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永恆抒情文
2023-07-17 17:32:47 1
人們說:青春與年齡無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春永恆抒情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青春永恆抒情文20xx【篇一】
我徘徊在了那我不能觸及的年代,漫步在了那我不曾見過的地方。
故事發生在文化大革命時代,人民呼喊著打倒資本家的口號,舉著保持革命氣節,拒絕小資本情調的旗幟前進。
雪花如銀蝴蝶般飛舞的季節,被一片潔白覆蓋了的山林迎來了新一批客人——一群十四歲至十七歲的正值花樣年華的青年。無論這些背景如何,身份如何的青年是因為什麼原因來到了這深不可測的原始森林,艱苦的環境卻只讓他們的心相互的聚集了起來。
印象很深的描寫是狼來了時的驚魂與女孩的哭泣,靜默的山林驚動了,聽慣了野獸的呼嘯的山林第一次驚動了。這些其實還是孩子的知識青年們又怎能沒有第一次離家的悲傷與想念。只是他們的選擇讓一棵茁壯生長的樹苗更早的經歷了風雨。太多的苦難,太多的困難,山林裡的勞作又怎能沒有危險與苦累。或是如洪水般勢不可擋的暴風雪,艱難的跋涉用文字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山中蜂子的厲害,猛撲而來的惡虎,危及生命的傷勢……每天嘻嘻鬧鬧的依然是他們,相互安慰的也是他們,看不出什麼不滿,沒有人退縮,偶爾的牢騷在可以選擇退出時化為了滿心的不舍與決心,這裡就像他們的一個家,沒有歇息的角落,卻包含著一絲溫存,沒有太多的甜言蜜語,每一句話卻都帶著小小的溫暖。
講述著在這些共同經歷著卻又不同的青年們的一點一滴的同時,穿插著「森林的故事」。它講述著森林的開始,生長、發展……
「它們一群又一群、一次又一次地向海岸上衝去。海水退潮了,衝上海灘的『先鋒隊』有的被海水卷了回去,有的被陽光曬乾被風吹乾壯烈的犧牲了。但是第二天,一批一批的海藻又前僕後繼地向海灘衝去……」仿佛看見了植物登陸時的苦苦堅持,心隨著它一次次的努力而牽動。作者用淳樸唯美的語言為我們講述著森林的興衰,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一扇外面陽光普照景色怡人的窗。
從這群青年裡,不,或許他們還只是少年。從開始的素不相識到擰成一根繩,他們一起經歷了太多太多,雖然時有大動幹戈,時有明爭暗鬥,卻再也不忍失去誰。一幕幕小插曲組成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夾雜著青澀的愛戀,生活的艱辛,悲傷痛苦時的淚水與幸福滿足時的笑意。
最後一場熊熊的烈火,重生的是他們的精神,涅槃的是他們的靈魂。永生的那些青年們,擎天的綠冠是他們最美的笑臉。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追逐了自己的青春,沒有什麼後悔的,在他們走過的地方,總會有一面旗幟飄揚,真正的存在,是不需要墓碑的。就如書的最後寫道:「森林不畏懼死亡,森林中的死亡對於生命是必需的。沒有死亡也就沒有新生。」「如果說墓碑代表著一種紀念與懷念,那麼,在森林中,每一株樹木,每一莖小草,都是他們母體的墓碑。因為頑強的生命力,朝氣蓬勃的成長,以及不斷更新的創造,便是最好的紀念與懷念。」
森林,更像是人。每一株植物的默默努力就如我們這一顆顆宇宙的塵埃,渺小,但忽視不掉。其實每一個人都想在最美的年華擦出一點絢爛的火花,只要跟隨了自己的心,便是輝煌。
青春永恆抒情文20xx【篇二】
青春是歌是畫、是個提及就讓人熱血沸騰的字眼,青春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欲向世界展現自己獨特的風姿,青春也是一本打開就合不上的書,一本關於奮鬥的書。
學者周國平說,青春不能錯過十件事:戀愛、交友、學會烹飪、旅行、鍛鍊身體、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對於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輩來說,青春就是奮鬥!
