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裡王保保結局(聊聊山河明月裡面的奇男子)
2023-08-01 01:26:45 13
劇照
明朝初年,將星璀璨,可以聊的名將很多,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但是,我一個都不太想聊,也許是他們太為人所熟悉,還有他們主要是團隊作戰。
後勤有李善長,劉伯溫...,中間有朱元璋這個英明神武的大boss坐鎮,打起仗來,得心應手。
而反觀王保保這邊真是要啥沒啥,還整天勾心鬥角內耗。
金庸有一部重量級小說《倚天屠龍記》,女主角是趙敏,蒙古名叫敏敏特穆爾,特穆爾跟帖木耳是諧音,她是汝陽王察罕帖木爾的女兒,王保保是她哥。
王保保是察罕帖木爾的養子,他娘親就是汝陽王的姐姐,說白了,就是被他舅舅收過來做養子,趙敏是他的親妹妹。
歷史上的趙敏也沒有那麼大的本事,把整個中原武林搞的天翻地覆,其實也就是一個弱質女流,她被明軍俘虜的時候,作為人質扣押在軍營,當然朱元璋對王保保特別賞識,感覺有點像當年曹操在長坂坡看見趙雲一樣,相見恨晚,直想收於麾下。
多了這麼一層關係,剛開始,朱元璋對趙敏還是不錯的,畢竟想通過她去勸降王保保。
後來朱元璋把趙敏賜給秦王,做王妃,秦王是馬皇后的嫡次子,地位僅次於太子朱標,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趙敏也知道朱元璋的用心,這樁政治婚姻是做給王保保看的,所以她對這段婚姻也是特別不滿意,整天跟秦王對著幹。
秦王也是一個比較傲嬌的王爺,好歹還是也是一個王爺,也不可能一天到晚跟西門慶一樣,去哄她開心,反正愛過不過,加上秦王側妃也經常給她穿小鞋,所以一輩子也是鬱鬱寡歡,待遇還是超級差,跟一個普通奴婢差不多,等到秦王兩腳一伸,趙敏就被拉去殉葬,所以,她這一生也是挺悲慘。
好吧,現在把視角拉回到他的哥哥,王保保那裡。
朱元璋這一生都有王保保的情節,也許得不到就是最好的,他說自己一生有三大遺憾:
第一,沒有得到傳國玉璽,就是秦朝時候,秦始皇用和氏璧,丞相李斯篆刻「受命於天,既受永昌」的那塊,後來王莽篡權成功,找當時的太后要傳國玉璽即位,太后一聽就火大,把玉璽往地上一扔,砰,摔掉一個角,後來用黃金把那個缺角補上。
第二,沒有成功勸降王保保。
第三,元朝皇太子下落不明,這事是比較嚴重的事,只要一天沒有抓到前朝皇太子,就怕另有居心的軍閥去擁立,捲土重來,感覺老是有一把劍懸在頭上。
這也是怪不得,朱棣登基以後,就七次派鄭和下西洋,去尋找建文帝,就是有這種擔憂。
你看看,王保保竟然可以和傳國玉璽,元朝太子並列,這得是什麼牛人?
就這麼說吧,王保保曾經打敗過藍玉,湯和,李文忠,常遇春,甚至徐達。
你知道這些人有多牛嗎?
就這麼說,拿《山河明月》裡面的主角朱棣來說,作為一個藩王,幹掉自己侄子上位的燕王,絕對是神人一樣的存在。
為什麼那麼能打?就是因為老朱把當時不世出的名將都弄死了,但凡是上面提到的人,只要有一個活著,朱棣大氣都不敢喘。
藍玉,猛將常遇春的手下,北上抗元,南下平定西南,大大小小几百仗,被封為涼國公,曾經在朱標面前預言,朱棣會謀反。
湯和,朱元璋鐵哥們,入行伍介紹人,當初朱元璋是一個大頭兵的時候,湯和就已經幹到千戶長,南徵北戰,功勳卓著,死後被封為東甌王。
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平定江南,追討北元,陳友諒派大軍西徵,死守南昌100多天,為日後鄱陽湖大決戰,打下良好基礎,死夠被封為岐陽王,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位列第三。
常遇春,朱元璋麾下第一猛人,攻無不破,打敗陳友諒,攻破元朝大都,朱元璋可以得江山,此人功不可沒,功臣廟裡的肖像,直接配的是龍袍,老朱特批的。
徐達,這個更加不用說了,明朝歷史裡面,最能打的一個人。
上面提到的牛人,至少有一仗是王保保的手下敗將。
尤其徐達,平生僅僅輸了一仗,就是在草原上中了王保保的誘敵深入之計,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看到這裡,有人會問,既然王保保那麼牛,就應該追著老朱滿世界跑才對呀,怎麼反過來了?
