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優秀)

2023-08-01 04:57:29

  當今世界,許多偉大的事件,人們都不會忘記用影像的方式去記錄、去傳播、去銘記。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時代影像《厲害了,我的國》所記錄了日益強大的祖國給我們帶來了滿滿的安全感與自豪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1

  近來,「厲害了我的國!」這一網絡流行語接連刷屏。對於中國近期在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出現「井噴」態勢,國人用這一流行語表達欣喜振奮之情。

  C919首飛、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快遞小哥」天舟一號上太空送貨加油、量子計算機問世、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時間頻頻亮相。如果把視野打開,近年來中國重大創新成果的名單會拉得更長:「中國天眼」、「墨子號」、「蛟龍號」、天宮二號……當自主創新的進度條一次次被刷新,中國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點燃。「厲害了,我的國!」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飛天夢、航空夢、量子計算夢等科技夢想,都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看到,老一輩科學家苦心孤詣,讓中國人有了不少可以載入史冊的圓夢故事,「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雜交水稻」「青蒿素治瘧疾」等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讓中國人樹立科技自信。我們也看到,新一代人奮發圖強,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載人航天、月球探測、「蛟龍」號探海等科技進展,讓中國人的科技自信更加堅定。科技領域不斷突破,見證著中國人甘於奉獻、敢於攻關的無畏精神。

  從冒著狂沙烈日在人跡罕見的大漠中風餐露宿,到在現代化的實驗室裡為科技突破而奉獻青春,不論科研環境如何變化,中國科研人員自強不息、自主創新的意志從未改變。艱苦的付出必有回報,如今的中國,正在某些科技領域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更多的事實,講述著中國人重視創新、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風貌。20xx年,中國受理的專利申請突破百萬,排名全球第一;近年來中國高質量論文量猛增;在世界上研發投入最多的2500家企業中,中國佔300餘家……在樹立「科技自信」的同時,我們也要拒絕盲目自大。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科技發展新態勢,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許多關鍵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他人手中,原始創新能力仍然亟待提高,某些不合理的科技體制機制仍然制約著創新活力的釋放,許多企業的創新意識和研發能力仍然需要增強……補足短板,敢碰重大科技命題,正成為新時代中國科研領域重要命題。

  原本遙不可及的宇宙太空和深邃海底,已被中國人用智慧和汗水化為咫尺。但中國人的夢想不會止步於此,而是向著更深、更遠、更高、更廣的領域邁進。我的國,一定會更厲害!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2

  3月2日,中央電視臺、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於各大院線上映,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科技驅動和創新的傲人成績讓中國科技走在世界前列,日新月異的發展縮影印證著中國不斷前行的腳印。這部紀錄片的上映,盡展大國雄姿,盡現中國智造,盡顯家國情懷。

  精準視角盡展大國雄姿。從壯觀恢弘的大規模航拍鏡頭拉開序幕到凝集著匠心精神的中國智造閃亮螢屏,國家科技實力的真實寫照與科研領域的累累碩果都在通過影像的方式表達,無論是科研前線和奮鬥一線的拓荒者,還是一個個大國重器的傲人成就,鏡頭下的大國雄姿,以帶給觀眾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傳遞中國力量。該影片以精準的視角、恢弘的表達,將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首次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在大銀幕上。鏡頭通過習*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內在邏輯,展現了圓夢工程、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綠色中國、共享小康、開放中國等幾個方面。新理念、新成就、新思路、新未來,綜合國力的飛速提升、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萬家燈火的點點星光、匠心獨運的時代鴻篇……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如今的強起來,歷史性的飛躍證明著大國雄姿的徵途。

  大國重器盡現中國智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我們期待許久,然而《厲害了,我的國》中哪一個大國重器不是「中國智造」?飛馳的復興號列車、獨創地深海利器「藍鯨2號」、自行設計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國產的C919大飛……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一,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超過30%,成為拉動全球經濟的第一引擎。中國用行動向世界證明,也在用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

  真實寫照盡顯家國情懷。影片聚焦百姓生活,用鏡頭紀錄了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奉獻,也同樣顯示了時代人對於新時代的責任擔當和使命,影片中既有走進田間地頭紮根基層的扶貧幹部,也有築起了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壩上三代人,有享受到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制度的居民,也有科研的拓荒者在追求技術突破路上的一次次試驗……中國故事,就這樣在一個個樸實、真實、平凡的人身上透射著家國情懷,不同於院線上映的其他電影,這部紀錄片,觀眾既是看客,也是這部影片的「主角」,更是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個體,帶給每個人的除了對國家的自豪和驕傲,更有揮之不去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

