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第一讀後感
2023-08-03 19:32:28 1
篇一:學生第一讀後感
其實,教學以來,什麼應該是第一位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最近閱讀李希貴的「學生第一」這本書,有了些了解。其實,一本好書,要想真正了解其中的精髓,是需要很長得時間的。淺顯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我的了解也就顯得很膚淺。這本書實在是值得好好品讀的。
李希貴校長說:學校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常常令管理者事務纏身,說好聽一點叫日理萬機,說白一點則是焦頭爛額。但是當我們真正想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時候,一切難題都迎刃而解了。 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賴學生,這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無論什麼樣的教育都要以培養學生為目的,學生第一恰恰說明學生在學校的中心地位。學生在學校裡學習是一個有目標、有規律、有計劃的過程,從一年級到高中畢業,甚至大學畢業,在學校裡培養什麼樣的技能才能讓學生終生受用,那就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學生一生的立身之本。假如在學校沒有全面落實三維目標,那學生的成長將會出現一些問題。可能某些方面就會出現問題,當只關注孩子學習的時候,那他的品德會出問題,自私、霸道等獨生子女身上的問題表現尤為突出。
培養全面發展、個性突出的學生,是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要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需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其實,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感受,不喜歡的東西強加於身,都會招到排斥。所以,我們更應該在生活當中多和學生多多接觸、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裡變化及碰到的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篇二:《學生第一》讀後感
記得剛看到這本書時,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迫不及待地翻看每一篇小故事,覺得暢快、過癮,感嘆於十一學校的一些我們想都沒想過的做法,驚異於十一學生們的才華和能力,更感嘆每一個做法之後滲透出來的教育理念,學生第一。因為這個理念,從開學典禮到學校課程,處處體現著對學生的呵護和關愛;因為這個理念,校務會上才會響起學生的聲音;因為這個理念,每一項活動都著眼於學生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展示。
「學生第一」,這個簡單的說法使我對自己的教書過程進行了深思。自己每天都在教育教學一線忙個不停,可是我到底要教學生什麼,我的育人目標是什麼。當我們被日漸繁雜的工作困住的時候,當我們在教育的路途上遇到困惑的時候,不妨靜下來思考一下:我的教育理念是什麼,我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這一理念。
「學生第一」,李希貴從最初的一個想法、一次嘗試到最後形成一項制度。我想十一學校如今能運轉得如此成熟,中間經歷了不少研究、實驗。回想自己參加工作的時間不算短,當班主任的時間則和工作時間一樣長,一直毫無建樹。很慶幸能讀到這樣的一本書,用來指導我的工作。
秉承學生第一的理念,我們才能俯下身子傾聽學生心靈的需要;秉承學生第一的理念,我們才能走到學生中間一起歡笑痛苦;秉承學生第一的理念,我們才能用自己的雙手為孩子們託起施展才華的舞臺。希望我和能夠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從這本書中汲取的理念加以發揮運用,為我們的孩子服務。
當然,做法可以借鑑,思想和理念唯有自己播種才能結出果實。
篇三:《學生第一》讀後感
以前老是聽張校長說《學生第一》這本書怎麼怎麼好,春節前我在網上一下子買了《學生第一》和《學生第二》,先拜讀新書《學生第一》,受益匪淺。
翻開扉頁,首先看到的是粉棕色和一句溫馨的話:「謹以此書獻給我親愛的同事們」,而在整個扉頁中,除了這句話字體略大,剩下的是滿滿一頁老師的名字!我很震撼!在李希貴眼裡的學校管理中,教師永遠是第一位的。只有教師第一,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第一。
我在想作為老師的我們是否已經把自己的學生名字記住了呢?今年春節前我見到小學的一位數學老師,我給她老人家問好後,她竟然能叫出我的名字!還說我那時的數學很好,但有些調皮。說實話我們好多年沒有見面了,她老人家還能記得我,這位數學老師給我上了一課!雖然我每年都教三年級能記住大部分學生的名字,但我從現在就必須要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我尊重、重視每個學生。在我的心裡裝著每一個學生,這能給學生無限的力量。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帶著放大鏡尋找每一個學生身上哪怕十分微小的閃光點。閃光一次,也許就成了這個孩子上進的起點!於是我們又多了一個自信、上進的孩子!像我們的一些不危險的實驗我都會讓給孩子動手做,十二班的張雲堯課下給我說:「老師,我今天很幸福!」我說:「為什麼?」「因為我今天在化學課上給大家做了演示實驗。」所以我覺得我們教育者要大膽放手,讓孩子在實踐中開拓創新,孩子們真是潛能無限!
這本書我細細讀了兩個多月,接下來再讀《學生第二》,我要自己的視野開闊,多讀書多反思,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新時代教育的步伐!