是的,你這樣問得很好。
原因很簡單,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朝廷。
嚴格意義來說,元朝在中國的統治已經破產,王保保一輩子都是被老朱麾下各路名將追著打,一邊挨揍一邊跑,冷不丁外還還手。
你可能以為這也沒啥,實際上已經很牛了。
當時朱元璋就評論過,當時天下都認為常遇春是奇男子,老朱聽了後不以為然,如果純粹是論行軍打仗,常遇春根本不是王保保的對手,至於拿徐達跟王保保相比較,互相不分伯仲。
就這麼說吧,把王保保放在徐達這個位置,徐達能夠做到的業績,王保保也是可以做得到,但是把徐達放到王保保這個位置,王保保能夠做到,而徐達未必。
這是一個優秀老闆對員工的評價。
咱們就說王保保對戰常遇春,業績上是輸多贏少,問題是,王保保是一個人,常遇春是一群人,經常有湯和,藍玉,李文忠去配合他,而且經常是作為徐達的副帥,一大波人群毆王保保一個。
人多勢眾,兵精糧足,更加重要的是,大後方穩的一批。
明軍背後不僅長城,還有李善長,胡惟庸去統籌糧草,還有劉伯溫出謀劃策,還有一個超級英明的終極大老闆朱元璋坐鎮中央。
而王保保呢?啥都沒有,不僅要在前線頂著朱元璋的虎狼之師,還要提防後備有人給他們放冷箭,做人怎那麼難?
蒙古人始終在內亂,大廈將傾,根本沒有人想著去捍衛大元江山,大家想的是,臣明軍來臨之前,能撈多少就撈多少,能帶走多少銀子就帶走多少,反正都是要準備回到草原上放羊,還打什麼仗?
王保保一生中最主要的精力就是對付朝廷的內耗,要做事,他得先要自己說了算,事實上從來沒有一天掌權的。
比如王保保曾經封為左丞相,只要他打了幾次勝仗,開始順風順水,元順帝就會安排太子過來奪權。
等他們鬧得不可開交,老朱就抓住機會,派徐達北伐大元,朝廷內部就停止對王保保的內耗,讓他去對付朱元璋。
等到王保保把徐達打跑了,他們內部走開始幹起來。
所以劇中王保保說了句話,徐達的背後是眾志成城,而他的背後,除了一望無際的野草,啥都沒有。
丟了大都,逃到上都,丟了上都,就逃到漠北,再然後呢?
等到徐達把大都攻克,把元順帝趕到塞外漠北,這個時候才意識到錯誤,意識到自己對王保保下手的時機不對,重點哦,只是時機不對,不是下手不對。
所以,靠著這麼一個君主,王保保焉能不敗,被徐達打得最慘的一次,他和他老婆都是抱著一根木頭,漂過黃河,逃跑撿了一條命。
是王保保不行嗎?
不是,只是沒有機會讓他行。
我知道,我們現在面臨很多分歧,經濟下滑疊加疫情,大家的錢包也是越來越空。
但是,到了現在的緊要關頭,還有什麼工作比統戰工作更加重要?
還有什麼工作比統一共識更加重要?
如果不能團結一致向前走,縱然有王保保的奇男子護駕,又有什麼用?
如果我們能夠團結一致,縱然輸了一兩次,又何妨?攻破大都也就是早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