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我都看什麼書(宅家看展看電影)
2023-07-23 06:17:47 1
近些年,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數字展廳、數字藏品不斷湧現,雲看展、雲觀影已然成為新趨勢,著實為藝術愛好者們帶來了不少便利,也拉近了藝術與大眾的距離。
不過仔細想來,書籍作為一種媒介,其實早已做到了打破時空界限。今天的我們,不僅能夠透過書本汲取前人的智慧成果,更能通過紙張了解此時此刻、世界各地學者作家的思想結晶。
正值長假,小北為大家安排了15場「紙上盛宴」,縱橫古今、暢遊中外,讓你足不出戶便能穿梭於各類藝術長廊中(書單按照書名首字母排序)。
01 《百年世界動畫電影史》
作者:[法]奧利維耶·科特
譯者:張健 / 王星辰
從《菲力貓》到《小羊肖恩》,從《龍貓》到《國王與小鳥》,500多幅高清晰度全彩圖片,眾多電影藝術行業的作者和歷史學家的傳奇故事,全景描繪世界動畫電影的發展歷程。你可以穿越五大洲近百年的創作歷史,與各個時代的漫畫家和卡通大師相識,漫步歲月長廊,領略偉大電影公司的幕後故事。相信讀完此書,你一定會被動畫電影的詩意、活力和豐富性所深深吸引。
02 《電影的宿命:擦去符號的印記》
作者:開寅
作者開寅畢業於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史系,獲電影專業電影理論博士學位。曾任《戲劇電影報-環球綜藝》編輯、記者、主筆。本書囊括了其十餘年來對一些重要的電影文化現象、電影作品和創作實踐技巧的思考與評介。
理論研究的背景使作者的論述更注重對於電影思想方式和創作方法的探究,對於電影藝術本身蘊含的本質意義的深入思考。同時本書又以敏感的觸覺去體味每一部作品中浸透著的動人情緒和細膩變化,去感受電影記憶帶來的寶貴感官體驗,形成了兼具學術研究和個人情感思索,將宏觀視角和微觀體驗共融一爐,以創造性的挑戰意識顛覆常規認知並進行犀利觀點批判的獨特文風,從中得以窺見一條延伸至外部世界的的電影思維之路。
03 《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十論》
作者:石守謙
本書以世事變遷來詮釋中國文人畫的風格史,通過一個個精彩的個案,對」風格「與」世變「之關係進行了探討,說明中國傳統繪畫發展歷程中重要轉變之原因。
作者一方面從傳統的研究成果及材料中汲取精華,另一方面又能不囿於成規,充分挖掘了畫家與文化環境的互動關係,並將其作為改變各階段畫風的重要因素。
04 《觀我生:壁畫上的中國史》
作者:苗子兮
本書以從漢代至宋朝有代表性的墓葬壁畫為切入點,來解讀圖像背後的生動歷史。
這是一部由線條和色彩繪就的歷史,皇親國戚、豪門貴婦、邊地小吏、異域來客、農夫牧人,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這部歷史的主人公。從崑崙仙境到人間樂國,從春播秋收到南來北往,從觥籌交錯的盛宴到車馬喧闐的出行,墓室主人的日常生活、生平功業、希冀情感被表現在畫壁上,時代的風尚、社會的變遷和歷史的風雲被折射在畫面上。每幅畫,是一扇小小的窗口,透過它,看到的不僅是個人的生命故事,還有大時代的起承轉合。
05 《看電影的藝術(第8版)》
作者:[美] 丹尼斯·W. 皮特裡 / [美] 約瑟夫·M·博格斯
譯者:郭侃俊 / 張菁
本書為美國熱門電影教材,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四百餘所高校採用,現推出全彩的第8版,更新了179個電影案例。全書分15章,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電影在操作層面、理論層面和普通欣賞層面的知識、技巧和方法,展現了電影作為藝術、技術和作為產業、作為社會的反射文本的多重角色。
全書附有五百餘幅插圖,立體形象地展示「視覺設計」「視覺特效」「色彩」等內容;含6個特色「閃回」專題,詳細展現電影中剪輯、色彩等專業技術的演進歷史;各章結尾處附有自學輔助資料,包括15組自測問題、14組學習影片列表。既適合做大學影片分析課的教材,也可做電影愛好者的入門讀物。
06 《論繪畫:阿爾伯蒂繪畫三書》
作者:[意]羅科·西尼斯加利
譯者:高遠
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人文主義學者,他的《論繪畫》總結了透視法並系統講解其應用方法,是對西方藝術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藝術原典。
本版《論繪畫:阿爾伯蒂繪畫三書》基於對此書數個拉丁語和託斯卡納語版本的長期研究,以拉丁語終稿為底本,文字更加準確;並配有研究性導論和大量注釋,講解文化背景和專有名詞;另附專門繪製的110組插圖,將關鍵知識點視覺化,使普通讀者更易理解。
07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義世界》
作者:李溪
今天人們對文人之物總有一種閒雅自然的印象,其實,它們的誕生皆經歷過文人長久而艱辛的澡雪。本書選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種物,講述了文人如何在詩文、繪畫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漸蕩滌掉物身上沾染的權位和時俗之「濁氣」,還物以一個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