  影像,一個時代的鏡像,該影片給觀眾帶來的不止於「視覺」的觀影,更有透過影像折射的背後故事和這份沉甸甸的家國情懷。萬家燈火的點點星光,國泰民安的嶄新時代,一輩輩人、一代代人的家國相依,他們也在用實際行動反覆訴說著「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鏡頭通過寫實的手法,讓這種家國情懷在每個人心中生根,每個人都深知傲人成績的背後是多少人匠心精神和實幹創業的付出,每個人都深知家國情懷的背後是多少人的投入和灌注,每個人都深知,大國自信的背後是多少人的「中國夢」在奔小康的路上穩步實現。

  影片的燃,是每個觀眾在新時期、新時代幹事創業的責任使命和對未來坦途的信心百倍;影片的燃,更是直抵每個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和認同。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3

  今天是元宵佳節!在普天同慶新年的第一個望日,我有幸觀看了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的首映式。

  印象中,單位組織看電影已經是很久以前的記憶了。

  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日子,單位工會組織全體員工看這麼一場電影,意義是非同凡響的。《厲害了,我的國》毋庸置疑是十*大開局的「奠基片」,也是即將召開的兩會的「獻禮片」。

  這是一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紀錄片,影片記錄了十八大以來,我黨在科技發展、經濟建設、技術攻關、國防建設、軍事建設、綠色環保、脫貧攻堅、內政外交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看了以後讓人心靈激蕩,影片在弘揚正能量方面發揮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以前看了不少紀錄片,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雞湯類的勵志片,或者是讓人瞬間淚奔的煽情片,看的時候還有點感覺,看完了就完了,而《厲害了,我的國》一改以前紀錄片高高在上的報導角度,而是站在民生的視角選取素材,儘管拍攝者的機位架的非常高,那是攝影者為了給觀眾一個更加全面的視角,要展現一個更加全景的畫幅。

  由於只看了一遍,現將觀影的感受概括地整理如下:

  一、以數據說話

  由於影片中需要介紹的內容太多,很多數據都是轉瞬即逝,但是有一個數據一進我的耳朵,就再也忘不掉。那就是,港珠澳大橋合攏時吊裝作業。這裡有幾個數據讓我震驚:一個是負責作業的吊裝船,吊了重達6000噸級的預製構件時,可以在空中旋轉360度,最終安裝在縫隙只有十餘釐米寬的縫隙裡。我曾經在水工建築單位做過預算員,90年代初期,中國最大噸位的起重船是600噸級,這樣的起重船全國只有兩艘,一艘歸天津的二航局,一艘歸上海的三航局。這兩艘起重船算是水上作業的巨無霸,一般的工程根本不敢請也請不起。記得公司承接南沙港萬噸級碼頭時,由於需要沉降的鋼箱重達300多噸,初期設計是請600噸級的起重船過來作業,後來因為天價的臺班費,只好修改設計方案,將設計的一個鋼箱改成了兩個鋼箱,後來因為兩個鋼箱之間無法保持合適的間距,後面費盡了周折。

  我已經想像不到6000噸級起重船會是什麼個規模,但是,從6000噸級起重船用在港珠澳大橋的合攏上,我間接地推算出大橋的規模。我沒有見過港珠澳大橋,我見過杭州灣跨海大橋,5年前我們驅車在杭州灣跨海大橋上飛奔的時候,我就震撼於中國人創作的人定勝天的奇蹟。現在的港珠澳大橋,創作的不僅僅是奇蹟,其應用的技術真的可用巧奪天工來形容。

  以數據說話,我信了。

  二、以身邊的感知說事

  本片採取的都是當事人說事的記錄風格,不是記者旁白,因為當事人的事跡比較典型,說出來的話語有道理,但不虛空,顯得真實可信。

  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個人:一個是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師,他從項目立項到大橋通車,當初意氣風發的中年人,而今成為一個即將退休的老者。儘管時光飛逝,青春不再,但是,他依然在鏡頭前保持了那不變的初心,這是一個建設者身上最寶貴的品質。工程師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現在的中國不是能做成什麼事的問題,而是你是否能想到要做什麼事?只要能想到,國家就有能力將這件事辦到。是的,海上有跨海大橋,路上有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太空有天宮一號,海底有蛟龍號,這都是短短幾年的成績,中國人想到了,就一一做到了。

  第二個讓我感動的人是南仁東老師。他是「中國天眼之父」,他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設計並建造中國天眼,從選址到施工,他用了20年的時間,將中國的天文事業直接提升到世界的領先水平,他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片中有南老師生前非常珍貴的錄像資料。從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南老師已經風燭殘年,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但是,他的每一個字都是擲地有聲、鏗鏘有力!我終於知道了,道理不是靠聲音大,而是來自於人格的分量!中國960萬平方公裡,南老師怎麼就發現了貴州山區的那個天然的「望遠鏡架」?

