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歷史洩洪時間表(新安江水庫9年前那次洩掉了22個到25個西湖)
2023-08-01 07:47:09 1
7月6日,杭州入梅第39天。
39天裡,26天都在下雨。
雨水積蓄、水位上升。
今天上午10點,新安江水庫要經歷史上第七次正式洩洪。
初步預計22個小時,持續到8日早上8點。
杭州新聞App將直播新安江水庫洩洪
長按下方海報進入
上一次洩洪,是2011年。
也是3孔,歷時31.7個小時。
總洩洪量相當於22到25個西湖。
這次洩洪,將影響沿江30萬人口。具體波及哪些區域?對下遊桐廬、富陽等地影響大嗎?各城區做好了哪些準備?
這次洩洪,是新安江水庫歷史上第七次正式洩洪。什麼情況下要開閘洩洪?為什麼洩洪標準盯著107米水位?開3孔有什麼講究?
//
準備洩洪工人在檢修加固閘門
//
昨天14:00多,快報記者趕到建德,探訪開閘洩洪前的新安江水電站。
在前往水電站的路上,可以看到沿途的新安江江面水霧蒸騰,煙波浩渺,在群山掩映下,像一幅水墨畫。
工作人員在為開閘洩洪做準備。
昨天下午,開閘洩洪前的新安江水電站。
//
怎麼洩洪?中間的閘門必須先開
//
15:30,我們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從大壩內部坐電梯到達第9層的壩頂。站在壩頂,向北望去就是新安江水庫,也就是千島湖,湖面風平浪靜,絲毫看不出洩洪前的緊張。
昨天15:50,新安江水電站壩前水位已達到106.58米超汛限水位。
壩頂起重門機準備就緒,開閘洩洪時將拉起閘門。
從壩頂回到壩底,可以看到下遊不遠處被江面水霧包圍的纜索橋。這座纜索橋連接水電站兩岸,是觀賞和拍攝新安江水電站大壩的最佳位置。
我們走到橋上,工作人員說,明天這裡是不能站人的,衝洩下來的水浪,說不定能把人衝走。
//
洩洪威力很大岸邊絕對不能站人
//
新安江水庫建成運營61年來,總共開閘洩洪6次,分別是198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9年和2011年。
2011年新安江水庫開閘洩洪場面。快報資料圖
2011年新安江水庫開閘洩洪場面。快報資料圖
工人劉師傅說,1999年和2011年兩次洩洪,他都在廠裡上班,目睹開閘洩洪的場面:「當時威力很大,跟狂風暴雨一樣,靠近水電站兩邊山上的樹枝都被衝斷,樹葉都掉光了,水電站底下岸邊是絕對不能站人的。」
昨天,新安江水庫今天10:00開三孔洩洪的消息一出,網友紛紛留言——
王宏:按農夫山泉礦泉水批發價,每秒就是500萬人民幣。
更多的留言是說經歷的,很多人和新安江水庫、大壩有關係:
意楊:我的父親,外公就是參與新中國第一個自行建造的水電站的一員,新安江水電站,當時建造時真的是不容易。
百合lislys:作為一名水電站建設者的後代(自己也在此工作過),為新安江水電站感到驕傲!
天馬行空:作為千島湖人我還沒看過壯觀的現場洩洪,期待10:00。
有網友經歷過歷次洩洪:
遠方的家園:曾記得1966年第一次試洩洪,幾十斤的大魚菜場只賣3分錢/斤。
夏黑:1983年洩洪時候,我爸爸就是劃木船撈魚,那時候才3分錢一斤,今年老爸都83歲了!
也有網友來提醒安全的:
芷姩:小命要緊!千萬不要去圍觀撈魚各種搞事情。
五尺:再好看,也不湊熱鬧。
最後,借網友朵朵的留言送祝福:洩洪遇上高考日,魚跳龍門。
新安江水庫什麼情況下要開閘洩洪?
