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看鑑史問廉觀後感(最新)
2023-08-03 21:46:35 1
【黨員看鑑史問廉觀後感_篇一】
「擔當身前事啊,何計身後評」「歷史的天空閃耀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隨著CCTV9《鑑史問廉》第八集的播出,我耳邊自然響起這些歌詞。在中華民族這部大寫的歷史上,留下了民族追夢的腳步,寫滿了民族的浩然正氣,在這個偉大的歷史天空上,繁星燦燦,正氣滿滿。
武則天,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曾親自為高宗題寫墓碑,卻給自己留下無字碑一座。千古功過任後人評說。司馬光《資治通鑑》評價:「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舊唐書》評論:「治亂,時也,存亡,勢也。使桀、紂在上,雖十堯不能治;使堯、舜在上,雖十桀不能亂。」魯宗棒道「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崔融捧曰「英才遠略,鴻業大勳。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武則天創造了歷史,改寫了歷史,她的無字碑不留一字,卻引得後世萬言評之,實在是生前身後盡得風流。
周召公,歷史上的廉政之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世人皆知。他歷經武、成、康三世君王,為周王朝的建立與鞏固起過重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甘棠樹曾是召公「下鄉辦公」的地方,召公下鄉,百姓煮飯給他吃,騰房給他住,他都婉拒,只在甘棠樹下吃住、辦公。後人對甘棠樹的崇拜,其實是對廉潔自律官員的期待和褒揚。
劉寵,在歷史上可堪稱「汙泥裡的一棵蓮」。他生活在東漢最黑暗的時期,卻獨善其身,潔身自好。任會稽太守時,除苛政,禁非法,將當地治理得夜不閉戶,吏不擾民。待調離時,百姓每人籌百錢挽留他,他各取一錢投入江中,表現了其兩袖清風、勤政清廉、為民造福的為官情懷。後人尊其為「一錢太守」,建「清水亭」紀念,明于謙感嘆「一錢付江水,死後有餘褒」,清乾隆帝題詩讚曰「而今若問清明者,定道一錢不敢留」。這是重名節如泰山,輕利慾如鴻毛的典範。
嶽飛,歷史上最大的冤案,背背母刺「精忠報國」,一生勤儉,治軍有方,「凍殺不拆屋,餓死不打擄」,令對手哀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以收復山河、迎還二帝的清廉、愛國情操,卻讓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他在供狀上留下八字絕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叩問歷史。正義可以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嶽飛被害後不久,秦檜家三代官員被免。28年後,秦家祠堂被拆毀,秦檜塑像跪在嶽飛墓前,上刻一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也引得秦氏後人自慚「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嶽飛的清正愛國彪炳史冊,南宋第一貪的秦檜,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浩然正氣的歷史人物輝耀史冊,史冊典籍又記錄下歷史人物輝煌和恥辱:《春秋》,第一部編年史書為後世史學界留下了春秋筆法,成為書寫歷史的範本;《史記》,第一部紀傳史,被譽為我「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首次把官員分為三類:循吏——清正廉潔、奉公守法、仁厚愛民的官吏,酷吏——用酷刑峻法統治百姓、以兇狠殘暴著稱的官吏,佞幸——無才無德、貪腐驕橫、為禍一方的官吏。
習近平指出「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是啊,歷史是最公正的審判,他不會向強權低頭,也不會向黑暗讓步,正義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在這個偉大的歷史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就要勇於擔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自己最大的智慧、力量、心血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黨員看鑑史問廉觀後感_篇二】
觀看了《鑑史問廉》以後,感觸很深,為當前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打開了思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著眼於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圍繞管黨治黨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從嚴治黨系列重要思想和基本理念,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通過觀看《鑑史問廉》,我對從嚴治黨也有了新的認識。
從嚴治黨要依法執政,加強制度建設。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如何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歷朝歷代在制度建設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嘗試和努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內法規建設是黨的制度建設的核心環節,要牢固樹立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觀念,有步驟地統籌推進黨內法規制定工作,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推進黨的建設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首先,要嚴格遵守黨章、依規辦事。