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大不解之謎(帶你尋找藏在正史裡的清宮風雲)
2023-08-03 19:15:57 2
在古裝劇中,清宮劇可以說是非常火的題材。《還珠格格》《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等更是其中爆紅全網的代表。乾隆皇帝、富察皇后、魏瓔珞、烏拉納喇皇后、香妃、五阿哥、爾康、富察傅恆,這裡頭每一個人物我們都印象深刻,他們的一顰一笑都牽動人心。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他們究竟是什麼樣呢?乾隆最愛的女人是誰?是香妃還是魏瓔珞?
說起皇帝的情感生活,緋聞、傳說居多。作為風流皇帝的代表,乾隆皇帝真的是備受各種影視題材的偏愛。
有人說他渣男,有人說他專情,多情與專情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太容易成為流量愛豆了。何況他長得確實丰神俊朗。
《乾隆皇帝寫字圖》
對於乾隆最愛的女人是誰這個問題,粉絲們各執己見。有人說是香妃,有人說是令妃,有人說是富察皇后,還有人說是烏拉納喇皇后。不同的劇打造出了不同的愛豆,清宮在粉絲們心中風起雲湧。那麼真正的歷史中,是怎麼樣的呢?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本書,由歷史學者通過勾連史料,建構出了乾隆帝在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即公元1765年1月28日這一天的豐富行程。這就是《乾隆十二時辰》。
作者吳十洲查閱了大量的「宮中檔」「內務府檔」「六部檔」,從浩如煙海的清宮檔案中,為我們復原了乾隆皇帝一日的生活全貌。
而在這樣平凡無奇的一天裡,書中的相關文字也大概勾勒出了乾隆皇帝生命中最重要的幾個女人。
01 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是乾隆的原配,也就是歷史上的孝賢純皇后。她十六歲嫁給當時還是皇四子的弘曆,比弘曆小一歲。小夫妻倆的生活過得美滿和睦。乾隆二年舉行隆重的冊立皇后大典。
乾隆皇帝一直覺得賢妻舉止言行合宜,是自己治理天下再好不過的賢內助,她的賢良被乾隆皇帝拿來教化世人。整個後宮也一片靜謐祥和。孝賢皇后生的兩個兒子,很早就被密定為下一任儲君。這一切都似乎證明了乾隆皇帝對孝賢皇后的鐘愛。
可惜的是孝賢皇后的兩個孩子都在被乾隆秘密立為儲君後早夭。而接連喪子的悲痛也奪走了孝賢皇后的健康,終於令她在乾隆十三年的春天一病不起,逝於返京途中。
從此,乾隆皇帝陷入了極度的悲痛之中,變得暴躁易怒,做出了很多瘋狂的事情。在皇后死後的半年中,有一百多名大臣或被革職,或被降級,或被罰俸,甚至被處死。當時二十一歲的皇長子永璜因為死去的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沒有表現出十分的哀痛,乾隆帝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斥責、懲罰。十四歲的皇三子永璋在皇后去世時的表現也令乾隆不滿。在盛怒之下,乾隆帝斷然宣布:此二人斷不可承繼大統!乾隆皇帝的嚴厲,讓兩位皇子惶惶不可終日,永璜抑鬱寡歡,於一年後病故,永璋也在惶恐不安中於二十六歲那年死去。
乾隆皇帝還令天下臣民一律為國母故世而服喪,這就清朝而言,實屬空前:
乾隆帝輟朝九日,服縞二十七日;妃嬪、皇子、公主服白布孝服,皇子截髮辮,皇子福晉剪髮;親王以下,凡有頂戴的滿漢文武大臣一律百日後才準剃頭;停止嫁娶作樂二十七天;京中所有軍民,男去冠纓,女去耳環。而且各省文武官員從奉到諭旨之日為始,摘除冠上的紅纓,齊集公所,哭臨三日,百日內不準剃頭,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內,停止音樂嫁娶;一般軍民,則摘冠纓七日,在此期間,亦不嫁娶,不作樂。