新安江水庫位於建德市,錢塘江上遊新安江幹流上,庫區涉及淳安縣、建德市,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等多種功能的特大型水庫。
壩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積10404.6平方公裡,佔新安江流域總面積的89.1%,是錢塘江上遊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
昨日下午,省防指舉行浙江省汛情通報會,省防指辦常務副主任、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趙孟進,省防指辦副主任、省水利廳總工程師施俊躍出席並介紹有關情況。
會上,新安江水庫是否會洩洪、如何洩洪,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施俊躍介紹,綜合考慮新安江水庫多年未開閘洩洪、庫區淹沒損失、下遊沿線防洪安全風險等因素,將於今日上午10時,開閘洩洪。
歷史上,新安江水庫洩洪分別為198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9年、2011年,今年是第七次。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洩洪?
主要看水位。
《新安江水庫2020控制運用計劃》是本次洩洪的背景依據。
其中規定:「洪水初期,當水庫水位達到104.5米及以上,預報一次洪水不洩洪情況下,庫水位將超過107.0米時,應當及早開閘預洩,初期洩流量控制在3000立方米/秒(含發電流量)以內;當水庫壩前水位在106.50米至108.00米,下遊新安江河段安全洩量按5500立方米/秒控制」。
這段很專業的話,「翻譯」一下,意思就是「庫水位超過107.0米,初期洩流量3000立方米/秒」是洩洪的硬槓槓。
新安江水庫歷史上的幾次洩洪,洩洪水位各不相同。只有兩次開閘水位在107米以下,第一次是1966年的試洩洪,水位是103.04米,當時選擇這個水位洩洪,主要是試驗洩洪對大壩頂的影響。第二次是1994年的6月15日,當年的第一次洩洪,當時開閘水位為106.96米,其實也非常接近107米。
這次為什麼在107米水位以下就決定開閘洩洪?
省水利廳防禦處副處長陳志剛說,新安江水庫的汛限水位是106.5米。昨天12時,水庫水位到達106.51米,超汛限水位0.01米;14時,水庫水位上漲至106.54米,之後水庫水位仍在上漲。
汛限水位好比是一條警戒線,達到了這個水位就具備了洩洪的條件,但這不是必要條件,還需要根據後續的降雨量來判斷是否真的有必要洩洪。
根據氣象預報,未來三天,新安江水庫庫區面雨量116毫米,水位還將繼續上漲。即使按照24小時滿負荷發電洩洪,也就是按照1200立方米/秒的流量洩洪,新安江庫區也將面臨一定的風險,因此「非洩不可」。
總共9孔洩洪閘 這次為什麼只開3孔?
新安江水庫有9孔洩洪閘,這次洩洪將開啟3孔。為什麼開3孔?
發電是水庫的主要任務,每天需要1200立方米/秒的用水量用來發電。
根據規定,今天上午的洩洪量為3000立方米/秒(含發電流量)以內,減去1200立方米/秒的發電用水量,還有1800立方米/秒需要開閘洩掉。
大壩1個孔的洩洪流量大概為500立方米/秒,3個孔一起打開,能洩掉1500立方米/秒,這樣加起來,總出庫流量就有2700立方米/秒,基本達到了要求。
如果後續雨情出現較大變化,還將視情調整洩洪流量。比如,如果出現強暴雨,會開啟更多洩洪閘,洩洪時間也會根據情況延長。
是不是感覺像做了一道數學題?
而且別小看這個3孔,連「3」也是有講究的。
細數歷次開啟洩洪孔數量,我們發現,開3孔分別出現在1996年7月3日和2011年6月21日,其他四次分別開啟5孔、7孔、8孔和9孔。到底開啟幾個溢洪孔,主要是根據當前水位和未來7天來水量作出綜合判斷。一般來說,3孔起步。
溢洪閘門開啟順序也很有講究。據新安江電廠工作人員介紹,溢洪閘門開啟,會首先開中間的5號閘門,之後開3號和7號閘門,如果有需要,會再開1號和9號閘門。這樣主要是讓大壩均勻受力,減少對壩體影響。
洩洪水流為什麼不直接衝進江中
而要拋到百米開外?
