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可以看調音師這部電影(又一部現象級電影)
2023-08-07 17:46:46 4
作者|電影夫人(頭條號籤約作者)
01 靠口碑起飛的電影清明時節雨不勤,影院門口人紛紛,借問電影哪部好,眾人都說調音師。
《調音師》是一部印度電影,改編自法國2010年的同名微電影短片(只有13分鐘)。
它講述一個假裝盲人的鋼琴師意外地捲入一樁謀殺案,從而遭遇了各種離奇經歷的故事。
2018年10月5日,它已經在印度本土和北美院線同步上映。
電影上映後,取得了讓電影團隊做夢都會笑醒的成績,不僅票房逆天,而且口碑炸裂。
據傳,《調音師》的製作成本只有450萬美元,但僅印度國內的票房就超過了1000萬美元,在北美也狂收了600萬美元。
它在爛番茄的新鮮度竟然一直是100%,也位居IMDb印度電影TOP250的第三位,評分8.6。
自打《調音師》在國內上映以來,豆瓣評分也飆到了8.4,足以說明了這部電影的可看性。
目前影片已經於4月3日在國內各大院線上映,雖然在宣傳力度上跟同期上映的幾部國內電影相比遜色了很多。
但無可否認,這將又是一部因為觀影感受良好,口碑持續傳播而起飛的電影。
因為大多數觀眾觀影后的感受是這樣的:
「我在整部電影中竟然喊了一百多次臥槽。」
「看電影前不要憋尿。」
「太燒腦了,可以二刷三刷的電影。」
「印度電影又走向了新高度。」
截止目前,這部電影被觀眾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精彩絕妙的劇情設計。
在兩個多小時的故事中,絕就絕在幾乎每五分鐘都會有一次劇情的反轉,大大小小,不下幾十個,也有傳聞說有一百多個。
(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拿著小本本,去電影院統計一下。)
這也是觀眾看電影前不能憋尿,觀影中無法克制不停驚嘆的主要原因。
反轉我們都見過,但令人目不暇接的反轉加反轉,還真沒有見過。
隨便舉幾個例子。
一開始以為男主是盲人,反轉一下,其實是假扮盲人。
男主無意間目睹了一場謀殺案,本想去衛生間冷靜一下,反轉一下,發現兇手就躲在衛生間裡。
男主被女兇手投毒,反轉一下,從假扮盲人變成了真瞎。
男主被追殺,在山窮水盡之時終於被人救起,反轉一下,進了倒賣器官的黑心診所。
這樣先讓人心情稍微放鬆一下,然後又突然揪心不已的反轉橋段,簡直數不勝數。(就不做更多劇透了。)
密集的反轉,會讓觀眾不由自主地深陷劇情之中,緊跟故事環環相扣的發展節奏。
如果必須要中途去一下廁所,就有可能錯過好幾個反轉,那還真的是很遺憾呢。
可是,如果你以為整部電影裡存在的如此多的反轉,已經到頭了,那麼你就想錯了。
導演對於反轉的喜歡已經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甚至連電影本身都沒有落下。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這部電影是一部懸疑驚悚片。
但這個結論,竟然是在電影進行了四十分鐘之後才反應過來。
在這之前,觀眾會一直以為自己在看一部傳統寶萊塢的青春勵志歌舞愛情喜劇片。
男主阿卡什是一位鋼琴家,天資過人,英俊瀟灑。
為了追求藝術上更高的成就,他故意隱藏視力,欺騙所有的人,以盲人的身份生活。
這源自於阿卡什的突發奇想,如果眼睛看不見,或許會激發更多的靈感也說不定。
其實也可以理解,藝術家麼,總是要有一些和常人不同的想法。
但有些事情,一旦開始,就沒有辦法停下來了。
因為假扮盲人,鋼琴師某天在馬路上被單純可愛的餐廳富二代蘇菲撞到。
就這樣因禍得福地成為了餐廳的鋼琴駐唱,不僅每天都能收穫不菲的小費,還很快俘獲了蘇菲的芳心。
賓客如雲的餐廳,帥氣的阿卡什面戴墨鏡,坐在鋼琴前,滿面春風地邊彈邊唱。
在舞池中起舞的客人們被盲人鋼琴家高超的演奏技巧徵服,更被阿卡什優美的歌聲所傾倒。
而在盲人鋼琴家的墨鏡後面,阿卡什的眼睛含情脈脈地注視著人群裡那位滿頭捲髮,笑靨如花的姑娘,蘇菲。
愛情永遠是藝術家靈感的源泉,而蘇菲正是阿卡什心愛的繆斯。
左手是甜蜜的愛情,右手是醉心的音樂,完美的人生也不過如此。
對於阿卡什來說,這就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
對於觀眾來說,這個載歌載舞、熱鬧非凡的場景既是令人輕鬆愉悅的一個小高潮,也更符合印象中對於印度電影的傳統認知。
對對對,這還是那個演著演著就唱起來,說著說著就跳起來的印度電影。
還是那個相同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然而,你想錯了。
事業愛情都得意的阿卡什很快就因為假扮盲人,而捲入了一場兇殺案。
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因為假扮盲人,意外地收穫了金錢和愛情,也因為假扮盲人,被迫地捲入了陰謀和追殺。
至此,劇情的走向出現了巨大的反轉,從輕鬆詼諧的傳統印度歌舞愛情片,畫風突變,轉入了情節刺激,驚悚恐怖的懸疑片。
可是,這也是這部電影令人不得不喜歡的原因之一。
你以為劇情會這樣,偏偏就那樣了。
代表正義的警察,反而正是謀殺的真兇。
賢妻良母的美人,竟是謀殺親夫的連環殺手。
你以為男主會死去,結果卻死裡逃生了。
你以為男主否極泰來,沒有想到卻掉入了另一個狼窩。
反轉,再反轉,一直反轉,出其不意的反轉,接近極限的反轉。
而觀眾,除了欲罷不能的拍案叫絕,還能怎麼辦?