我的父親,生於五十年代的解放初期,父母早逝,全靠哥哥姐姐帶大,經歷過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在那個年代人們的青春歲月裡,奮鬥就是為了填飽肚子,雖然父親最美好的年華都在為生存而奮鬥,但卻造就了他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堅毅性格。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整個華夏大地,步入而立之年的父親開始探索新的生存之道。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水平的父親,自學木工、泥瓦工,慢慢地開始承包小的建築工程,就在那個時候遇到了我的母親,從此奮鬥意義變的不一樣,從生存轉向了生活,單身慣了的父親開始學習如何經營家庭,如何讓家人的生活更加舒適,如何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教育,奮鬥演變成了責任。如今我們三姐妹已長大成人,步入暮年的父親又有了新的奮鬥目標——開辦酒廠,雖然在父親這個年紀轉向一個新的行業,沒有得到家人太多的理解,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硬生生的把酒廠辦了起來,並且有序的經營著。
人在一生中能走多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青年時的追求。有追求的人,天地就廣闊。追求一旦萌發就夢牽魂繞,無論能不能實現,始終是一種激勵。從這種意義上講,追求是實現青春意義的最好方式。
青春,是一個由許多努力的日子組成的季節,執著於青春的努力,才能讓我們在青春的時光裡印滿走過的腳印。青春這本書,一旦打開就永遠也合不上,所以,請在自己正值青春的年齡,拼盡全力,無怨無悔!
青春,努力奮鬥,只為迎接那人生最燦爛的陽光!
青春永恆抒情文20xx【篇三】
詩人紀德在《先知的花園》中說:「時光易逝,唯有你的青春之心不會老。」
的確,「老去」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規律,但正如王國維先生那句「一事能狂便青春」,物質會腐朽,但保持一份青春心氣,執著、積極,縱然我們白髮蒼顏,心卻不會頹然老去。青春便作為一種精神存在,石古不廢。
6月13日即將近來八十華誕的戴尅戎老先生,便是極好的典範。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享譽海內外的骨科專家,高齡的他仍活躍在科研、醫療第一線。青春之心是他不竭的動力。他說:「我喜歡一切從頭開始,像一個青年人一樣地去工作。」正因如此,他才能像青年人一樣,始終保持對新科技的高度熱情,並將它們運用到醫學領域,不斷發明出類似於「形狀記憶加壓騎縫釘」的「魔術般的金屬製品」。
戴尅戎先生喜歡這樣一句話:「公爵是因為偶然的出身才成為公爵,而貝多芬是靠自己成為貝多芬的。」我要說,是青春心氣使戴尅戎成為了那個老當益壯、青春不朽的戴尅戎。
青春心氣,是青春不朽的催化劑;是對生和死,青年和老年,人生和宇宙的富有審美情懷的考量。古往今來,歷史化作塵埃,但總有一些人的青春心氣,如炳燭之明,不朽地燃燒著。
我們不會忘記,詩人拜倫懷著少年心氣、青春之心,完成了詩人到革命戰士的角色轉換。我們不會忘記,當傷痕累累的海明威從戰場上退下來,以一種怎樣的執著勇敢、熱情求索,開闢了一條艱辛卓絕的寫作道路。海明威有言:「那時的巴黎對我,是一個流動的聖節。」是啊,一個始終懷有青春心氣的人,他的每一步都將不朽,都是一個流動的聖節。
當《黃金時代》裡那一群理想青年:魯迅、蕭紅、丁玲懷著狂熱用他們的文字呼告歷史的來人;當史鐵生帶著青春的質樸在輪椅上放聲歌唱,新時代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失落於生命之將老,而不積極地面對生活?
清華[微博]大學[微博]有一句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作為初出茅廬的我們,更應當胸懷青春心氣,去營造健康的新世紀!
一事能狂便青春,雖向死而生,但青春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