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習經典文學(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文學)
2023-08-08 19:48:17 2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讀名著?小說都是虛構的,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米德爾馬契》的作者喬治·艾略特,在十幾歲的時候曾抱怨小說無聊的逃避主義——「那麼,我還有時間花在不存在的事物上嗎?」
無獨有偶,圖比和科斯米德斯(進化心理學作者)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人們願意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金錢)去探索那些根本就不真實的事件和經歷呢?
本文就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說說,經典文學和小說,對我們有什麼作用?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1、預判事情的發展走向、提升遠見;
2、快速、靠譜的獲得間接經驗,有助於自己做決策;
3、讓自己更加敏感和敏銳,發現一些未被關注的因素;
4、了解他人的內心和選擇,完善心智理論;
5、少走彎路,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6、進化自己的價值觀,取精去粗、推倒重建。
首先,故事會起到鍛鍊和排演的作用,有助於我們預判事情的走向。
小說的意義,是為現實事件提前排練。當事情發生時,我們可以根據變量重新審視,做出更有利的判斷。
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為什麼有些人很有遠見、有前瞻性,是因為他們能看到未來嗎?不是,他們不過是讀了很多書。
第二,故事裡的內容對我們來說屬於「間接經驗」,有助於我們快速、可靠的獲得認知。
如果靠自己去實踐、探索、撞南牆、總結經驗,將受限於緩慢的、不可靠的實際經驗流。緩慢這一點不用解釋,為什麼還不可靠呢?
因為相關性裡面總有例外,個例永遠無法反駁比例。
只有自己或身邊幾個人的樣本量,視野總是局限的、狹窄的。正如你和你閨蜜都交往了射手男,而他們都出軌了,你就會總結「射手男都會出軌」;如果自己遇到了難辦的領導,就會總結「職場都沒有靠譜的領導和同事」,就容易陷入井底之蛙的困境。
如果我們能從書裡、經典名著裡,閱讀足夠多的故事量,就可以把自己沉浸在速度相對較快的間接經驗流、精心策劃的經驗流、想像的經驗流或虛構的經驗流中。
我們可以不用自己吃虧,就能學到些經驗;經驗也大多數是靠譜的,因為來自於經典文學。不靠譜的暢銷文學裡的經驗,會經過大眾的篩查而淘汰,不至於留到你的手中。
第三點,可以引起我們對此類其他事情的觀察,以更加「敏銳的視覺和知覺」去觀察所處的情境,讓自己遠離「生活中的麻木不仁」。
小說的真諦就在於它沒有沿著預期的軌跡前行,也在於它誇大了所有的力量和所有不可預測的變量。正是這些力量和變量,影響了人類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所做的選擇。
閱讀文學作品和小說,可以讓我們對這些力量和變量保持敏感和敏銳。
舉例子的話,就說回《米德爾馬契》的主人公:多蘿西婭。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是選擇繼承產業擴大事業,還是選擇跟隨愛情、維護對方的信仰?我們可能會想當然的選擇前者,但是小說中的主人公告訴我們,還有很多力量在影響這個世界。
但她對她周圍人的影響依然在擴散,依然不可估量,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善的增長也部分得益於那些微不足道的行為。而你我的遭遇之所以不致太過糟糕,一半也歸功於那些忠於生活、不求聞達,安息在無人憑弔的墳墓裡的人。
第四,有助於了解他人的內心生活,理解別人的選擇。
心理學家和認知科學家把這種想像他人內心生活的能力歸為「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的特質,包括情緒意圖、期望、思考和信念等。目的是做信息預測和解釋他人行為。
在想像他人心靈方面,人與人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通過讀小說和文學作品,我們可以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好的理解別人的心理活動;而這些看似虛構的內心世界描述,其實也是作者本人內心的展示,或者是細心敏感的作者對他人世界的觀察結果。
繼續舉例子,這裡我想說的是路內的小說《霧行者》。你怎麼看待犯罪?
沒錯,他們犯錯了——你可以說這是他們的選擇,並需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但對於他們來說,環境造就的思維方式框住了他們的選擇。
你不跳進深淵,如何能懂深淵中的絕望?如何體會他們望向外的視角?
你俯視到的選擇,是他們仰視的唯一。
這種時候就很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判:因為你無法懂得和理解。他們的選擇,雖有悖於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但順從於他們的境遇和命運。
讀小說的意義,在於我更能理解他們,也明白我沒有資格去評判——因為我沒有墜入過深淵。所謂「未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第五,歷史和文學也會通過影響深遠的失敗決策向我們傳遞智慧,讓我們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之所以出現決策失誤,一是因為人類大腦中的某些神經質般的特徵會損害我們的決斷力,二是因為環境的缺陷讓我們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這裡舉例真實的歷史故事吧。看到年羹堯功高震主、縱橫捭闔,最終被雍正帝除掉,就知道伴君如伴虎,即使有成績,也不能獨攬大權,更不能居高自傲;比如看到韓信在居功後向劉邦索要齊國,就奠定了劉邦對其失去信任的基礎,就知道與強者相處需要智慧,不可沒有政治頭腦,單純保守。
吸取來教訓,書就沒有白讀。
最後一點,進化自己的價值觀,取精去粗、推倒重建。
讀經典文學和小說,能讓我們的思想在不斷領悟中不停進化,提升批判能力識別糟粕,並推倒重建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體系。
《簡愛》有沒有讓你明白女性獨立自主的意義?《知否》裡的林小娘下場慘澹,你還會為了權利地位不擇手段嗎?餘華的《活著》能不能讓人更珍惜生命、珍惜美好人生的意義?
所以我們讀經典文學和小說時,要思考歷史人物是怎麼思考,如何做出決定的;以幫助我們提升遠見,少走彎路,理解他人的心智。
同時要注意,多讀經典名著,因為好的東西才能源遠流長。相對來說,流行作品、暢銷書也不是完全不能看,而是要有一定的甄別能力,看看書裡的內容對你是否真有參考價值。所以同樣鍛鍊自己的批判思維,識別糟粕、取精去粗。
以上就是經典文學和小說的意義了,若還有其他想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願我們都能在黃金屋中,找到「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
我是華瑩,專注職場乾貨、思維能力、個人成長和運營知識分享。QS30管理學碩士,AI公司產品運營。
你的每一個點讚或收藏或關注,都是對我莫大的鼓勵,讓我們一起在快節奏的世界裡,做彼此溫暖的職場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