這部電影劇情不僅充滿了反轉,而且還很費腦細胞,當然,也是這部電影另一個看點。
電影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結局,導演還附贈一個攻擊力無敵的最後神反轉,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基本上都有點微醺的趕腳,有點暈。
壞人是怎麼死的,到底誰不是壞人,人性之惡到底有多惡,等下,這裡到底有沒有好人?
電影開頭的兔子和結尾的兔子是一個兔子嗎?首尾呼應的意義何在?
阿卡什到底瞎了沒?那個兔頭拐杖是怎麼回事?
阿卡什一開始說自己沒有朋友和親人,但後來又是怎麼到歐洲的?他是在說謊嗎?
艾瑪,看部電影時,感覺大腦沒有一刻停下來,腦細胞分分鐘被劇情成片地狙擊陣亡。
如此燒腦的劇情讓很多觀眾看完電影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衝到網上去找影評。
結果發現,這部電影裡所包含的信息量竟然遠遠超過自己想像。
沃特?竟然有一棵長的像肝臟的樹?我怎麼沒有發現?
什麼?蘇菲最後說的這句話竟然有這麼深的含義?怪不得……
哦,天啊,原來這裡的反轉是這個意思!
誒?這部電影竟然有這麼多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難道我看了一個假電影?
我能給出的建議是,如果不怕劇透的話,要不,咱們先看影評,然後再去看電影?
04 開放性結局毀所有無論劇情如何反轉,故事如何燒腦,導演無非是想給你好好講個故事,然後看看你的反應如何。
這部電影無疑是有趣的,因為它和一般懸疑電影有很大的不同。
電影裡沒有明顯的善惡之分,也沒有正義和邪惡的對立,更沒有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設定。
甚至沒有警察最終將兇手繩之以法的結局。
這部電影裡出現的主要人物,甚至包括小孩子,都是身帶邪惡的形象。
假扮盲人,泯沒良知的鋼琴家;
內心陰暗,表面單純的鋼琴家女友;
蛇蠍美婦,毒殺親夫的連環殺手西米;
頭腦簡單,奸詐莽夫的西米情夫;
見錢眼開,愚蠢迷信的突突車夫婦;
草菅人命,一心求財的黑市醫生;
愛管閒事,貪婪勢利的鄰居小孩;
謀殺案發生之後,這些人為了金錢和利益,為了生存,輕易地就突破了人類的道德底線,去坑蒙拐騙,去謀財性命。
有的因為姦情暴露而謀殺親夫,毀屍滅跡,為了逃脫法律的制裁,不惜連環殺人。
有的知法犯法,和情婦狼狽為奸,草菅人命。
有的為了賺錢,不惜參與非法倒賣人體器官的罪行。
有的可以做假口供以求自保,會為了活命去綁架、敲詐和傷害他人。
在一部全員皆惡的電影裡,人性本惡的特質被無限放大了。
男主在捲入謀殺案之後,人性中的陰暗面在電影中展現地淋漓盡致。
欲望和邪惡相伴,人與人之間再無信任和善意可言,背叛、欺騙、陰謀、敲詐則會無孔不入,如影隨形。
男主也經歷了煉獄一般的心路歷程。
從假扮盲人到被毒瞎,從優雅的鋼琴師到犯罪同夥。
從無傷大雅的欺騙到有計劃的綁架謀殺,從人性本善過渡到人性本惡。
但即使如此,在男主內心深處,善與惡的鬥爭卻從未停止過。
而且,在關鍵時刻,善的一面最終會勝出。
無論邪惡有多強大,但人性本善,這也是男主阿卡什最終從謀殺案中能得以脫身的最終原因。
如果不是他冒著生命危險救了醫生一命,靠賣人體器官為生的醫生不會放過已經失明了的男主。
如果不是他為蛇蠍美婦西米求情,西米不會一時心軟,讓男主活著離開汽車。
阿卡什因為自身的惡而捲入了生死漩渦,也因為內心的善而最終存活了下來。
電影裡弱化了警方的作用,但影片中的壞人們互相殘殺,最終都遭到了該有的報應,正應了那句話,惡人自有天來收。
本來呢,電影到這裡,似乎可以悟出兩點。
一、 雖然人性本惡,雖然善良會遲到,卻永遠不會缺席。
二、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道有輪迴,蒼天繞過誰。
但偏偏電影還給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
在這個開放性的結局裡,導演和編劇上了大招,最後的反轉使我上面的分析統統失靈。
兩年後的阿卡什依然是盲人的扮相,但卻可以精準踢飛面前的易拉罐,所以,阿卡什所謂的善是真善,還是偽善?
電影在最後一分鐘推翻了之前所有的設定,人性到底是本惡,還是本善?
全憑你的觀影體驗自己去判斷,自己去聯想。
這個就厲害了,你以為你看了一部電影,其實你不自覺地就反思了一遍人性。
艾瑪,真的是太費腦細胞了。
我是不能再繼續分析了。
不過,有興趣的童鞋,倒是可以自己去體驗一下。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推薦閱讀《都挺好》結局上演大團圓,我只佩服不願意和解的他
少年,當如王源!
看《地久天長》,不哭算我輸
《都挺好》大結局要強行和解?蘇明玉們,請「自私」一點
演趙敏的她們,黎姿嫵媚,賈靜雯嬌俏,張敏霸氣,陳鈺琪尷尬
作者簡介:電影夫人,獨立影評人,頭條號籤約作者。希望在電影的世界裡,遇見你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