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山楂樹之戀》有感

2023-08-13 00:03:03 4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山楂樹之戀》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山楂樹之戀》有感1

  《山楂樹之戀》20世紀70年代初,響應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老師帶著教育革命實踐小組來到西坪村採風編教材。高中生靜秋被安排在老村長家,村長媳婦介紹情況時,提到了一個名叫老三的小夥子。他是地質勘探隊成員,平日作業,很少回家。靜秋對老三很好奇,終於兩人相見,以山楂樹為話題,袒露心扉,互有好感。

  這一陣子,被譽為史上最純潔的愛情電影《山楂樹之戀》成為了各大媒體及群眾口中爭相討論的對象。電影的導演是曾執導奧運會開幕式的大導演——張藝謀,在當今華語影壇,這個名字就引發的票房號召力自然就不用說了,但是電影的口碑還是掌握在了觀眾手裡。電影表達的感情一定是很多人想擁有,但不曾擁有的,儘管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這種純真的感情稍顯做作,但是卻在某種程度上闡述出了愛情最原始的特質。也許導演張藝謀就是想通過對愛情的純潔化,而達到動情而不煽情的效果,作為九零後,我依舊願意相信這種純美的愛情。影片中對時代背景的復原相當考究,貧窮凋敝的農村生活,淳樸善良的人們,隨處可見的革命標語和口號,以及那種戰天鬥地的豪情,都還原了當時的背景。尤其是女主角靜秋排舞的那段戲,對領袖的熱情和機械的崇拜之情躍然眼前。這樣的場面給了我們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仿佛我們的思緒也被拉回到那個百感交集的年代。

  從這強烈的時代背景上可以看出,導演張藝謀的目光不光是放在年輕一族,而期盼能夠和60、70後激起共鳴,一起回憶思忖懷念那個純樸的年代,那段純潔的戀情。年輕的一代或許更願意對照原著來討論影片中的愛情是否「純潔」。因此,看《山楂樹之戀》要有一種特定的懷舊心情。相較於其他愛情影片的大尺度,靜秋與老三的愛情單純得讓人心疼,兩人之間那種若即若離、欲說還休的感覺,正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具有真實性。這種感情在某種層度上有被導演故意純潔化的感覺,但這種純潔化僅僅是意境上的純潔,在當時的社會這些都是真實的,都可以從上一代人的切身經歷中得到驗證。

  在影片的結尾:老三得了白血病。在是之前靜秋來看他,他所剩的意識只能盯著天花板上的那種和靜秋合照的老相片。這一情節在今天完全很老套,可是正是這種老套的情節,完全凸顯出了靜秋和老三之間的愛情,是那樣的真、那樣的純,讓每一位觀眾都為之泣下。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不帶著任何的利益欲望;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還原了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感;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真心的只為彼此付出;我願意相信這種愛情,帶著最初的美好和單純去愛,即使是離別,也收穫了真情。

觀《山楂樹之戀》有感2

  用了整整兩天的時間,終於看完了這部山楂樹之戀,關上電腦,卻無法從故事裡走出來,即便是吃飯,睡覺或者散步的時候,腦子裡依然迴蕩著老三與靜秋的對話,我知道,我這是陷進去了,已經深深地被打動,深深地融入了主人公的心裡。

  很少再去看這樣的小說了,也很少再被故事中的某個環節打動,我一向是個理性的人,在我的潛意識裡,總是認為生活是平淡的,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都是文人的杜撰,都是為了騙取讀者的眼淚好為自己的作品贏得一席之地,但是,今天我才發現我錯了,因為這個故事是真實的,是用現實中的真人真事改編的,文中沒有華麗的鋪墊,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更沒有浮誇的陳述,也沒有過多的煽情,作者用樸素的文筆,和一顆細膩柔軟的心娓娓道來,卻處處敲擊在讀者的心靈深處,讓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止不住熱淚盈眶。

  是的,我想,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夠如此催人淚下更多的是源於它的悽美,如果老三不死,他一定會和靜秋結婚,過著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一樣美好的生活,但是,生活總是時不常的跟人開個玩笑,故事總也不能擁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心隱隱地痛,這種痛一直衝擊到眼睛裡,給它籠上蒙蒙的霧氣,我不是個輕易掉眼淚的人,但是套用文中老三的一句話:男人不興哭,還不興為別人哭嗎?我想說的是:我不興為自己的故事哭,還不興為別人的故事哭嗎?

  我在想,這個文中的老三到底是個怎樣的男人呢?那麼多情、執著,心思縝密;那麼博大,隱忍、深沉而熱烈。他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甚至有時是卑微的',他的心一定會愛的很痛,痛並幸福著。他面對靜秋這個懵懂的,單純的,固執的少女所能給予的所有折磨都欣然接受,毫無怨言,他面對心愛的人已經沒有了自我,靜秋的快樂就是他的快樂,靜秋的喜怒牽動著他的每一個神經。

  靜秋是幸運的,即使是最終失去了,但她曾經得到過的愛也足夠她回味一生的了,試問,這世間有誰能像老三愛靜秋一樣愛過另一個人,有誰能像靜秋一樣擁有過這幾近絕版的愛情。

  愛情,在這個年代早已失去了它的純真和韌性,它就像一個工藝品,散發著誘人的美麗,你卻只能遠遠地觀賞,也許,真正的愛情只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吧,靜秋的羞澀矜持、純情懵懂,和她的堅韌樸實,即使放到現在也會惹人憐愛的,但能不能再遇到老三這樣痴情的男孩就不好說了。

