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農村養雞的地方(5元做飯陽臺養雞)
2023-07-12 05:08:30 5
作者 |尾火
編輯 | 車卯卯
消費主義逆行者
你見過的最摳門的人有多摳門?
豆瓣摳門小組裡,一個人說自己的大爺把內褲穿成了紗布,直接拿舊內褲來濾豆漿。
大爺成了豆瓣摳組永遠的神,而現在的年輕人們也不逞多讓,越來越的年輕人正在嘗試跳出消費主義的怪圈。
在豆瓣,有34萬個消費主義逆行者,他們稱自己為理智鵝;在B站「消費主義是如何對年輕人進行欺騙與洗腦的」視頻下,有362萬的播放量和4.7萬條彈幕;即使是在所有網友們公認的消費主義泛濫的小紅書,也有無數的女孩們討論著該如何避免掉進消費主義的陷阱。
幾年前最流行的雞湯還是「女生要對自己好一點」,如今的女孩子們則研究著如何不踏入商家們精心編織的各種消費陷阱,什麼名牌包包都沒有錢包裡的鈔票來得踏實。
工作,賺錢,消費。
這三個行為幾乎構成了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一生的行動,但疲憊困頓的年輕人正在尋找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他們是消費主義浪潮下的逆行者,他們用消費降級來完成生活升級。
他在北京年薪60萬,每周買菜100元兩盒牛奶,兩包吐司,一盒小番茄,一把香蕉,兩顆西紅柿還有一些蔬菜,這是季林這周為自己採購的早餐和部分的午餐食材,總共花費了75.9元。
東西買來之後,他先把這些食物整齊地擺放在地板上,拍照,修圖,寫文案,經過一系列熟悉地操作發布在小紅書上,接著才開始分門別類地把食材放進冰箱。
季林的每周備菜
在小紅書分享自己的極簡生活方式是從半年前開始的,本身就在4A廣告公司工作的他對於圖片美感和文案的拿捏十分到位,大半年這個名為「低消費生活實驗室」的帳號已經積累了將近6萬個粉絲。
「很多人都說我這是人設,但其實我自己真的就是這麼生活的。」
和季林一樣,在小紅書分享自己低消費生活的博主並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的都市年輕人通過看其他人的極簡生活來解壓。兩三年前大眾鼓吹的口號還是「對自己好一點」,如今大家卻逐漸對這種虛無縹緲的買來的「好」感到厭倦,而愈發地嚮往簡單和樸素。
在小紅書有35萬 篇關於低消費生活的帖子,而這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生存挑戰,大家挑戰10元搞定一天的飯菜,挑戰在北上廣一個月只花500元,挑戰30天內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不購買任何東西。
季林花費5.6元為自己製作的早餐,依舊精緻
這些挑戰對於季林來講,卻更像一種生活的日常。
和大多數因為剛剛畢業而捉襟見肘搞極簡的小年輕不同,已經有了十幾年工作經驗的季林其實是個標準的「中產」,他在北京有房有孩還有年薪60萬的工作。
在聲色犬馬的廣告行業工作,季林的同事們大多都打扮得光鮮亮麗,LV、GUCCI之類的名牌包包是標配,全身上下的衣服也大多都是輕奢牌子。
但他自己的卻和這種生活方式背道而馳。每個月只花300多元買菜搞定早餐,而午餐和晚餐稍貴,只能在CBD附近的餐廳搞定,一頓要30元左右,上下班坐地鐵要10元左右,一個月交通費大概用200多元;等優衣庫打折之後可能半年買一兩件衣服作為補充,一個月的平均消費只有2000—3000元。
用季林老婆的話來講:「你為什麼要活得像個苦行僧一樣呢?」
季林卻並不覺得很苦,恰恰相反,這樣簡單而有序的生活給了他難得的放鬆感。
