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恩來的家風家規觀後感
2023-08-07 19:44:48 1
導語:為增強「三嚴三實」專題學習實效,推動全局黨員幹部踐行「三嚴三實」,全體人員觀看專題教育片《周恩來的家風家規》。下面是yjbys作文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周恩來的家風家規觀後感_第1篇:
一直以來,我們對周恩來總理的家規家風,都是敬仰有嘉,但是,當我們今天從他侄女的親口講述中,再次感受周恩來總理的家規家風時,仍然倍感親切,倍受感動,感慨之情更是無以言表。
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中國走過了一條漫長的路,上下求索的中國人民始終難忘一個名字:周恩來。記得國外曾有人做過這樣的評論,新中國的設計師是毛澤東,而一磚一石地把設計變成現實的建築師是周恩來。雖然外國人對於中國的事情往往很難理解得清楚,但這樣來評價周恩來總理在建國以後所起的作用,還是很確切的。
為什麼周恩來總理能得到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那樣廣泛、摯烈的愛戴和深切而持久的懷念?這不僅因為他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過傑出的貢獻,而且還因為他具有極為高尚的品德。他不僅是黨風的楷模、治國的典範,也是治家的榜樣。
可以說,周恩來總理沒有給後人留下一磚一瓦、一錢一物,卻為後人留下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家規家風,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子孫為之自豪,世人為之敬仰。正如周秉德女士所講述的,伯父要求我們要和全國老百姓一樣過簡樸日子。我們都是在伯父的教導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過來的。在我們周家兄妹中,我們就是普通老百姓,沒有人當大官,沒有人經商掙大錢,沒有小車子、大宅子。
由此可見,黨有黨風,民有民風,家有家風。正是因為周恩來在二十多年的總理生涯中,形成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家規家風,才得以使他有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全身心為民幹事,成為人民信賴和擁戴的領導幹部。
我想,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這樣的家規家風,都會讓人欽佩、感動、傳頌。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領導幹部的家規家風卻不是這樣。這些年,有些領導幹部因腐敗而紛紛落馬,查查他們所走過的軌跡,大都是「微風起於青萍之末」,首先從家風開始的。他們一旦當官,老婆子女親朋好友也跟著他們「有官同享」。這種家風,既有悖於黨紀國法,也有違於人民的意願,自己栽跟頭不說,其不少親屬也隨之滑入犯罪深淵。
因此,筆者認為,我們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都有必要來聽一聽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女士講述的家規家風,想一想「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正人先正己,廉政亦廉家。有了好家規才會有好家風,正了家風才能正黨風,如此,才也能真正贏得民心、取得威信,從而產生「萬眾一心跟黨走」的強大號召力和牢固的凝聚力。
周恩來的家風家規觀後感_第2篇: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因不少故鄉親友要謀求一官半職,周恩來總理曾專門召集家庭會議,定下「十條家規」:一、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順路時去看看;二、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沒工作的由總理代付夥食費;四、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許請客送禮;六、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七、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八、生活要艱苦樸素;九、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係,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總理的生活樸素、勤儉,工作不辭勞苦形象一直烙在我們這幾代人的心靈上,一代偉人在我們心裡是那麼的完美,他用生命撰寫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他始終把人民放在內心最深處,卻始終要求不能特殊對待自己,當看到還有如此的「十條家規」,心裡一點也不詫然,從「十條家規」中應該讀出當代共產黨員所缺乏的那些寶貴精神?
周總理把自己定位於人民的勤務員,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從自己家裡親人做起,決不讓特權發生在家屬與自己身上。總理訂的十條家規,是對親屬的嚴格要求,更是培養幹部家風的極好教材。當代,經濟高速發展,物質腐朽靈魂,享樂主義膨脹,一些人把人民的辛苦納稅錢鋪張浪費,揮霍成風。頂著貧困縣的帽子卻蓋著豪華辦公樓,一個只是吃飯的食堂卻修建的極其豪華,配備KTV等娛樂設備,開著公車辦著私事,諸如此類現象更是數不勝數。總理「十條家規「就像一面鏡子,望時刻照醒廣大黨員幹部,該如何嚴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權,端正作風。更是告誡公職人員如何掌好權、用好權,如何過好權力關、親情關。
周總理的故事數之不盡,耳熟能詳的有總理巧拒老部下禮物、隨時記著公私兩本帳、夜乘公交微服私訪等,其中都能學習到很多優良的工作作風與崇高的個人修養,而「十條家規」也只是總理崇高品德一點體現,但從中告誡廣大黨員幹部的道理卻會是受益匪淺。望廣大黨員幹部切實以「三嚴三實」要求自己,以周總理的故事勉戒自己。
更多熱門文章分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