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建立健全黨內製度體系,要以黨章為根本依據,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其次,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落實「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的要求,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就要努力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建立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從嚴治黨要改進作風,加強作風建設。黨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執政基礎。在全黨深入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舉措。加強作風建設,要求機構編制工作者要把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帶到工作崗位,帶到日常的學習工作中,機構編制事業才會生機勃勃,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機構編制工作者更要做到勤政為民,深懷愛民之情,強化憂患意識,淡泊名利,恪守神聖的職責,與時俱進,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刻苦鑽研業務,以敢於擔當的精神、銳意進取的品格,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要深入基層單位調查研究,始終把保障民生、實現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聽聽群眾的呼聲,貫徹落實和制訂好機構編制的各項政策,以一流的業績,以實際的努力贏得群眾對機構編制工作滿意的掌聲。
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面對日益複雜的利益格局,面對不斷高漲的改革期待,改革能否順利推進,關鍵取決於我們黨,取決於黨能否發揮好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我們只有堅持從嚴治黨,不斷提高治黨水平,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日益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才能更好地為人民謀福利,才能深化改革大業、永葆執政偉業。
【黨員看鑑史問廉觀後感_篇三】
近日,我觀看了《鑑史問廉》大型文化紀錄片。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該片縱覽中華五千年朝代的演進,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視野,以「廉」為核心,以「清、勤、慎」為主題,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文化的力量,探尋廉政建設與社會及文明興衰的關係,可謂是盛世鳴警鐘、時代舉鏡鑑呀。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荀子也提到:「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治國如此,反腐倡廉同樣如此。
縱觀紀錄片,不難發現,歷史上凡是國力比較強盛的時期,大都有一位比較開明的君主,有一幫可倚重的忠臣。如貞觀之治,有了從善如流的李世民,才成全了魏徵、狄仁傑的直諫美名。李世民讓魏徵成為了一代諫官,魏徵讓李世民變成了一個敢聽實話的君主,很難說他們彼此多欣賞,感情多真摯,但是正是因為李世民的清明,才有了魏徵的直言敢諫,才讓大唐的政治變得明朗。因此有個廉明的君主,人人才敢講真話,人人才能參與反腐,那麼我們就擁有了無數個魏徵,當反腐成為全民的反腐時,廉政必然就會成為整個政府體系的廉政,想要達到政治清明也就不難了。又如康乾盛世,正因為有了「千古一帝」愛新覺羅.玄燁,才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成為各級官吏竟相效仿的榜樣。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隸巡撫時,康熙稱譽其「居官清正,實為天下廉吏第一」。康熙皇帝確因于成龍終其一生在各地任職時,都能保持「志行修潔」、「固守清儉」的高風亮節。同時,又能關心黎民,「為政寬惠」,鐵面無私,雷厲風行的「懲貪除霸」。所以一再肯定于成龍是「清官第一」、「廉吏第一」,樹立了一種正面形象,使百官效法。
同樣,一個朝代的沒落,也必發端於君昏臣佞、從上而下的吏治腐敗。試想,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大環境下,政何以施、國何以治呀。南宋宋徽宗,後人的感嘆「亡宋誰知是石頭」。對昏君佞臣,屈原選擇了投江等等。無有昏君,何來佞臣,不亡國才是咄咄怪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為政者廉潔自守,自然「上之所為,下之所瞻」,吏治清明,國泰民安;反之,為政者昏聵無道,必然出現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局面。
今天我們反腐倡廉,更加需要各級領導幹部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在學習廉政知識、遵守廉政紀律、執行廉政規定方面發揮帶頭作用,象焦裕祿、鄭培民、任長霞一樣忠貞愛民,一心向黨,只有這樣,才能凝聚民心,匯聚民意,使我們共產黨執政的根基更加的牢固。任何時代的廉政,都是與執政官員的道德品質和行政作風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國的主流思想家總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中國廉政史上,清官廉吏,都具有嚴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潔奉公的優秀品格。如不畏強權、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包拯,剛直不阿、赤心向上的海青天海瑞,讓多少作奸犯科者聞風喪膽。在腐敗案件層出不窮,腐敗行為花樣翻新、腐敗對象日益高層化的今天,希望我們的執法者能向他們學習,少一些明哲保身的顧慮,多一些敢把皇帝拉下馬的勇氣,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讓一切腐敗現象無處遁形,消弭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