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水環境最新排名(畢節名片系列--貴州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2023-08-04 08:03:14
貴州水環境最新排名? 洶湧澎湃的烏江泛著滾滾的波濤,以其浩大磅礴的氣勢,挾裹著高原獨有的雄性和霸氣,在天地間日夜奔流烏江在那波峰浪谷之間留下了種種神奇的傳說之後,最終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長江,成為華夏文明中一個閃亮的字節,浩浩蕩蕩地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裡在畢節的崇山峻岭中噴薄而出的烏江,是貴州人民的母親河,其南源發源於威寧自治縣鹽倉鎮的營洞村,其北源發源於赫章縣輔處民族鄉的興旺村烏江,是貴州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貴州水環境最新排名?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貴州水環境最新排名
洶湧澎湃的烏江泛著滾滾的波濤,以其浩大磅礴的氣勢,挾裹著高原獨有的雄性和霸氣,在天地間日夜奔流。烏江在那波峰浪谷之間留下了種種神奇的傳說之後,最終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長江,成為華夏文明中一個閃亮的字節,浩浩蕩蕩地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裡。在畢節的崇山峻岭中噴薄而出的烏江,是貴州人民的母親河,其南源發源於威寧自治縣鹽倉鎮的營洞村,其北源發源於赫章縣輔處民族鄉的興旺村。烏江,是貴州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江河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它見證著人類的進步與發展;江河是一部流淌的史詩,它記錄了經濟社會的跨越和百姓生活的變遷;江河是最具標誌性的地理坐標,它是一個地區自然、人文、經濟、民生的綜合象徵。
千裡烏江源於畢節。站在烏江源頭,給人的感覺是親和,是安然,是久別回歸的眷戀。它讓你在一瞬間便忘卻了曾經有過的驚濤駭浪以及種種無端的凡塵雜念,停留在心頭的仿佛只剩下慈母般的愛戀了。站在這樣的水邊,一種敬畏之情便會無端地漫上心頭。彎下身去恭敬地掬起一捧母親河的源頭之水,它就那樣輕柔地滑過我們的指間,無聲地墜落,無聲地離去。在一種異樣的靜寂裡,給我們的心靈作了一次愛的洗禮。
在威寧縣鹽倉鎮的營洞村,一泓清泉從一個石水缸形狀的洞裡流出,在大約300餘米遠的地方又匯集了左、右兩側的花魚洞和黑魚洞裡湧出的泉水之後,形成了一定流量的烏江源頭活水,綢帶一般向前流淌著,這就是赫赫有名的烏江南源。烏江南源流經威寧、鐘山、水城、納雍、六枝、織金等縣境,至普定後折向東北,經安順、平壩、清鎮等縣(市、區)境,始稱三岔河。
眼前這一口甘甜的泉水,就是鼎鼎有名的烏江北源,當地人稱它為興旺龍井。烏江北源,發源於赫章縣輔處民族鄉的興旺村,這一泓清泉千百年來滋潤著當地群眾,靜靜地流淌進入前面的小河後稱為渣倮河,再向東流到豐收村與春樂河交匯後,沿著舍虎梁子不舍晝夜地一路奔流,一路變換著名字,先後從赫章流經七星關、納雍、大方、織金、黔西等縣區,最後流淌成烏江北源最主要的支流——六衝河。
正是從威寧縣鹽倉鎮營洞村石缸洞和赫章縣輔處民族鄉興旺龍井流出的涓涓細流,匯成了烏江南源的三岔河和烏江北源的六衝河,兩條河各自在烏蒙深處的高峽深谷中一路奔騰咆哮、肆意流淌,並在黔西縣新仁民族鄉、織金縣大平民族鄉交匯後稱為鴨池河。鴨池河往東北流經黔西縣、修文縣的地界,在修文縣六廣段稱為六廣河;再流經金沙、息烽、遵義,至烏江渡後開始稱烏江。之後經湄潭、餘慶、開陽、甕安、石阡、思南、德江、沿河等縣境,進入重慶境內,經彭水、武陵至涪陵匯入長江,改變了名字。
烏江又稱黔江,總流域面積8.8萬平方千米,幹流全長1037千米(南源源頭起),天然落差2123.5米。其中,貴州境內流域面積為6.7萬平方千米,佔總流域面積的76%;貴州境內河段長879.6千米(包括界河段長70.6千米),貴州境內天然落差2036米(其中界河段落差53.2米)。烏江流域在貴州省涉及39個縣(市、區),因而,烏江又被譽為貴州人民的母親河。
這是一條雄性、蠻荒,而又流金溢彩的河流。烏江,是長江南岸的最大支流,水能資源蘊藏豐富。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烏江又是一條被遺忘的河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過去,我們感嘆擁有烏江豐富水能資源的黔西北,無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只能「望水興嘆」。當時代發展進入新世紀,當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吹起,貴州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這就是水電火電並舉的「西電東送」工程。
黔龍抬頭,風生水起。2000年11月8日,在烏江幹流上遊的六衝河段,黔西和織金兩縣交界處的洪家渡,伴隨著一陣陣響徹雲天的爆破聲,「西電東送」的重點工程——洪家渡電站開工上馬,黔西北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如今,隨著洪家渡水電站、東風水電站、索風營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構皮灘水電站、思林水電站、沙沱水電站等一大批烏江梯級電站的建設完工,貴州已經成為「黔電送粵」的主戰場。
隨著烏江梯級水電站的建設,形成了烏江上遊的三大連湖——支嘎阿魯湖、東風湖、索風湖。刀削斧劈的懸崖峭壁和鋪綠擁翠的山川地貌,勾勒了如詩如畫的「烏江源百裡畫廊」,為美麗的黔西北增添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如今,千裡烏江「藏在深閨人未識」的過去已經成為線裝書裡的故事。烏江的今天明天,黔西北的今天明天,正在石破天驚的壯舉中,譜寫著精彩的時代篇章!
來源:畢節日報 作者:葉光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