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微電影《時間門》觀後感(3篇)

2023-08-08 02:48:13 1

  時間門電影觀後感_【第1篇】

  今天看了一個微電影——《時間門》。這部電影比常見的微電影精製很多,臺灣知名導演陳奕先執導、法國著名攝影師Dylan掌鏡、視帝羅嘉良擔綱主演,製作品質、演員選擇、幕後班底等各方面都呈現高標準規格。在片中羅嘉良這種「事業型」男人的字典裡,事業和家庭是一對不可調和、水火不相容的矛盾。其實現在社會上許多人的確有著不錯的事業,但卻是以犧牲家庭幸福、放棄家庭責任作為代價和前提的。結束時羅嘉良最終保存記憶,選擇了承諾一生的家庭,讓人回味,片子拍的也是緊張又溫暖感人。

  當一位即將失去記憶的病者,推開那一扇扇幸福與遺憾交融的回憶之門時,那些青澀浪漫、溫馨美好、失落怨恨、疏忽怠慢的畫面,頓時激起情上腺,不由得熱淚盈眶。這是真實的感動,每一記憶碎片的閃回都不僅是在供予主人公選擇,更是在用回憶中的畫面擊打觀者的良心。而在片子的結尾處,凱選擇抹掉那段段沒有家人的日子,留下與妻子和孩兒在一起的美好回憶,溫暖感人且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拼命、認真、嚴謹、疏忽、失落、懊悔、滿足……情節中凱的這些生活過程關鍵詞在視帝羅嘉良的精準演繹之下,自然而生動。

  央視的「神採訪」——「你幸福嗎?」曾熱遍大江南北。面對這個簡單的問題,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萬變不離其中的是,在每一個答案中都能發現一個基本共同點——幸福就是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家人健康、孩子快樂...如此看來,幸福並不複雜,只要你努力去做,認真對待。《時間門》為我們詮釋了,一個成熟的男人不僅會關心和照顧好身邊的同事,更重要的是關心和照顧好自己的家庭,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家庭的責上,男人重要的是經營事業和經營家庭兩手都要抓,都要硬,忽視哪一方都無完整的幸福可言。

  時間門電影觀後感_【第2篇】

  為了所謂的幸福生活終日奔波,無數的人忽視了親人,這樣的現狀不禁讓我們問「幸福生活究竟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富足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能給親人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就是愛家顧家的表現,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或者說是曲解的幸福生活。幸福其實很簡單,愛家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在一起,跟家人的在一起的時間長點,再長一點。

  由紅星美凱龍和靈思共同出品的溫情微電影《時間門》就是在詮釋幸福,家人的幸福在於用時間和你在一起,愛家其實很簡單。這部微電影是第一部揭示「用時間愛家」的人生意義的微電影,其運用超現實的手法講述一個緊張、懸疑而又溫暖感人,催人淚下的刪除人生記憶的原創故事。《時間門》訴說著一個不惑之年男人的感悟,真實地描繪了現代社會家庭現狀,讓人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

  片中男主角仿佛就是年輕人的真實寫照,不惑之年的「失陪男」其實代表了社會中終日奔波勞苦的男人們,他們盲目地追求事業,在外應酬的時間遠大過於陪伴家人。錯誤地認為富足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的全部,提供家人優越的物質生活就是愛家的表現。到頭來得到的卻是破碎的家庭及無盡的悔恨。人只有在遭遇低潮,罹患重病時才會恍然大悟:人生的幸福在於用時間和家人在一起,家人的幸福在於用時間和你在一起,賺再多的錢都無法彌補與家人在一起的重要時光。

  一個男人是父母的頂梁柱,是妻子和孩子的頂梁柱,也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如果非到病倒時才懂得給家人的時間太少,那已無用,只會讓家人更加痛苦。為了不讓人生留遺憾不做「失陪男」,就要工作和生活合理規劃,不能讓無休止的工作剝奪了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時間門》對我的觸動很大,離開父母十幾年,每年只有過春節時才能短暫的陪他們幾天,與父母的每次通話都是「忙點好,忙點好」,其實我明天他們的那份期盼,無非就是讓我帶著老婆孩子能陪他們多待幾天。以後一定要多陪父母多陪家人,一家人在一起才最重要,那才叫幸福!

