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朗讀者》有感三篇
2023-07-31 23:13:54 1
近期在央視一套每周六熱播的《朗讀者》,就是董卿第一次擔當製片人的那個節目,是一檔有書香氣質正能量滿滿的節目。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觀《朗讀者》有感三篇,供大家閱讀參考。
觀《朗讀者》有感(篇一)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題記
有人說,閱讀一本書就是同書的作者進行一場精神上的交流,那麼聽一個人朗讀,便是在聽朗讀者訴說過去的故事,觀《朗讀者》有感。
最近,我看了央視大熱的一檔節目《朗讀者》,節目中的嘉賓在朗讀著一篇篇優美的文段,同時也帶來了他們各自的故事。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聆聽他們故事的同時也讓我得到了一點啟示。
最讓我深受感動的是許淵衝老先生。許老先生是一位翻譯家。他的成就可以用「書銷中外百餘本,詩譯英法唯一人」來概括。這句話乍聽起來好像並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卻讓人大為驚嘆。他是迄今為止唯一個將《詩經》翻譯成英文法文的人。他還將《楚辭》、《唐詩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國古代詩詞作品翻譯成了法文。20xx年8月2日許老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是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
來到《朗讀者》這個節目的時候,他已經96歲高齡了,滿頭銀髮,看上去精神矍鑠,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對生活充滿著熱情。雖然快成百歲老人了,但他的心卻是年輕的,感情是充沛的。回憶起70多年前的往事,並朗誦詩歌時,仍激動得熱淚盈眶。我仿佛看見,這個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的耄耋身體裡有一個朝氣蓬勃的靈魂正滿懷激情為我們朗誦。
許老不僅精神上像個年輕人,在他的翻譯事業上也仍然保持著年輕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經獲得了翻譯界的最高獎項,又是這般高齡,按說早可以頤養天年。但他沒有,許老還正在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並計劃在一百歲之前翻譯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內還要翻譯30本書。為了搶時間,跟時間賽跑,他現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點鐘,這是一般年輕人也很難做到的。用他的話講就是白天不夠用,向夜晚借幾點鐘。他開玩笑地說;「我現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說:「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許老已經為這個世界創造了一筆巨大的文學財富。但他仍爭分奪秒,永不停息,儘可能多地去翻譯更多的作品,是因為他無比的熱愛自己的事業。翻譯對他來講是一種別人無法剝奪的精神上的快樂,是他自己喜愛的價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許老就是這樣的學者。
由許老我不禁想到了魯迅先生,先生患了肺病。醫生囑咐他要多休息,但他仍不停地努力工作。別人認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體,他解釋說其實並不是這樣。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長壽,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在我的腦海裡,魯迅先生和許老的影子重疊了。他們都是高尚的人,是無私奉獻的學者,他們都喜愛自己的價值,並且,用這價值給社會創造出精神的寶藏。我們也會銘記這些閃閃發光的名字。
如果我們想要自己的一生回想起來還有一點價值,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的話,那麼就讓我們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完成學業,以便我們長大後能為社會儘可能多地創造價值。
觀《朗讀者》有感(篇二)
周六晚八點,我準時打開電視,觀看《朗讀者》。
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說的那樣,有的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麼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讀後感《觀《朗讀者》有感》。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的孩子,被同學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願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說,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的,手術中的一個,也有可能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說,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麼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衝「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麼美好,願我們的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
觀《朗讀者》有感(篇三)
繼《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十三邀》之後,遇見了《朗讀者》。
感慨於一對平凡夫婦的鮮花山谷,那是一個承諾,情比金堅,上天都用滿山谷的鮮花來饋贈,他們朗讀的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詩,最愛那句: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時卻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愛你。
感慨於張梓琳作為一個普通媽媽對新生女兒的愛,作為一名老師,感覺自己的母愛總比同齡的女生來得更早一點,在他讀到:小布穀,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突然熱淚盈眶,想起了我的學生,每每他們坐在教室裡,睜著眼睛看著我的樣子;每每他們坐在那裡時而沉浸於學習,時而嬉笑打鬧的樣子。突然也想起了另一個人,現世殘酷,我們都在其中,可總有人比我承受的要多。我也想把這段話送給他,願他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儘管現世殘酷,全然不會是像我期望的那樣,可是我仍然祝福並期望著。
讓我最喜歡的一段便是最後董卿採訪許淵衝先生。感動的地方很多,就說一點,當老先生念到那林徽因《別丟掉》的一句: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他熱淚盈眶,感情充沛,腦海裡一定回憶著當年的場景,那份情懷,那份深情,無不讓人動容。我深深地明白,這就是文學的力量,這就是詩歌的力量,它的美,滲透在內心,跳動的文字不斷敲打著日漸麻木的心臟,即使在你深受傷害時,它們寂靜無聲地與你為伴,成為你生命的慰藉。
友人說,你寫詩吧。我說我沒有詩人的天賦。我就做一個旁觀者,感受者。我感恩文學給我心靈的饋贈,感恩生活給我的滋養,感恩身邊與我為伴或匆匆擦肩的人們給我的喜怒哀樂,感恩那個給我期望的人,如果可以我想希望他可以感受到我的感恩,給他一點點安慰,作為朋友的安慰。
我也希望我可以把我收到的饋贈分給我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希望我的學生可以不功成名就,可以不家財萬貫,但要做一個有溫度的人,做一個有自我的人。感受生命的喜怒哀樂,別丟掉自己的心,去追趕心中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