在這個文人所建立的意義世界中,物的面孔或許是無用的、醜怪的、斑駁的、平淡的,但這正意味著它們脫離了一切名利之心和世俗成見,終以獨我的姿態在天地間現身了。文人對物的書寫,實際上也是在訴說他們自身。比起任何一種社會關係,這些物的意義都更為堅實、篤定、永恆。因此,他們常說,唯有這些物才是他們生命中不可更易的「知己」。
08
《如何讀中國畫: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中國書畫精品導覽》
作者:[美]何慕文
譯者:石靜
繪畫藝術是一種視覺語言,僅靠文字不足以充分傳達出畫作所呈現的意境。《如何讀中國畫》一書,通過對36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典藏的繪畫和書法作品的視覺解析,揭示其成為傑作的緣由。
何慕文先生以博雅而通俗的文字,深入探討每幅作品的豐富意蘊。在他的敘述中,風格、技法、象徵、傳統、史實和畫家的個人背景,都對作品的解讀有重要影響。作品選擇上,時間跨越千年:從8世紀到17世紀;題材涵蓋廣泛:從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到宗教繪畫和書法作品。作者以大量的彩色局部詳圖伴以詳實的解說,帶領讀者深入到每幅作品最重要的層面來賞析。
「讀」一幅中國畫就如同在與歷史對話。細細閱讀一幅畫卷或一本圖冊,人們共享了一種重複了幾百年的私密體驗。正是通過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閱讀,作品的內涵得以逐漸被揭示出來。
09 《世界電影史(第2版)》
作者:[美]大衛·波德維爾 / [美]克裡斯汀·湯普森
譯者:範倍
本書為電影歷史的塑造提供了一個相當新穎的版本,既有整體的勾勒,也有詳實的細節,提綱挈領呈現百餘年世界電影脈動的主流,精微處描畫重要歷史情境的豐富褶皺。
書中內容圍繞下述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1、電影媒介的使用怎樣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形成了怎樣的規範?
2、電影工業的狀況對電影媒介的使用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3、電影媒介和電影市場中的國際性趨勢是怎樣出現的?
本書榮獲第四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
10 《沈周詩畫中的江南》
作者:王瑀 著 / 吳中博物館 編
本書是關於明代蘇州文人沈周的詩畫藝術與交遊往事的著作。作為中國美術史上聲名顯著的藝術家之一,沈周在書畫方面的成就當其在世之時,便已蜚聲吳門乃至兩京。事實上,沈周在文學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詣,「惜為畫名所掩」。他自小便追隨當時吳門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陳寬學習詩文創作,更重要的是,他的這些詩文不僅構成了今天我們了解他當年交遊的重要材料,亦能使後人感受到他的才情,並有助於更為深刻地理解他的書畫作品。
本書選取江南作為主題,以蘇州為核心,圍繞名勝、風物等具體內容,展開敘述。一方面因為沈周本人長期生活、遊歷於此,另一方面亦是因為圍繞著他,一個明代中前期的文人集團得以顯現。這些文人有的入朝為官,有的與沈周一樣隱居鄉裡,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都時常帶有江南的痕跡與對故鄉的熱愛和眷戀。以點帶面,以沈周詩畫中的江南,亦可窺見當時江南地區文人才情雅致的世界。
本書不是傳統的美術史專業寫作,並不僅僅以討論具體作品為主,還更為重視人物關係、創作情境以及知識來源的敘述,是一部沈周的交遊史與視覺經驗史,為理解相關藝術作品,包括書畫與詩文的創作,提供新的視角與理解方式。
11 《王家衛的電影世界》
作者:[馬來]張建德
譯者:蘇濤
本書為系統論述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開先河之作,作者在回顧王家衛職業生涯的同時,又深入分析了其迄今為止的電影創作。此外,作者還將王家衛拍攝的廣告、MV等一併納入討論範圍。本書剖析了王家衛所受到的電影和文學方面的影響(從馬丁·斯科塞斯到希區柯克,從曼努埃爾·普伊格到村上春樹),並且審視了王家衛如何超越這些影響。
著名電影學者達納·伯蘭認為:「張建德尤其擅長分析加諸王家衛影片的各種不同的美學影響,王家衛通過將這些影響納入其影片的肌理,從而將其變成自己的。值得稱道的是,張建德準確地指出,王家衛影片背後的互文場域所牽涉的並非單一門類的靈感來源:他解釋了王家衛所指涉、挪用的其他藝術家和藝術門類的美學實踐為何如此重要,以及它們如何建構了王家衛影片的獨特面貌和敘事特性。
12 《文藝復興(第2版)》
作者:[英]彼得·伯克
譯者:張宏
文藝復興在人類文化史上一直保有不朽的地位。這一時期的傑出之士,從米開朗琪羅和達·文西,到但丁和蒙田,無不創作出了驚才絕豔的作品。這一「文化奇蹟」究竟如何興起,又如何走向消亡?