為了籌措孝賢皇后的葬禮,乾隆帝耗巨資,興土木,許多事都親自參與。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后去世,到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孝賢皇后奉安地宮。
那一天,乾隆帝穿著素服,從隆福寺行宮出發,乘八人暖轎,來到了勝水峪,在孝賢皇后陵前最後奠酒舉哀,看著皇后金棺慢慢下入地宮。
喪禮完畢,乾隆帝又立即下令設立「孝賢皇后陵寢總管衙門」。至此,孝賢皇后喪儀才落下了最後一幕。
除了這些隆重的禮儀之外,乾隆帝還寫下了很多篇悼亡詩,收入《清高宗御製詩集》者即不下百數十首,堪稱乾隆帝一生四萬餘首詩中最見真情的上乘之作。這些詩裡面有一些非常細小的生活景象,不難看出乾隆皇帝對富察皇后濃濃的愛意和懷念。
乾隆三十年,孝賢皇后已死去十七年,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已經五十五歲、後宮佳麗如雲的乾隆皇帝,仍然深切地懷念著孝賢皇后,大概是怕觸景傷情,因而路過濟南(當年孝賢皇后病情惡化的地方),繞城而行。作《四依皇祖南巡過濟南韻》:
濟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帝整整八十歲,他還親自去了孝賢皇后陵前,對著陵墓,跟自己的愛妻說話談天:富察啊,我想你,別急,再二十年我就去陪你了。也有詩為證:
三秋別忽爾,一晌奠酸然。
追憶居中閫,深宜稱孝賢。
平生難盡述,百歲妄希延。
夏日冬之夜,遠期只廿年。
大概,在乾隆帝後來的漫長人生中,再也沒有一位后妃能像孝賢皇后那樣撫慰皇帝那孤寂的、焦躁不安的心了。
02 烏拉納喇皇后
這位皇后,是《還珠格格》裡嚴厲而悲哀、處處與小燕子紫薇作對的惡毒皇后。
是《延禧攻略》裡工於心計、殺伐決斷的嫻妃。
也是《如懿傳》裡想要與弘曆一生一世一雙人,但最終看破帝家涼薄、揮刀斷髮斷情的如懿。
這位皇后,就是歷史上的烏拉納喇皇后,乾隆皇帝的繼後。孝賢皇后晉封皇后的同一天,她被封為嫻妃。冊文上稱她「持躬淑慎,賦性安和,早著令儀」,倒也符合《延禧攻略》中嫻妃的早期形象。
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后去世,因中宮不宜久虛,嫻妃是當時宮中位份最高的一位后妃,因此第二年嫻妃晉封為皇貴妃,攝六宮事。然而在冊封皇貴妃的儀制上,皇帝故意降低規格,不準公主、王妃、命婦等前往皇貴妃宮行慶賀禮。大概乾隆皇帝感情上不能接受納喇氏入主坤寧宮代行皇后之職的事實,因此是勉強遵了皇太后懿旨。
包括後來的立後,也並未在感情上接受這位皇后。即便在寫給新後的祝詞後面,皇上卻在賦詩緬懷孝賢皇后:
淨斂湘雲碧宇寬,宜暘嘉興物皆歡。
中宮初正名偕位,萬壽齊朝衣與冠。
有憶那忘桃花節,無言閒倚桂風寒。
晚來家慶乾清宴,覕眼三年此重看。
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烏拉納喇皇后確實不怎麼待見,但無論怎樣,倆人也一起這麼過了十多年,也生了娃,如果就這麼將就下去,歷史也就沒什麼波瀾了,後人興許也不會再編出那麼多故事來,可不幸的事還是發生了。
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烏拉納喇皇后以及令貴妃、慶妃、容嬪等隨行。據宮中皇后賞膳底簿的記載,十八日於名勝「蕉石鳴琴」處進早膳時,皇帝還賞有烏拉納喇皇后的膳品,到十九日早膳時,則只有令貴妃、慶妃和容嬪了。由此可知帝後衝突爆發應在閏二月十八日。據行宮中流傳出來的消息說,皇后對皇帝有所冒犯,然後怒氣衝衝地到皇太后前哭訴,懇求在杭州出家為尼,並抽出利剪,將萬縷青絲齊根剪去。
