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不跳?(跳還是不跳這是個問題)
2023-08-08 11:38:47 1
「如題,跳還是不跳,永遠是個艱難的選擇,即使當時的情節再決絕,也終有種種不舍。今天安利給大家關於跳槽應注意的二三事。
▌本文作者:姬光▌本文來源:姬小光(ID:lasertime)
►「金三銀四」,我想應該有很多同學已經開始蠢蠢欲動,深入思考是否跳槽這個「人生大事」了。如題,跳還是不跳,永遠是個艱難的選擇,即使當時的情節再決絕,也終有種種不舍。那麼,既然跳槽永遠是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就讓我們平心靜氣地冷靜探討一下吧。
1
正視人才流動
首先,要正視人才的流動,這也是對我自己說的。去年年初的時候,我這邊也離職了兩位小夥伴,說實話對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可能是帶人的時候感覺投入了不少精力,然而總有一天會因為各種原因離開。這是個悖論,很多因素也不是我能掌控的,習慣就好。
對於跳槽的小夥伴本身,一樣要正視人才流動,不用避諱,也不能習以為常當作家常便飯。我個人是不贊同頻繁跳槽的,所謂頻繁,我認為至少在一個公司要穩紮穩打兩三年,當真正遇到了外部瓶頸或者有無法調和的問題時,才考慮是否真的要跳槽。當然,很多人的跳槽都有自己的苦衷和不得已,我不去評價,留給你們自己斟酌。
2
冷靜分析現狀
這裡我提到了外部瓶頸,顧名思義,你一定要確認這個瓶頸,或者叫天花板,到底是真正的外部因素,還是你自己無意識的設限。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從外部找原因,而不是自省其身,從自身找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所謂問題,其實我們本身也是問題的一部分。
舉個例子,你說團隊技術氛圍不夠濃厚,大家不積極。那你自己有沒有積極在群裡發起技術點的討論,有沒有積極準備技術分享,有沒有切實地做點什麼呢?還是跟別人一樣默默無聞隨大流,只知道提意見和抱怨呢?如果真的要說這是個問題,那一定是在你積極努力之後,每天在群裡發起討論無人響應,組織分享也沒人去聽沒人理,那才是真的問題。
所以,先確定是不是問題,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是不是外部問題,是問題的話自己能做些什麼,不要被表象迷惑。
3
不被表象迷惑
不被表象迷惑,說得容易,做起來就難了,說起來簡直就是廢話,然而誰不想擁有一雙慧眼,看破世間紛擾?其實我想說的是,不要被那些大家一看就很膚淺的表面迷惑。比如,再過一陣就會有一批獵頭接二連三地打電話,提供各種高薪誘惑。鋪天蓋地的薪酬報告,讓你覺得我特麼工資咋這麼低?
當你有這些疑惑的時候,我還是那句話,先掂量一下自己,到底半斤八兩。我承認有很多能拿到特別高薪的人,但那個上限絕對是給極少數人設置的。更多的人,可能只關注薪資的下限即可,不用太認真。另外,薪水撩人,公司是否靠譜也值得深入調查,40w/60w 年薪是怎樣的薪酬結構,你確定你真的能幹滿一年?
