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000字
2023-08-07 18:15:19 3
這周日下午,我又看了一遍《唐山大地震》。
同前兩次一樣,看完之後我難過了很久,一個人在家裡抽泣。然而過後仔細品味,我發現三次讓我流淚的理由,或者說悲傷的對象,是不盡相同的。
第一次主要是為災難的殘忍和人物的悲慘命運而哭,第二次主要是為了那個母親的掙扎而哭,到了第三次,我除了為電影,為人物落淚之外,還為我自己感到悲傷。
這時,一個疑惑突然就從心中升起。我突然就想問自己,為什麼還有這麼多這麼多的災難,我卻沒有付與同等的悲憫?同一類的地震,有的甚至有更多的傷亡。還有海嘯、泥石流等等諸多災難,我在新聞中看到時,從沒給予過一句超越「哦,可千萬別發生在我身上」之上的評價。甚至對於南京大屠殺,我即使會在歷史試卷上寫下「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一類的話,內心也從無過深的觸動,只是對「三十萬」這個數字有一個冷漠而疏離的印象。
為什麼?為什麼!難道我天生就是一個冷漠,冷酷,甚至冷血的人嗎?我想不是的,否則,我又怎會為那個唐山的家庭屢次落淚呢?
我開始想,用力地想,我想這之間有怎樣的差別,又是什麼樣的隱蔽的力量促使我作出兩幅截然不同的姿態來。
我似乎發現了問題所在。
「三十萬」,這可怕的「三十萬」!它是罪魁禍首,是差別產生的根源。
人不是冷漠的,但數字是無情的。一個數字,只是一個符號,輕飄飄地鑽進人的耳朵裡,除此之外,再無甚功效了。我們在聽的時候,聽到的是「死了三十萬人」,於是就只是「死了三十萬人」,這就完了。
可不該是這樣的。哪能是「三十萬人」,應該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再一個人……每個人生命的消逝,哪怕是意外中的喪生,都該是值得哀悼、同情的。他們每個人,都是獨立而可愛的個體啊!這麼能用一個簡簡單單的「三十萬」來掩蓋、代替!他們中,有俏皮可愛的小孩兒,會拉扯著衣角向我們要糖吃;他們中,有善解人意的鄰家兄長或是姐姐,會在我們摔倒時溫柔地把我們扶起來;他們中,有不苟言笑的努力工作的大叔,用有些彎了的背,扛起了一個家……他們就是我們,就是我們親的,愛的人啊!
可悲的是,許多人早已習慣用「數字」打量災難,記錄「災難」,我們的新聞媒體,也在有意無意地以這樣的方式來轉述「災難」。這樣看來,某些人對於災難所缺乏的同情心和對生命所缺乏的敬畏心,似乎也解釋得通了。
可這是不對的,是不對的!
下一次,再有一個數字冷冰冰地入侵,我們能不能,能不能去「打撈」出它背後的一個一個的人來?一段一段的生命來?
你看《鐵達尼號》的悲劇,若沒有Rose和Jack的悽美的愛情,是否也只在我們記憶中淪為一起「死亡xx人」的沉船災難呢?
而當災難只是用數字來描述和概括的時候,這又何嘗不是另一個災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