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三峽好人的觀後感

2023-08-01 10:27:13

  三峽好人影片講述了煤礦工人韓三明和女護士沈紅從山西來到重慶奉節,分別尋找到了自己已離開十六年的前妻和分別兩年的丈夫。下面是關於三峽好人的觀後感的內容,歡迎閱讀!

  三峽好人觀後感1

  最近在老師的推薦下觀看了「三峽好人」這部影片,這是一部沒有豪華場景、沒有大腕明星、沒有華麗臺詞的電影,有的是斷垣殘壁、普通人生和平白對話。但是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好片子。

  影片講的是:山西的一個普通煤礦工人,16年前買回了一個四川媳婦,媳婦剛懷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天各一方之後,煤礦工人去三峽地區尋找他的女兒,而因三峽工程的緣故,前妻家所在的縣城,早已被淹沒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對他也不怎麼友善,幾次三番折騰之後,他終於見到了前妻,兩人在長江邊相會,彼此相望,決定復婚。

  女護士沈紅從太原來到奉節,尋找她兩年未歸的丈夫,他們在三峽大壩前相擁相抱,一隻舞后黯然分手,決定離婚。

  老縣城已經淹沒,新縣城還未蓋好,一些該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該捨棄的要捨棄……故事情節看似簡單,在商業片、日韓泡沫劇充斥影視市場的今天,《三峽好人》無疑給我們帶來了一份厚重,以及這份厚重所留下的深深的思索。

  這部片子,讓我真正看清了,中國最底層勞動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之前從不知道,也很難有機會看到。現在的媒體,歌功頌德的事太多了,混淆視聽,只知道有些山區很窮,窮到電都沒有……之類的。

  生活是很困難的,生活是很無聊的。為了生活,有人從事著日薪30-40的拆房子的重體力勞動,有人冒著生命危險開挖黑煤窯,只為贖回老婆,有人曾花三千將妹妹賣到山西,待解救回來,居然再次將其以三萬賣給包工頭,有人為了給男人治病,甘願做暗娼…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影片告訴我們,在我們生活的國度裡,還有這樣一個地方,還有這樣一群人。《三峽好人》揭示了一個最根本的道理,就是人在極端的貧困中,做人的尊嚴根本就不存在,死與活已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錢上升到了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為了錢,底層的女人除了自己的身子還有什麼可供換取金錢呢?男人除了體力和一條命,也沒有其他的本錢。人賤命也賤,他們的一身正如片子的結尾一幕,一生都走在鋼絲之上,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窮人生也好,死也好,沒人在意,沒人在乎,自生自滅。

  影片對生活糜爛醉生夢死的城市人是非常不屑的,很多人對土得掉渣的農民工反感甚至憎恨!城市人的虛榮心讓中國社會嚴重分化,農民工已喪失了作為一個社會公民的應有權利,在勢利的城市人眼中只有在城市邊緣艱難刨食。在這凋謝的世道上,農民工的生活顛沛流離,生命如此渺小,命運如此不堪。

  過去20多年的巨變,為越來越多的國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但也有不少人為此付出了代價。這也許是發展路上不可避免的代價,但至少我們在享受全新生活時,不要忘了那些默默無聞的人,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民工,那些到處「討生活」的外地人,那些跟中產生活極不相稱的服裝和嗜好(包括老四樣菸酒茶糖)

  「浪奔浪流,萬裡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成功失敗,浪裡看不出有沒有。」

  浪裡看不出,但《三峽好人》為我們看了;分不清歡笑悲憂,《三峽好人》為我們努力呈現了;滔滔江水,浪花轉瞬即逝,《三峽好人》為我們記錄了。

  影片留給我深深的思索:生活是什麼?我們追尋的生活又是什麼?也許當我們這樣自問的時候,當我們為了生活而盲目奔波的時候,不防去看看在同一時空下別人是怎麼生活的。當我們關注別人生活方式的時候,也許我們能解釋很多無法回答的問題。

  三峽好人觀後感2

  一件樸素的背心,一個破爛的包袱,山西礦工韓三明為了尋找分別十六年的妻女,踏上了陌生的土地;一副簡單的生活用品,一份熱切的期盼,山西護士沈紅為了再見離別兩年的丈夫,來到了偏遠的城鎮。《三峽好人》中,兩個毫不相關的普通人,懷著各自的期待,來到了同一塊滿目瘡痍的土地——重慶市奉節縣。

  《三峽好人》是一部由賈樟柯導演,在「三峽移民」工程背景下拍攝的影片。賈導用平淡的敘事手法,以韓三明、沈紅的尋親過程為主線,講述三峽人民在「三峽移民」時的生活狀況。

