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問廉觀後感想1000字
2023-08-03 19:29:31 3
鑑史問廉觀後感_範文一
《鑑史問廉》的第一集——興衰之思所講述的西晉王朝、唐、北宋的興衰史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石崇和王愷的鬥富,表面看不過是富豪間一擲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後折射的卻是西晉王朝制度上的敗筆,用人上的「只講門第、無論才能」導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頓江湖;經濟上的「佔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錢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階晉升之爭,而這種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終導致了西晉王朝官員整體性腐敗和社會的潰敗,因而在王國之後還被後世史學家賦予「中國歷史上最腐敗、最黑暗王朝」的「美譽」!
大唐的興衰更是一面鏡子:在經歷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時代的輝煌之後,自從誤用了一個不學無術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為宰相後,曾經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墜入了李林甫為他精心設計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無為的溫柔鄉,進而引發了長達七年的「安史之亂」並就此終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話。
有了前朝的教訓,大宋初年呈現出了許多令人振奮的治國新景象。科舉制度的興起真正做到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聖相」李沆,才有了對官員「婚喪、宴飲、車馬、服飾」的嚴格規定,才有了對官員「貪汙受賄者處以極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術的發明在內的科技大爆發,才有了《清明上河園》中的大宋京華夢!
可惜這樣的繁華卻不敵一塊塊石頭!瘦金體的始祖——宋徽宗趙喆,熱衷於藝術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運來各色奇石異花,修建了「艮嶽」的同時,提拔了一介平民卻獻石有功的朱勔為節度使,動搖了嚴密、公正的科舉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綱之役二十年,怨聲載道;陷入了內有方臘的起義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終蒙受了靖康之恥,北宋就此終結。而那些跋山涉水而來的艮嶽之石,最終卻堆砌在了金人新建大都的皇家園林中。
由此想到了前段時間網上頻頻閃現的「炫富照」——郭美美炫富壞了不僅僅是紅十字會的名聲,還引發了全國的血荒,成就了網絡熱詞「乾爹」;表哥楊達才不經意的名表炫富揭開了一個貪腐大案;湖北通山縣80後女縣長胡娟更是坐在鋪滿百元大鈔的沙發上……中國的老百姓從來就是「不患窮,就患不公」,一個個官員或是官員的「乾女兒」厚顏無恥的炫富照,怎能不激起人們「仇官恨富」的心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再說說追求。人是要有追求的,可這追求必須是正能量的、利人利己的,如果打著追求的幌子,利用手中的權利,滿足一己私利、貪圖奢靡的享受,就不僅僅是「追求」那麼簡單了。原江西省長胡長清就有追求,一向以「書法家」自居,南昌的大街小巷的店鋪曾經掛滿了他手書的匾額,但在他2000年3月因索賄受賄數額巨大被判處死刑後,南昌的垃圾堆裡處處可見他的「墨寶」!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的攝影作品集《真水天香》曾經懸掛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國門地鐵,在北京開過個人攝影作品展,甚至獲得過全國攝影界最高獎——藝術創作金像獎,然而在他「犯事兒」後,經專業攝影師曝出內幕稱,秦玉海的攝影技術近衛入門級,其作品全部都是經過必要的修圖軟體處理,甚至有專業攝影師為他調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領導按下快門」——就是這樣一個入門級的攝影大師,手持著價格不菲的攝影器材,走過了《焦作山水》、領略了《雲臺山風光》,在《十月鳳凰山》留下了《五大連池印象》,並最終結成了個人攝影精品集《真水天香》(以上均為秦玉海攝影作品集名稱),他的攝影足跡也是他從勤政到犯罪的歷程!這,也叫一種「追求」!
以銅為鏡,可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的節操。同時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位度的籠子」裡,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鑑史問廉觀後感_範文二
西晉的富豪官員們為何喜歡鬥富?唐朝何以從「貞觀之治」演變出「安史之亂」?北宋為何從一個空前富裕的盛世消失在歷史深處?
眾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可謂源遠流長,從先秦典籍《周禮》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到魏徵、包拯、海瑞、張養浩、孫嘉淦等清官廉吏的不斷湧現,廉政文化幾乎貫穿了一部中華文明史。梳理這些豐厚的廉政文化資源,對於雷霆反腐的當下而言,不無現實意義。
和「廉政文化」相對應的就是「腐敗文化」。腐敗文化嚴重損害著黨風、政風和民風,在這種情況下,以廉政文化提高官員的防腐拒變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於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在此意義上而言,中央電視臺、河南省紀委和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拍攝的《鑑史問廉》,無疑是具有深刻現實意義的文化力作。如果說,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旗下的河南影視集團之前推出的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為我們呈現了一位現代「廉吏」的榜樣,那麼,《鑑史問廉》則深入歷史的肌理,讓我們從歷史的鏡鑑中尋找到反腐的文化力量。從這一點而言,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把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鑑史問廉》的製作和播出正當其時,它將為建設風清氣正的官場新生態吹響嘹亮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