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十誡觀後感範文

2023-08-03 11:31:03

  勃朗特說過:「傷心的人還是應該堅持不懈地愛上帝,信上帝;上帝絕不會欺騙他,最後也絕不會丟棄他。」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就在這部影片尾聲,失去孩子的父親悲慟地走進了教堂,先是長鏡頭,緊跟著一個主觀視角----一排蠟燭、神龕和一幅聖母的畫像;父親在若隱若明的光影中行進,開始完全看不到他的臉,緩緩地,鏡頭恰當好處地曝露了他一半的面孔,直至從側面完全顯現那張已然毫無表情的臉孔。燭光搖曳,四下的靜謐似乎卻讓接下來會發生的一切昭然若揭:父親雙手扶住神龕,鏡頭卻又切換到了他充滿絕望和忿恨的臉,從而凸顯了人物此刻的心情;神龕轟然倒下,緊跟著是兩組蒙太奇鏡頭(蠟燭的倒下以及詭異的聖母流下的冰晶般的眼淚)更是深化了這一幕的悲劇色彩。影片結尾,父親手持冰塊緊貼著自己的臉,微風把他的頭髮像稻草般吹得極富律動之美,卻又無比殘忍,配合著相得益彰的不和諧音程組成的配樂,影片在讓人感到陣陣的絞痛中落幕。

  宗教是神聖的,也是不可褻瀆的,也許你未曾褻瀆或是沒有主觀動機去碰觸那道底線,然而,終究的結果卻是一樣----波威的慘死是一幕悲劇,更似是一種警醒:警告那些妄圖利用一切手段摒棄宗教信仰的人類不要作無謂的、愚蠢的嘗試;也使那些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徘徊在以「科學為標杆」和以「吾神為信仰」這兩種截然不同道德觀之間的人們幡然醒悟----那一刻,波威的父親是可悲的,似乎他那引以為豪的智慧之花在神祗的面前瞬間地凋謝了,含苞待放的、令人期冀的妄想也轟然崩塌,剎那間一無是處。「計算出冰夠厚了」----他所得出的貌似完美無瑕,實際卻是令人迭聲嘆惋的結果直接斷送了自己愛子的性命。冥冥中註定了:科學是他的唯一信仰,神祗卻主宰了他的一生。

  影片長約55分鐘,節奏比較緩慢,卻完整地描繪出了三類人,分別是波威父親—一個無神論者、波威姨媽---一個宗教信仰者以及波威這個「中立派」:至少在波蘭這個宗教氣息比較濃重的國家,這三類人是極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在悠揚的旋律中開始:曠遠寂寥的冰面上,一個形似枯槁、毫無血色的年輕人把頭埋在一堆即將熄滅的炭火中,霧靄升起,他悲憫的目光似乎離自己的靈魂也漸行漸遠了。鏡頭切換後,波威的姑媽恍然若失地走向街角,孩子們天真無邪的模樣浮現在眼前,瞬間,她思緒如潮,痛苦像一頭惡犬咬齧著她,內心的創痛迸發出來,酸楚的淚掛在眼角,卻未曾滴下-----碾碎了的記憶浮塵飄灑在她內心的每一個角落,已然逝去的片段把我們也帶入了曾經的波威的世界。

  波威長著一雙明亮迷人、令人豔羨的藍灰色眼睛,他熱愛生活,聰明伶俐,富有同情心,具有一切父母所想往的孩子所具備的品質;波威的父親是一位大學教授,與波威同樣明亮的雙眸,略顯光禿的頭頂透露出一種睿智。他是標準的無神論者,依靠著紮實的學術功底以及自家「貌似萬能」的計算機,用波威姑媽的話來說「你爸很早就注意到許多事可以計算和估量,然後他相信一切都可以。。。。到今日他仍那麼想。。。。。。」;波威的姑媽則是典型的天主教家庭誕生的教徒,奉神明為一切,從言語中我們也能看出她頗有嗔怪弟弟的信仰,並試圖讓波威相信「上帝存在,很簡單。若你相信的話。」