  「三峽移民」,是一件歷時八年的浩大工程。因為長江水位上漲迅速,將會淹沒奉節縣的一部分,政府安排十萬名居民遷到廣東、福建等地。正如影片所說:「一個兩千多年的縣城,幾年就拆了,怎麼能沒問題?」被迫離開故土的居民們遭受著種種磨難——經濟困難、疾病纏身、親人分別......在重重苦難下,人們為了生計,只能靠耍小聰明、攀附他人甚至販賣親人謀利。但他們本性淳樸,不會在金錢中迷失自我,《三峽好人》正是讚美了這些為了生存努力的「好人」。

  我的祖籍隸屬奉節縣,每年過年都跟著爸爸媽媽回家看望親人。雖然我曾經聽爸爸媽媽談到三峽移民,但並沒有重視這件事。在《三峽好人》中,當我真正目睹了這一切,才體會到居民們將要離別故土,遠走他鄉時的無奈與眷戀。一個兩千多年,擁有豐富文化積澱的古城就這樣沉入了水底,確實讓人覺得惋惜。

  《三峽好人》簡潔明了的敘事風格讓我覺得眼前一亮——整部影片通篇都在講一個平淡的故事,沒有多餘的廢話,也沒有華麗的特效。某些「大片向」電影確實讓人感覺激情澎湃,但終究只能消遣;《三峽好人》雖然只是安安分分地講故事,卻將「三峽移民」的背景及當地居民的淳樸融合其中,這一點做得十分出色。

  如今,電影市場正在被各種各樣商業影片包攬,植入廣告無處不在。而這樣一部從頭到尾敘述、不帶任何商業性、能為我們傳播正能量的電影,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

  一部好電影,不僅要構思精妙,演員也要「專業」,才能做到引人入勝。《三峽好人》在背景處理上恰到好處:民工之間的方言談話、具有當地特色的傳統表演、真實的移民場景......這些景象讓我有一種親切感,仿佛置身於影片中。

  不得不佩服賈導的膽量,為了讓故事真實,他放棄了明星大腕,劍走偏鋒,選擇了「業餘演員」——影片中除了沈紅的扮演者是專業演員,其他的群眾演員幾乎都是當地居民。一句句從「演員們」嘴中說出的方言,不但沒有讓觀眾感到不適應,反而烘託了整部影片的氣氛,顯得更現實。這樣的大膽嘗試,收效甚佳。

  相比沈紅,我覺得群眾演員更有「演員範兒」。特別是「小馬哥」,做人處事真有一副「發哥風範」,讓人感受到「江湖豪氣」。「小馬哥」這一類人,屬於當時社會中的「異類」,能力不足的他不努力工作,想走「不平凡」的道路謀生。從他一開始欺負韓三明,到後來視韓三明如兄弟,不難看出,「小馬哥」也是一位「三峽好人」。

  賈導在一些小細節的刻畫上,更是令人拍手叫絕。

  影片中四次出現了「煙、酒、茶、糖」的字幕。乍一看,只是對四種物品的總括,但仔細品味,其實這四個字對應的正是《三峽好人》中的情節。每一個字是小片段的總結,也是下一個片段的開始:「酒」是韓三明找到妻子哥哥時的場景;「茶」是沈紅尋找丈夫時的過程;「煙」代表三明初來乍到尋求幫助;而「糖」則有兩重含義——「小馬哥」與三明的告別、三明對妻子的告別。這四個字的運用,讓故事環環相扣,結構緊密,引人入勝。

  影片中,韓三明與拆遷工人們的對話令我印象深刻。一位工人問韓三明:「你來的時候看見夔門沒?」韓三明搖搖頭:「沒有。」另一位工人從口袋裡抽出一張十元人民幣,在他面前晃了兩下,帶著幾分得意地說:「這十元的後面就是夔門。」夔門是奉節的標誌性景點,我回老家時,爸爸曾指給我看過。老實說,這件事連我也不清楚。

  韓三明的回答卻出乎我的意料:「哦,這是我的老家。」他拿出一張老版的五十元人民幣——背後印的是黃河壺口瀑布。工人們大開眼界,一位工人低聲嘟囔了句:「哦,你的家鄉也不錯啊。」一段簡單的對話,把各自熱愛家鄉眷戀故土的心理活動表達得淋漓盡致。

  另一處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馬哥」不幸遇難後,韓三明為他點了三隻香菸祭拜。這樣一個不起眼,甚至有些不尊敬的舉動,讓我感受到了韓三明的質樸和重視朋友的善良本質。看見「小馬哥」的微笑永遠定格在黑白相片上,我竟也感到鼻頭一酸。

  故事的最後,兩個截然不同的平凡結局——韓三明準備和妻子復婚,沈紅決定和丈夫離婚。生活就是如此戲劇性,世事難料,幸福無法強求,我們只需順其自然,享受每一天。

  《三峽好人》的英文名被譯為「stilllife」,意為「仍然生活」。是的,不管生活如何艱難,也要堅強地活著,生活還要繼續,遭遇困難時,請在心裡默念一句:好人,一生平安。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