  真心的希望更多人看一下《時間門》,也希望能觸動更多的人。希望藉此微電影能及時喚醒那些深陷迷茫中的失陪族,用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用愛來守護家庭。

  時間門電影觀後感_【第3篇】

  幸福究竟有多難?央視的一句「你幸福嗎?」瞬間走紅微博、走紅在這塵世間,大家都在這個問句面前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答,僅留一個冷笑,就像聽到了一個從冷凍冰箱裡拋來的冷笑話。

  當然,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而對這個幸福的定義也是屬於你特有的權利。小時候我的幸福就是過年的時候收點壓歲錢去買喜歡的玩具;上了學後幸福就是在書本的夾縫中跟發小們一起踢足球;再長大些幸福就是考個好的大學、找份穩定的工作,讓父母不再那麼辛苦!現在我的幸福就是努力賺錢讓妻子、未來的小孩、年老的父母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而看了愛家日公益微電影《時間門》,我突然打了個冷顫。羅嘉良所飾演的凱其遭遇會不會就是幾十年後的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幸福,回過頭來卻發現自己和家人在幸福這條路上漸行漸遠,甚至背道而馳!看見影片中凱低下頭去問女兒:那你幸福嗎?女兒沒有答話,厥起的小嘴唇給了他傷感的答案。這一幕,滿是傷心、內疚、後悔。

  幸福的話題現在之所以如此受吹捧,就是因為許多人都似短片中的男主角一樣,自己的初衷和行為在慢慢的相違背,雖然自己的內心是嚮往美好的,卻始終在追求這美好幸福時逐漸走上了迷途。而在迷途之中,你越是拼命追求帶給親人的失落感就會越強!這,很可怕!

  這部微電影不管從劇本和拍攝手法,都是精緻而成功的。短片改編自真實調研視頻報告《讓一億人觸目驚心的不在場證明》,臺灣導演陳奕先執導、TVB視帝羅嘉良主演、法國著名攝影師Dylan掌鏡,這樣陣容對於一部微電影來說還真是有點誇張,而在這奢侈的組合鏡頭之下,這起故事顯得真實而震撼!

  細細深入到影片裡去,雖然故事很簡單普通,但運用些許懸疑、些許超現實科幻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在一場殘忍的抉擇中將「用時間愛家」這樣的理念植入進去,真的很憾動人心!當一位即將失去記憶的病者,推開那一扇扇幸福與遺憾交融的回憶之門時,那些青澀浪漫、溫馨美好、失落怨恨、疏忽怠慢的畫面,頓時激起情上腺,不由得熱淚盈眶。這是真實的感動,每一記憶碎片的閃回都不僅是在供予主人公選擇,更是在用回憶中的畫面擊打觀者的良心。而在片子的結尾處,凱選擇抹掉那段段沒有家人的日子,留下與妻子和孩兒在一起的美好回憶,溫暖感人且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拼命、認真、嚴謹、疏忽、失落、懊悔、滿足……情節中凱的這些生活過程關鍵詞在視帝羅嘉良的精準演繹之下,自然而生動,將他內心世界的情感變遷過程詮釋得完美無疵、感人至深!

  回到文章初始之題:幸福究竟有多難?我想這部小短片已經告訴我們了:人生的幸福,在於和家人在一起;家人的幸福,在於和你在一起。用時間去愛「家」,自然會得到幸福!這個微電影看似講的是一個人的迷失,其實是千萬人的迷失。以為店裡最貴的戒指可以彌補一切,以為賺大把的錢她們就能幸福……這樣可笑的想法在現實中的例子很多。但大多數的結果是這樣的:家庭可能名存實亡,兩人開始鬧離婚分財產,孩子幼小的內心受到了重大的傷害;再然後,這個男人又賺了很多錢擁有了很高的地位,但卻成了孤家寡人一個,任何靠近他的人可能都是想有利可圖,在深深的孤獨中他會想念當初的幸福。感謝這個微電影沒有給我們爛俗的結尾,而是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美好的結局。

  總結起來,幸福其實簡單的要命,只要你懂得知足、珍惜和感恩!懂得家才是你幸福的源泉,要用時間去愛家,而不是試圖用金錢來捍衛它!如果有人問我:你幸福嗎?我會回答:是的,我很幸福,儘管每天上下班二環三環往死裡的堵,北京效區的房價都輕鬆上萬,工作壓力大,環境汙染嚴重,但是能有時間跟家人一起看電視,一起吃飯,一起玩樂,那就是幸福!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