在本書中,文化史名家彼得·伯克憑藉其淵博的學識和優美的文筆,對文藝復興做了精彩介紹。他有力地挑戰了布克哈特等人的傳統觀點,即文藝復興主要發生在義大利,是自覺發生的,並且與所謂「黑暗中世紀」截然斷裂。相反,他強調了中世紀傳統的「延續」,突出了古典形式和價值對義大利及歐洲其他地區新文化和社會背景的創造性適應過程。
13 《西方美術史》
作者:丁寧
西方藝術以一種強有力的氣質影響了整個人類的精神歷史,尤其是現代。本書的筆觸將西方藝術的精神精細平易地展現開來:體量驚人的古希臘建築、優雅精絕的古希臘雕塑、輝煌高妙的文藝復興、雍容典雅的古典主義、百變奇絢的現代藝術……一個個鮮活的藝術世界被漸次打開。
14 《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
作者:[美]卜壽珊
譯者:皮佳佳
本書是研究中國文人畫的經典之作,還原了文人畫的真實含義及其產生的社會環境。文人畫在北宋產生之時,主要指的並非是一種鮮明的繪畫風格,而是士大夫階層對自身創作活動的一種認同和期許,並以此和那些職業畫家劃清界限。之後,經過南宋、元代、明代,文人畫的概念不斷變化發展,與院畫、畫師作品之間的關係變得愈加複雜微妙。蘇軾對於士人階層的推崇,在董其昌的南宗北宗論中得到一種新的迴響。
本書以縱橫開合、明暗相照的敘述結構展開,切入中國畫的生成原境,以廣闊而宏大的歷史視角、對思想體系的社會歷史背景的細膩分析、飽含思辨力和理論穿透力的筆觸,清晰呈現了中國文人畫理論的生發、演變與成熟的發展全貌。
本書一經出版,在海外學界引起廣泛關注,美國著名藝術史家謝伯軻、方聞、高居翰都曾引用其觀點,成為海外美術史學生了解中國文人畫理論的必讀書。
15 《這就是戲劇(第10版)》
作者:[美] 羅伯特·科恩
譯者:費春放 / 梁超群
本書是近40年來西方高等院校廣泛使用的戲劇教材,是戲劇從業人員常備的參考書,也是戲劇愛好者們必讀的通識經典。羅伯特·科恩憑藉其豐富的創作經驗、對戲劇的深刻理解和對世界各地戲劇歷史和現況的細緻考察,寫成了這一戲劇經典讀本,並持續追蹤世界劇壇的新動態,將本書更新至第10版。
本書生動地展示了作為綜合藝術的戲劇從理論到實踐的各個方面: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戲劇的基礎元素和形式,為我們搭建了解戲劇的基本框架;第二部分以全球視野系統梳理了戲劇的起源、發展與流變,展示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性劇種,總結了現代戲劇的主要流派和當前戲劇的前沿趨勢;第三部分則分別介紹演員、導演、劇作家、評論家、舞美設計與技術人員等各個戲劇分工的職責和技藝。同時,書中還穿插著經典劇本的解讀、熱門戲劇的製作分析和對大牌從業者的採訪介紹,力圖用這些實例揭開戲劇的神秘面紗,呈現行業內部的真實運作。另外,全書提供的300餘張珍貴的彩色圖片還原了那些激動人心的演出實況,讓讀者能身臨其境感受劇場氛圍。
談談今天的書單中,你對哪本書最感興趣?
2位幸運讀者將獲得贈書
-End-
轉載及合作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葉嘉瑩講詩詞 | 蘇東坡最好的詞其實是這首……
未名書香9月書單,國慶期間一起神遊古今中外
2022年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出爐,來看看有你讀過的那本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