  山楂樹之戀一段甜蜜的,酸澀的情感,一份綿長的痛苦的回憶,我不知道現實中的主人公在失去老三後漫長的歲月中是怎麼過來的,她一定是個堅強的人,她一定聽從了老三的遺言,替他活著,替他看世界,替他感受生活中的哪怕是細微的感動,替他結婚,生子,幸福地活很久很久……

  老三是幸福的,可以在有生之年遇到靜秋這樣的女孩,可以傾其生命地愛一次,靜秋也是幸福的,老三的呵護和疼惜給她留下了溫馨甜蜜的回憶。無論是愛與被愛,付出或者得到都是一種幸運,都是應該珍惜和珍藏的。

  我想,但凡看過這篇小說並被感動過的人都具備一顆柔軟的心吧,都應該是生活中重情義的人吧,也許,我們在現實中無法擁有這樣深刻偉大的愛情,也許我們正在過著平淡平庸的日子,但是,至少在我們的心裡已經相信了愛情這個東西是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是存在的,一個人是可以為另一個人無私的奉獻精神是存在的,愛情不僅僅只是個傳說,有的時候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有時候我們過多的理性忽略了細微的情感流露。

  山楂樹之戀,讓我看到了一個最純潔最悽美的愛情,更讓我明白了原來愛可以這樣深邃和博大。為什麼一切美好的開始總要以悲劇來收場呢?悲劇的威懾力雖然可以震撼到每一個看到它的靈魂,但是這份留在人們心裡的傷痛卻是那麼殘忍,所以,我寧可不要這份悽婉的美,只希望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觀《山楂樹之戀》有感3

  你活著,我就活著;你要也是死了,我就真的死了。

  ——老三

  一個叫西坪村的地方,一段美麗的邂逅,一棵山楂樹的故事,讓原本不相識的兩個人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老三對愛情默默的付出,使我們看到了愛情的偉大。靜秋的純真與羞澀,讓我們嗅到了青春懵懂的氣息。山楂樹是他們愛情的見證,也是他們心中的一個夢。

  《山楂樹之戀》的故事基調起得很低,將一段生澀樸實的愛情始末搬上了熒幕。沒有多少喧囂歡鬧,沒有多少纏綿悱惻。有的只是一如既往的平平淡淡,和多次定格的甜美笑容。竇驍飾演的老三,相信他的笑容一定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伊始,一口閃亮的白牙就分外耀眼,誠懇、熱情、真摯等的褒義詞都仿佛能從這些笑容裡顯露出來。老三有一顆不羈的心,渴望自由自在的愛情。在維艱時代的大背景下,他既迫切地希望衝破舊政策的牢籠,又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靜秋「循規蹈矩」的宿命。在如此矛盾與坎坷之下,想必笑容能戰勝一切,至少能營造出暫時的二人世界。

  靜秋的笑容就稍不同於老三,命運多舛的她事事小心謹慎,時刻保持著與「錯誤」的距離。幾乎是一見鍾情地愛上了老三,她的笑容代表著幸福,懵懂愛情的滋潤讓她芳心悸動,但又不知所措。大多數時候,只是傻傻地接受給予,當愛的份量到了一定程度,她的笑容變得更單純,並開始懂得去「付出」。老三與靜秋,從第一次見面的笑容裡開始,到最後一次離別的淚水中結束,期間錯落的黑夜,見證著這段隨風而去的不朽愛情。

  海報上「最乾淨的愛情」的字樣,如同石頭丟入大海,一時間激起了千層浪。在充滿銅臭氣息,拜金主義思潮糜爛的當下,一談起「純潔、永恆」,大家就唏噓不已。不是不嚮往,而是不相信。信仰的缺失是最可怕的,對於「純潔、永恆」的蔑視,不屑一顧,仿佛它理所當然的只是烏託邦,是虛幻空想之下的產物。事實上,存在與否每個人自己說得都算,只要願意去相信。

  《挪威的森林》裡,渡邊與綠子放縱灑脫的愛情難道不乾淨嗎?《新橋戀人》中,衣衫襤褸的朱麗葉與灰頭灰臉的德尼,他們之間的愛情難道很齷齪嗎?《巴黎拜金女》裡,奧黛麗塔圖與艾爾馬萊之間的愛情難道真的充滿銅臭嗎?就算是奧黛麗赫本的經典之作《蒂凡尼早餐》,她不也到最後才「浪子回頭」嗎?可見,所謂的「乾淨」也好,「純潔」也罷,更進一步的「永恆」,根本就沒有一個判斷的依據。愛情不是一張考卷,它不需要標準答案,它需要的只是兩顆真心相愛的心,僅此而已。

  老三的悲劇,似乎貼上了一般愛情電影生離死別的俗套標籤。但要想到,畢竟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那麼就絲毫沒有理由去抱怨這所有的一切了。「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我會等你一輩子…」老三的這句話,到最後的字幕也一併沿用。要是出自旁人之口,可能會忍俊不禁,但經過了100多分鐘的洗禮之後,我已經徹底地被折服了。最後留在手臂上的那條疤痕,其實是烙印在內心裡,早已刻骨銘心了。

  如果生活是單行道。我希望我能看這你走。直到你能幸福。如生活是雙行道。我希望我能牽著你走。和你一起幸福。所謂註定,不該是千迴百轉的尋尋覓覓,而是不離不棄的風雨同路。

  所謂愛情,不該是黯然垂首再悄悄離去,而是無怨無悔地勇敢堅持。

  所謂精彩,不該是站在最輝煌的舞臺,而是在最平凡處依然堅守認真和自信。

  所謂動人,不該是淚水漣漣的海誓山盟,而是默契和諧的點點。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