  小波威就這樣生活在兩個同樣愛他的人之間,他的內心時常雲遮霧罩:既然神秘的上帝掌控著萬物生靈,那麼,爸爸又如何每每都能依靠著自己的才智獲得上帝的眷顧?既然連爸爸都說不清楚「死亡」這件事,那麼,躺在垃圾場旁邊的凍僵的死狗現在又處於一種什麼狀態?是否真像自己說的那樣「或許它現在在那兒好多了」?小波威疑竇叢生,他小小年紀,決無法頓悟,瞬間湮沒在自己迷亂的思緒中---艾琳娜姑媽和爸爸站在天枰的兩端,各自手持足量的砝碼,顧盼流蘇地向他招手,而小波威卻進退維谷,躑躅著:他所篤信的真理竟像是一雙咬牙切齒、怒目而視的姊妹---她們各自不能相容。而小波威更想踏破這世間的樊籬,尋覓出一條更加完美的真理:上帝的確存在,爸爸也是對的!

  當波威的爸爸確定「冰面厚度已夠」後,他還惴惴不安地在上面蹦躂了幾下,從中看出他並非確信數據和信息,更不會放任自己的孩子在任何危險的地方玩耍嬉戲,然而。。。。。。

  「墨汁灑了!」他的面孔顯得十分驚悸,他緩慢地拾起破漏的墨水瓶,藍黑色的液體在書上塗鴉了一連串不規則的印記----這一令人不安的視覺隱喻交織著靜謐和沉默似陣陣涼風向觀眾襲來,接著,便讓我們瞬間遁入導演所提煉出的、積澱已久的高潮部分。。。。。。呼嘯而過的警車、奔跑的人群、暗灰色沒有一絲生氣的天空,觀眾們糾結的情緒被完全調動了一起來---我們所猜想的結果恰恰是我們所不願知道的真相。影片的鏡頭語言愈加平實地記錄著波威的父親從堅信到躊躇再到緘默不語、恍然若失,最後歇斯底裡、絕望嗥叫的全過程---沒有一絲浮誇賣弄的拍攝技巧,不需要考慮鏡頭是否合理、背景是否需要有隱喻的功能,或是通過視覺蒙太奇來表明內涵,高潮部分僅僅是通過一張一弛的節奏控制就把故事帶到了尾聲----波威再也沒有出現,留下的只是祈禱的人群、忙碌的救護隊員、波威父親和艾琳娜姨媽兄妹二人充滿了期冀、忿恨、迷亂、負疚、頓悟的五味雜陳的表情。。。。。。

  作為一位波蘭的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通過紀錄片般真實的鏡頭語言詮釋著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這使得看完十誡第一部短片的觀眾無不心中陣陣絞痛。那些神祗-----上帝、耶穌、釋迦摩尼、觀音菩薩、真主安拉。。。他們隱藏著真身,讓自己湮沒在虛幻的時空之中,他們冷冰冰地注視著人世間的每一件事以及每一個人的一舉一動,然而卻從未對此橫加幹涉或阻隔或挽救。人們卻是可悲的,當他們奴顏婢膝、低眉順眼地祈求獲得神的援助;當信仰的力量強大到以至於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們都敢於與命運對抗,只因每晚或每餐之前做過了祈禱;當我們迷失在一切「因果報應」的篤信中不可自拔以至于堅信在最關鍵的時候會有好運庇護,我們所看到的只能是歇斯底裡的慟哭和令人迭聲嘆惋的結局。

  然而,在這個由宗教統治了N久年數的國度,幾乎每個國民內心的空地上都豎立著一塊信仰之碑:它能指導他們的行為、給予他們信心、賜予他們勇氣、平復他們的情緒。這無形的食糧滋養著波蘭人民看似豐腴實則貧乏的精神聖土,在他們臉上所看到的是啜飲著宗教養料的歡愉以及簇擁在教堂中高唱聖歌的滿足,以至於像波威慘死這樣駭人聽聞的事件也可能只被宣揚成是「他靜靜地離開了,在天國,他很快樂。」之類冠冕堂皇卻貽笑大方的論斷。

  現在看來宗教信仰和科學理論並無完全衝突之說,前者不過是人們不自覺地一種精神寄託,後者也不完全能百分百地掌控世界。然而,當你拋棄了一樣而全身心地投入另一樣的懷抱時,下場卻有可能是慘烈的。

  我從中得出了個結論,僅是個人觀點:最好先信奉上帝!

  畢竟人類能研究科學,但永遠無法研究上帝。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