篇四:《學生第一》讀後感
在張校長的引領介紹下,我讀了北京十一中校長李希貴的《學生第一》這本書。讀完這本書我受益菲淺,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本書共有六大模塊,66個章節,通過多個活生生的案例來集中展現北京十一學校是如何培養以學生為主體的價值理念 ,是怎樣落實以學生為本,學生中心地位的。
李希貴有一句經典的名言:教育就是讓孩子自由呼吸,自由成長。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李校長做了很多努力,組織了很多活動,比如:校園機會榜,開學護照,學校裡開公司,學校吉尼斯,學生出版社,校園潑水節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得到了鍛鍊,獲得了成長的經驗和經歷,在快樂中享受生活和學習。李希貴的做法喚醒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達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
由此,我聯想到了求實高中,為了能讓我們的孩子們幸福的快樂的學習,高中部想方設法搞各種特色活動,比如非常有求實特色的晨會,讓學生快速成長學會做人的晚總結,還有各科組織的學科活動,英語組英文歌曲大賽,和分角色演繹課本,語文組的九月文學社報刊和詩詞朗誦,體育組的跳繩籃球比賽,文綜組的人體拼圖……這些活動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校園充滿生機,到處洋溢歌聲笑聲,也正因為這些活動,師生關係的融洽程度也上升到了一個新臺階。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應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應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裡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句話讓李希貴至今感到震撼。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以著眼未來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課堂民——主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他在十一學校推行的素質教育正是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相信十一學校的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都體會到了這種「幸福」。
求實中學在張校長的帶領下,也正在打造「願每一天校園生活更幸福,願每一位師生生命更精彩」的教育願景。
篇五:《學生第一》讀後感
讀《學生第一》的感覺,和之前聽中關村四小校長的報告一樣,首先是豔羨(確定是豔羨而非僅僅羨慕),心說:哇噻,人間天堂,教育聖土!他們居然這麼有自主權?他們那兒沒有名目繁多的檢查評估嗎?或者他們的校長、行政和老師們個個都是鐵臂阿童木?
偶爾,我會壞壞地想:要是今天檢查這個,明天評估那個,繼而這個進校園,那個進課堂……如此折騰個幾次三番,即便是阿童木也難免 「滿面塵灰煙火色,心憂評估嚇破膽」。
我知道這樣賊眉鼠眼不懷好意的揣測,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對《學生第一》的歪批。讀書總該讀別人的,想自己的。於是我端正態度再讀這本《學生第一》,領悟李希貴先生管理的最高境界「 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及其教育理想「 讓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長」 。 這是一本近似經驗報導的剪報合集,圖文並茂,一目了然,任誰都能不費勁地知道書裡寫的是什麼,知道北京十一中做了些什麼。本書的形象直觀分可以打滿分,假如能提煉出與之相關的概念、原理或系統的理論,估計會有更為普遍的指導意義。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讀別人的,想自己的,彼此聯繫,舉一反三。
別人的學校能開公司,能建博物館,能請白巖松、楊利偉等名人進校園,能把學校辦到北美去,我們的學校怎麼辦?相比「不差錢」的學校,我們農村學校的資源條件不可謂不落後啊。
別人的學生能接待國際友人,能經營出版社,能協助編教材,能自主研修,我們的學生怎麼辦?相比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學生團體,我們的多數孩子就是農二代、工二代、負二代,簡直就是吊絲。
學校、家庭、孩子,比無可比之下,我們能改變的是什麼?我們力所能及的是什麼?
首先是改變教育觀念。不管貧富高下,不管是哪一類「二代」,教育管理者都該力所能及地「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長」。包括我一直奉行的「教師第一」,經李希貴先生啟發,其實也是「學生第一」:立師德,強師能,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成長。
我想說明的是,這裡所提倡的「學生第一」,與社會上畸型的「學生第一」不是一個概念,那種家長動轍要起訴要見報,千錯萬錯都是學校老師錯的破觀念,不是「學生第一」,而是家長愚昧地自以為「老子的兒子第一」。
其次是調整教育行為。回顧我們課堂內外的教育行為,學生不是第一,教師才是主人翁,處處可見教師強勢的身影。這倒也情有可原,畢竟小學姓小,畢竟他們到自主還有些距離,還很需要老師扶上馬走一程,然後放手。扶,是為了放,不能揪著不放。我們要考慮的是怎麼實現從扶到放,而不是只一味琢磨怎麼扶得更穩。好比教人學自行車,你應該從未見過哪一位教導者死扶著學習者騎車100 公裡沒放過手,然後得意地炫耀:瞧,我多會教!
教,是為了學。因而,備課時,要漸漸地變備教案為備學案;課堂上,要點燃、喚醒、鼓舞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他們愛學習、會學習。我們所設計的教學內容,學生喜歡不喜歡?哪些內容學生已經懂了不必再教?哪些內容教了沒用也不必教?假如我是學生,我更喜歡學什麼,怎麼學?……
活動,是為了學生發展(而非迎檢或宣傳)。因而,策劃活動時,我們得多想想學生喜歡不喜歡,學生參與了能不能得到發展?哪些事得由老師負責,哪些事可以交由學生自主(即哪些該扶哪些該放)?假如我是學生我更喜歡參加什麼?哪些我想試一試?
假如,我們信奉「學生第一」,相信學生能行。於是,課堂自主、探究的氛圍漸濃了;學校文學社、廣播站、少先隊大隊部漸能自行運轉了……學生也能為學校發展出謀獻策了……學生成了真正的主人翁。那時候,我們會驚嘆:學生確該第一,學生確實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