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等風來觀後感

2023-08-08 18:54:44

  《等風來》,這部電影,可以說是2013年文藝片的最巔峰之作,很多年不曾寫過影評的我,按捺不住,還是趁著電影的情節還在腦海中蕩漾,隨手寫上那麼一點零散的個人感受,不喜勿拍!

  信仰

  一群中國的遊客,組團去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度——尼泊爾,在那裡有祭祀女神的神廟,這群好奇的人們,聽聞只允許印度教的信徒才能拜見女神的時候,死活央求著導遊想辦法讓自己一睹女神的廬山真面目。可是,那個油頭粉面的男主角,居然詢問是否能夠拿食物餵女神的時候,深深刺激了當地的導遊,二個人大打出手,導遊跪在神廟前,向女神叩首,叩首時候沒有任何虛假,聲聲震耳發聵,鮮血溢出,導遊問中國人「你們真的什麼都不信嗎?」

  這個橋段令在電影院的我,頓時一陣咋舌,是的,中國人為什麼不幸福?女主人公是去尼泊爾尋找幸福的,幸福到底是什麼?我們距離幸福到底有多遠?尼泊爾的人民真的就幸福嗎?

  我不知道真實的尼泊爾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但是我知道,但凡是有宗教信仰的國度,那些人們都比中國人幸福。我們的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我們自稱是漢人,也正是在漢代,儒、道、釋三家都形成了自己的宗教體系,中國人自古就不缺乏信仰,所以哪怕古時候我們的條件有多差,我們的祖先都能活得幸福!而當下,信仰的缺失之下,中國人還有幸福感可言嗎?古人做了壞事,還懼怕冤魂纏繞,總是要去做些好事來平衡自己的心靈,而現在呢?我們連鬼魂索命都不再懼怕了,為了人民幣什麼事情做不出來,我們還有什麼可懼怕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到一個外國導遊如此叩拜自己國家的宗教女神的時候,是覺得不可思議呢?是覺得這個國家的人民還未開化呢?去看看吧,西方國家,那麼發達的經濟條件,依然有信仰,依然去祈禱!記得陳丹青先生曾經說,現在的中國人不是沒有信仰,唯一的信仰就是金錢!多麼現實的一句話啊!

  《等風來》很好的詮釋著到底什麼才是幸福,女主人公也是在苦苦追尋著幸福,電影宣傳的時候也說,自己沒有辦法給出答案,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人生經歷,能夠體會到的東西也不盡相同。可當我們真的想追尋幸福的時候,能不能試著去想想,我們到底有著怎樣的奮鬥目標呢?沒有了信仰,那麼我們就有點目標吧,只是這份目標能不能不要只是以金錢來衡量的呢?我們的人生到底需要什麼?我們又到底失去了什麼?去信點東西吧,無論是什麼,只要是積極向上的,也許我們就能幸福很多!

  枷鎖

  幸福到底是什麼?每個人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記得最近的社交網絡上流行一個故事,不要去打攪別人的幸福,當你覺得自己給幸福的時候,也許在別人眼中,你就是最悲慘的,請你在覺得被人悲慘的時候,不要去點破,因為在對方眼中現在就是最幸福的!

  其實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何必去在乎別人的眼光呢?自己管自己去幸福不就好了嗎?可是,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去解開束縛在我們身上的枷鎖!女主人公一出場,就對西式大餐挑三揀四,一口純正的倫敦腔,一派大洋彼岸回來的高端人士的模樣,可最後,車子也是租來的,在時間到了之後,只能再加五分鐘的路程,自己坐地鐵回家。到了尼泊爾,還在團友面前大肆吹噓,自己那子虛烏有的義大利之旅,典型的自欺欺人!

  她的頂頭上司,外表光鮮亮麗的白領人士,穿梭在高端派對之上,卻也乘著空擋的時候,躲在門口吃著外賣送來的燒烤,甚至在吃完之後,噴著口噴,繼續周旋在燈紅酒綠之下,何其虛偽?女主人公明明在中秋之夜,也只能啃著麵包,卻要強的告訴媽媽自己現在很好,在媽媽絮絮叨叨的說著家裡如何過節的話語中終於留下了自己的淚水!

  諸如此類,電影真實的還原了在大都市打拼的都市小白領的艱難歲月,雖然現在流行「人艱不拆」,可當我看到這樣的橋段的時候,總是唏噓不已,這就是活脫脫的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態啊!我們懷揣著一份熱血,一份追逐著的夢想,在一個我們認為遍地是黃金的地方打拼。我們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壓力,各種莫名其妙的狀況,我們卻必須要活得有尊嚴,而這種尊嚴大多都是依託外在的表象去展示出來的。我們穿名牌,我們用名牌,我們明明只是個接線員,卻偏偏要說自己在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我們明明收入低下,卻偏偏買上一輛車子,只是為了回家的時候有份面子。老家的堂哥曾經跟我說,每到春節期間,在外面打工的人回家的時候,就是他們最好做生意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人們總是充大款!可事實上,他們在大都市裡過的又是什麼樣的生活?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吧?