「之前我工資剛開始越漲越高,從幾千到一萬、兩萬的時候,我也特喜歡買東西。你知道潘通色卡嗎,我之前會照著那個流行色買很多T恤,畢竟是廣告業的,見人也不能穿得太差。」季林告訴我,「但是後來就發現,自己真正天天穿的其實就黑白兩件,其他上千塊買來的T恤也都在衣櫃裡吃灰。」
「直到有一天,我下定決心把這些衣服全都扔到了小區的舊衣捐贈箱,那一刻真的覺得是解放了。」
季林保留的少量衣物,條紋T恤是他的最愛
季林的家可以說是完美地再現了那本斷舍離神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整個房子只有廚房還保留一些小電器,剩下的就是床了,連沙發都沒有。
「工作實在是太卷了,現在的工作氛圍比十年前還要卷,就像一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你的同事不停下來,你也不能停。回到家就只想倒頭大睡。」
季林家中,床是為數不多的家具之一
在廣告公司工作的季林算了算,自己上周平均每天工作了15個小時,而在上下班通勤的1個小時裡,他還需要在地鐵上處理自媒體上的留言和私信,每天都需要看300多條留言。在這些留言裡,雖然總是會有一些聲音在質疑或是嘲諷,但大部分網友還是從他的內容裡找到了慰藉和平靜。
「現在大部分年輕人就像一個氣球一樣,被要求不停地努力努力,就仿佛一直在給這個氣球充氣,」季林向我說道,「但是你不知道遇到什麼小問題,這個氣球可能就突然爆炸了。」
「其實大部分人這樣一刻也不停地忙碌是害怕被落在後面,害怕自己無法維持現在的生活標準,但是我希望向大家展現的是好生活不需要那麼多錢。」
「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抵抗消費主義。」季林告訴我,他發現同事們手裡拿星巴克的越來越少,越來越的人拿著馬克杯去接公司咖啡機的免費咖啡。
這並不是是消費降級,恰恰相反,他選擇更好的食材,更耐穿的衣物,在摒棄掉那些原本就冗餘的消費之後,季林用每個月2000元完成了自己的「消費升級」。
季林在小紅書吸引了6萬個想要和他的極簡生活靠攏的粉絲,而優優則是通過她的神操作成了豆瓣摳門小組的大神。
當大家還在花錢買菜的時候,優優直接自己種菜養雞,實現了食材自由。
在自家的小陽臺上,優優養了一箱小雞蛋,耐心地把它們孵化成小雞,終於實現了「雞生蛋,蛋生雞」的自由。
優優在陽臺孵化雞蛋
她在小雞下面墊上了發酵床,其中的發酵菌可以分解雞屎,消除了臭味。出了母雞下的雞蛋之外,多出來的公雞也可以作為食物,只留下幾隻長得漂亮的作為種公。
雞蛋孵化出的小雞
即使是在「臥龍鳳雛」扎堆的摳門小組,優優的帖子還是吸引了大量摳門人士的頂禮膜拜,他們大呼「好膩害」。
其實這並不是優優第一次嘗試自給自足,最近兩三年她開始在老家的院子裡種植各種瓜果蔬菜,大白菜、萵筍、胡蘿蔔……
優優在老家菜園子種的菜
去年她買了40塊錢的種子,種了一整年的蔬菜。
「8塊錢一包的辣椒種子,承包了一個村的人的辣椒。」優優頗為自豪的告訴我,去年她種的辣椒,整個村子的人都來摘,還是吃不完。
回到城市的優優沒有辦法開闢出一個菜地來,這才在陽臺養起了迷你雞,就這樣也實現了雞蛋和雞肉自由。
多餘的小公雞被優優做成了烤雞
優優開始低消費生活是從去年九月份開始,算起來剛剛好滿一年了。而開始的理由據她所講也非常簡單,房子被堆成了垃圾堆。
優優一個人住在兩室一廳的房子裡,卻因為她實在太愛買東西,房間都堆滿了雜物,到處都有沒有用又捨不得扔的東西,回到房間只感覺壓抑,於是她開始了斷舍離。
「以前一到半夜睡不著覺,就開始買東西。」優優告訴我,「現在開始低消費生活後,反而更容易滿足了,再也不會一通亂買,只購買一些剛需。」
優優無意間在逛豆瓣時發現了「摳門男性聯合會」小組,她仿佛找到了組織。這個小組的簡介是「我們摳不是因為窮,我們就是摳」。雖然小組名為摳門男性,但其實男女組員都有,大家在這裡分享自己的摳門心得。
