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正月怎麼拜太歲(本命年拜太歲怎麼拜)
2023-07-31 22:32:08 2
如何正確拜太歲,拜太歲的法子
太歲又稱太歲星君,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因為木星每十二 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者歲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神只。
安太歲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民間信仰。主要是為了安穩心神。 唯有神情穩定自在,才能啟發勝妙的靈智,淨除諸貪惡習,達到真正的消災解厄,所以心情愈自在自如的人,愈無所貪求,愈能喜心布施,濟助於人,廣造一切種種善德,自然會增長無上的福樂。
傳統安太歲的方法
安太歲分為兩種:一種是「壓歲」,另一種是「拜歲」。壓歲是指今年行壞運,依照傳統做法,將自己的生辰八字寫在金紙上,然後放在太歲神相下或香爐下,稱為壓歲,在一年後必須去還歲;另外,將生辰八字用49個銅板壓著,也稱壓歲。如果是為了求好運而安太歲的,稱為「拜歲」, 是將自己的八字寫好,拜太歲求平安好運,然後再將金紙燒掉。太歲爺在一般廟中都有設位,也可以安放家中神佛處,或與灶神一齊,設位貼相一般在正月初九天公生或正月中為之,用清茶、素果,敬奉大吉。謝歲則是在同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早晨,用花果、清茶拜謝太歲星君,則萬事大吉。
網絡安太歲的方法
除了傳統的安太歲方法之外,目前還延伸出一種網絡安太 歲的方法,所以若覺得到廟裡安太歲儀式太複雜,或是沒時 間到廟裡去安太歲的人,現在都能透過上網安太歲的儀式來 祈求平安順遂。網絡安太歲的時間也比較沒有限制,可以在 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玉皇大帝生日)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 段期間上網安太歲,或在四季節氣及接近這些節氣的日子來 安太歲,也都能達到趨吉避兇的開運效果。四季節氣為國曆 2/4立春、5/6立夏、8/8立秋、11/8立冬。
自己進行會有諸多的不便,建議去找正規地方來拜,可以是仁澤易道道長
拜太歲去哪裡拜,怎麼拜
道觀去道觀拜,自己在家也能辦,但是需要準備的東西過多去道觀的話大約200塊錢左右。
怎麼樣拜太歲
「拜太歲」是常見的化煞方法,太多數以在正月初八舉行。其實拜太歲的方法可繁可簡,但以下的步驟則不可缺少。
一般來說,拜太歲可粗略分為三類:
① 選擇往大廟參拜:進大廟和進細廟的拜祭方式略有不同,如欲到大型廟宇參拜,步驟如下——•首先到廟外廟一份太歲衣,太歲衣的作用有如一份表格,要將自己的名字、年齡及出生年、月、日寫在上面,以知會太歲應保佑哪一人:•先向六十太歲的統領上香;•向該年太歲上香(2007丁亥年的太歲姓封名齊,另一說姓均名齊);•再向自己出生年所屬的太歲上香(大廟設有六十太歲一覽表);•然後逐一向其餘太歲上香;•最後將太歲衣化掉。
② 選擇往細廟參拜:因為細廟的地方淺窄,很多時會將六十位太歲放在一起,所以拜祭方式比大廟較為簡單——•到廟外購買壽金(細廟一般沒有正式的太歲衣出售,通常以壽金代替);•在壽金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及出生年、月、日,壽金數目按自己的歲數多少而定;•向廟中的太歲上香參拜;•將準備好的壽金放到屬於自己年歲的太歲像下(可請廟中的工作人員代勞);•最後化掉其餘衣紙。
③ 選擇在家中自行拜祭:不論大廟或細廟,新春前後總是人頭湧湧的,如果不想往廟宇參拜,亦可選擇在家中自行拜太歲,俗語稱為[拜當天]——•在紅紙上寫上該年的太歲資料,以本年為例,可寫上[丁亥年當年太歲之位]或[丁亥年封齊太歲位];•將紅紙放在家中的神明(如觀音、關帝)旁邊;•以六色果(六款生果)、煎堆及齋菜等作供奉,誠心地參拜;•最後將衣紙化掉。
不論你用哪種方法,只要誠心拜祭,太歲便會保佑你。至於最適當的拜太歲日子一般是農曆正月初八的吉時,而帶去供奉的物品不需有肉,只需簡單的香燭及生果即可。
「拜太歲」後記緊要於年尾「還太歲」,以酬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還太歲」最適當的時間為每年的冬至前,即農曆12月22日至23日左右,方法跟一般還神步驟一樣,同樣只需準備生果及香燭即可。
拜太歲如果錯過了正月初八同正月15怎麼辦?
沒事的
如果你是壞人 那拜了太歲神 你就沒事了 那神是不是貪汙了? 要是神仙也貪汙 那他要不要受罰
如果 你是好人 那就是不敗神 神仙會 莫須有 治你?
拜太歲 佩戴太歲 符 其實目的是 讓自己知道 這一年 可能會不好 心裡有數 投資 開始都謹慎點 也就 趨吉避兇了
請問在家中拜太歲的具體步驟都有哪些?正月初八以後拜可以嗎?可以代替別 ...