  這些就是牢牢束縛著我們的枷鎖,我們就是太在意旁人的目光,將自己困在了自己給自己設的樊籠中掙脫不出去,你覺得這樣你還會有幸福嗎?小時候,我們窮,但是卻能夠整天沒心沒肺的肆無忌憚的笑著,樂著,父母也永遠都是笑呵呵的模樣,鄉鄰們也都和藹可親,現在呢?為了所謂的榮華富貴,我們戴著虛偽的面具,爾虞我詐,這樣的生活我們真的想要嗎?為什麼尼泊爾的人們物質條件不如我們,卻比我們更有幸福感呢?因為他們沒有如此多的枷鎖束縛著!

  電影中那美麗的女主人公,倘若是回到自己江蘇的老家,難道她不能活得更輕鬆、更愜意?可她不願意,寧願在大上海蝸居,也不願意在自己老家安享太平,也許你會覺得這才是拼搏的精神,這就是當下鼓吹的創業精神!省省吧,如果人人都能成為比爾蓋茨,那麼比爾蓋茨還有什麼值得我們羨慕的呢?

  程天爽只所以改名字為羽蒙,是因為羽蒙這種《山海經》裡面的怪胎,長有短小的翅膀,總想飛出大山,卻怎麼也飛不出去,以羽蒙這種怪胎來比喻自己。可是你想過嗎?羽蒙為什麼就非得要飛出去呢?踏踏實實在自己的羽民國生活下去難道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羽蒙每天都能有很多快樂的事情可以去做,為什麼非得要飛出去呢?飛出去之後的世界,真的是自己適應和能把握的嗎?其實這就是一層深刻的寓意,寓意著幸福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腳下,關鍵是自己如何打開枷鎖,把握住自己的幸福,能看懂這個,你才算真的看明白了這部電影。

  等風

  王燦在寺廟裡面吐露自己的心聲,最後詢問得道大師,自己該怎麼辦。大師說,要等風來吹散!電影的最後,少根筋的王燦領著程天爽去滑翔,實現她羽蒙能飛的願望,風起的時候,遠處的雪山美得令人窒息,那瞬間,程天爽克服了恐高的心理,開始滌蕩內心,真正享受了一次美美的幸福!你能知道他們在等的究竟是什麼樣的風嗎?

  讓我們結合另外一個充滿寓意的橋段來透析這個所謂的「風」。尼泊爾鄉間的牛群,每頭牛都會掛一個鈴鐺,當主人搖起鈴鐺的時候,牛們便會回家來了。當一頭牛迷路的時候,那鈴鐺的聲音也能指引它的主任找到它。影片結局是,紈絝的王燦送了一個同樣是掛在牛脖子上的鈴鐺送給了程天爽,鈴鐺被風吹起,想起清脆的響聲,你知道那風是什麼了嗎?

  我們在等的風,一如在能夠使得牛兒身上的鈴鐺想起來的風,那陣風兒吹來,我們才能找到回家的路,我們才能不至於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那風,是程天爽爸爸的那句「實在不行就回家吧,家裡至少有口飯吃!」那風,是我們看淡一切之後的那份篤定和從容。

  電影中的尼泊爾農民為了獲取更多的工作機會,在抗議,甚至爆發衝突,他們的口號就是堅持理想,理想到底是什麼呢?王燦說,自己的理想就是戰死沙場;李熱血呢,那份理想就是做個真實的自己!不要去笑話這個有點神經質的熱血姑娘,她告訴你的才是幸福的真諦,什麼理想,什麼堅持,都不是最重要的,踏踏實實做你自己,比什麼都幸福!

  做回自己,不再虛偽,不再掩飾,那需要一陣強有力的風來給你助力!年紀轉眼到了而立之年的自己,愈發能夠放下現在的一切,渴望著能夠回歸小時候的耕讀生活,卻被很多友人恥笑,甚至有人說我是心底的自卑心理作祟,才會逃避現實的壓力,我實話實話,我也需要一陣有力的風,能夠促成我去放下一切,我也希望有一陣風,能夠吹響我脖子上那個鈴鐺,那我找尋到來時的路,能夠回到我溫暖的家!

  我們都在等那陣風,那陣能夠讓我們快樂起來的風,可是,風兒,你什麼時候才能來呢?我已經等待了十餘載,不知道再有十年,你是否就能撲面而來呢?幸福啊,你在哪裡?你什麼時候才能被那陣風兒吹到我的眼前,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著你的存在?

  《等風來》或許會如同去年的《泰囧》一樣,票房大賣,並帶動尼泊爾在中國的旅遊熱,可是,親愛的朋友們,當你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捫心自問,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幸福了嗎?你真的能找尋到幸福嗎?你真的知道為什麼尼泊爾會那麼幸福嗎?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