我的論調,並不是想成為什麼職場雞湯或雞血,我跳槽經驗不多,所以我更側重的是穩定的品質(當然,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能力不足,跳不走而已...)。那麼下面,我們就聊一聊暫時還不想跳的人,要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才算理想。
4
工作中的雙贏
人生處處需要選擇,選擇本身無所謂輸贏,所謂雙贏是一個我們理想的結果,而過程就是需要我們遵循某些原則,朝著這個理想的結果邁進。
從僱傭關係的角度,公司出錢買你的腦力體力來創造價值,體力可以衡量,但腦力和智慧的付出就很難量化。公司出的錢到底值不值,很難有一個量化的標準,我們不討論萬惡的 KPI 機制,但從資本的本質來講,一定是要壓榨勞動力產生剩餘價值的,無論以何種方式。
從個人的角度,我拿多少錢幹(你認為值得的)多少活,一分錢一分貨,公司沒理由壓榨我。公司還應該提供我福利,年假,以及教育培訓的機會,這些不都是最基本的嗎?然而,設想你自己做了老闆的情景,你就不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福利了。
理想的工作狀態,應該是你為公司創造價值的同時,自身也獲得了極大的提升。真正的壓榨,是無休止的重複勞動,就像《摩登時代》裡擰螺絲的小工,不停地重複同樣的動作,即使換下班來手都不能停下來。
映射到碼農的日常工作中,那就是每天重複寫同樣的代碼,應付同樣的需求,完全學不到任何新東西,只是成為熟練工。當然,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即使是總接類似項目的外包團隊,也不可能做到所有需求都用同樣的解決方案,都用差不多的代碼完成。在每天的工作當中一定有你能夠提升和成長的點,只是看你是否真的用心,還是只是抱怨周遭不利。
重複的工作可以自動化,可以優化工具,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我們善於使用工具;熟練的經驗可以分享,影響更多的人,樹立自己的品牌,著書立傳;接觸了更多的產品和需求,你可以有自己的方法論,提升對行業的理解;對行業或其他邊界知識了解深入後,又可以繼續分享經驗,影響他人。再退一萬步,你總會有些業餘的時間可以做點別的,別跟我說要平衡生活,要打遊戲 KTV 泡吧,年輕人要什麼生活?!你一定是先打破了所謂的生活跟工作的平衡,才能讓你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獲得更好的生活。
5
跳槽時,你應該帶走什麼
說到這裡,感覺似乎有點臨別贈言的意思,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要離開現在的環境,那我們就來聊一些臨別的忠告吧。
既然是要走了,畢竟到此工作一回,總要帶走點什麼 ^.- ,記得電視裡經常演的往往辭退的時候送個紙箱,然後被辭退的人抱著自己的箱子,裡面裝了自己的一點東西,一臉迷茫地走在大街上 ... 當然,祝願大家都永遠不會有被辭退的那一天 ...
言歸正傳,到底應該「帶走」些什麼?當然無非是 知識,經驗,技能,人脈。知識分很多方面,有通用技能,有領域專有的技能。既然在這個公司待過,就要儘量去了解這裡獨特的知識經驗,即便是到別的地方再也用不到,這也是難得的深入了解某些業務的機會。千萬不要只鑽研自己那點小技術,很多時候業務上的經驗可能更寶貴。
而關於人脈,注意是人脈,而不是讓你忽悠別人一起走。這是個複雜的話題,誰都知道人脈有用,那什麼是人脈?要想獲得人脈,你首先要有一定的付出,那麼就讓我們繼續聊聊,跳槽時,你該留下些什麼。
6
跳槽時,你應該留下什麼
都跳槽了,身體肯定是留不下了... 開玩笑~ 話說回來,跳槽歸跳槽,但是一個好的員工應該能夠給公司留下有價值的「遺產。無論你平時的績效如何,有些東西是誰都可以做的,比如內網貢獻的文章文檔,做業務過程中沉澱的方法論,代碼模塊,自研工具,專利等等。如果你平時多積累一下這些有價值的東西,績效肯定也不會太差。而最最重要的,就是剛剛說的人脈,人脈是基於你的口碑,如果你的口碑不好,那就很少有人願意與做同事,職場的人脈自然也會差一些。
離職,很多時候並不是跟前僱主就脫離關係了,尤其是一線網際網路圈子,真的太小了。工作幾年之後你就會發現,到處都是前同事... 而且很多大公司在招人的時候都有背景調查這一項,調查的就是你之前的表現人品,是否靠譜,工作情況等。 所以,如果你以前做事不靠譜,那可能就很難擺脫這個黑歷史了,這或許會影響到你整個的職業生涯。所以,努力做個靠譜的人,即使離職也留下個好口碑,這樣你的職業生涯才會更順暢。
作者簡介:姬光,美的集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發高級工程師,譯有《精彩絕倫的CSS》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