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座革命烈士陵園(46位烈士長眠在此)
2023-07-12 11:20:35 2
極目新聞記者 董淑健
通訊員 劉子靚 劉玲莉
永佳河鎮葉河村原名葉楓河村,位於湖北省紅安縣與麻城市交界處,大別山中部南麓。這裡不僅誕生了開國中將李天煥、大校李天德、解放軍某部將領李天忠和李天忠(兩人同名同姓)四位共和國將領,還留下了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生活的足跡。葉河村黨支部書記李定喜介紹,這裡壪壪有烈士,戶戶有人參加革命。
10日,紅安縣文旅行局局長羅軍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這塊紅土地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將努力把它打造成國家3A級景區,以此告慰為中國解放做出過貢獻的先烈。
李先念曾在此養傷
出紅安縣城往東南十餘公裡,接近麻城市時,就來到葉河村。這裡山不高卻險峻,林不深卻茂密,連綿起伏的山丘間,葉楓河從村前靜靜流過。
據紅安縣文史學者李天榮介紹,原國家主席李先念曾與葉河有鮮為人知的魚水深情故事。
1930年11月,李先念任中共高橋區委書記時,率縣大隊攻打駐守在麻城林店的國民黨三十師師部。夜晚宿營時突遭敵人襲擊,李先念率隊撤至葉河村東北面的葫蘆寨一帶與敵周旋,最後腿部不幸中彈,藏進一個山洞裡。次日凌晨,他拖著流血的腿來到寨子西面葉河村田鋪壪一個單門獨戶人家的門前。
這戶主人叫葉宗告,連忙把他扶進屋,關上大門,吩咐老婆打來清水給李先念擦洗傷口,換上葉宗告的衣服,將原來穿的衣服埋在屋側邊的沙土裡。
葉家為人忠厚,家住偏僻,很少有人來串門。白天,李先念就躲在一間放有稻草、松埡的柴房,一日三餐葉家送飯、送水,用草藥擦洗、敷傷口;晚上李先念就到正屋廂房睡覺。十餘天后,李先念傷勢好轉,穿著葉宗告的破舊衣服,扛著一條衝擔,戴著草帽,裝作砍柴人去找隊伍了。臨走時,葉宗告的老婆還塞給他兩個紅薯。
幾十年過去,李先念始終不忘在葉宗告家養傷的那段日子,葉宗告一家也從來未向人提起此事。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已成為國家領導人的李先念委託工作人員來葉河尋找恩人,人們才知道這段故事。
1940年10月初,李先念把新五師臨時師部安置在葉河三餘氏祠堂。因為他知道這裡群眾基礎好、地理位置特殊,這裡往東與麻城順河林店相距十幾公裡,南與謝店、宋埠相鄰,西接杏花,北依七裡坪革命根據地,易守難攻,進退自如。
那段時間,新五師各旅的1.5萬餘人分別駐紮在七裡坪、兩道橋、油榨河和桃花等地。師部駐紮在葉河餘祥三祠堂,一住就是兩年。
李天煥在這裡接受革命思想
葉河村黨支部書記李定喜介紹,開國中將、原二炮首任政委李天煥1912年出生在葉河村大山崗壪。