  第三個人是一個藏族的年輕扶貧女幹部,她的名字我沒有記住,其實也不用記住,她是中國成百上千萬扶貧幹部的縮影,正是因為她們深入到老百姓中間,孜孜以求地執行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這才讓成千上萬的貧困人口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十*大報告中將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調整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些扶貧幹部仿佛就像雕刻師一樣,通過他們一對一地幫扶,從細微之處入手,將不平衡、不充分的裂隙一點點地修勻,他們將人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他們將社會變得更加和諧,他們將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

  影片給我們介紹的不是高大上的英雄,每一個人物都來自於身邊,每一份感動都可以觸摸,每一個人物都是那麼的鮮活,這樣的感動能直抵內心,迅速引起共鳴。

  三、弘揚的是一種能量

  正能量是什麼東西?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

  我說正能量是一種氣場,是一種引領人奮進的勢,估計很多人還是覺得太抽象。

  假如說,有一種力量讓你感覺到了動能,有一種召喚讓你感覺自己承載了使命,這樣的說法是否具象了一些呢?

  看過《厲害了,我的國》的觀眾,都感覺身上有一股熱血在流動,有一種精神在體內激蕩,有一種活力在內心被萌發,這算不算正能量呢?

  看看那些從事航天事業的年輕人,看看那些研究聲光電的研究人員,看看那些在高鐵、船艦、大飛機上傾注汗水的工匠們,再看看那些在海地維和並果斷撤僑的中國海軍將士,總有一個事跡讓你感動,總有一則故事讓你敬佩,總有一種精神讓你振奮,這就是影片的力量。

  與大多數意在洗*的宣傳片不同,這部影片通過身邊的能量,為你建造一個不斷奮進的氣場,讓你向先進看齊,不要辜負這個隨時能夢想成真的時代,讓你參與見證中國當下的奇蹟!

  擼起袖子加油幹是口號。看到別人擼袖子確實幹出了實實在在的業績,這些業績來自於和平穩定的環境,得益於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你不得不由衷地感慨——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在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都要懷揣著民族振興的中國夢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黨的十*大吹響了全黨全國人民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軍的集結號,我們不能辜負這個百年不遇的好時代,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奮勇向前!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得益者。黨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在過去的40年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電影是紀錄片,我們是見證人。

  因為我見證了影片中的真切發生的變化,我見證了中國的強大,我見證了中國發生的奇蹟,我不得不由衷地讚美《厲害了,我的國》!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4

  說來辛酸,以前的愛國,或者說老一輩人的愛國,囿於現實,很大程度是躺在歷史上「吃老本」,對四大發明、唐宗宋祖如數家珍;或是由與發達國家的現實差距而激發的「振興中華」之拳拳報國心。而現在的愛國,一樣是愛國,一樣是「振興中華」,含義卻不一樣了,是為無數人努力創造出的今天而驕傲,是希望祖國更加輝煌的明天有自己一份努力,是年輕一輩你追我趕的創業激情。

  在筆者看來,真實記錄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的紀錄片《輝煌中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雖是根正苗紅的「官方出身」,卻是長於民間,成於公眾,這部紀錄片創造性地使用了「內容眾籌」的創作方式,面向全國徵集五年來百姓眼中的成就故事、百姓身邊的巨大變化,由百姓自己講述精彩「中國故事」,實現眾籌案例線索、照片、短視頻等逾萬條,真正實現了全民參與、全民互動、全民拍攝、全民接力的「講輝煌」、「贊輝煌」的互動傳播模式。

  從《圓夢工程》、《創新活力》到《協調發展》、《綠色家園》再到《共享小康》,這裡面有超級工程、高級工程師,也有普通人、平凡事,最動人的就是,相繼出鏡的一個個普通老百姓,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傾訴生活的點滴,匯聚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

  最讓筆者深有感觸的是第二集,《創新活力》裡講到逆天的中國科技實力,從行動支付到共享單車,從「中國製造2025」到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從空天、海工領域到晶片等尖端領域,再到參與大科學計劃,這五年,中國的創新動力源源不竭,創新人才不斷湧現。這種創新讓人自豪,讓人驚呼!當旁人還在以電話費30分鐘內充值到帳而自豪的時候,我們已經出門不帶錢包,光靠手機就能走遍天下。

  這樣的成就從何而來?是你我共築!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真抓實幹而來!《輝煌中國》,不僅是厲害了我的國,更加是,厲害了我的黨,厲害了我的人民!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5