拜太歲與拜財神一樣,是全年都可以拜太歲的,按照傳統習俗,正月初八是拜太歲的正日子。正月初八祈福拜太歲可以選擇以下三種方法中的一種即可。正月初八以後拜也可以。
1,選擇太歲廟或是供奉有太歲神像的道觀廟宇拜太歲。按照道觀廟宇安排的流程儀軌參拜太歲祈福即可。
2,選擇網上拜太歲、在線祈福拜太歲。 舉頭三尺有神明、網上網下一般同,可以登錄在線財神網、中國太歲網在線拜太歲祈福。
3,在家設立太歲牌位拜太歲。首先是製作太歲牌位:用紅紙寫上「丁酉太歲唐傑大將軍神位」。然後安太歲牌位,牌位地點設立於正西太歲方,擺放在供桌上。如果家中供奉了財神像等神像,直接在神壇增加太歲牌位即可,不用單獨設牌位於太歲方。
拜太歲貢品:以四款水果、香三支、燭二支供奉。點香燃燭,向太歲牌位三鞠躬,敬奉太歲,祈禱「丁酉太歲唐傑大將軍,望將軍庇佑弟子今年逢兇化吉,好運常來,身體健康(可加上自己希望的其他願望),年底定當誠心酬謝。」誠心地祈福許願後,將拜太歲疏文與元寶紙錢一起焚化(注意疏文要從文首開始焚化,最後焚化結尾部分),拜太歲儀軌完成。
拜太歲疏文可以聯繫中國太歲網奉請,要將自己的名字、性別、住址及出生時間寫在疏文裡面,以知會太歲應保佑之人。香、燭、元寶紙錢與日常祭祖所用是一樣的。
太歲符與化太歲錦囊的奉請使用。出現犯太歲的情況,可以請中國太歲網開光太歲符或是化太歲錦囊化解(太歲符、化太歲錦囊選擇一種即可)。太歲符分陰陽的,男士請陰符,女士請陽符,或是男士請黃色化太歲錦囊(錦囊內含太歲符陰符),女士請紅色化太歲錦囊(錦囊內含太歲符陽符)。
年頭拜太歲,年尾送太歲,可得功德圓滿。每年的太歲神是不一樣的,拜太歲後要於年尾送太歲(亦稱還太歲、謝太歲),以酬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送太歲最適當的時間為每年農曆小年前後,也就是臘月24日左右,方法跟一般拜太歲步驟一樣。只是把拜太歲疏文換成送太歲疏文,焚化疏文的同時需要焚化太歲符。
拜太歲是什麼意思
太歲是古老的中國民間信仰,源於古代中國民間的天體崇拜,與歲星(木星)有一定的關係,由道教繼承發展為拜太歲信仰。常見的化煞解厄方法,大多數以在正月初八舉行。當代拜太歲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城隍廟、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廟、蓬瀛仙館等道觀。
太歲是太歲神的簡稱,乃道教值年神靈之一,一年一換,當年輪值的太歲神叫值年太歲(流年太歲)。太歲神在所有神中,影響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稱,掌管人世間一年的吉兇禍福。
道教《神樞經》說:「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翰運時序,總成歲功」。 《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三命通會》說: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太歲當頭有災禍,刑衝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古語有云: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 可見太歲,乃諸神中最有權力的年神,掌管人們一年的禍福,主宰全年運程。
「拜太歲」是常見的化煞方法,大多數以在正月初八舉行。其實拜太歲的方法可繁可簡,但以下的步驟則不可缺少。
戰國時代似乎有一種「歲星紀年法」,就是用歲星在天上的位置來表示年度,一年一個辰,12年一循環,而其用途在於古代的佔星術推算。本命年是指:個人出生時的屬相,恰好是和當年屬相相同就被叫做稱作本命年,古書有「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因此本命年的人必定百事不順,多厄運橫禍。古書記載:女士佩戴紫冰銀鑲嵌藍絨晶項墜,男士佩戴紅竹石飾品,之後用「法體鹽,黃金,橘子石,須倫,赤鱬鱗」製作成石碑護身符。並按照農曆生日在結印冊上添加結印:農曆3到5月出生需添加「日足,千與香穗,九虹錦聲」3個結印。農曆6到8月出生的需添加「冰蝶,木靈御幣,竹雀」3個結印。農曆9到11月出生需要添加「八重冰梅,刳舟剡楫,百目靜」3個結印。農曆12到2月出生需添加「渡邊葵蟹,南宮橘末,日足」3個結印。古人將本命年用的飾品與是被護身符和結印3個在一起組成的稱作玄冰風水局,古人認為3種法器在一起可以消除本命年的厄運。這是民眾的一種美好訴求的體現
起初,由於人們仰頭觀測天體運行時,所用來標明的地理方位,常常與生活中所習慣的方位顛倒。 歲星的運行會有誤差,歲星就是木星,木星每年走31度(1辰,木星回歸周期398.88日),11.86年就繞天一圈每86年就會差1個辰,稱為「歲星超辰」。這誤差很麻煩,會造成佔星術不準確。
為了避免誤差,所以在戰國時代中晚期,佔星家們設計了太歲這個完美的星體。太歲,是從歲星轉化來的虛擬星體,太歲被規定旋轉方向與五大行星一樣,如此一來,當人們使用太歲紀年時,太歲的方位移動方向,就與地理上的習慣(北上南下、左西右東)相符合了。另外又規定太歲每年行走30度(1辰),12年剛好繞天一圈,所以可以更準確的用來紀年(後來演變為幹支紀年法,持續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這樣不會發生誤差。
《續文獻通考·郊社考 卷一百九》:「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已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神也。」古人將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對應一個地支,稱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一周,大致上就是每歲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