9歲那年,看到有錢人家的孩子讀私塾,李天煥將給地主放養的黑牯子牛系在葉楓河的河灘,偷偷地沿著私塾的牆根溜進夥房。私塾先生正教學生們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可第二天李天煥又來了。先生讓學生背《三字經》,沒有一個人能背全,小小年紀的李天煥從夥房的門欄邊跑進來大聲說:「師傅,我可以背」,李天煥將《三字經》一字不漏地背了下來。私塾先生姓葉,見李天煥這麼聰明,於是,他叫李天煥每天來聽課,不收學費。
第二年春季開學,葉先生找到天煥的父親李自鶴,說天煥天資高,你如能讓他來上學,我免費教他。李自鶴就答應讓小天煥讀「半日制」,上午上學,下午放牛。為了答謝先生,天煥每隔一兩天總要背一捆乾柴到學校。
就這樣,李天煥在私塾裡讀了5年半書。邊放牛邊讀書的經歷,讓李天煥懂得了許多人間道理。
14歲那年,李天煥就像成年人一樣下地幹活了。這年夏天,從七裡坪來的一位叫花子說:「要變天了,天下將來是窮人的」,還有「蘇維埃」「列寧」等話語。後來叫花子又來過幾次,反覆宣傳「共產黨要殺地主惡霸」,「窮人要翻身」的道理。
1928年9月中旬,李天煥正和中間壪的李天剛、田鋪壪的葉啟山、本壪的李光計等小夥伴決定去找共產黨。
「人家要是不要我們,麼辦?」
李天煥說,我們不能報實際年齡,要多報兩歲。於是,李天剛報了19歲,李光計個子小,他眨巴著眼睛說,我報18歲,就說不肯長。不足16歲的李天煥報了18歲。
這時,火辣辣的太陽正當頭照著,四個少年大踏步地朝七裡坪的方向奔去。
這裡曾發生過四次戰役
據紅安縣文史學者李天榮介紹,葉河村一帶曾先後發生過四次規模較大的戰鬥,即激戰圓頭山,二戰香爐山,搶渡葉楓河,茅溝衝伏擊戰。
1930年8月上旬,駐紮在麻城宋埠的一股匪軍前往離七裡坪十餘華裡的兩道橋進行「圍剿」,葉河是進入兩道橋的必經之路。駐紮在七裡坪根據地的領導人當即要求兩道和葉河地區的赤衛隊員抓住有利地形伏擊敵人。
圓頭山處於葉河與張崗交界的地方,山勢不高但十分陡峭,怪石嶙峋,滿山生長著灌木林。赤衛隊的30多位隊員早早地做好了戰鬥的準備,只等敵人的出現。
農曆8月14日這天午飯後,天氣十分炎熱。赤衛隊員李自生的一位親戚打聽到宋埠的敵人的基本情況後,冒死前來報信。
近了,近了。70餘個敵人剛走到孫家窪與葉家祠堂交界的圓頭山腳下的炸刺溝,彭明發大喊一聲:「打!」隊員們一陣猛烈的射擊。敵人連忙找掩體進行還擊,一門迫擊炮也迅速向圓頭山上轟炸。這時,東面的幾個隊員將那些大石頭迅速地向山下滾去,不偏不倚,一個大石頭將敵人的迫擊炮砸中,直砸得敵人喊爹哭娘。這次戰鬥,敵人死傷20多人。
1941年8月,駐兩道橋鄂東保安第一旅的一部分敵人不斷對我安南地區軍民進行騷擾,還殺害了中共安麻縣委書記田東等十餘幹部、群眾。新四軍第五師集結十三旅、十四旅和第三縱隊的第二、第三支隊及安麻縣大隊、陂安南縣大隊,於1941年9月1日向國民黨保安一旅發起反擊。這段時間,正逢陰雨連綿、山洪爆發,河水猛漲。安麻縣第三支隊第一區中隊隊長李自煌、指導員李光榮帶領的30多名隊員各守在黃麻邊界葉河村孫家窪的圓頭山和葉河學校後面的香爐山上,西面仰天窩、北面鵝家寨、東面葫蘆寨、東面香爐山、圓頭山上的我軍五路隊伍和主力新五師十四旅,紛紛向兩道橋的敵人分割包圍過來,把敵人圍得水洩不通。激戰5天,殲敵一個團及黃安縣自衛大隊一部,俘虜敵人1000餘人,繳獲步槍900餘支輕機槍10餘挺。
1943年10月,中旬的一天,盤踞在黃安南部的反動武裝頑敵十六支隊袁少奇,以300餘人的敵人向我八角廟北的葉河進發,我安麻支隊迅速與兩道橋、七裡坪的部分地方武裝組成聯合部隊,對敵人進行香爐山阻擊戰。
