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映的神片電影(完全值回票價的電影)
2023-08-03 13:39:54
院線冷了半年多,臨近國慶,也開始漸漸熱起來了。
番茄君原本摩拳擦掌,準備將所有的期待都留在國慶檔。沒想到前兩天在自家大電視上看到一個預告,一下子吸引了我。
預告不長,但短短90秒卻特別震撼。無論是末世場景還是怪物造型,無論是動作場面還是刺激的音效,在電視上看都特別有感覺。
我想著這樣的電影,如果在電影院看,是不是會更好?
於是9月3日,準時進了電影院,看完電影第一時間,為大家寫下這篇文章——
《明日之戰》
這個手繪海報,效果簡直爆炸。裡面的怪物青面獠牙,人類士兵的設計對它來說似乎不痛不癢。
電影中也確實如此。
這麼跟大家說吧,作為一部好萊塢視效爽片,它是對國慶檔最好的預熱,也是只要進了影院就絕對值回票價的電影。
周末有空去看看,準沒錯。
與其他大片一樣,《明日之戰》的故事比較好理解。
當兵退役後在中學教書的丹(克裡斯·帕拉特 飾),在2022年聖誕節晚上陪小女兒過節的時候,電視上世界盃決賽的場地中,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很多打扮與當時不一樣的士兵,從一個紫色的蟲洞裡鑽了出來。
領頭的女士兵宣告了她們到來的真相。
原來她們來自2051年,那個年代,因為一群突然出現的白色怪獸,人類遭遇了滅頂之災,地球上的人口從幾十億到僅剩下幾十萬。
幾乎滅絕人類的怪物,名字叫白長釘。
它有著堅硬的外殼,鋒利的牙齒,恐怖的咬合力,大概一噸的體重,它行動迅捷,兇殘可怕並嗜血,外殼堅硬可以抵擋子彈,同時有四條腿和可以發射堅硬骨刺的觸手。
更可怕的是,這種身形巨大的怪物繁殖能力很快,隱藏的時候可以深深挖洞藏在地底,人類拿他們沒有辦法,以至於幾乎被這些怪物捕獵到滅絕。
因為2051年剩下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所以他們只能用還不成熟的蟲洞技術實行時空穿越,尋找現在可以去未來戰鬥的人。
丹也作為未來戰士的一員,被傳送到了怪獸肆虐的世界。
可由於傳送裝置故障,1000人的士兵傳送到未來竟然出現在了百米高空,落地後瞬間就摔死了不少,丹運氣比較好,落在了樓頂泳池,撿回了一條命。
到達未來的邁阿密,丹發現一片狼藉,城市已經被毀滅殆盡。他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在軍方進行地毯式轟炸前,找到實驗室研發的對付怪獸的血清毒素樣本,並安全將樣本送到研究所。
進入實驗室,丹一行人發現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已經全部被獵殺,他找到毒素後要帶離時,與怪獸發生了正面遭遇。
怪獸的戰鬥力超強,根本不是他們一行並不專業、只配備輕武器的武裝人員就能對付的。
幾場遭遇戰下來,丹的小隊傷亡殆盡,眼看轟炸就要來,不僅任務無法完成,小隊都快要被團滅了。
丹一行人能逃出生天嗎?
其實他們不知道,更大的挑戰和陰謀,才剛剛開始。之後發生了什麼,留給大家自己去影院享用吧!
