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的未來趨勢(中海親歷城市更新30年)
2023-07-17 22:58:29 1
澎湃新聞記者 孫雯
中海地產上海公司總經理金天
上海黃浦區順昌路的人民照相館最近又熱鬧起來,這家滬上為數不多的國營照相館向曾經的「粉絲們」發出「召集令」:重溫老故事、免費重拍新照片。此舉是中海地產上海公司發起的「煥新計劃」之一。
中海上海公司總經理金天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中海地產進入上海近三十年來,始終積極參與上海多個城市更新項目。中海上海公司也經歷了三代城市更新,每一代產品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海上第一塊」花落中海
金天回顧,從1990年代的中國第一個城市舊改項目——海華花園(斜三項目),到2018年上海市中心城區最大規模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紅旗村項目,再到2020年上海市核心城區大體量的舊區改造項目——建國東路項目,中海親歷了上海城市更新恢弘篇章的多個重要時刻。
中海在上海落筆的第一個項目是黃浦區打浦橋的海華花園(斜三項目)。它是中海在上海推出的第一代城市更新的代表作,更值得關注的是,這是一個足以寫入上海建設史的標誌性項目。「斜三項目」是建國以來上海第一塊舊城改造土地批租,被譽為「海上第一塊」。正是斜三基地的批租成功與後續項目的快速推進,探索出一條解決城市更新資金來源之路,實現了城區改變面貌、居民改善居住條件、開發商獲得投資回報的多方「共贏」局面。大規模的舊區改造從希望變成了現實,由此拉開了大規模舊城改造的序章。
城中村改造範本
作為中海在上海的第二代城市更新代表作,「普陀真如境」的出現是「城中村」改造的範本。位於普陀真如的紅旗村是當時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村」之一,一直是區域環境整治的一塊「硬骨頭」。作為全市首批「城中村」改造的試點,經過兩年努力,紅旗村順利完成39.1公頃的搬遷,9大市場6萬人完成大遷徙。與舊的市容市貌揮手作別之際,氣勢恢宏的更新順勢展開。
「中海是懷著極大的誠意務實地推動城市更新的步伐。」金天表示,中海中心、中海環宇城MAX、中海劇院、中海臻如府等項目代表著辦公、商業、文化、居住板塊,它們就像一個個拼圖快速落位,書寫著百萬方真如境的未來,也在更深層面推動著真如副中心全面升級。
城市更新項目的難點在於文化的傳承。「相較於第一代城市更新項目,中海第二代城市更新的突出特點是打造『綜合體業態融合』和保護『在地文化』。」金天分享了兩個案例,一是古銀杏廣場。地塊內有一棵與真如寺同齡(700多年)的古銀杏樹,當地居民有著很強的情感牽掛。「我們聘請專業的古樹保護單位,通過定期注射營養液等方式,對古銀杏進行『管家式』的養護。另外,在設計方案階段專門設計了『銀杏廣場』,將建築整體退界30米,在保留古樹的同時滿足了人們對公共活動空間的需求。」
另一個案例是商業內容營造。中海將打造名為「銅川漁樂」的現代海鮮美食市場,將上海人「買海鮮去銅川路」的回憶保留和重新表達。同時,整潔的新型購物環境,還能夠為該地區導入更多的優質客戶,激活本地商業。
海派韻味城市新地標
建國東路67-71街坊位於黃浦區核心區域,是近年來上海中心城區少有的超大體量舊改項目。
「建國東路67-71街坊歷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是黃浦區重點成片舊裡改造項目,在關注城市更新速度及民生改善質量等問題之外,更要保護『鄉愁』,保留城市記憶。」金天介紹,五幅土地中的三個街坊將打造為完整的風貌區,其中還包含13處歷史文保建築。中海將按照上海石庫門和街巷裡弄的尺度,從業態、形式上整體思考、布局,希望未來建國東路板塊成為有海派風韻的城市新地標。
這五幅地塊雖以建國東路冠名,但南北走向的順昌路貫穿其核心區域,是一條頗為重要的縱軸。順昌路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01年。這路上不僅有豐富的建築人文景觀,也有擁有百年歷史的本土品牌。步行在熙熙攘攘的順昌路上,餛飩、小菜、炒貨、衣服……各種琳琅滿目的小店分布在道路兩旁,它們碰撞出的是濃濃的煙火氣,或許你不經意間邂逅的一間小店都能講述一段「光陰的故事」。
金天說,城市精神內核的傳承與發揚,不僅體現在固化的建築物上,還應該體現在流動的商業文化中,順昌路就是一處天然的實踐場。今年年初,中海發起了一系列「城市煥新計劃」,從民生煥新、記憶煥新、老品牌煥新、文化煥新、街區煥新五個維度進行城市更新。
人民照相館即在煥新的老品牌之列。為了留住記憶,中海邀請著名攝影師拍攝照片,製作城市攝影集,為老居民記錄當前的居住環境,永久保留這份城市記憶;為了解決舊改居民的臨時居住問題,中海將旗下的長租公寓優惠提供給居民,考慮到部分居民的需求,還在公寓內安裝了適老設備;為了讓中國第一所美術學校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舊址、漫畫會舊址等文物保護點煥發新生機,中海聯動劉海粟美術館,讓文保建築講好新故事……
這一系列的煥新行動,是中海對這座深耕了近三十年的城市的溫情表達,也是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積極回應。
「中海有幸參與新一輪核心區城市更新,這是對中海在上海三十年來城市更新開發經驗的認可與信任。我們在發揚以往經驗優勢之外,更要與時俱進,為城市發展貢獻新的力量。」金天言之懇切。
責任編輯:陳贇
校對:張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