我軍第一道防線赤衛隊第一分隊,在山上迅速修築被摧毀的工事。
這時敵人出現了,越走越近。等到了射擊圈,熊書生大喊一聲:「打!」
隊員們一個個瞄準自己的目標,狠狠地射擊。前面的一股敵人倒下了,後面的一股敵人又上來了。隊員們沿著戰壕換著地方朝敵人射擊,這時,熊書生的肩膀中了一槍,獻血直流,可他還是沉著指揮戰鬥。
正當隊員們痛擊敵人時,從香爐山背後上來兩股敵人向隊員們分別包圍過來。熊書生見勢不妙,憑著熟悉的地形,紛紛向北面的黃陂坳方向突圍。
1944年3月的一天,國民黨駐麻城三十師料棚某連一個排的三十餘匪軍,到黃安永佳河、張店一帶籌集糧草,當他們進入黃安境內的葉河與張崗交界的葉家祠堂壪時,被我地下黨組織發現。餘維祿馬上組織20多人在香爐山上設下埋伏,從山上追下來。一邊追一邊射擊。當他們追到楊家壪時,敵人依託村莊房屋優勢,進行反擊。由於隊員們的體力消耗和子彈不足,餘維祿只好命令大家撤退。
46位烈士長眠在此
據紅安縣文史學者李天榮介紹,長眠在葉河村的46位烈士中,有大革命時期參加活動的李光峰,有抗日戰爭時期的熊書生,有抗美援朝犧牲的餘豐託,自衛反擊戰犧牲的熊澤太,全縣只有兩位進烈士陵園的烈士。
每一個名字,都伴隨著動人的事跡。
餘豐託,是葉河村三組人,生於1928年,1949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跟隨中國人民志願軍三十二軍來到朝鮮前線。
1952年1月29日 志願軍司令部發出戰術指示,鑑於敵、我雙方長期處於對峙狀態,每日均限於小規模的戰鬥活動,為了大量殺傷、消耗敵人,特發出指示,要求前線各軍組織特等射手,對敵單個目標以冷槍進行狙擊活動。
餘豐託是一位槍法極準的狙擊手。4月中旬的一天,餘豐託和全班9名戰士趁黑夜悄悄摸到敵人陣地前沿,匍匐前行到離敵人百餘米的一個小水溝邊潛伏下來,連敵人小聲說話的聲音也能聽見。他雙眼盯著敵人的動向,同時盼望天快一點亮起來,以便更好地瞄準目標進行射擊。敵人的探照燈如同白晝,在陣地前沿掃來掃去,稍不小心就會被發現,他和戰友連出氣的聲音也不敢大一點。
天亮了,12個荷槍實彈的敵人出現了。好傢夥!在他這一段潛伏的戰友共3人,大約每人相距十餘米,剛好一人消滅他4個!等敵人拉開距離走到中間一段時,戰友們心有靈犀一點通:「噠噠噠」,一人一梭子出去,敵人全部被擊中。
這時,隱蔽在壕溝、樹林裡的敵人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槍聲,紛紛出動。瘋狂地用機槍向餘豐託和戰友們掃射。餘豐託和戰友們連忙撤退,由於樹木稀疏和光禿禿的枝椏,餘豐託撤到一棵大樹旁,瞄準還擊敵人。他一槍一個,又一連打倒多個。可惜,敵人仗著有利地形和先進優良的武器裝備,不停地朝他們掃射,餘豐託和另外兩名戰友在密集的槍聲中壯烈犧牲。
紅安縣文旅行局局長羅軍說,以李天煥將軍故居為核心景點的葉河村資源稟賦和知名度已具備申報國家3A級旅遊景區條件,正在積極指導該村申報國家3A級旅遊景區。該村成功申報3A景區後,將有力帶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