皇后發瘋剪髮。這一幕大家想必已經很熟悉了。
對於滿人而言,自行剪髮是犯大忌的。烏拉納喇皇后到底是因為什麼斷髮,兩百多年來,人們一直持有很高的興趣。但各種官修史書對此避而不談。所以,這終究成了一個謎題。
但烏拉納喇皇后後來怎樣了呢?這還是有明確記載的。
猝然自行剪髮乃觸犯了滿人習俗之大忌,隨即皇帝命將「突發瘋疾」的烏拉納喇皇后由額駙福隆安等嚴加監護,先期遣送回京。
乾隆三十一年(1766)五月,皇帝命將其歷次受封的冊寶悉數收繳,其中包括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這意味著烏拉納喇氏不僅失去了皇后的位號,而且被永遠地、徹底地從皇帝諸后妃中摒棄了。
七月初,這位可憐的女人已奄奄一息,手下供使喚的宮女僅剩兩名。但乾隆帝對她已無絲毫惻隱之心,仍於七月初八日從圓明園啟鑾,奉皇太后前往熱河秋獮木蘭。
七月十四日,被幽禁於冷宮的烏拉納喇氏辭別人世。
烏拉納喇皇后死後埋葬於純惠皇貴妃園寢(位於裕陵妃園寢)。實際上,她的喪禮辦得冷冷清清,規格遠比皇貴妃喪禮還低。她沒有自己的墓穴和寶頂,棺槨被硬塞進純惠皇貴妃地宮裡,放在純惠皇貴妃金棺東側的從屬位置。園寢大殿上既不供奉她的神牌,每年的清明、中元、發暮、冬至和忌辰也乏人奠祭。烏拉納喇氏從此沒沒無聞,再也無人提起,仿佛這座園寢內根本沒葬進這位皇后一樣。
此後,宮中不再冊立皇后,由令貴妃魏佳氏以皇貴妃的身份統領六宮事。
03
令妃
「我魏瓔珞,天生脾氣爆,不好惹。」
《延禧攻略》裡正義善良、擅長鬥智鬥勇的魏瓔珞,其原型就是歷史上的令妃,後來誕育嘉慶皇帝、被追贈為孝儀皇后的魏佳氏。她比乾隆皇帝小十六歲,乾隆十年時入宮,在乾隆二十年以後較為得寵,經常被乾隆皇帝翻牌子。
她也是為乾隆皇帝生育最多子女的妃子,一共生育了四個皇子兩個公主。皇十五子永琰由於長相非常像父皇,「天表奇偉,隆準豐頤,舉止凝重」,而且「性尤純孝」,因此深得乾隆帝的歡心。這也是後來的嘉慶帝。
《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在劇中一路開掛。在真實的歷史中,魏佳氏在乾隆後宮中的晉升之路也算的是開掛的人生:
乾隆十年入宮,充貴人,同年十一月冊封為令嬪。後晉令妃、令貴妃。三十年五月初九日冊封為令皇貴妃。六十年十月以所出皇十五子永琰(顒琰)立為皇太子,特追封孝儀皇后。
魏瓔珞在劇中初露鋒芒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魏瓔珞,天生脾氣爆,不好惹。然而歷史上的令妃,到底是什麼樣呢?從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九日的內閣奉上諭中可以大體看到令妃的口碑如何:
奉皇太后懿旨,「令貴妃敬慎柔嘉,溫恭端淑。自應冊禮,內治克襄,應晉冊為皇貴妃,以昭壼範。欽此。」所有應行典禮,各該衙門照例舉行。欽此。
敬慎柔嘉,溫恭端淑。似乎離脾氣爆有點遠呢。《還珠格格》中令妃的形象倒是更接近一些。
但無論哪樣,究竟是不是乾隆皇帝最愛的人,在乾隆皇帝的女人們裡,魏佳氏無疑笑到了最後。
04
香妃
所謂香妃,是由容妃附會而來。她是伊利·霍加的女兒,雍正十二年在喀什出生,取名賈姆孜木,教名希帕爾汗,維語的意思是「香得很」。這也許就是「香妃」此名的來源。乾隆二十五年,二十六歲的她來到北京。這裡頭的政治意味濃厚。從這位新疆美女進京的那一刻起,皇帝立馬把目光全部投到了她的身上。為了緩解愛妃的思鄉之情,乾隆破例在皇城禁地,圈出一片少數民族聚集區,安置了隨香妃一起進京的娘家人。乾隆還為她配備了廚師,專做新疆飯菜。她在內宮住了二十八年,很得皇帝寵愛。
從各種史料中也不難看出,乾隆皇帝對香妃體貼入微,賞賜也非常大方,群賞后妃們時,基本都有香妃在列。
我們來看看乾隆爺的體貼(乾隆三十年時還未封妃位,為容嬪):
