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部優秀電視劇(5部電視劇獻禮改革開放40年)
2023-08-13 00:18:37
新疆晨報訊(文/記者 劉萌萌 圖/網絡)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12月的螢屏將迎來多部獻禮改革開放的影視劇,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王凱、楊爍、董子健主演的《大江大河》,三人以各自經歷反映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的發展變化,《外灘鐘聲》則以老上海的弄堂裡幾戶百姓人家的經歷反映時代變遷,《那座城這家人》和《北部灣人家》則分別聚焦唐山震後40年重建以及廣西北部灣開發。這些有時代印記和創新意識的影視作品將給我們的2018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重組大家庭見證唐山40年變遷
《那座城這家人》
導演:邵警輝
主演:馬元、童蕾、薩日娜、李建義
播出時間: 12月2日起每晚19:30湖南衛視播出
劇情:這是一部講述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重組的九口之家相互扶持、擺脫困境、重建家園的故事。踏實肯幹的礦工王大鳴和身懷六甲的妻子林智燕恩愛甜蜜,卻不料地震半夜來襲,將一家人的美夢徹底打碎。王大鳴痛失所愛,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和同樣失去親人的楊艾結成半路夫妻,並收養了幾個孩子,重組了家庭,40年裡,相互扶持。
看點:該劇改編自唐山籍作家李焱的長篇小說《平安扣》,以唐山大地震為故事背景,跨度四十餘年,完整呈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一座城為大,一家人為小。這便是本劇的兩條脈絡,由小及大,由大望小。還原了1976年至今眾多社會變化,包括軍綠色挎包、復古雷鋒帽,以及家庭中常用的「國民款」搪瓷碗、柏油路、高速公路、高架橋等細節。而那些小人物迸發出來的永不放棄、堅強樂觀的精神,便是留給我們這代人的最大財富。除了生死離別,都是小事兒。你有什麼理由不樂觀的往前走呢?
廣西北部灣開發下的家庭史
《北部灣人家》
導演:齊星
主演:李雪健、劉莉莉、杜源等
播出時間:12月2日起CCTV-8每晚19:33播出
劇情:退休幹部韋大壯和大學教授簡淑賢迎來了結婚30周年紀念日,不料簡淑賢出現阿爾茨海默病前兆,三女兒韋桂蘇是開發區副主任,因為工作上的煩惱,家庭關係受到波及導致破裂,小兒子韋桂江生病不想拖累妻子,也在鬧離婚,留學歸來的孫子帶回外國女友,文化隔閡讓他和家人之間鬧得不愉快,但是韋家人在經過一系列風波驚擾後,通過愛與智慧解決困難、消除分歧。
看點:該劇從一個飽經滄桑、信仰堅定、頭腦睿智的老人韋大壯的角度入手,生動地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和家庭的現狀,以一個相親相愛、溫暖和諧家庭的視角折射出千萬個家庭,並反映出改革開放以來廣西的發展和變化。桂林山水、北部灣畔、邊關風情……為了更好地展現改革開放40年廣西美麗的自然環境,劇組動用無人機拍攝了很多極具地域色彩的畫面,呼籲大家要為子孫後代留一片綠水青山。
一部70後、80後的青春回憶史
《我們的青春期》
導演:董春澤
主演:曾淇、郭家豪、康寧
播出時間:12月3日山東衛視
劇情簡介:南方小城,生活著高小敏和她的三個小姐妹, 四個性格各異的女孩,還有為家常瑣碎操勞、因平凡喜悅歡聚的父母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高小敏家房子欠債、爸爸失業,豹子爸下海創業大起大落,杭海患病。生活中鄰裡間雖少不了摩擦,但他們始終相互照應扶持,共同度過了難關。
看點:草綠色窗欞邊上貼著火紅的對聯,是奪目的撞色;小夥子穿玫紅色背心坐在孔雀藍的牆板前,周圍再點綴著風箏、王祖賢海報、飛機模型……充滿著復古的時尚感。除了這些堪稱「童年記憶」的物件,《我們的青春期》也還原了只有上世紀90年代人們才有的精神狀態:孩子們偷偷看完電視會用溼抹布降溫,以防家長責罵;而家長們則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各種「威逼利誘」叫孩子好好學習考高分……相信每個人看了都有代入感。
還原上世紀80年代的上海灘
《外灘鐘聲》
導演:管虎、費振祥
主演:俞灝明、陳瑾、吳謹言、陳潔、代旭、牛犇
播出時間:浙江衛視 安徽衛視 12月10日起每晚19:33播出
劇情:杜家是外灘后街的一戶普通工人之家,父親杜師傅是外灘鐘樓的維修工人。杜心生十七歲時遇到音樂教師之女俞佩佩,兩人相戀,但被杜母以家庭成分不好為由分開。多年後,杜心生娶了師傅的女兒苗招娣,並收養了妹妹杜心芳的女兒安安。
看點:《外灘鐘聲》集齊了今年的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華鼎獎觀眾喜愛影視明星、華鼎獎中國古裝題材電視劇最佳女演員、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該劇為紀念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而創作拍攝,劇中將看到頗具「年代感」的物件和整體色調,比如鏡頭一閃而過的組合木櫃、老式綠皮冰箱、搪瓷缸和永久牌自行車,以及兄弟倆的花襯衫和杜家媽媽的紅絲巾,再配上極具生活氣息的淡妝,瞬間把人帶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海灘。這莫名的熟悉感是不是令你聯想到塵封在舊相冊裡年輕時髦的父母?
一部改革開放時期的奮鬥史
《大江大河》
導演:孔笙、黃偉
主演:王凱、楊爍、董子健
播出時間:12月10日東方衛視、北京衛視19:30播出
劇情簡介:
《大江大河》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三個小人物為代表,刻畫了改革開放前十年,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所經歷的蛻變和革新。片中,王凱飾演的宋運輝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代表,他歷經坎坷考入大學,畢業後來到國營工廠擔任技術人員。他紮根技術、提倡革新,歷盡坎坷最終取得成功;雷東寶是宋運輝的姐夫,他文化程度不高,從部隊復員後卻一心想要帶領父老鄉親走上致富之路,是行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集體經濟體的「代言人」;楊巡挑著扁擔、喊著「饅頭換雞蛋」緩緩出場,憑藉著機靈的頭腦,楊巡在商場裡一路摸爬滾打,在不斷地摸索中戰勝迷茫和挫折,收穫了喜悅和成長,是千千萬萬個體經營者的縮影。
看點:劇中服化方面,大到上世紀70年代末的校園、農村等環境,小到那個時代普通人家裡的竹編熱水瓶、二八自行車等,還原十分到位。劇組先後轉戰涇縣、馬鞍山、北京、南京、上海等近十地取景,「小雷家村」等場景都是劇組根據歷史事實「1:1」還原搭建的,在保證了時代質感和精神面貌的同時,也令演員更容易沉浸其中。
劇中,王凱將飾演上世紀80年代的青年形象,腳穿布鞋或軍用膠鞋,還有我們記憶中的3道槓藍色運動服,
製片人侯鴻亮曾表示:「《大江大河》的創作不僅僅是我們對於團隊20多年現實題材創作經驗的一次總結,也是我們這些改革開放同齡人,站在中國以新興大國走進世界舞臺的歷史臨界線上,對於這個時代最深切的感受。」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