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長徵第一集《悲壯出發》觀後感
2023-08-12 22:33:14 3
新長徵路上,吹響的依舊是戰鬥的號角,播下的依舊是革命的火種.讓我們把青春擂動,擂成大時代最強勁的鼓點;讓我們把生命唱響,唱成天地間最華美的樂章.站在世紀的雲端,站在世界的雲端,把東方巨龍的形象,築成最高、最美、最強!
20xx年永遠的長徵第一集《悲壯出發》觀後感一:
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這一重要歷史時刻,東方衛視中心派出多個攝製組,前往於都、遵義、延安、北京等地,精心拍攝、製作文藝專題片,回顧革命先輩的長徵腳步,傳承長徵精神。
於都是長徵的起點。主持人將帶領觀眾再次回到歷史的現場,回望這場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戰略遠徵,通過對大量歷史、影視資料的收集查閱、對紅色地點的實地走訪、對老紅軍及其後人的深入採訪,回述一個個於都夜渡中的東動人故事:1934年10月17日,中央紅軍主力部隊完成了最後的集結,8萬6千多將士雲集於都河畔。從何屋裡進行長徵的全面籌備,到於都河前老百姓們紛紛送上自家門板幫助紅軍秘密渡河;從陳發姑為丈夫編織的75雙草鞋,到華屋村前再也看不到植樹人的17棵蒼勁松柏……儘管時光荏苒80年,於都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仍然承載著說不完的長徵故事。
遵義是長徵乃至中國革命的轉折地,在這裡紅軍不僅取得了長徵途中的首次大捷,更在毛澤東同志的卓越指揮下,四渡赤水一舉跳出了國民黨川軍、滇軍、黔軍約40萬兵力包圍圈。然而這樣的一次重要轉折並非僅僅通過一次遵義會議就能實現,為了儘量在有限的篇幅內還原這段歷史史實,攝製組堅持晝出夜行,每天跨越數百公裡,一一尋訪了烏江、赤水、土城、苟壩、婁山關等紅軍駐地和戰鬥遺址,藉助大量實地採訪,揭示了紅軍如何獲得當地貧苦百姓熱情擁護,並奮勇殺敵,屢創奇蹟的真實故事。更通過猴場會議、通道會議、遵義會議、苟壩會議等一系列重要決策的關鍵影響,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危急關頭,如何臨危不亂,懷抱必勝的意志和信念,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完成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
20xx年永遠的長徵第一集《悲壯出發》觀後感二:
80年前,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敵人大兵壓境、中央蘇區即將失守的背景下匆忙上路,悲傷和茫然籠罩著沉沉行進的隊伍。向什麼地方轉移?落腳點在哪裡?當時誰也說不出來。
好在黨在這支隊伍中,黨的領袖在這支隊伍中,官兵信賴的各級指揮員也在這支隊伍中。因此,大家堅信,只要跟著隊伍走,就是對的,就有希望和出路。因為他們信任黨,信任黨提出的戰鬥任務和革命目標。而他們參加紅軍,跟隨黨領導下的這支隊伍衝鋒陷陣,就是奔著黨提出的革命目標來的。如果需要理由,這就是他們初心不改的理由。
是的,理解了長徵,就理解了我們一路走來的精神密碼。那一段艱苦卓絕的遠徵,對於後來者而言,是一部永遠的革命聖典。
20xx年永遠的長徵第一集《悲壯出發》觀後感三:
在1945年4月,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有過一段精闢的概括:「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是我們這支軍隊的唯一宗旨。」
獨立自主,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探索進程中凝聚的歷史經驗,也是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始終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毛澤東同志在1958年同非洲青年代表談話時就曾談到,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要相信,但一定要同各個地區的實際相結合,我們這樣「結合了,就靈了,就勝利了」。「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實踐與探索確是自「遵義會議」起始走向自覺的。這在「長徵」本片學習中加深了更為牢固的確定。
特別可喜的是,「長徵」紀錄片對遵義會議進程客觀準確表現了系列會議關聯的發展經過。既突出了遵義會議的旗幟標誌作用,也交代了前期通道會議黎平會議及猴場會議對遵義會議起的累進合力作用,也表現了隨後而來的「雞鳴三省」等後續會議累積進程的推進。政治路線決定著軍事與其它,是靈魂。為此,遵義會議成為了偉大的歷史轉折。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之所以隆重紀念,其指導意義在當下同樣是意義非凡的。「長徵精神」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歷史進程中始終有著不可或缺的鮮活生命力。
理想鑄就了堅定的信念,信仰突顯出始終如一的樂觀,大局意識決定了堅如磐石的團結,為最廣大人民群眾全心全意服務的方向決定了共產黨人的忠誠,這是萬裡長徵事業薪火傳承的永恆守則。有了這些理想信念,就有了彪炳史冊的紅軍長徵的勝利,也催奮出人民共和國當今屹立世界的大國風採,這是本片得以生發而出的現實意義。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為實現中華民族壯麗偉業正進行著新的長徵,這是凝聚幾代中華兒女的共同夙願,是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是毛澤東等老一代先輩對長徵萬裡徵程必須不斷步步奮進的前瞻判斷,是艱巨而偉大的壯麗事業。為此,也是「長徵」紀錄片的現實意義所在。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