在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十六日南巡前後,見諸《節次照常膳底檔》,得到乾隆帝賜膳的有:令貴妃魏佳氏、慶貴妃陸佳氏與容嬪和卓氏,當然還有皇后烏拉納喇氏。其中以容嬪和卓氏的地位最低。
又: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乾隆帝駕幸江南,同行的有:皇后、令貴妃、慶妃、容嬪、永常在、寧常在六位。……由於容嬪出身回部,乾隆帝特別遵照伊斯蘭教習俗賞賜給她的御膳有:涿州餅子一品、祭神糕一品、米麵一品、饊子一品、奶酥油野鴨子一品、羊肚片一品、甑爾糕一品、羊他他士一品、野鴨子一品、油煠果一品、羊肚一品、小餑餑一品、茄幹一品、羊渣古一品、鍋塌雞一品、醃菜炒春筍一品、四樣小菜一品、羊肉他他士一品、醃菜炒萵筍一品、蘿蔔乾一品、羊肉絲一品、折尖一品、爆肚子一品、糟鴨子一品、糟蘿蔔一品、醃菜葉炒燕筍一品、燴糟雞一品、炒燕筍一品、豆豉一品、千層糕一品、豆腐乾一品、蘇州糕一品、燉羊肉一品、拌菆茉菜一品、梨絲拌菆茉菜一品、老虎菜一品、晾狍肉一品、酒燉羊肉一品、爆炒雞一品、西爾查一品、羊西爾佔一品、炸八件雞一品、酸菜絲一品、鹿筋羊肉一品、豆豉雞一品、鴨雞蛋一個、野雞沫一品、鹿尾一品、五香羊肉一品、羊肉絲燉酸菜絲一品、鍋燉羊肉一品、火燒一品、羊腸湯一品、燉水蘿蔔一品、酸辣羊肚一品、麵筋一品、奶子餑餑一品、野雞他他士一品、烹炸肝腸一品、糖醋蘿蔔一品、青韭燴銀絲一品、攢盤肉一品、筍絲一品、碎剁野鴨一品、拌老虎菜羊肉攢盤一品、羊肉燉蘿蔔一品、糖醋鍋渣一品、榛子醬一品、羊肉炒豆瓣一品、奶子飯一品、綠豆一品、託火裡額芬一品、廖花一品、水烹綠豆菜一品等。
賞賜竟然有這麼多,而且樣樣都體貼地照顧了香妃的飲食習俗,而且這可是在下江南的路途中,一路湖光山色新鮮事,香妃依然被掛在心尖尖上。
渣男變暖男,可見香妃在乾隆皇帝的心中,確實很被喜愛。至此,乾隆爺也算得「嘴角一抹淺笑,眼眸飽含柔情,細心貼心,善解人意,讓人如沐春風,如沐煦陽」的大暖男了。
郎世寧《乾隆皇帝朝服像》
清宮劇裡,風雲波詭雲譎,追劇的同時來看看《乾隆十二時辰》,來看一個活生生、有煙火味兒的乾隆皇帝。真實的皇帝更有魅力,真實的歷史風雲同樣精彩。
自古以來乾隆皇帝以其風流韻事聞名民間,那麼真實的乾隆是什麼樣的呢?
你們知道對乾隆皇帝來說,996的工作制簡直弱爆了嗎?
《延禧攻略》裡俊秀帥氣、文武雙全的富察傅恆,《還珠格格》裡的傅六叔,你們知道在歷史中,真實的傅恆並不比劇裡人物遜色嗎?
《還珠格格》裡家喻戶曉的五阿哥和爾康,歷史上有原型嗎?他們有什麼樣的人生呢?
乾隆皇帝最喜歡吃的飯,最喜歡寫的詩,最喜歡的后妃,最鍾意的大臣,他的得意與失意,你們想知道嗎?
《乾隆十二時辰》,用最可靠的史實,最靠譜的講解,真實還原乾隆皇帝55歲那一年的,正月初八。《乾隆十二時辰》,帶你尋找藏在正史裡的清宮風雲。
《乾隆十二時辰》
吳十洲 著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4855-8
36.00元
undefined
乾隆帝25歲登基,在位60年。乾隆三十年,是康乾盛世中的穩定昇平期。這一年,乾隆帝55歲,政治生命如日中天。作為一統華夏的帝王,他的理想是維護國語騎射的民族傳統,同時又希望人們視他為仁慈的文殊菩薩,以及儒家正統文化統治者的完美代表。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京師。這一天上演著豐富而複雜的政治場景。紫禁城內的清廷祭祀、君臣茶宴聯詩,民間的祭星儀式,以及道教的廟會,共同映照出一幅多種文化並融並存的盛世之景。
歷史學者又該如何從乾隆帝的十二時辰中,拆解乾隆帝的多重面向?這盛世之下,又有哪些隱憂?不妨帶著問題,翻閱本書。
【吳十洲先生題詞 籤名鈐印本】《乾隆十二時辰》
(統籌:陸藜;編輯:白昕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