生的手術之下,阿兵的雙眼恢復了光明。
重獲光明之後,阿兵的聽力開始逐漸下降,監聽電臺時,他也開始出現聽錯電碼的情況。
200得到任務,前往上海對敵特分子「重慶」進行抓捕。而阿兵也截獲了一段關於「重慶」的秘密電文,協助200行動。
可是,在監聽的過程中,阿兵聽錯了電碼,結果導致行動失敗,200也在行動中犧牲。
得知了200犧牲的消息,阿兵十分內疚。為了抓住「重慶」、幫200報仇,阿兵戳瞎了自己的雙眼。
隨著視覺的消失,阿兵的聽覺開始變得越來越敏感。憑藉敏銳的聽覺,阿兵成功掌握了關於「重慶」的情報消息。
根據阿兵截獲的情報,局長成功抓住了「重慶」,《聽風者》的故事,也在此時落下了帷幕。
在這部《聽風者》裡,麥兆輝、莊文強兩位導演用一種「反諜戰」的創作方式,對故事進行了呈現。
在該片中,諜戰故事不再是懸疑感十足、反轉不斷,反而是變成了上班、下班的生活日常,男主、女主、男二之間的「辦公室三角戀情」。
作為一部言情片來說,這部《聽風者》的表示還是有一定水準的,梁朝偉、周迅、王學兵的表演,也都相當出色。
可是,作為一部「諜戰片」來說,這部《聽風者》既沒有緊張、懸疑的氛圍,又沒有高潮戲碼的反轉。這樣的故事,自然也很難讓觀眾們買帳。
2012年,這部《聽風者》在內地院線上映,觀眾們的不買帳,也造就了該片票房成績的不理想。
當然,《聽風者》票房成績的失利,一方面源自於影片「強調情感線路、弱化懸疑色彩」的設計。
另一方面則源自於同一時期競爭對手的市場壓力。
2012年對於華語電影市場而言,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徐崢、王寶強打造了《泰囧》,成龍搞出了《十二生肖》,郭富城、梁家輝拍攝了《寒戰》,張國立、徐帆也合作了《一九四二》。
在華語本土電影高歌猛進的同時,好萊塢電影的來襲,也給此時的中國票房市場,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2012年,諾蘭導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湯姆·克魯斯的《碟中諜4》、漫威的《復仇者聯盟》、威爾·史密斯的《黑衣人3》,相繼走入了內地院線。
面對強手如林的市場格局,這部過於注重感情線路的《聽風者》,自然也很難吸引觀眾們的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