作為一部好萊塢視效大片,對許久未見好萊塢的番茄君來說,《明日之戰》還是十分酸爽的。
對於有壓力和焦慮的觀眾來說,《明日之戰》是一部很好地解壓大片,因為電影幾乎不怎麼需要深入思考,只需要一整場看電影裡的特效、人和怪獸的打鬥以及驚心動魄的劇情就好。
為什麼說它肯定值回票價?在番茄君看來,至少有三個理由,讓我們走進影院買票。
一、不計成本的特效戲、爆炸戲和動作戲
《明日之戰》的節奏很緊湊,主角團一直在打怪獸,從剛開始落入未來世界,到之後的護送毒素,然後抓捕獸王,最後消滅過去的怪獸,全程在打,全程高能。
當然,打和打不一樣,為了讓觀眾看得爽,《明日之戰》可謂下了血本。
片中為了展示末日怪獸白長釘的厲害,人類幾乎用了各種武器,對觀眾來說,就像一次換用不同的武器攻擊怪獸查看效果的沉浸式遊戲一樣。
從剛開始的AR-15等輕型武器,到之後的S686等近程威力武器,
從悍馬裝甲車到F22猛禽戰鬥機。
從重機槍到最原始的電鋸、斧頭、刀具以及匕首等,你能想到的武器,白長釘幾乎幫觀眾吃了個遍。
就這些打怪獸的場景,都十分爽了,《明日之戰》還為我們安排了很多大場面戲份。
比如:大規模的爆破戲,
末世一般的未來場景,
飛機被白長釘從空中扒拉下來的災難景象,
更讓番茄君開眼界的,是如潮水一般攻擊人類最後海上基地的成群結隊的白長釘。
這種類似《殭屍世界大戰》的場面,建議有密集恐懼症的觀眾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為了達到最好的觀感,鏡頭拉近後的每一隻怪獸,都是經過動態AI技術單獨製作的,這樣一來不會有「複製粘貼」的感覺,怪獸也會變得更加逼真和嚇人。
二、原創怪獸白長釘的設計,誠意十足
這個名叫「白長釘」的怪獸,之前確實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是《明日之戰》自主設計的一款怪獸,在這部電影之前,從未有哪部電影或者遊戲作品中,有它的影子。
它的原名叫White spike,翻譯一個更為可怕的名字應該叫「白無常」或「白鬼鯊」,反正就是很可怕的意思。但我更喜歡「白長釘」這個名字,因為它可以觸發穿透力極強的骨刺。
這種怪物遠看像一條大型的恐龍,身高在2-3米,體重在1噸左右,有四足,前面有類似霸王龍的短爪,弱點是頭和頸部。
它的四足之間生有肉翼,可以助他們短暫滑行,它們還有潛水的能力,可以潛往深海。
最可怕的是,這白長釘的繁殖能力,在它眼裡一切皆為食物,一切都是為了繁殖,而且它對血特別敏感。
在設計這個怪物的時候,視效總監與生物設計師肯·巴塞爾米前後對其進行了67次修改,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
其靈感與多數地球生物有關,比如:牙齒的設計參考了食人魚的牙齒,一看就十分恐怖;背後護甲的靈感來源於螞蚱;皮膚參考了犀牛;奔跑的動態參考了獵豹;同時它的眼睛,靈感來源於黑鯊魚。
結合這些特點,白長釘就誕生了。
在影片中,白長釘並非地球生物,而是早在地球墜毀但深埋在冰層中,外星人的某種「貨物」,後因為飛船失事,這些恐怖怪獸才被放了出來。
雖然看起來很恐怖,但白長釘的移動和攻擊很自然,絲毫沒有生硬的感覺,其形象既經典又可怕,屬於好萊塢大片中不大容易見到的類型。
這種原創精神,是對觀眾的尊重,比大多數片子中「拿來主義」的怪獸可好看多了。
對於怪獸設計,外媒幾乎都是好評,英國三大報之一的《衛報》評價其為:「一流的原創怪獸設計」。
權威影評媒體《Vulture》說《明日之戰》:「節奏緊湊、音效震撼、樂趣十足。」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值回電影票價的原因。
三、雖然是末日怪獸片,但內核依舊溫情
《明日之戰》好看但不無腦,很多人以為爽就代表著沒有任何內涵的浮華,《明日之戰》顯然不是。
它有自己的內核,內核其實是親情。
片中男主丹被召喚的時候,最捨不得的,就是自己的女兒。
因為這種召喚是強制的,所以他不得不跟自己的家庭說再見,去了未來。
可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跟女兒產生了交集,這些場景,既讓人唏噓,又讓人感動。
在去未來打怪獸的時候,男主丹也明白了親情的價值和含義,完成了對自己親情的救贖。
去殺死過去時代存在於地下的怪獸時,他喊上了和自己隔閡多年的老父親。
父子兩人一起去俄羅斯冰層下,清除掉了所有的怪物,兩人的的關係也回歸正常。
所以,借著視效大片,《明日之戰》拋出的內核很溫馨誘人,丹既是父親,也是兒子,他在未來學會了作為父親的責任,也在現在學會了怎樣做好一個兒子。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2個小時基本都在突突突地打怪獸,電影票值回來是沒問題的,甚至還覺得有點賺。
爽翻的同時,還帶有一些溫情,確實值得一看。國慶檔之前幾乎沒有什麼好電影,這部已經上映的《明日之戰》,推薦給大家!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