水壩的主要原理是提高水位,形成落差,可以防洪、供水、灌溉、水力發電、改善航運等。
新安江水庫,也就是千島湖,當年因建造新安江水電站而形成。水滿則溢,當新安江水庫庫容快滿時,為了保障水庫和上下遊的安全,就要考慮洩洪了。
要不要洩洪,主要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綜合研判決定。主要參考指標有兩個,一是上遊來水量,二是對上下遊的影響。
新安江水電站是新中國第一個自行設計建造的水電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廠房頂溢流的水電站,共有9個溢洪水閘、9個溢洪孔。每個孔淨寬13米,高15米。
平時,閘門關閉,水庫不斷蓄水。需要洩洪時,壩頂兩臺起吊能力160噸的門式起重機將開啟,吊起高10.5米、寬14.47米、重約60噸的鋼製溢洪閘門,隨後我們便看到千島湖水噴薄而出,開始洩洪。
洩洪時,湖水沿著溢洪道向下俯衝,之後像坐滑滑梯一樣,經廠房頂矩形齒坎挑射,以1500立方米/秒的速度噴向半空,之後在空中飛行100米後,落入新安江中。強大的水流在空中漫散,現場仿佛下起大暴雨。
洩洪水流為什麼不直接衝進江中,而要拋到百米開外?這是因為洩洪的強大水流會衝走壩底泥沙,危及大壩的安全。
這次洩洪會影響哪些區域?
建德市水利局副局長鄭朝紅說,這次洩洪主要是由於安徽黃山地區暴雨和洪水,導致千島湖的水漲得很快,超過了汛限水位。洩洪方案主要考慮安全、水資源利用、上下遊的影響、水庫安全運行中的生命至上這四大因素,決定水庫下洩流量、時間。
這次洩洪主要影響建德市新安江街道、洋溪街道、下涯鎮、楊村街道、大洋鎮等沿江流域8個鄉鎮街道,約30萬人口。
開閘洩洪後,水流會沿著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的方向奔流而下。沿路建德、富陽、桐廬三個區縣市的水位會有明顯增加。等水流來到濱江、江乾等主城區,則影響明顯減弱。
昨日,杭州市防指向建德市、桐廬縣、富陽區、蕭山區、西湖區、濱江區、上城區、江幹區、錢塘新區防指發出工作提示單指出,新安江開閘洩洪,新安江下遊富春江、錢塘江水位將明顯上漲,水流湍急,要求以上區縣市停止受影響河段與防汛無關的水上活動,加強堤防、大壩、水庫的巡查檢查,加強江邊巡邏,確保沿江兩岸人員安全,做好危險區域的人員轉移工作,落實各項防禦措施,做好搶險準備。
截至目前,建德市已禁止旅遊船舶經營和漁船捕撈;截至昨天下午2點,有11條龍舟、218漁船全部轉移到指定安全停泊點;沿江6家賓館、農家樂等已轉移疏散住客235人、工作人員217人;同時,沿江綠道屏幕、音響等設施已經撤離。
對於新安江水庫即將開閘洩洪的情況,桐廬富春江水庫將在總出庫流量2878立方米/秒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富春江水庫洩洪流量,更好地騰出庫容承接新安江下洩洪水。
在這裡也要特別提醒,水庫洩洪期間,為保障生命財產安全,請大家聽從當地政府和新安江電廠的安排,加強自我防範意識,不要去圍觀水庫洩洪,不要在危險區域攝像攝影,更不要去下遊河道抓魚、撈魚、捕魚,靠近或進入河道遊玩。
首席記者 陳中秋
記者 陳林森 王青 林建安 殷軍領
通訊員 鍾思思 胡蔚
製圖 高薇
編輯 肖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