  近年以來,中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以紀錄片的形式,將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下中國這五年取得的偉大成就全方位一一呈現。在海報中,鮮紅的綢帶拂過中國各地地標建築、天宮一號和絲綢之路等元素,留下一抹貫穿時空、砥礪奮進的中國紅。

  影片中擁有大量壯觀恢弘的大規模航拍鏡頭。在預告片裡,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瑪旁雍錯上遷徙的羚羊等一一亮相,從圓夢工程、科技創新、綠色中國等多角度展現了我國的大國風採。除此之外,影片還記錄下了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等超級工程的震撼影像以及背後的故事,在彰顯國家實力的同時,也體現了國人們不畏艱險、埋頭苦幹、開拓進取的美好情操,才得以締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奇蹟」。

  時值新春佳節,全國各族同胞返鄉與家人團聚,「小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人民生活的興旺離不開國家的繁榮富強,國家每一項重大成就的取得也都凝聚了全國人民的磅礴力量,「大國」與「小家」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影片後半部分從「小家」的角度切入,講述平凡百姓的生活變遷。從基層扶貧工作人員的生活狀況,到築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的壩上三代人,再到細緻做好入戶工作的健康管理員和保家衛國的威武之師。生動記錄了我國在扶貧、生態文明建設、醫療保障、國家安全體制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徵程上的偉大奮鬥。

  厲害了我的國觀後感6

  我喜歡進影院看電影。孩子們小時候,我經常帶他們去。昨天,正趕上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在全國上映。影院裡爆滿,除了坐在第二排的我們5位自費觀影的觀眾之外,其餘的全部來自周邊國際機場的各個單位。

  在影片中,不僅記錄了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一個個非凡的超級工程,還展示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磁懸浮列車研發、5G技術等引領人們走向新時代的裡程碑般的科研成果。從圓夢工程到創新科技、從綠色中國到共享小康,電影分享震撼影像的同時,也將其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

  讀書也是我的愛好。每天如果沒有大塊時間,就利用零碎時間,至少在睡前多少要讀上幾頁。最近兩周重讀了美國探險家威廉.蓋洛的《揚子江上的美國人》。

  上世紀初,威廉.蓋洛對中國人文地理進行了系統考察,1903年他首次途徑日本來到中國,從上海坐船溯流而上,沿途考察長江流域(包括雲南地區)的人文地理,寫下《揚子江上的美國人》(1903)一書,之後,他走遍中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三山五嶽,連續出版了《中國長城》(1909)、《中國十八省府》(1911)和《中國五嶽》(1926)等一系列重量級的著作。

  蓋洛先生寫的《揚子江上的美國人》距今已經115年了,他試圖對那些輕蔑中國的同鄉們描繪一下「真實的」中國,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很有意思:

  「那麼,這個我們所輕蔑的偉大民族有哪些記錄呢?早在卡克斯頓出生之前一千年,中國人就發明了印刷術。當他們已經擁有了許多圖書館時,我們還沒有學會在樺樹皮上用木炭寫象形文字。我們的祖先之所以能放棄用石頭和葫蘆製作器皿,原因在於他們已將陶器製品擺上了市場。還有絲綢!你可曾見過比中國絲綢店裡的絲綢更加精美的織品嗎?可能你會問:「中國人是不是像我們一樣的人?」要回答這個問題易如反掌,因為在不少方面,他們都勝過我們。在禮儀上,他們是溫文爾雅的斯特菲爾德伯爵,我們則是穴居生活的類人猿。作為工匠,他們的堅韌和耐心,與其發明新機器的能力正好成反比。作為農民,他們能夠每年種植三茬優質的莊稼,而所用的農具只不過是木扶手的鏵犁,播種和收割也全憑雙手。一臺收割機、脫粒機或軋棉機,都會把他們嚇得從田裡逃走。作為學者,他們都是記憶的巨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背誦整卷書籍。但說到實用知識或應用科學,他們則渾然不知。比如工程學,在他們看來絕非一種職業,只是「勞作」而已,而中國的紳士又是不能從事「勞作」的。不過,看看大運河吧,長達120個地理裡格,是世界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偉業!還有長城,其體積,按黑格爾的計算,比英格蘭和蘇格蘭全部建築所用的石料的總和還要多!「

  威廉.蓋洛來中國是在清代末期。100多年過去了,經歷了各種苦難的、軟弱無力的中國人不僅站起來了,而且「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況且,《厲害了,我的國》展示的只是近五年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下中國取得的歷史性的成就。

  幾年前,我翻閱了一個長期在中國做記者的英國朋友寫的書,書名記不清了,內容是講中國的崛起對世界的影響。他說:「如果每個中國人同時跺一下腳,整個地球就會顫抖!」

  我的國,的確厲害了。我們已經不需要外國人來替我們說好話了。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