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註定的嗎天涯(人的一生是註定的嗎)
2023-08-03 16:12:16 1
佛說:「人的一生,都是註定。」
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總認為這是最大的謬論。人到中年,經歷過許多人與事後,才慢慢明白這句話的深意。不過,最近通過對毛主席傳記的研讀,對這句話開始又有了新的理解與認識。
如果說毛主席的早年生活讓人有什麼震撼的話,那就是:他從未認命過。毛澤東一生都在造反,而最開始的造反就是造他父親的反。
01
少年毛澤東,一個家庭的「反叛者」
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字順生,祖輩都是農民,他信奉「勤勞本業」的家訓,帶領全家起早貪黑,省吃儉用,家境由貧農變為了富農。和大多數走上坡路的農家一樣,毛順生試圖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塑造兒子。
毛澤東從六歲起就做一些家務和農活,如拔草、放牛、拾糞、砍柴,識字後也幫父親記帳。特別是十四到十五歲大約兩年的時間內,他成天在地裡跟家中僱的長工一同幹活。
少年毛澤東
在毛澤東八歲時,毛順生將毛澤東送到私塾念書,無非希望他略識幾個字,便於記帳或打官司等,將來成為同他一樣生財有道的精明農家人。一旦發現兒子的行為不合自己的準則,便用高壓手段來管教。
對於父親的嚴厲,毛澤東後來回憶說:「他是一個嚴格的監工,看不得我閒著,如果沒有帳要記,就叫我去做農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兩個弟弟。」
一次,毛順生當眾責罵毛澤東,毛澤東負氣離開了家,父親在後面追打。毛澤東跑到池塘邊,恫嚇父親說再走近,他就要跳下池塘。父親堅持要他磕頭認錯,而毛澤東則以跪一條腿認錯。在母親的調解下,一場風波才和平解決。
毛澤東(右一)同父親毛順生(左二)、伯父(左三)、弟弟毛澤覃(左一)在長沙合影
從此,毛澤東悟出一個直觀的道理:在壓力下如果溫順示弱,反會遭受更多的打罵,只有用堅決反抗的辦法,才能保護自己。
1910年,16歲的毛澤東就繼續上學的事和他父親產生了分歧。父親計劃讓毛澤東到70裡外湘潭縣城的一個米店去當學徒,但毛向父親提出要到湘鄉的東山高小上學,父親不僅不允許,還大聲笑話他,因為逐漸成年的毛澤東作為長子,是要準備繼承家業,儘快成為家裡的頂梁柱的。
打定了主意的毛澤東一心向學,知道若沒有父親的支持,學費肯定要自己解決,於是四處借錢準備好了學費。此後他又向父親提出上學申請,精明算計的父親表示,如果毛澤東離家上學,他就得籌錢另僱一個長工來做他以前要做的那份活。
別無他法,毛澤東只能再從親友那裡全力籌錢。毛澤東知道自己一人恐怕說服不了執拗的父親,於是他便請自己的叔叔舅舅等親戚勸說父親。毛順生聽後,覺得兒子進洋學堂也許是件有利的好事。
在毛澤東把努力籌到的十二塊錢的一年長工僱工費放在了父親的手裡後,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帶上行裝離開了生活16年之久的閉塞韶山,開始走向外面更廣闊的世界,這是他人生歷程中的第一個轉折。
02
可以信命,但絕不能認命
16歲,在現代人來看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青少年,可這個年齡的毛澤東,已經知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去達到自己的目標,用自己的智慧擺脫命運的束縛。
在父親設計的生活框架中,毛澤東是傳統農村家庭的家產繼承人與掌舵人,可隨著他接受教育越來越多與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他再也不能接受自己原本「應該」成為的那種人,於是他勇敢地做出反抗。
當然,結局我們也都知道,他不僅自己成功了,還再造中華,成為了為全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大救星,「天不生潤之,萬古如長夜」如此評價也不為過。
我們能說,毛澤東的一生是註定的嗎?
有一句話說得好:世上一切美好的東西與任何好的改變都不是自然而然的,都是刻意爭取過來的。當然,也包括命運。
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卻可以選擇如何生活,可以信命,但絕不能認命。
被稱為東方第一勵志寶典、第一善書的《了凡四訓》,書中的主人公袁了凡原名袁黃,易學大師孔先生算他只能活53歲,膝下無子,後來經過雲谷禪師指點幡然醒悟,改名「了凡」(寓意從凡夫之中得到了脫,得大自在)。
從此袁了凡斷惡修善,通過改變自己心性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維度,逐漸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道,最終他活到七十多歲,且兒孫滿堂。
袁了凡先生的故事也激勵了無數後人:命運只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背負著家庭、經濟、健康、失業等種種壓力,早已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在此之下,一部分人不滿現狀,卻又不敢輕易改變,於是慢慢選擇了向命運低頭。而另一部分人,卻始終認為中年人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活明白,年富力強,正是人生打拼契機。
其實不論到什麼年齡,我們普通人都要不斷努力向上,雖奮鬥你不一定會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不奮鬥,隨波逐流,你的一生就是被周圍的環境和價值觀裹挾著往前走,可能命運真的就是「註定」的了。
,