雖然摳,但是小組的組員們生活卻依舊十分「精緻」。
一個女生分享自己靠吃土豆每天只花5塊錢時,被組員們強烈斥責這樣會吃壞身體。雖然摳,但是大家也一定要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而自己種菜養雞的優優無疑是小組裡的標杆式人物。
「其實我在村裡物色了一個小房子,準備搬過去了。」優優給我發了一個視頻,在一片幽靜的樹林之中,穿過羊腸小道是一件紅色磚房,牆壁上爬滿了爬山虎。
優優物色好的小房子
「這裡周圍全是地,可以自己種菜。」優優興致勃勃地向我分享她的改造計劃,「後期可以養一點雞鴨鵝,還準備養兩頭豬。」
之前優優做的是房產銷售的工作,壓力大,時間少;如今辭了工作的優優準備去鄉下開始自己的田園生活。
至於職業規劃,她準備也開始在網上分享自己的養殖經驗,做一個小小的UP主,而現在她已經在淘寶售賣她的小雞孵化箱了。
優優的迷你雞下的雞蛋
「我想讓更多人體會到簡單的快樂。」優優說,「哦,打錯了。」
「是撿蛋的快樂!」
「精緻窮」的另一種可能性
「消費主義」這個詞其實大家早已不陌生了,曾經它是「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語,如今它是小紅書和抖音上無處不在的硬廣軟廣,它無孔不入,通過批量製造欲望和焦慮來讓我們乖乖買單。
社會學家鮑曼在《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裡寫到:在現代性的工業階段,一個事實不容置疑,那就是每個人在擁有其他身份之前,首先必須是個生產者。
在現代性的第二階段,即消費者的時代,這個不容置疑的事實變成了:人首先要成為消費者,才能再擁有其他特別的身份。
想要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就不能讓他們休息。他們需要不斷地接受新的誘惑,持續處於永不枯竭的興奮之中,持續處於懷疑和不滿之中。
而這就是現在的年輕人們面臨著的事實,消費者的身份根本無法逃脫,而且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消費主義的誘惑之中。
就在現在,即時你在各大平臺搜索「反消費主義」,你也可能立刻被種草一些極簡生活好物。
或許我們能夠躲過被製造出來的虛榮和焦慮,卻很難躲過無聊。
你可以清醒地認識到即使拿到一個香奈兒的包包也並不能讓你的階級上升,你也可以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的「水光肌」只是商家為女性量身定製的相貌焦慮,但是你可能還是躲不過玲娜貝兒的可愛玩偶,用消費去獲得即時的滿足與快樂幾乎是每個人的生活常態。
特別是,當生活被工作填滿,留給自己的只有碎片化時間,這種能夠通過輕而易舉的消費獲得的即時滿足就更加誘人了。
當我們的夢想,幸福和快樂都被消費定義時,逃離消費主義似乎變成了天方夜譚。
「精緻窮」曾經是絕大多數年輕人追捧的生活狀態,可以節衣縮食,但一定需要一些「撐場面」的大牌包包,下個月的房租可能還沒著落,但是最新的網紅店一定要去打卡。
而現在,這些抵抗消費主義的年輕人們卻在研究如何能夠「窮精緻」,當節省掉不必要的開支和花銷,戒斷那些浮華的欲望和快樂後,他們依舊能夠用小錢活得精緻。
低消費永遠不可能是社會的主流,但這些年輕人也在努力用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或許我們可以不通過消費來獲得快樂。
*本文均為化名
-END-
環外互動
CHAT WITH ME
你在有意識的反抗消費主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